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15:11:16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睡眠

北京奧運體操冠軍楊威 睡覺曾停止呼吸6分鐘!須終身戴呼吸機 附自測方法!

【星岛都市网】睡觉打鼻鼾,可能是睡眠窒息症的征状。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全能金牌选手杨威近日拍片自爆曾于睡觉时停止呼吸6分钟,一度有生命危险,患睡眠窒息症,须终身配戴呼吸机。有专家教用8个问题自测是否“睡眠窒息症”高危一族,打鼻鼾也是警号之一。 奥运体操冠军杨威患睡眠窒息 曾停止呼吸6分钟 杨威本月12日在社交平台拍片分享经历指,最近睡觉时也会打鼻鼾,并感到呼吸困难,求医后发现呼吸系统出问题,导致睡觉时无法吸入氧气。医生指,杨威曾一度在睡眠时停止呼吸长达6分钟,若再无法吸入氧气,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杨威感慨表示,自己身为前国家运动员,年仅40多岁就已经要终身佩戴呼吸机。他又指,曾两度感染新冠肺炎,最近又感冒咳嗽,现时身体比以往虚弱不少,自嘲“体弱多病”,因此饮食上也注意养生,多喝暖水和饮食清淡。 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杨威拍片讲述患病经历: 杨威患有睡眠窒息症,终身配戴呼吸机。(影片截图) 杨威示范配戴呼吸机。(影片截图) 杨威日前因打鼻鼾发现呼吸问题。(影片截图) 杨威是前国家运动员。(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在体操项目上获奖无数。(图片来源:新华社) 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体操全能金牌。(图片来源:新华社) 杨威是知名的体操运动员。(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两夺奥运男团金牌。(图片来源:新华社) 杨威平日经常训练。(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表示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要使用呼吸机。(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现时更为注重养生。(图片来源:新华社)   什么是睡眠窒息症?全港有42万名患者! 根据香港哮喘会资料,睡眠窒息症是指患者睡眠时,呼吸出现显著的减少或短暂停止,令身体出现缺氧。若睡眠期间呼吸出现停止或频率减少超过25%并持续十秒或以上,令血含氧量下降超过4%,就可被视为睡眠窒息症。 睡眠窒息症在香港十分普遍,约有4%的男性及2%的女性罹患此症,即至少有42万人,当中以长者及肥胖人士最高危。睡眠窒息症主要分3类。 睡眠窒息症分3类 中枢性睡眠窒息症 中枢性睡眠窒息症 中枢性睡眠窒息症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混合性睡眠窒息症 混合性睡眠窒息症 自测睡眠窒息症症状 打鼻鼾要小心? 鼻鼾声大是患上睡眠窒息症的警号?根据香港睡眠窒息症治疗中心资料,要得知有否患上睡眠窒息症,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测试。 自测睡眠窒息症 自测睡眠窒息症方法 坐着阅读时会打瞌睡? 看电视时会打瞌睡? 在公众场所安坐不动时会打瞌睡? 连续乘车一小时会打瞌睡? 午饭后坐下时(没有喝酒)会打瞌睡? 下午躺下休息时会打瞌睡? 坐着与人交谈时会打瞌睡? 车辆在行驶途中停下时会打瞌睡? 计分方法 结果分析 睡眠窒息症5大治疗方法 用牙托也有效 睡眠窒息症并非不能治愈。根据香港哮喘会资料,有5大方法可治愈睡眠窒息症: 睡眠窒息症治疗方法 改变生活习惯 应改变睡姿,以侧睡取代仰睡 勤做运动并积极减重 戒烟酒及安眠药 吸烟、酒精和安眠药会造成气道堵塞。 使用牙托 适合症状轻微的患者使用 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 是现时主流治疗方案 但无法根治睡眠窒息症 外科手术 治疗睡眠窒息症的外科手术种类繁多 应先了解手术的风险、成功率及后遗症   T03

