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13:50:22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移民

魁省投資移民重啟中港澳獲逾千配額

■ 魁省移民投资计划,一向很受欢迎。图为旧魁北克城风景。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根据最新一期《加拿大移民通讯》,深受欢迎的魁省投资移民计划(Quebec 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 简称QIIP),将于下周一(9月10日)重开,将接受1,900份申请。 此计划跟加拿大许多其他省份的移民计划不同,魁省投资移民计划只需要申请人在魁省投资5年,毋须亲自经营生意,便可获得永久居留权,而本国其他省份往往则要求申请人积极经营生意。因此,QIIP的配额通常很快便额满。今次,将接受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最多1,330份申请,预计2019年3月15日截止申请。 全部投资额 保证悉数归还 今年较早时候,魁省政府宣布修改QIIP的部分要求,包括提高申请者所拥有的合法净资产和投资金额,换言之,提高该计划的难度,下周一重开的QIIP是新修改要求,在8月2日起生效以来的首次接受申请。 在主要的修改下,申请者拥有200万加元的合法净资产,并提供120万加元的投资;此前申请者只须拥有160万加元净资产,和提供80万加元的投资款项。 投资必须放在Investissement Quebec的子公司,为期5年,投资协议必须通过授权参与QIIP的金融中介进行。 申请人的120万加元投资,得到魁省政府保证,5年后将全额退还。 其他资格要求包括年满18岁;具有管理经验;打算在魁省定居;以及获得魁省积分制下的及格分数。 魁省另外两个商业移民计划:魁省企业家计划(Quebec Entrepreneur Program),和魁省自雇工人计划(Quebec Self-Employed Worker Program),已于8月15日开始接受新的申请。

【專欄】父母祖父母團聚政策再次更改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曾经做过不少饱受争议的决定和政策,例如从2012年起在入籍要求中增加语言测试和2016年的大量引进难民,然而这些正义的程度似乎都无法和移民局在2017年初对于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申请程序作出的改变相比。从以往的自由申请先到先得的程序变为彩票抽奖随机抽选的方式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案件积压数量和每个个案审理时长,然而这也意味着一些运气不好的申请人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同加拿大的家人团聚了。这与加拿大官方一向大举人道主义大旗和天下苍生一视同仁的形象背道而驰了。 家庭团聚类移民和技术移民不同之处在于,技术移民申请人移民加拿大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而是需要自己争取的恩惠,所以加拿大政府有挑选更优秀申请人的主动权在手,使用计分系统择优选取毫无争议可言;而与身在加拿大的家人团聚却是基本人权,因此绝对不能等同视之以同样的申请程序和方式来对待家庭团聚申请人。 好在这次加拿大联邦移民部从善如流,在听取了多方意见之后,果断的在2018年8月20日这个不平凡的星期一公布了对于自身政策实施错误的改正决心,从2019年开始,加拿大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的申请方式将由随机邀请改回为先到先得自由申请,并且2019年的年度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的配额将上涨至两万名。 其实抛开人道主义理由不谈,但从随机邀请的申请程序本身来看就问题重重,最重要的一点是移民部通过此机制根本无法满足每年与其引进的移民配额。以2017年的申请状态为例,共有9万5000名父母祖父母团聚申请人在2017年初在移民局进行了注册,来竞争一万个名额。联邦政府随后在1月至2月间陆续邀请了符合担保资格的一万名申请人来递交申请,然而直到6月份(递交申请期限是4月底),联邦移民部仅仅收到了700份完整申请 ,收件率不足百分之十,使得移民部不得不在下半年重新开放该项目的注册和申请,可见该审理程序上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联邦移民部在近几年对于家庭类团聚移民申请的审理上还是颇具成效的。移民部在2018年6月份公布的目前还积压在案等待审理的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申请只有约2万6000份,这和历史最高点,2011年的16万7000份积压案件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2019年的配额能够增至两万名的根本原因。 相信在全新政策的实施下,所有符合资格的子女们都可以与父母或祖父母在加拿大团聚共享天乐。   *本文由客户提供 信德移民留学 网址: www.gpvisa.com 温哥华电话:604-273-8220

獲得的業主委員會選票後 能轉送其他候選人嗎?

问:在上次年度业主大会上,其中一个委员候选人退出提名,并把所有投给他的选票,转给另一位候选人,其后该候选人当选。请问这是否合法。 答:不可以这样做。如果业主未能出席大会投票,而在委托表格上,指示其委托人投票给某个候选人,该候选人不能把投给他的选票,按自己的意思,转投给其他候选人,因为这并非委托业主的原意。出席会议的业主,自然可以在大会上亲自投票给任何候选人,而接受投票的候选人也不能指令监票人,将投给自己的票视为投给另一位候选人。 问:物业经理要求我提供本人与租客的租赁协议副本,我认为此乃隐私。请问有什么法律依据,令我必须服从该物业经理的要求? 答:根据《共管物业法》第83条,业主在出租自己单位的30天内,必须通知分契法团,指该单位已经出租。同时,业主必须向法团提供业主的地址、承租人姓名、和租约副本或租约规定摘要表。随后,承租人将获得法团提供的物业章程书、附例和规则影印本。 问:本人是业主委员会成员,委员们欲撤换大厦物业经理。请问撤换管理公司,是只需经委员会投票,还是必须经全体业主投票? 答:首先你要详阅物业管理协议的内容。倘若该协议定明,只要法团给予所需的通知时 间,便可以无故撤换物业经理,那么委员会可以通过投票,并给予所需通知便可,无需要业主投票。 相反,假如该协议定明,某物业管理公司在特定期限内提供管理服务,但没有规定,允许法团可以在该特定期限内中止服务合约,那么便不可以中途中止,因为此举会违反管理协议。 问:我们大厦理事会最近通过了一项规则,明确规定不允许出租单位的租期少于一年。之前没有这项期限规定,本人过去多年都有出租,租期不少于4个月。请问本人单位的出租是否可以依“祖父原则”豁免该规定之外? 答:该规定可以定出一些豁免标准,即在某些情况下,该规定不适用,例如业主在特定日期之前把单位出租。不过,董事会没有义务提供“祖父”豁免。并且,如果不遵守规定,看起来也不能归咎于该规定不合理或无法执行。 Gerry Hyman是星报《共管物业法》专栏作家 使用加锁箱的好处与坏处 Q:我正在卖房,地产经纪建议我把前门的钥匙放在加锁箱(lockbox)内。我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这种箱,但是对其并不了解。 A:首先要提醒你,是否使用加锁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作为房屋的卖家,你不是必须使用加锁箱,而且你有权决定只有当自己在场时,房产销售人员才能展示房屋给潜在买家。如果要安装加锁箱,销售人员需要向你解释涉及锁箱的所有优势和风险后,才能要求得到你的安装许可。因此我建议,卖家一定要与销售人员就此进行全面讨论,然后再做决定。 加锁箱是一种由密码控制的小箱子,里面通常放置房屋的钥匙并安装在前门的把手上,或是房屋其它地方。加锁箱通常用在准备出租或出售的房屋,由安全密码或智能手机上的软件所控制。新型加锁箱可以在被打开时自动通知负责放盘的经纪公司,并记录下开箱的日期、时间和开箱经纪的身份。锁箱甚至可以被设置为只在每日的特定时间段工作。 下面就介绍一下使用加锁箱的好处与坏处。加锁箱对于卖家和房产经纪而言都十分方便,尤其适用于内部腾空的房子或者卖家无法出现的情况。同时,加锁箱也为卖家提供了许多灵活性,可以允许任何得到许可前去看房的人,自行拿钥匙进入房子,因为买家看房并无规定要求卖家或销售人员一定在场。 但是另一方面,使用加锁箱需要冒被撬开,或者有不法分子拿到密码从而得到钥匙的风险。 因此,房产销售人员与经纪公司要理解他们对于加锁箱所负有的责任。安省地产议会(Real Estate Council of Ontario,RECO)曾收到顾客对于此类问题的投诉,因此才会在近期对房地产从业员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做出更明确的指引。 使用加锁箱的卖家与销售人员之间需要互相信任,RECO强烈建议,买家和卖家一定要聘用已在安省地产议会注册的销售代理,并确定双方均清楚自己的权利及需要遵守的责任。 此外你还需要知道的是,房地产经纪不能向任何未在RECO注册的经纪提供加锁箱的密码,当然,也不能向没有房产经纪陪伴的买家、以及无牌照的房地产助理提供密码。

【專欄】聯邦移民審理時長系統進入新時代

同加拿大移民局打过交道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无论您递交了父母团聚移民、技术移民、学习签证或是各类签证,通常都可以从移民局官方网站上查询申请进度。对于一些审理程序比较简单的,例如学签、工签或旅游签等申请,官网上公布的审理时长通常比较准确,甚至在某些申请种类的官方审理时长信息下方还会显示目前移民局正在审何时实收到的申请并精确到日期,以便让申请人更准确的预估自己的申请将在大约什么时候收到结果。 而比较复杂的申请类别(如家庭团聚类移民或技术移民等)的申请人则没有这么幸运,移民局官网上的信息通常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时长区间,如12个月或19个月,其他全然不知。即便是申请人可以登陆自己的移民局网站账号,看到的也是更新并不及时或者模棱两可的有关自己申请进度的报告(如我们正在进行背景调查等)。其实在当前,无论您所看到的审理时长信息是否具体,更新是否及时,我们所获知的信息全部是建立在经验或历史数据上的。从过去的审理速度预估当今的审理时长势必是不准确的,同时也会有很多变数。 而就在近日,联邦移民部针对几种申请审理的时长更新系统做出了跨时代性得改善,意即从这一刻开始,针对特定申请案件的审理时长信息更新系统将不再参照过去的数据,而是由审理案件的移民官有计划性的告知申请人他们的申请将在何时进入哪一步。 从2018年8月份开始,所有在2018年7月31日或之后递交的以下五类申请:父母祖父母团聚、省提名移民(非快速通道类)、魁省技术移民、创业签证(Star-Up visa)和人道主义和值得同情的案件审理的时长将会每个月更新一次,并精确到申请人的递交日期,意即申请人会明确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自己的申请将在何时收到结果。同时,联邦移民部也公布了一份最新的针对上述五类申请的官方审理时长。对于未来这五类申请的审理时长,联邦给出的承诺分别是:22-36个月、20-24个月、15-19个月、15-17个月和12-16个月。一份申请时长的起始点是从申请寄到移民部开始算的,而非收到档案号。 移民局此次的变革旨在将移民局的日常移民案件审理工作做到透明最大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移民官们能够尽快处理目前手中的案件和过去积压的申请,希望该变革能够同样惠及在2018年7月31日以前递交的申请。 *本文内容由客户提供 信德移民留学 网址: www.gpvisa.com 温哥华电话:604-273-8220

香港出生加籍日裔母親 她的孩子卻沒有加拿大國籍

■ 加籍日裔母亲丸山,在日本出生的孩子无法获得加国公民身分。CTV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受加拿大《公民法》修订案《C-37法案》限制,一位加籍日裔母亲表示,她在日本生下的两个孩子无法获得本国公民身分。这类加国家庭还有许多,维权人士呼吁改革相关法例。 据CTV News报道,加籍日裔母亲丸山(Vicki Maruyama)的父母为加拿大公民,因此她在香港出生后依然获加国公民身分,随父母搬去亚省爱民顿居住,并在该市长大。 后来她回到日本教英语时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却在怀孕八个月时才得知加拿大订立了《C-37法案》,该法案限制了她在日本生下的孩子自动成为公民。该法案2009年通过,规定加拿大公民的子女,如果在海外出生,可以自动获得公民身分,但如果子女的下一代,又是在海外出生,则不能获得公民身分。 两孩子只能获旅游签证 该法案似乎正是针对丸山的例子。她的父母是加国公民,她虽然在香港出生,但她可以获得加国公民身分,而她的孩子在日本出生,就不能自动获得加国公民身分。 目前丸山的两个孩子,只能凭借旅游签证进出加拿大,在很多方面无法享受等同于公民的福利待遇。例如:旅游签证要求他们定期出境,孩子也无法在亚省公立学校就读,甚至可能不能免费注射疫苗等情况。 丸山表示,自己的子女出生地不在加拿大,却被当成外国人来对待实有不妥。反之,他们只是在日本出生,就已获得日本的公民身分。 丸山已联系联邦保守党前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寻求帮助。然而在加拿大此事并非单独个案,有类似家庭等待逾一年时间,子女的移民申请才获批准。 联邦新民主党移民事务评论员关慧贞也表示,她曾收到大量类似案件的求助,并曾在国会提出私人法案以协助该批人士。 她的私人法案在2016年提出,但仍未获通过;如果得不到联邦自由党的支持,该私人法案似乎没有机会获得通过。 维权人士查普曼(Don Chapman)表示,国会应该立法帮助这批“被遗忘的加拿大人”。目前有28万加国公民在外国生活,有些人在外国出生的子女,以后可能依然面对相同问题。

港人悄然迴流加國當「隱性移民」 香港移民潮是否重現

■ 乔相信是部分人认为香港太乱,所以选择回流。 冯瑞熊摄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冯瑞熊报道   《星岛日报》先后在6月和7月中,分别以香港人移民与回流加国现象,作出了特别策划及多篇专题报道,走访了多名近年才移民或回流加国的香港人、采访本地学者、以及香港和本地评论员的看法,深入探讨造成此趋势的原因及影响,并了解移民或回流本国的香港人,内心所想和心路历程。 连串报道刊出后,引起回响,为令读者进一步了解“隐性移民”的存在、食肆主打香港地道风味、年青一代到加国生活的原因,本报再次探究港人移民或回流经历。 ■ 部分在香港的加国人陆续回流。资料图片   本报上月引述资深传媒人推断,数年间已有4至5万拥有加拿大居留权或国籍的香港人回流本国。事实上,这批回流人士正悄悄地陆续回到本国定居,他们也在本地重新建立事业,子女开始在本地学校上课,尽管赚的钱不会像在香港时那么多,但他们表示,家庭相聚时间多了,子女上学也较在香港时开心,令他们确信回流的抉择没有选错。有时事评论者指他们回流定居,对本地甚至本国都带来裨益。     今年头5月612宗移民申请获批 据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最新资料,今年头5个月有636名香港居民提出加拿大永久居留的申请,获得批准有612宗,获批率是94%(见附表)。若据此推算,今年获批人数将超过1,200人,数目与2016和2017年相若。从2012至2015年,每年获批人数仅是585至775之间,至2016年,人数突然上升至1,210人,令不少感到“香港移民潮”是否会重现。 ■ 2018年首5个月香港居民 申请加国永久居留数字 不过,有一批刚到的“隐性香港移民”,却难以在官方统计中找到,他们就是已拥有本国居留权或国籍的香港加人。除了拥有加国身分外,他们多曾经在本国生活或工作一段时间,部分家人也居于本地,与本地保持很密切联系,加上他们都很熟悉加国社会,心理上有准备,在适应上不会有很大问题。 今年40岁的蒋先生,就是这批刚到“香港移民”的其中一人。上世纪90年代,他随家人到温哥华,完成中学及一些文凭课程后,便返回香港定居,从事制衣业,2010年与同是加籍的妻子在香港结婚,现时育有2名分别4岁及8岁的子女。大儿子出生后,蒋先生和妻子已部署5年后回流加国。 他向《星岛日报》表示:“由于准备回流,我们送大儿子入读香港的国际学校以方便衔接,但一年学费要11万港元(约1.8万加元),另加校车,游泳和音乐等兴趣班学费,以及家佣薪金、养车和储蓄保险等,每月家庭开支需8万港元(约1.3万加元)。” 不计住屋 在港开销每月1.3万加元 蒋先生称,他和从事时装设计的妻子都是中产人士,在香港住在祖居,不用交租或付按揭,“但香港一出街便要花钱,纵然赚钱的确较加拿大多,但开支也大很多。” 不过,令蒋先生最挂心还是与子女相聚的时间,“大儿子在香港是早出晚归,一早6时半就要坐校车上学,那时我还未起身,黄昏5时才回家,有时要参加兴趣班,由于要早起,回家后不久便要上床,就算周六和星期日,我尽管留在家中,但大家见面的时间仍是有限。” 更令蒋先生夫妇立定回流加国决心,是近年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转变,特别是2014年的占中运动(又名雨伞运动)。蒋先生说:“当时日日都见到人在嗌交(吵架),就算公司同事都分成黄丝(支持占中)和蓝丝(反对占中),社会陷于分裂,该场占中带来的影响的确是很深远。” 2017年,蒋先生举家回流,现居于列治文,大儿子入读温哥华一间天主教私校,每月学费500元,“虽然仍要交学费,但比香港已经平了一半,又不需要坐校车(他亲身送儿子上学),最重要是是儿子不用太早上学,也可以早点回家,多了时间玩耍,家人相处时间又多人,他开心了很多。” 蒋先生称,回到加国后,因为大部分家人都在本地,重新适应不难,他利用以往的人脉和联系,继续以“自由身”从事制衣业务,妻子也找到与设计相关工作,“现时的收入虽然比不上香港,但支出也减少了,生活水平并未有下降,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以小朋友为先,多了很多家庭时间。” 开食肆主打香港风味菜式 蒋先生表示,除了他之外,他认识另一港人已回流加国,另外3至4个也准备稍后回流,这些人大多是有家庭和子女的。他说,其实认识的不少香港人都有移民念头,不过移民目的地是台湾、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地,“他们通常会拣一些地方,离香港不是太远,而且现时要移民加拿大也不容易。” 蒋先生在本地的中学同学乔(Joe)对蒋回流表示欢迎,现时在本拿比开设港式食肆的乔表示,他的食肆专卖有香港风味的食物,好像庙街蠔饼和避风塘炒蟹等,将香港的地道特色带来本地,受到很多香港移民的欢迎。他说近年多了不少讲广府话的顾客,部分就像蒋先生的香港回流人士,他相信部分人是认为香港太乱,所以选择回来,而他就在本地创业,回流人士便是客源之一。