睡眠少於6小時會變胖?研究揭睡多1小時可減270卡路里

【加拿大都市网】睡觉也可以减肥?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睡眠时间长短与肥胖有直接关系。如果每日睡少于1个时间,就会导致身体容易变胖。该项研究又指,如果增加1小时睡眠时间,就可令身体减少270卡路里。 研究:睡眠少于6小时易致肥胖 心脏科医生刘中平在Facebook专页发文引述该研究指,缺乏良好品质的睡眠,会令身体内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活化,从而导致肥胖。例如睡眠时间不足会刺激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令人感到饥饿并激发食欲,尤其会特别想吃高热量的食物。 刘中平医生又补充指,如果每日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就可能令体重上升。因为睡眠不足也会导致饥饿素(ghrelin)增加、瘦体素(leptin)减少,而这两个荷尔蒙的失调也会令食欲增加,影响身体代谢,造成肥胖。同时睡眠品质差易令人感到疲劳,导致缺乏体力去运动,加剧肥胖。 【同场加映】良好睡眠质量5大定义 睡多1小时可减270卡路里 刘中平医生又指,根据一项去年刊登于《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JAMA)的研究显示,每日增加1小时睡眠时间,就可以减少270卡路里,反映通过睡眠时间及改善睡眠品质都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刘医生又补充指,要对抗失眠,固定的睡眠时间、适当运动、减少摄取咖啡因、避免睡前工作或饮食都是有效方法。 他又建议可以每日中午时晒太阳,因为曾经有研究证明,晒太阳可以矫正身体的生理时钟,改善睡眠质量。 延伸阅读:4招自测睡眠质量 台湾中医师黄郁婷曾发文指,若不知道自己睡眠质量如何,可以用一种方法作自我测试。她指出,良好睡眠质量须符合《美国睡眠医学会》公布的4大条件: 延伸阅读:7招改善睡眠质量 台湾身心科医生李旻珊曾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除了睡不着外,睡到一半醒来、过早清醒睡不着这两个行为也可被视为失眠,如果一周内有3日或多于3日出现以上情况,即可被诊断为失眠。李医生又指,如果要在不依赖药物下好好睡觉,就要先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 延伸阅读:失眠4大诊断标准及特征 香港卫生署指,失眠是一种症状、综合症和合并病患,特征包括一系列夜间症状,而世卫也有一套失眠诊断标准: ...

睡足8小時就好?符合5條件延壽4.7年 癌症死亡率減19%

【加拿大都市网】每天睡足8小时就好?最近有研究团队分析约17万人的睡眠质量,结果发现睡眠符合5个条件,才算是良好睡眠,不但可延长寿命达4.7年,死亡率更可减30%,因癌症、心血管病等疾病死亡的风险也下跌。 良好睡眠质量5大定义 台湾重症科医生黄轩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一般人对睡眠质量的认知,只会联想到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但近日有研究团队收集美国疾控中心 (CDC)和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由2013年到2018年间进行全国健康调查的数据,分析17万人的睡眠质量,以及对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研究人员用5大因素定义睡眠质量的好坏,每达到1项有1分,如果能够全部达成获得5分,就属于良好睡眠质量。5大条件如下: 每日有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 每周不超过2日,出现难以入睡情况 每周不超过2日,出现半夜醒来后无法入睡的情况 不需服用安眠药帮助睡眠 每周至少有5日,醒来感觉到有充分休息 5项全部符合 可延长寿命减低致命病风险 研究结果发现,获得5分的人士整体死亡率降低3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21%;癌症死亡率下降19%,另外,获5分的男士寿命可延长4.7年,女士寿命则延长2.4年。反映良好睡眠质量可延长寿命,减低致命疾病的风险。 内容获“黄轩医师 Dr. Ooi Hean”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7招改善睡眠质量 台湾身心科医生李旻珊曾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除了睡不着外,睡到一半醒来、过早清醒睡不着这两个行为也可被视为失眠,如果一周内有3日或多于3日出现以上情况,即可被诊断为失眠。李医生又指,如果要在不依赖药物下好好睡觉,就要先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 延伸阅读:4招自测睡眠质量 台湾中医师黄郁婷曾发文指,若不知道自己睡眠质量如何,可以用1方法作自我测试。她指出,良好睡眠质量须符合《美国睡眠医学会》公布的4大条件: ...

睡眠少於5小時中風率高74% 睡太多也增風險 研究揭最佳時間!