3,750名「特快入境」申請人 獲得移民邀請函

■ 联邦移民部周三再对3,750名通过“特快入境”申请移民人士,发出移民邀请函。星报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联邦移民部周三再对3,750名通过“特快入境”系统(Express Entry)申请移民加国的人士,发出移民邀请函,人数与上个月创下的最高纪录持平。该批中签人士在综合评分制度(Comprehensive Ranking System,简称CRS)下,继续维持440分的最低门槛。 这是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IRCC)今年第三次把最低CRS得分门槛降至440分,也是2018年迄今为止的最低分数。8月22日的中签人数规模,与上一次8月8日持平。 综合评分门槛维持最低 “特快入境”系统适用于三个经济移民类别,包括联邦技术人员类(Federal Skilled Worker Class)、联邦工业类(Federal Skilled Trades Class),以及加拿大经验类(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申请人根据他们的CRS分数排名,排名最高的申请人通过定期抽签获发“邀请移民通知书”(Invitations to Apply ,简称ITA)。 本轮抽签继续采用“切断链接”(Tie-breaking)规则,本次“切断链接”日期及时间是2018年2月2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28:03,这意味着所有CRS分数高于440的申请人,以及在此指定日期和时间之前提交其个人资料的440分申请人,都会收到“邀请移民通知书”(见附表)。 ■ 2018年“特快入境”抽签人数 ...

【專欄】新斯科舍特立獨行的省提名項目

2018年8月8日,联邦移民部针对快速通道移民候选人们进行了新一轮的邀请。本轮邀请人数与今年最高记录持平,共有3,750名候选人幸运中签,而邀请分数线也降至440分。这是2018年内快速通道最低邀请分数第二次降到440分,为今年迄今为止的最低分。从年中开始,快速通道邀请人数一直遵循着某种规律,即每一轮受邀人数通常都比上一轮或几轮邀请增加250或500人。截止至本轮邀请,2018年联邦快速通道共邀请了50,950名候选人,同2017年同一时期相比相差335人;而2017年全年快速通道的受邀总人数为86,023,比2015和2016年的邀请人数之和还要多出一倍。根据联邦移民部的2018-2010年三年移民规划来推测,今年的总体受邀人数将有望超过2017年,再创历史新高。 440分这样的分数对于加拿大本地通过毕业并拿到三年工作签证的方式留下工作的留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加拿大工作两年之后都可以轻松达到;而对于并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的海外职业人士来说,达到440分的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制胜法宝就是加拿大官方语言(英语或法语)的成绩。一位大学本科教育程度的30岁年轻人,在获得3年的工作经验后,如果雅思英文考试可以达到8分,则也可以获得440分,无需任何雇主的工作聘书,即可获邀申请加拿大移民并在半年之内获得永久居民身份。 如果自身能力有所不足,通过加拿大各省提供的与快速通道相连的省提名项目获得600分加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加拿大大西洋四省之一的新斯科舍省在今年推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项目-新斯科舍劳动市场优先项目,并在8月8日进行了第一轮的邀请。该项目的实施方式非常有弹性,省政府定期会在快速通道候选池中对不定期更换的特定行业中的从业人员进行邀请,从而满足在该特定时期内该省在劳动市场中的需求。在8月8日进行的邀请中,拥有两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快速通道候选人幸运得获得新省省政府的青睐,共有314位候选人获得邀请递交新省省提名申请,如果成功被提名,则会获得600分的加分,从而在下一轮快速通道邀请中被抽中。 由于新省该项目并没有一份符合资格的职业列表,而也仅会在下一次邀请的前一段时间内才会对外公布下一轮邀请的时间和目标职业,因此申请人无法提前准备。虽然这样的申请方式让申请人多少有些迷茫,然而从政策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政策大概是最能够满足本省的劳工需求的。 *本文内容由客户提供 信德移民留学 网址: www.gpvisa.com 温哥华电话:604-273-8220

杠上了!加拿大的華人同胞們為啥這麼喜歡掐架?

作者:高冰尘 网络有个新词儿,叫做“杠精”,说的就是喜欢挑事儿,热衷于掐架的人。人多的地方总有不同的立场和意见,何况还有利益的争夺,争吵就是难免的了。 加拿大华裔社区的不同场合,甚至是在虚拟的网上空间,经常会爆发口水战。看官们,你们能分辨出谁是在坚持原则,谁是没事找事的“杠精”吗?   1 微信群内掐架:都是真性情 温哥华华人社区的微信群近年来发展非常快,至少有上千个,上面各种生态都非常鲜活,和网络聊天室不同,微信群的线下联系密切度明显增加,尽管如此,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未曾某面,其中不少群友都是以昵称出现,所以,很有点下盲棋的感觉。期间擦枪走火的事件不断发生。有些群主几乎每天都要处理这类不愉快的事情。 来自湖南益阳的陈丽萍女士平时喜欢逛各种微信群,她最爱看群里互相吵架场面,而且有的时候是一帮人对付另外一帮人,各种人的面目全部出现,如果没有线下联系的群,那种互相之间“骂战”的火爆程度超出预期,于是,有些人就愤怒退群,还有人就破口大骂,还有人指天发誓,另有人向群主举报,然后,群主就会出面“维持秩序”。 在一些讨论时政和温哥华社情民意的群里,有的时候一言不合,双方也会互相发生“口角”。这时候,就考验群主的管理能力。双方很多时候都是不欢而散,有些群甚至因此自行解散。 即便是同乡会这样的微信群,有的时候为了一件事情的如何处理更加之周全,双方即便互相认识也会在群内对骂,这时候,群内的一些“大佬”会出来维持秩序,群主一般也会立即出面进行“判案”,如果是线下经常有活动的,大致能够和谐落幕,如果彼此不是很熟悉的,那么,就会出现拍屁股走人的场面。 2 网络上的骂仗:蒙面的激情游戏 温哥华活跃的本社区网络聊天室并不十分多,但还是有两家聚集人数相对比较多的,如温哥华天空和加西网,平时一般上线人数都维持在数百人,分散到各个聊天室基本还是有比较固定的网友。这些聊天室的网友95%以上都是互相不认识的,他们常常会比较随性,这就是网络聊天的媒体所在。不过,网络上的“骂仗”也是此伏彼起。以加西网上的“温哥华不眠夜”、“情系中国”、“时事热点”等为例,经常有网友因为违反群规而被版主“处罚”。一般处罚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是禁言几天,有的是禁言半月,严重的就是取消ID登陆户口。 有长期观察温哥华网络风云的人士透露,过去十几年温哥华的华人圈子在某网站曾经彼此拉帮结伙舌战过多次,规模相对很大,下池子玩一把的人马也很多,还涌现了不少知名的“马甲”,不过,那样的场景现在就很少出现。一来是“掐架”的平台也更加多元了。其次,那种因为观点不同或者立场有分歧而互相之间争得脸红脖子粗的那份热情,好像减弱了。这位人士称,现在网络上的骂战基本上就是几个回合下来,双方就结束了,属于速战速决。而且,大家基本不恋战。短兵相接为主,长期作战的很少。 这位观察人士分析,网络上的骂战基本上都是匿名,彼此的信用度比较低,彼此的争斗也比较激烈,而且,双方在线下的“约架”这些年根本不存在,所以,逐渐正在失去吸引力。 3 社团内争斗:为了“印把子”豁出去 温哥华华人社团之间的“内斗”都是面对面的,这是华人社区中最争锋相对也是最具有现实感的“斗争”。一般这种争斗都发生在换届选举的前后。其争斗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的是背后大家使力,然后到了选举的时候,一决雌雄,这算是最文明的,只是在选后彼此会有些隔阂,但是至少没有翻脸。另外一种就是,因为对选举过程中的种种做法双方没办法有共识,互相之间进行当面争论。 这两年,这样的争斗不断出现,有些华人社团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之前,都经过非常激烈的口水之战。很多新移民纳闷,温哥华的不少华人社团都呈现“双胞”的态势,后来发现,这些都是双方斗争之后的“后遗症”。 华人社团的“内斗”的最顶级的存在形式,就是双方告上了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端,这方面温哥华也有先例的,而且漫长的诉讼一拖就是几年。搞得原、被告双方精疲力竭,有些骨干人员因为年事已高,还在诉讼阶段因病去世。 有关注华人社区生态的人士称,由于海外组建社团比较宽松,而来自大陆的一些新移民确实在如何民主程序选举协会负责人方面存在一些瑕疵,才导致经常会出现“激烈内斗”的局面。当然,老侨团或者港台移民的社团也会出现类似这样的状态,这就是柏杨书中说的一些华人“丑陋”的地方了。 4 地区间的误会:陆港台各不买账 温哥华华人社区移民的来源和美国以及其它国家一样,基本上早年都是由南洋、粤港这些地区人员前来,他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应该说都在本地扎了根,无论是语言、社会地位以及人脉关系,比新移民特别是大陆来的移民有一定优势。但是,港台和东南亚老移民也有自己的软肋,他们对今天的中国以及中国人的行为处事的习惯不了解,大陆移民社区是完全由近30年的新移民所组成,彼此之间因为地域的不同,常常会产生一定的隔阂。 比如一个主要有华人参与的某医疗方面的专业协会,双方形成了一边是大陆背景的负责人,另外一边是以台湾背景的负责人所进行的交锋,而且旷日持久,几个回合下来互相依旧没办法化解分歧,搞得一些协会的成员之间平时相处沟通都比较尴尬。另外,在一些华人开办的企业中,以地域划分朋友圈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双方之间互相矮化和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情况还发生在政治选举的时候,为了支持或者反对某一个候选人,有些人会故意放大参选人的地域性,然后,将一些帽子硬套在别人头上,造成彼此之间嫌隙的加剧。而且,在温哥华华人社区,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互相之间的互动不很明显,联合起来做点事情,那更是难上加难。 5 立场上的交锋:朋友成为陌路 其实移民的所谓立场上的交锋并没有太多表现机会,因为,很多移民埋头忙着生活,根本不愿意在立场方面耗费太多的时间。但是,有的时候“立场”会来找上你,于是,有些人只能被动应战,表明立场。 比如,三级政府的选举,就是每个移民站队的时候,特别是在省选和联邦选举的时候,就表现的分明。一些人因为支持不同的党派,彼此红了脸。也有一些人因为支持不同粉党派,双方老死不相往来。 即便是支持同一个政党,也会出现互相之间的激烈交锋。以前年联邦保守党选举党领为例,温哥华那些支持保守党的人士之间因为对候选人的不同立场,双方曾经发生过激烈的论战,甚至有些人还真的动了气。 市选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华人因为彼此支持不同样的候选人,就进行互相的指责。来自青岛的李娟是社会活跃人士,她竭力支持一位华裔参选市议员,但是她的好姐妹并不支持她心仪的候选人,两个人因为这个原因就几乎断绝了往来。 因为不同立场的激烈的交锋,让一些平素交好的朋友变成了陌路。 6 同行间的较量:都是钱财惹的祸 同样间的较量其实就是商业竞争,这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地域性,相信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出现这种竞争。但温哥华的这种商业竞争有的时候激烈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有的不惜用污名化对方或者故意制造一些谣言以及虚假的举报来迫使对方就范。因为,这种同行间的较量,让很多客户左右为难,社区气氛也被这种较量给搞坏了。 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一位联谊会的负责人透露,有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竟然给大陆有关机构写信,无中生有列数自己在海外的种种“问题”。 有位同乡会的前负责人张先生也抱怨,有人举报,说自己的协会有某某功人士参加,这纯属搅浑水,协会本身的是不涉及政治和宗教的,这样做简直是一种下三路的行为,为海外华人所不齿。 来源:都市加西追踪 编辑:董清霞

加國今年收31萬移民 半數國民不滿移民數量太多

■ 调查指出,近半数国民认为,联邦政府今年接收31万新移民的目标太高。星报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民调公司安格斯列特(Angus Reid Institute)周二发布最新民调显示,近半数国民认为,联邦政府今年接收31万新移民的目标太高,有下调空间(见附表)。 ■ 接收移民目标调查&认为接收人数尚可的受访者中党派比例 从2014至2018年,联邦政府接收移民的人数目标,由26万增至31万人,并且把2020年目标定为34万人。安格斯列特一直透过民调,追踪民众对接收移民数量的关注程度,显示情况已引发更多国民对移民人数过多的担忧。2014年,认为移民目标数量太多的人数,只有36%,今年已升至49%。最新调查显示,约30%的人认为该人数尚可,其余6%认为太低,14%表示不确定。 保守党选民较多支持削移民数 此外,不同党派支持者,对接收移民目标数量的认可程度也有异。在2015年联邦大选时,支持自由党与新民主党人士,更倾向于认为移民人数尚可,分别占该群体的41%与35%;而支持保守党的选民中,则有67%希望移民人数减少。 但总体而言,在当年投票的选民中有四成认为移民人数需减少。 其次,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人士,有59%支持减少移民人数;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中,只有32%持此观点。 调查还发现,国民对于接收移民人数过多的担忧,通常与经济因素及医疗保障等议题相关。因此,各种类移民的受欢迎程度相比,经济类移民最高,家庭类别其次,难民类排最后。 据统计数据,虽然自1990年以来的移民人数持续上涨,但其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却保持在0.8%至0.9%之间,并无显著变化。 过去40年间,大多数时候,移民人数持续上涨,但在总人口比例中却相对持平。