【加拿大都市网】睡眠不足有损血管健康,增加中风风险!瑞典一项研究发现,每日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患上中风风险高74%。研究又指睡太多与太少同样易致中风,并揭最佳睡眠时间。 瑞典研究分析65万人数据 该项研究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进行。研究人员追踪65万名参与者,记录其睡眠时间及周边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关系。研究人员指,周边动脉疾病是指患者动脉血管出现阻塞问题,导致动脉内径逐渐收窄、血液流量减少,会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等严重疾病。该研究已刊登于学术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 Open》。 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 中风风险增74% 研究人员以7至8小时睡眠时间为标准,并比较其他睡眠时间组别。结果发现,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人士,其患上周边动脉疾病的风险,比每日睡7至8小时高74%;而睡眠时间多于8小时的人士,患上周边动脉疾病的风险亦高24%,证明睡眠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会影响血管健康,增加中风及心脏病风险。 同场加映:中风9大征状 习惯白天小睡也易中风 风险增32% 研究同样发现,如果白天有小睡习惯的人,其患上周边动脉疾病的风险比不小睡的人高32%。研究作者之一的Shuai Yuan表示,现时仍未发现睡眠时间长短与患上周边动脉疾病的直接关系,因为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研究证实两者的因果关系。 延伸阅读:不同年纪所需要的睡眠时间 中医师黄郁婷曾指出,不同年纪/阶段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不同,而且会随年纪增长而逐渐减少: 婴儿:约需要15小时睡眠 青少年和学生群:约8至10小时睡眠 社会人士和成年人:7至9小时睡眠 老年人:需要7至8小时睡眠 只睡6小时影响睡眠质素 4招自测睡眠质素 黄郁婷中医师指出,成年人如果只睡6小时,可能会严重影响睡眠质素。她又指,良好睡眠质素须符合《美国睡眠医学会》公布的4大条件,若不知道自己睡眠质素如何,可以作自我测试: ...

越睡越累恐患10大疾病肝衰竭 醫生呼籲出現5癥狀須就醫

【加拿大都市网】越睡越累,可能因为肝脏出了问题。有家医科医生指,如果平日经常感到疲倦,在睡觉后仍然觉累,可能是10大疾病的症状,甚至是肝脏衰竭。医生指出,如果出现5种症状,就应立即求医,不可忽视。 10大疾病致越睡越累 家医科医生陈欣湄在台湾节目《健康好生活》表示,若经常出现疲累感,经过长时间睡眠后仍无法消退,很可能是健康状况响起警号。陈医生解释指,临床上有10大疾病,其症状都会导致患者感到疲倦,令人误以为只是睡眠不足。 导致容易疲累的10种疾病 心理疾病(抑郁、压力大) 器官功能衰退 严重肝病 内分泌失调 癌症末期 慢性感染疾病 贫血 慢性疲劳症候群 睡眠窒息症 失眠 陈欣湄医生又强调,如果容易感到疲倦,通常代表肝脏患上较严重的疾病,尤其是本身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的人士,一旦感到异常疲倦,未必只是睡眠问题,可能代表患上肝病甚至肝病恶化。 肝病5大症状 如出现应立即求医 陈医生表示,肝脏负责人体很多功能,如果肝脏出事,其他身体部位可能会出现症状反映肝脏问题。如果出现以下5种症状,就可能患上肝病,如同时出现多个症状,就应立即求医。 患上肝病的5大症状 口臭 极度疲倦 消化不良 轻微发烧 皮下出血 延伸阅读:4招自测睡眠质素 台湾中医师黄郁婷曾发文指,若不知道自己睡眠质素如何,可以用1方法作自我测试。她指出,良好睡眠质素须符合《美国睡眠医学会》公布的4大条件: ...

神經緊張易失眠可吃聖女果 醫生推薦20種食物助入睡

【加拿大都市网】经常失眠,神经紧张,容易醒来,有什么方法解救?有医生指出,难以入睡、浅睡均是都市人常见的问题,有4大营养素有助放松心情及肌肉,改善睡眠。他们列举20种食物,有助进入深层睡眠,除了香蕉,还可吃圣女果、燕麦等食物! 解决失眠4大营养素 推荐20种食物助入睡 骨科医生陈钰泓、泌尿科医生戴定恩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镁、叶酸、钙、维他命D这4大营养素有助改善睡眠质素,其作用及食物例子如下: 改善失眠1. 镁:放松神经 镁:放松神经 作用:镁能帮助放松神经系统,有助调节睡眠,增加睡眠品质,有助进入更深层睡眠。 食物例子:香蕉、百香果、芝麻、葵花籽、燕麦。 改善失眠2. 叶酸:促进睡眠 叶酸:促进睡眠 作用:缺乏叶酸会导致失眠、睡眠品质下降,甚至引致忧郁。长期缺乏还会引起焦虑,会导致愈来愈难入眠。 食物例子:木瓜、小番茄(圣女果)、甜橙、椰菜花、芦笋、红萝卜 改善失眠3. 钙:放松肌肉 钙:放松肌肉 作用:钙有助稳定神经系统,并维持睡眠品质,还有助放松肌肉,更易入睡。 食物例子:小鱼干、虾、羊奶、乳酪、鸡蛋、豆浆 改善失眠4....