溫哥華移民生活常見8大「假」

假作真时真亦假,生活在温哥华久了,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假象”,尽管很多都容易被 人忽略,但是,如果把它们都聚拢起来,就会发现,原来这些都是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假把式:碰到就算倒霉 温哥华华人社区这个江湖实在是鱼龙混杂,很多不学无术的人冒充各路“专业人士”。其中以假经纪、假理财专家、假移民顾问为最多,当然还有一些假主厨、假电脑专家、假水电工、假书法家、假古董鉴赏家、假手机高手等。 江苏刘女士说,她的苹果手机运用程序出了点故障,有人给它推荐了一位手机高手,此人称,温哥华多家修理手机的商店有什么疑难问题都叫他来修理,他平时就在家中接单。手机交给他后,一直没有下文,后来取手机的时候,原来的问题没解决,连机器都开不起来了。手机高手说,这是厂家的问题。折腾了半天最后只能拿到专业的商店去修了。 白石镇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爱好者说,他去年上半年经过一位温哥华资深书画鉴赏家的推荐,收藏了一幅画家范曾的书法作品,最近了解到这幅作品可能是假的。他现在心情有些凌乱,他说,有的时候太相信专家了,其实,很多时候这是一个“局”。记者获悉,大陆公安机关目前正在查处一起和盗卖范曾等大陆着名书画家有关的书画欺诈案,主要涉案人员中有一位就居住在北温哥华,这位人士的藏品应该和这个人有关。 假成功:给自己的努力一束鲜花 成功的标准本来可以量化,但是,一些并无具体业绩的移民却常常喜欢带着他们在加拿大的“成功”作衣锦还乡状。 来自福建厦门的陈先生就在列治文三号路一个商场内开了食品摊档,另外,他太太注册了一家基本没有业营业额的网店,却踌躇满志地参加了大陆某地政府机构在温哥华的招商引资活动,陈先生更是在老家做了励志性质的演讲。有一位“民间思想理论家”,自称创立了一些能够发现宇宙规律的学说,举办了演讲报告会,其学说究竟有无价值不得而知。 来自云南昆明的一位张姓移民,有留学英国的经历,中英文良好本来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喜欢吃百家饭,也就是喜欢给其他新移民“解决各种问题”,不管移民、留学、保险、创业、福利、安居、保姆,他都能解决。 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称,此人其实就是掮客、二手掌柜,拿点“差价”而已。不过,这位张姓人士后来回大陆,俨然是位温哥华“百事通”还是“社会活动家”,和当地那些有意移民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有资料显示,多位在温哥华多年并无实际生意的人士,却常常以温哥华成功“企业家”的身份,随加国三级政府的官员或者侨界访问团,回大陆参加各种访问或者商业活动。 假融入:把表象当做实际 不会英文装会英文,不懂西方规矩硬要鹦鹉学舌,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一大堆。一些移民在温哥华居住了几年,就养成了讲话夹英语单词的“毛病”,久而久之,一句话中至少要带一个以上单词,尽管所带单词大都都是英语1-3级,并无多少“技术”含量,一般也不会引起别人理解的错误,但是,如果带着这个“特征”回大陆,必然引起别人的好奇。 上海籍的孙女士称,回大陆时候,不少街坊邻居都说自己是“假洋鬼子”,开头还不知道他们说的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讲话中夹了些“单词”。再回去的时候设法将这个习惯做了调整了,但还是不够彻底。 有资深社区观察人士指,新移民换了一个生活环境后,会有很多变化。一些人把融入当做十分外化的表象。明明自身英语一般交流有问题,却常常喜欢讲话时候夹着单词。另外,只是要求别人说话声音要小、做事要遵守规则、最好要多参加公益活动但他们对自己却很宽松。他们把这些当做一种融入,其实,有一定的片面性。 假名头:奔走在虚幻的世界里 很多移民出国前都有比较好的学习背景以及职业基础,另有一些投资移民在老家都是商界精英,由于海外经商环境不太适合那些并无海外学习和职业背景的人士,于是,一些人就搞了不少空壳公司,还有一些人组成了不少社会团体,然后,全部印在了名片上,给人一种“成功人士”的假象。 记者曾见到一张比较夸张的名片,上面密密麻麻印着这位“社区活动家”十多个各种“名头”,计有:全球、北美3个,加拿大开头的4个,温哥华打头的5个。 温哥华最常见的就是自封的各种“家”,唱过两首歌就是“歌唱家”,唱过几年“两首歌”就是著名歌唱家。以此类推,在行业中稍微资深一些的都被称作“家”。有观察人士称,这本身并无太多问题,这只是一种带有“自恋”的称谓,更多带有一种激励和自我赞美的意思。但是,有观察人士称,有些专业人士明明不是大陆“国家一级演员”不是大陆的“博士”或者“教授”,却以这种称谓在公开场合介绍给他人,这就非常不够严肃,而这类人士在温哥华并不少见。 假人脉:带着光环生活 在温哥华有些人自称“路路通”,搞得自己很“著名”的样子,无论三级政府、中国的使领馆,乃至大陆的各种关系,他无一不熟悉,说起来都是如数家珍。这类人员频频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将其和各路名人拍摄的照片四处渲染,以此证明自己的人脉广泛。 其实,在温哥华呆久了就会发现,一般民众和市长、省长乃至总理拍摄合影的难度并不大,而且,和三级政府的人员进行些互动也非常容易,没有太多“人脉”过度解读的必要。而且,这种“人脉”,并没有办法给他人带来太多的“实惠”,毕竟加国的国情就是如此。 有辽宁省籍的新移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有一年他结识了前BC省一位前华裔省议员,顺口提及自称和该议员称兄道弟的一名同乡,对方问叫什么名字,告知后,这位议员使劲想了半天,也没能够回忆起来。 假穷人:为了利益学会忘我 温哥华聚集了来自各国的“富豪”移民,当然也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的华人移民。但这些年华人聚集区“住豪宅报低收入”的状况频频见诸报端。大量“假穷人”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有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浙江籍人士透露,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十多位他熟悉的来自大陆的投资移民,在登陆后的前几年,都申请过“牛奶金”,他说,他知道至少还有好几位一直到现在还在“领取”。这位人士称,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政府管控能力的不足,要求每个新移民都模范自觉遵守各种规定,这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 假单身:给生活加点糖 温哥华生活着一批假单身人士。不少中年男女因为种种原因,婚姻关系依旧存在,却实际上一直以单身的身份出现,频频更换男女朋友,让自己的感情生活一直处在“丰富和生动”的状态。 来自青岛的丽莎女士今年已经年近50岁,因为和前夫的财产分割问题,导致离婚无法离成快十年了,但在很多的眼中,她一直是位单身人士,她对外也是这么介绍,因为长相俏丽,这些年谈了一些中外朋友,但都处了一段时间就分手了。 另有来自江苏的麦克也基本是这种情况。他和太太事实分居已经超过七八年,但是,因为双方父母都健在,按照他们当时的约定,为了父母和孩子,暂时不离婚。麦克的孩子在美国读书,他的太太回流后就再也没过来居住,即便看孩子,也和麦克没有互动。这些年麦克也结交了几个女朋友,但是,都没办法给别人“说法”。 比较个别的例子是一位来自台湾的社区人士,明明自己老婆孩子都在温哥华,却打着“单身”的名义和一些大龄青年谈恋爱,及至最后真相败露,给对方造成很大的精神创痛。 假情感:另类换位思考 海外也生活着不少“愤青”和“愤老”,他们非常热衷讨论“爱国话题”,总是表现出一种在常人看来比较夸张的情感。比如只要说中国不好就和别人急。平时,处处表现出中国最好,海外啥也不怎样。最近,中美贸易战,加拿大站在美国一边,这些人士认为加国没有“国品”,应该站在中国一边才对。 移民前在上海从事法律工作的FRANK认为,这些人士只是习惯按照大陆官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他们并非从普通华人的角度去观察,居住在加拿大总把自己当外人。中美贸易战,美方迫使中方把医药进口关税降到了零,这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这是中美贸易战的产物,对中国人民有利,反对它就显得滑稽了,这是表错了情。

【專欄】紐芬蘭省推出全新企業家移民項目

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的几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的短缺。因此联邦政府在近几年一直尝试利用新推出的各类联邦或省府的移民项目来吸引更多新移民移居该地区,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近日,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纽省)省政府向我们展示了为吸引各类移民而展现出的积极态度,他们在7月底推出了两个全新的企业家移民项目,国际毕业生企业家项目(IGEC)和国籍企业家项目(IEC)。 IGEC是目前加拿大唯一一个允许留学生在毕业后通过建立自己的公司来申请省提名并移民的项目,可谓是开全国之先例。然而该项目仅仅针对两所纽芬兰省内的大学的毕业生开放, 分别是纪念大学和北大西洋学院。留学生从这两所院校完成学业并获得毕业工签之后就可以着手经营生意的事宜。IEC项目和其他省份的企业家移民类似,有经商经验的海外申请人可以通过在纽省建立并经营企业来申请省提名和移民。这两个项目的申请人均需在纽省至少经营生意一年后才能向省政府递交省提名申请。 IGCE的申请条件是, 首先申请人必须从以上提及的两所大学其中一所完成至少两年的学术课程后并拿到毕业工签,其次拥有CLB7等级的语言成绩(相当于雅思6分),并且拥有至少一年积极经营和管理的经验。这一年的管理经验可通过在纽省购买生意之后获得。该项目对留学生申请人最优惠的条件是没有最低投资额。ICE项目的申请条件相比IGEC要严格一些,首先申请人的年龄必须在21岁至59岁之间,语言成绩达到CLB5等级(相当于雅思阅读4分,其他项均5分)。另外在个人资产和投资额方面也有要求,申请人的个人资产不得低于60万加元,并且需要在纽省至少投资20万加元用以投资到一个已存在的企业,或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司。同时,申请人还需要拥有至少两年的企业经营经验(其中一年可以是在纽省获得的);或者申请人可以用自己过去五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经验来达到申请要求。 纽省开设这两项移民通道的用意显而易见,那就是为有意移居到纽省的留学生和外国企业家提供政策和机遇,并且用他们所创造的工作机会造福当地居民,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有说服力的一点是,该项目是在位于纽省的一家名为HeyOrca的高科技起步公司的办公室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外界公布的;而HeyOrca的创始人正式两位从纪念大学毕业的留学生。纽省移民官员也多次以HeyOrca为例来强调外来人群为本省经济做出的贡献,该项目的正式实施势必会带来更多的成功案例。 *本文内容由客户提供 信德移民留学 网址: www.gpvisa.com 温哥华电话:604-273-8220