研究:中老年人每天應睡7小時 過多過少都「傷腦」!

【加拿大都市网】睡眠是让人体机能进行修复的一个重要过程,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睡眠时数直接关系着大脑的健康,尤其是认知能力这个范畴,当中更可涉及认知障碍症的发病率。因此,不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得出可信赖的研究结果,帮忙人类防患脑退化症,以至令身体整体机能,得以正常及健康运作。 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便刚就中、老年人的健康睡眠时数,作出深入研究,日前发布了最新的睡眠卫生健康指引,言明中、老年人的理想睡眠时数应为7小时。 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Aging》期刊发表的研究,利用了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近50万约38岁至73岁人士的基因、行为等,作出多方面的探讨。就中、老年人睡眠时间的长短,对于认知功能、精神健康等范畴的影响深入了解。主要是以睡眠时数与精神健康状况、睡眠时数与脑体积之间的关系作出研究。 结果发现,7小时是中、老年人群的理想睡眠时数,以此为基数,睡眠时数过多或过少,均与引致较差的认知能力,以至心理健康有关。研究人员希望中、老年人群能以此作为维护脑部健康机能的新指标,明白即使人已步入中年,脑部机能实难以“回春”,亦正因如此,及早守护脑部认知功能的正常状况,显得更至关重要。并提醒了这岁数的人群,每天7小时睡眠及保持这规律,能够促进整体的身心健康,原因是睡眠时数间跟人体的遗传与神经机制,以及心理健康等的关系密不可分。

經常打呼嚕? 常按4個穴位可以緩解

【加拿大都市网】很多人都在睡觉是打呼噜,有些人觉得这事儿无可厚非,还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但其实,打呼噜是健康大敌。 打呼噜会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容易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猝死。 打鼾的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如先天性鼻部异常。后天因素可分为虚实两端。 大家可以借助穴位按摩起到辅助治疗和预防打鼾的效果: 阴陵泉穴。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是脾经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功能。脾主运化,可利水渗湿,所以阴陵泉是临床常用的强身、祛痰要穴。经常打鼾的人可以经常按摩此穴。 中脘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用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治疗,比如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要穴。 丰隆穴。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是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 天枢穴。天枢(肚脐正中向左或向右2横指处即是)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编译:森森 图源:Pixabay 参考链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6YmO5byVxn