這6種生意在加國吃不開 已經有人交過學費了

作者:高冰尘 很多人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后,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工作。如果不愿意打工的,就想着做点小买卖,但是,对华人新移民来说,温哥华做小生意很困难,很多人都失败了,人们发现,原来温哥华有一些在大陆稀松平常的生意,在温哥华是完全没办法做的。 别人已经交了学费 你就别再中招啦!   空调制冷业:暂时没到火候 应该这个行业在中国是门大生意,大家能够数得出的大陆空调品牌至少在三个以上:美的、格力……但是,温哥华夏天这个气温实在让空调厂商着急啊。根据一般年份的统计,7月份左右白天平均在20度上下,夜间只有15度,如果晚上要出门,还要穿上夹克衫、薄毛衣。当然,今天的温哥华暴热气温确实也是罕见,白天经常出现摄氏30度高温,而且环境部门的预警报告显示,这样的高温还将进一步维持。不过,在树荫下的温度也只有25度上下,到了晚上气温又会回到20度以下,因此,整个夏天还是非常舒服,一般温哥华家庭依旧基本不需要冷气空调。 来自上海松江的新移民崔先生曾在老家开过家电公司,也经销各种空调,他说,刚来温哥华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城市几乎就没见到过装在窗外的空调压缩机,后来搞清楚了,每家每户都是采用的中央空调,一般也没有制冷功效,仅仅是用来恒温。所以,空调这个生意也就根本没有市场。当然,制热的空调还是需要的。 崔先生说,最近这两年,随着气候变暖,也加上温哥华的夏天越来越热,已经有一些住家开始安装窗式空调了。不过,更多的选用的是那种小机组的中央空调,还可以制冷。大陆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每家每户窗户上挂上一台压缩机的场面,恐怕在温哥华依旧难以见到。 温哥华今年也挺热,但一般家庭还是不打算装空调。 2 防盗门窗:现在还不适用 不少新移民发现,温哥华还有一个特点很难见到防盗窗,除了唐人街等比较个别的区域,因为有大量吸食海洛因、大麻的人员聚集,造成这个街区治安状况极度恶劣,店铺以及住家纷纷安装了防盗窗和防盗门,在温哥华的绝大部分区域,人们几乎很难见到防盗窗和防盗门。公寓里面更是从来没有见过。 刚刚登陆只有半年的来自浙江省临安的新移民吴女士说,其实,楼宇或者住家不安装防盗窗和防盗门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的,至少感到非常祥和。 吴女士说:中国走到哪里,都看到四处都是铁栅栏,特别是住家的窗户,更是没有一家敢疏忽。甚至有的十几层楼高的地方,居然也有人安装了防盗窗。至于,防盗门那更是家家户户必备。来到了温哥华,这一点确实感到非常温馨。这也是一种治安总体状况的风向标。 不过,来自天津目前从事装修业的祝先生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这几年温哥华的治安状况一直在恶化中,很多地区的偷盗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华人家庭被一而再地偷盗,确实很少有家庭安装防盗窗,但一般会安装报监视系统。这里面可能是一个习惯问题。我们做装修的时候,其实也安装过不少防盗门,只是,温哥华这边的防盗门“吃相”好看一些,没有像有些中国家庭一样,门前再装个铁门。 温哥华的家庭一般都不装防盗门。 3 家电回收业:成本太高不好做 不少新移民来到温哥华后,对经常出现在小区路边写着“免费”的旧冰箱、彩电等非常感兴趣,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一门生意,为什么不能加以回收,或者买给旧货商店。 已经在温哥华居住达18年、来自中国山东、一直从事科技发明工作并有多项专利的王明义认为,如果真的要把它当做一门生意,整机买卖的市场非常有限,也不符合温哥华对于电器的消费习惯,在新旧电器的价格方面,二手家电并没有太多优势。关键是运送的成本也很关键。于是,有人提出可以将电器的零件拆下,然后像汽车零件那样,再卖出去。这里面涉及到人工的问题。在加拿大人工是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个坎,根本没办法做下去。 王明义认为,电器修理业本身的市场也非常有效,修旧还不如换新,在这种情况下,家电回收这门生意的利润空间显得非常有限。也有人提出可以把这些零件甚至旧的整机全部运回大陆,这里面除了运费,还有很多入关手续、税率以及行业准入的政策,不是小生意买卖者所能面对的。 有新移民发现,温哥华还有一宗生意也完全没办法做,那就是废旧纸箱、废铜烂铁的回收。来自上海的新移民王女士不无可惜地说:回收废纸、废铁这活儿这里根本没有人愿意做,后来经过了解发现,除了酒瓶、可乐瓶偶尔还是有人去拾捡,其他根本没有任何人去做,我曾经建议先生去做这个,他考察了半天,还是说算了。 王明义说:“废铜烂铁还是有专门的机构回收的,只是看你的量有多少,作为一个讨生活的方式,可能不是十分乐观,但还是可以尝试。至于,废纸板等也是一个投入回收的成本问题。目前,我们知道的是那些纸板如果你要送到某个指定的地方,有些专业公司帮助运送的费用是一顿要收费400元左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还想通过回收纸板纸箱盈利,显然是不现实的。” 4 商品总代理:渠道垄断新品难入 不少投资移民来到温哥华后,总想利用大陆居住地一些品牌商品,来加拿大或者温哥华做一些推销,后来发现,这种尝试成功并不太多,两国间的关税或者检疫等问题还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温哥华本地一套多年的进货方式。 来自江苏镇江的投资移民曲先生移民已经有8年了,他说,单一产品的总代理在铺点方面和中国完全不一样,大的商场根本进不去,小的商场的量也上不了。他说,他曾打算将一种阿胶产品适度推广一下,跑了很多诊所,也跑了很多中药铺,发现价格上没有太多优势,而且,各店产品进货渠道非常杂乱,根本形不成批量。后来,又有亲戚想让将一款华人非常受欢迎的调料打进加拿大市场,也是根本没有办法操作。 曲先生说,这里的进货管道都走的老渠道,而且,大商户几乎把市场整体性占有,一厂一品这种东西的推广,要被他们接受几乎很难做到。如果你自己开立一个门店专门搞,又受到市场狭小的限制,所以,总经销这条路走不通。 很多商家是直接从中国进货的,不必经过总代理。图为列治文时代坊。 5 小商品市场:水土不服知难而退 来自浙江路桥的云先生本来是在机关工作的,不过对路桥的小商品市场操作比较熟悉,移民之前,也联系了一些准备投资移民的老乡,所以,他一到温哥华就开始四处寻找仓储式的场地,准备开一个类似“小商品市场”模式的迷你市场,初步规划100个摊位,每周营业5天。后来实地了解之后,发现计划不太可行,就把摊位数降为50个,仓储式的场地面积也相应缩小一半。 在运行过程中,云先生遭遇了众多已经移民温哥华多年的同乡的劝阻,因为,有人曾在列治文组建过两个类似的市场,最后都是铩羽而归,根本没有什么生意。如果真要搞批发,还不如自己租个仓库,然后从浙江运送点货品过来,等别人上门批发。 有业内人士给云先生出谋划策,叫他去列治文五号路那里的“小商品批发仓库”去考察一下,云先生经过考察,发现情况不乐观,特别是受到来自多伦多同类批发行业的竞争,最终,云先生说服了合伙人,放弃了这门生意。 买小商品到杂货店就行了。图为温哥华一家杂货店。 6 拍电影电视:只有开机日没有“封镜”时 温哥华是电影之都,有加拿大“好莱坞”之称,这些年一些曾经从事过大陆影视业的人员也移民过来,不少人萌生了拍电视剧、拍摄电影的念头。而且,温哥华华人社区每年都会举行几场某某电视连续剧或电影的开机仪式。但是,基本上这些筹拍或者开拍的作品都很难熬到“封镜”上线的日子,更不要说产生任何“轰动效用”,至于票房等就完全等于奢望了。 温哥华是著名的电影拍摄基地,图为拍摄场面。 究其原因,一位被“呛了水”的前大陆省级电视台编导说,问题是多方面的,一言难尽。有些所谓的制作是一些人想移民摆的“噱头”,还有的是一些移民文化人的“一厢情愿”。这位编导称:温哥华当地的编导演以及技能配置力量非常薄弱,根本无法完成电视连续剧的前期制作,后期更免谈。仅仅能够完成半小时内的微电影的制作,而微电影的制作是没有什么票房的。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这些电视剧的制作究竟是拍给谁看的?如果是由大陆制作单位拍摄,那么温哥华这边就是一个协助的作用,而且,电视剧最后“胎死腹中”几率巨大。如果是拍给海外的华人看的,那完全没有票房,等于赔钱连个吆喝也赚不回。所以,拍摄电视剧或者电影根本没有成功可能。 做生意选准方向很重要 这些别人踩中过的雷 供新移民参考 如果艺高人胆大想尝试 请做足功课倍加小心 编辑:董清霞

移民時間新估算法 申請者預期更準確

■■移民申请者可了解更准确的申请处理时间。网上图片 ■移民项目申请处理时间表   星岛日报讯   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简称IRCC)周四宣布,已从7月31日起,改进部分移民项目申请处理时间的估算方式,申请者可更准确预知日期。 7月31日起推行 据移民部官网显示,从今年7月31日起,部分移民项目的申请人可透过新型的估算方式,精确地了解目前的申请处理时间。 此前的估算,是基于往年统计的八成申请案处理时间所得,不够精确。而新型估算方式,除了往年统计数据之外,加入计算目前等候处理的申请数量,以及在多年移民水平计划(multi-year immigration level plan)中,每年可接受的申请数额而定,因此更加精确。  目前实施新型估算方式的移民项目包括:父母及祖父母团聚移民(Sponsorship of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省提名(Provincial Nominees));魁北克技术移民项目 (Quebec Skilled Worker Program);联邦创业企业家移民计划(Start-up Visa Program),及人道主义救援项目(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 cases);各项目于周五所更新的资料,处理时间为12个月至36个月不等。 各移民项目申请的处理速度,分别由申请的种类、申请讯息的完善程度,移民部预期的处理时长、申请人资料验证的难易度,及申请人回复问题的速度等多项因素决定。 

「特快入境」邀3,750申請人 門檻440分歷來最低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网上图片 联邦移民部周三对通过“特快入境”系统(Express Entry)申请移民本国的3,750名申请人,发出移民邀请函,人数与上个月的最高纪录持平,不过,该批中签人士的综合评分制度(Comprehensive Ranking System,简称CRS)的门槛为新低纪录,仅需440分。 周三抽奖中的CRS得分门槛,标志着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IRCC)今年第二次将最低分数降至440分,这是2018年迄今为止的最低分数。 本轮抽签继续采用“切断链接”(Tie-breaking)规则﹐本次“切断链接”日期及时间是2018年1月31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0:06:40,这意味着所有CRS分数高于440的候选人,以及在此指定日期和时间之前提交其个人资料的440分候选人,都会收到“邀请移民通知书”(ITA)。 是目前最大的抽签量 本轮抽奖延续了6月13日以来,向3,750名申请人,发出移民邀请函的模式。这是目前最大的抽签量。 IRCC在2018年迄今为止共发出了50,950份“邀请移民通知书”,只比2017年同期的ITA总数51,285,少了335份。 2017年,全年共发出了86,023份邀请。 随着加拿大2018年和2019年的移民目标数量增加,IRCC今年发出的ITA数量有可能超过2017年。在移民部规划下,今年通过“特快入境”系统招收的经济类移民共74,900人。2019年的目标则提高至81,400人。

【移民專欄】關於生物信息識別新規的一切

每个月都有数以万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申请或进入加拿大,为加拿大的经济做出贡献。然而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袭击的频率日益加剧的今天,为了保障广大加拿大居民和访客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更便捷地服务特定地区的旅客,从2018年7月31日开始,来自欧洲、中东地区和非洲的旅客以及临时和永久身份、并且年龄在14岁至79岁之间的申请人将被要求提供指纹和照片(合称生物识别信息);而对于申请难民身份的申请人则没有年龄上限,一概要求提供生物信息,该规则旨在更高效地识别申请人的身份。 而从2018年12月31日开始,该规定将延伸至亚洲,亚太地区以及整个美洲从而涵盖全球。申请临时居留权(如工签、学签、旅游签等)的申请人每十年只需提供一次生物信息;然而如果他们的申请被拒绝,则在下次申请时仍须提供新的生物信息。 申请人有多种方式可以提供生物信息。在海外的初次申请人可以在各自国家的加拿大签证中心递交签证申请的同时进行指纹采集和拍照工作;通过网上申请签证的申请人需要首先获得由加拿大移民局颁发的生物信息采集指示信,才能够去所在国的签证中心获取并提交自己的生物信息。在加拿大境内递交申请的申请人在2019年以前都无需提供生物信息。据移民局的官方消息称,从2019年开始,一些加拿大服务处的办公地点(Service Canada)会陆续开始提供处理生物信息的服务。 很多申请人也许会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性产生质疑,而加拿大移民局官方解释称,在各类服务处采集完申请人的生物信息后会被加密并以电子的方式发送至移民局下属的加拿大移民生物信息身份系统的数据库,而申请人的生物信息在成功发送后会立即被删除。在获得申请人的生物信息后,加拿大皇家骑警会以申请人的指纹和所有在加拿大皇家骑警记录中的犯罪分子、难民申请者和被驱逐出境的人士的指纹做对比匹配。 该规定的适用范围虽广,但也有不少申请人是可以被豁免的。首先,所有加拿大旅游签证免签国家的公民是不需要提供生物信息的,而是和往常一样使用ETA。还有上文提到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也不需要提供。另外,目前有永久居民申请正在进行中的申请人在申请临时居民身份时也不需要重复提供生物识别信息。其他拥有豁免权的主要人群还有:国家和政府首脑、入境加拿大出席官方活动的任何国家的内阁成员及外交官、来加拿大出席官方活动的联合国的外交人员、拥有美国签证并过境加拿大的旅客等。   *本文内容由客户提供 信德移民留学  网址: www.stcimm.com 温哥华电话:604-273-8220

那一年 「地球最可怕瘟疫之一」的霍亂肆虐 多倫多……

准备从欧洲大陆出发去北美的爱尔兰裔人 1832年 1832年6月,一艘来自于爱尔兰、满载约5,000名爱尔兰裔移民的船,在安大略湖靠岸。船上,一些爱尔兰裔移民正在发烧。那年,多伦多(当时称为约克郡)面临了建城历史上首次灭顶之灾。 刚刚乘船抵达加拿大的爱尔兰裔移民 1832年 这艘爱尔兰裔移民的船抵达约克郡三天之后,第一名病患死亡。他们得的不是普通的流感,而是霍乱。   霍乱,曾被描述为“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和鼠疫共属甲类传染病,其可怕之处在于传播极快,病情急重,致死率极高,尤其在无医疗控制条件下,可迅速波及大片区域甚至全球。印度恒河三角洲自古就被誉为“人类霍乱之乡”,是生物形霍乱的病源区。因为海运落后,直至19世纪初之前,霍乱还只是在恒河三角洲随着雨季小范围流行,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殖民主义和国际贸易快速扩张,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从印度进口茶叶至英国时,也将霍乱带到了欧洲大陆。大约有5万英国人死于霍乱,其中伦敦市就有至少6千名感染者,其中爱尔兰是受灾最惨重的,很多惊慌失措的爱尔兰人乘船前往加拿大。 虽然在爱尔兰船只靠岸之后,下加拿大政府将很多有疑似症状的爱尔兰人立即隔离,但是依然没有阻挡得了霍乱。无孔不入的霍乱病菌,正是附着这些逃离欧洲大陆的爱尔兰人身上,将死亡带到了北美大陆。 从那一天开始,霍乱如同野火一般吞噬,蔓延。贫民区的窝棚自然成了病毒衍生的温床,下水管道堵塞和废品垃圾的淤积也继而造成水源污染。霍乱高峰期时的每天早晨,全城上下都会有一批人措手不及地出现霍乱症状。 为了抵挡霍乱病毒 蒙特利尔市民燃烧黑锅 整个城市笼罩黑烟 1832年 霍乱病毒在人体胃液里存活,到达小肠之后开始出现人体反应。首先,受感染者出现不停腹泻,一天可以达到20至30升,直到肠道开始腐蚀。接着,会出现呕吐脱水,皮肤变色。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在短短数小时内变得面目全非。而到了晚上,同一批人的遗体就会被拖走,埋葬在St. James墓园一个偏僻的角落。 情急之下,多伦多公共卫生局呼吁市民在后院焚烧硫磺和柏油,夜里紧闭门窗,少吃蔬菜多喝咖啡,穿羊毛袜防感染等。当然,也不乏稍有科学依据的建议,比如清理死水和垃圾、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就医等。但是,死亡依然在持续。 第一轮霍乱病毒在3个月之后终告结束,大约造成200多人丧生。 然而1834年,就在约克镇正式更名为多伦多的同一年,霍乱再度回到多伦多。那年三月的早春,多伦多如往年一样寒冷。上一次霍乱蔓延失控的局面还让全市上下心有余悸,尤其是市政工作人员。而这一次,多伦多人口激增。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新移民仍在陆续乘船抵达多伦多,和他们一同抵达的还有,新一轮的霍乱病毒。 1834年夏天的霍乱爆发甚至比前一次更加凶猛,多伦多大约10%的人口死于那年的霍乱。尽管城中很多富人因此逃亡瀑布一带,但是多伦多市政官员却留了下来。他们帮助埋葬霍乱死者,一些人因此染病。 多伦多St. Mary's 教堂的霍乱死难者墓园纪念雕塑 2017年10月 这场战斗直到1834年底,霍乱终于离开了多伦多。

進來容易安置難 難民申請審批時間延長

▲阿布迪已在亚省找到工作了。 Global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来自索马里、用非法越境方式进入加拿大申请难民的阿布迪(Guled Abdi Omar),在等待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后,七月中旬得到了加拿大难民审批委员会批准他作为难民,留在加拿大生活和工作的消息。 阿布迪表示,这是他生活中得到的最好消息、让他高兴得浑身发抖。 幸运的非法越境难民申请者 阿布迪2017年夏天从美国越过缅省的边境进入加拿大,与他同行的是他的朋友阿麦德(Abdikadir Ahmed Omar)。他们进入加拿大后提出难民申请,理由是在其家乡索马里受到迫害和死亡威胁;阿布迪只等了一年就通过了加拿大难民委员会的甄别审批程序,他属于幸运者。 阿布迪说,他幸运是因为像他是黑人、是穆斯林、还是来自索马里的外国人,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根本没有机会获得难民身分。在加拿大,他被接收为难民,这是幸运之一。幸运之二是,现在一般要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得到难民聆询机会,而他只用了一年就已经得到了被接收为难民的好消息。他的朋友、与他一块提出难民申请的阿麦德,还没有得到难民委员会的聆询机会。阿布迪指,他与同伴阿麦德刚从墨西哥越境进入美国,就被全副武装的巡警逮捕,在圣地亚哥的一所非法越境者集中营被关押了两个月,被释放后他们立即北上奔向加拿大。 他们在2017年加拿大国庆日长周末期间,从美国与缅省的边境越境进入加拿大,立即感觉到与越境美国后的不同待遇。他们被带到Emerson边检站进行登记注册,随后被送到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Gretna暂时居住。当地居民对他们很友善,请他们参加社区的文娱活动。 阿布迪称,他进入加拿大后的感觉是,这里的人不管他的肤色、宗教信仰、来自哪个国家,而是把他当作人来对待。 缅省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帮助阿布迪和阿麦德填表申请难民,并把它们安置到温尼辟一个公寓楼单位居住。 为了找到较好工作,阿布迪和阿麦德后来搬到亚省碰运气。 阿布迪在红鹿市(Red Deer)找到一份建筑工作。阿布迪说,他尽量多干活以挣钱养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 美加对待非法越境者很不同 阿麦德则在石油开采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他想以后上大学拿到工程学位,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加拿大难民委员会的数字显示,难民申请者等待聆询的时间,已经从去年10月时16个月的等待时间,延长到今年7月份20个月的等待时间。 过去两年大量外国人从美国越境进入加拿大申请难民。 2018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1万人非法越境进入加拿大申请难民,其中绝大部分是越过美国与魁省的边境进入加拿大的。 进来容易安置难 这不但造成难民申请者等待审批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魁省和安省为安置这些难民申请者而出现缺乏资源的严重问题,而且引起以安省为首一些省份与联邦政府在难民政策上发生激烈争执。 温尼辟一名移民律师认为,联邦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财政资源来安置难民申请者,否则难民申请者等待审批的时间过长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两年前加拿大正常渠道难民申请者,以及非法越境难民申请者的积压案例一共有1.3万个;2017年这个数字加倍到超过2.6万个;到2018年6月份,等待审批的难民申请案例已经猛增到5.6万个。

加拿大傳奇五胞胎:悲情一生 政府靠她們賺了5個億!

作者:小星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 在1934年5月28日,安省北湾市郊区小镇科贝尔(Corbeil)的迪翁家庭诞生了五胞胎──伊凡(Yvonne)、安妮特(Annette)、西塞尔(Cecile)、艾蜜莉(Emilie)、玛莉(Marie)。 她们是世界上首例成功存活的同卵五胞胎,在当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五胞胎被认为是个异数。一出生就震惊了世界。 加通社 五胞胎的诞生让国际媒体为之疯狂,还有商家看准商机想借此发横财。安省政府称五胞胎的父母无力抚养孩子,为了保护孩子,在她们4个月大时即兴建保育院并派专人照料她们,她们从此与父母骨肉分离。 小镇变旅游名胜 9年吸金5亿元 五胞胎名扬世界,因此许多游客来到小镇就为了一睹她们的模样。安省省府在她们2岁时,特别设了一个游乐观赏区,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让公众可以看到她们玩耍的样子,据资料显示,每天有多达6,000人次前往,场面甚为壮观。 5岁时,她们的信托基金已达百万元,多数是公司企业的赞助,以她们为名推出的玩偶、商品众多,她们还曾出现在几部电影中。 ----------我是广告---------- -----------我是广告---------- 她们的亲生爸爸则在保育院旁边开了家纪念品店,专门卖女儿的各种纪念品。 五胞胎成为安省的摇钱树,北湾很快就成为好奇游客青睐的旅游地,甚至比尼亚加拉大瀑布还受欢迎。据估计,从1934至1943年这9年间,有超过300万游客来到北湾,五胞胎的知名度为政府和邻近商家带来5亿元的收入。 政府赔偿400万 她们9岁时终于回到父母身边,但因为离开家太久,与父母家人的亲密度很低。并受到排斥。父母继续把她们当摇钱树。 1950年,五胞胎和她们的父亲。 18岁时,她们跟家人断了联系,一同到魁北克展开新生活。不过,艾蜜莉20岁即死于癫痫,玛莉于36岁死于中风,1998年,剩下的三姐妹对政府提起了诉讼,安省政府承认当年对迪翁五胞胎的照顾看管有过失,共赔偿她们400万元。 之后五胞胎中的老大伊凡67岁死于癌症,如今只剩下安妮特与塞尔在世。 五胞胎幸存者回到故居 安妮特回到当年出生的小屋。 加通社 8月5日,在许多人的包围下,两名幸存的迪翁(Dionne)五胞胎中的安妮特(Annette Dionne),走进她85年前出生的房子内。她在出生地参加在安省北湾(North Bay)的历史揭牌匾仪式,因为这代表她与姊妹们一生奇特的故事,标志世界上首个5胞胎的历史意义。 星期日有逾千人欢迎安妮特回家,她说,过去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不过妹妹西塞尔因为健康缘故没有出席星期日的活动。 西塞尔(左)因健康关系无法参加周日揭牌活动。加通社 安省尼皮辛─堤米斯卡明(Nipissing-Timiskaming)选区国会议员罗塔(Anthony Rota)在活动中表示:“这个历史遗迹提供了一个与过去联系的机会,加拿大人可以更加了解迪翁五胞胎的故事。” 遗迹地址:180 Oak St W, North Bay, ON P1B 2S7 官方网站:http://dionnequintshome.com/

這個省開加國先河 美國工作經驗納入技術移民評分

■■魁省公布技术移民表达意愿计划的细节。 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魁省政府日前公布在该省的“表达移民意愿系统计划”(Expression of Interest System,简称EOI)下技术移民申请人的评分详情,申请人在美国的工作经验被列入考虑因素范围,此举使魁省成为加拿大目前唯一为申请人评分时,考虑申请人在美国工作经验的移民系统。 以联邦政府“特快入境”(EE)为蓝本设计的EOI,旨在协助审核技术移民申请人的名单。根据魁省政府在周三公布的规定,候选人提交了“表达移民意愿书”后,会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已有工作机会的候选人或居住在魁省并符合特定标准的候选人;另一组是住在魁省以外的候选人。 候选人分成两组评分 第一组候选人将根据7项因素来评分,包括年龄、拥有魁省文凭、加拿大或美国的工作经验、法语程度、懂得其他语言、教育程度,以及配偶或同居伴侣的教育和法语熟练程度。 第二组候选人将根据8项因素来评分,包括年龄、魁省文凭、加拿大或美国的工作经验、在魁省已被列入需求的培训、法语程度、懂得其他语言、教育程度,以及配偶或同居伴侣的教育和法语熟练程度。 不过,魁省迄未详细说明各种因素和技能组合的评分架构。 此外,魁省政府亦宣布投资者、企业家和自雇工人移民计划的新配额和接受申请时间。 其中,魁省移民投资者计划将由今年9月10起,至明年3月15日接受申请,名额1,500个。这数字,包括来自中国企业家的1,235个申请配额。 此计划其中一个规定是,申请人的净资产要达到200万元,以及120万元投资门槛。之前的要求,分别是净资产160万元及投资门槛80万元。至于魁省企业家计划,将在今年8月15日至明年3月31日,接受25个透过Component One的申请,以及接受35个透过Component Two的申请。 另外,魁省政府将在今年8月15日至明年3月31日,接受50个透过自雇工人计划的申请,而申请人至少要拥有10万元净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