最新研究: 睡眠技巧真的能激發創造性思維

【加拿大都市网】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 和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 的睡眠技巧,可能真的能激发创造力。 为了获得创造力的提升,你基本上需要在某个睡眠阶段开始时醒来,在这个阶段,现实似乎融入了幻想。 为了使用这项技术,达利和爱迪生等人会在躺下睡觉时手拿一个物体,如勺子或球。当他们睡着时,物体会从手中落下,发出响动从而唤醒他们。在睡眠边缘停留片刻后,他们就会准备开始工作。 研究人员在12月8日发表的论文中写道,这种早期睡眠阶段,被称为睡前状态或N1,在进入深度睡眠之前只持续几分钟,但它可能是“创造力的理想鸡尾酒”。 巴黎大脑研究所的睡眠研究员、资深作者德尔菲娜·欧迪特(Delphine Oudiette)说,人类在N1阶段花费大约5%的睡眠时间,但这个睡眠阶段极少被研究。 欧迪特说,在N1阶段,你可以在闭上眼睛之前想象形状、颜色甚至是梦境片段,但仍然可以听到房间里的声音。 “模式可能因人而异”。。 受到历史著名人物的启发,欧迪特和她的团队着手测试睡眠方法是否真的适用于常人。他们招募了103名有能力轻松入睡的健康参与者,并要求他们在实验前一天晚上避免使用兴奋剂并比平时少睡一点。 他们向参与者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推导数列中的下一位数字。 但是序列包含了“隐藏规则”,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一点,就会大大减少他们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与流行的观点相反,创造力并不局限于艺术等特定领域,”欧迪特说。创造力包括两个要素:原创性和对环境的有用性。 在这种情况下,找出隐藏规则的参与者是有创造性的,因为他们没有被指示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他们自己找到了一种新颖而有用的策略。 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解答10道数学题。 然后让他们休息20分钟,让他们放松或以舒适的姿势睡在黑暗房间的半躺椅上,双手放在扶手外面。他们拿着一个轻便的水杯,如果他们睡着了,杯子就会掉下来,发出声音。 “目标是在不污染其他睡眠阶段的情况下隔离N1的特定影响,”欧迪特说。 由于不同睡眠阶段的脑电波模式不同,研究人员能够使用脑电图(EEG)监测参与者从N1阶段漂移到更深的N2阶段的时间。 隐藏的规则 休息阶段结束后,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他们记录了参与者是否表现出更高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他们要么更快地解决数学问题,要么明确表示他们找到了隐藏规律。 研究人员发现,在N1阶段花费至少15秒的参与者有83%的机会发现隐藏规则,而那些保持清醒的参与者则有30%的机会。 欧迪特说,“结果惊人”。但如果参与者进入 N2阶段的睡眠,效果就会消失。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只有当人们在容易入睡和入睡过深之间取得平衡时,才能达到“创造性的完美点”。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N1睡眠阶段会提高创造力,但因为它是一种半清醒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您失去了对某些想法的控制但仍然有些意识,它可能会创造一种“理想状态,您拥有这种松散的认知和怪异的”协会,”欧迪特说。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有一个好主意,你也有能力抓住它”。 研究人员还询问了那些睡着的参与者,就在物体坠落唤醒他们之前,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一位参与者说:“有一次,我在医院看到了一匹马。还有一个和我做同样实验的人,他年纪大了很多,脸上戴着一种塑料头盔。”另一位说:“我有一种在水边的感觉,没有风,有轻快的声音,就像在夏季的温带森林中漫步一样。” 其他参与者看到了几何形状和颜色。 研究人员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报告想法与任务有关,但他们没有发现这些报告与洞察力增加之间存在联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经历没有任何作用,在这一点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欧迪特说。 欧迪特表示,研究人员现在希望测试N1阶段睡眠对不同类型的创造性任务的影响,其中一些可能具有更实际的应用。 另一个很酷的下一步是弄清楚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专门针对这个创造性的睡眠阶段,这样人们就可以使用该技术而无需拿着物体。 如果你对这项技术感到好奇,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我们调查的是普通人,而不是达利或爱迪生,"欧迪特说。更好的是,"我们使用了一个价格为3元的物体"。   (都市网Judy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参考链接:https://www.sciencealert.com/twilight-zone-sleep-hack-really-can-spark-creative-thinking-scientists-say

睡不好?熱水澡和厚毛毯安排上

【加拿大都市网】睡不好,睡不着,有什么简单的、不用吃药就能有个甜觉的好办法?有两项研究支招:盖的毛毯厚一点,或者睡前洗个热水澡,就可以睡个好觉啦!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学者发表的研究发现,睡觉时仅仅让盖的毛毯厚重点就有助于改善睡眠,而且还能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120位失眠超过2个月的成人,一组人盖的毛毯是6至8千克的加重毛毯,另一组人用的是1.5千克的化纤毯。且这些参与者分别合并抑郁症、躁郁症、多动症或焦虑症。 结果发现,除10人“嫌弃”毛毯太重外,其他使用重毛毯者失眠指数大幅降低,近六成人报告失眠严重度指数至少下降了50%。而盖化纤毯者仅5.4%报告失眠症状有所改善。 此外,盖厚毛毯的人有42.2%在4周后失眠得以缓解,而盖化纤毯的人仅有3.6%缓解。 为什么厚毛毯有这么大的“魔力”?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加厚的毛毯模仿了被拥抱和抚摸的感觉,增加了安全感;此外,这种压力刺激了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进而起到镇静让身体放松的作用。 关于睡前洗澡的问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通过对5322项研究梳理发现,如果睡前1至2小时洗一个40℃至42.5℃的温水澡,有助于尽快入睡,而且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者表示,洗个热水澡,有助于调整“温度昼夜节律”,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散热能力,降低核心体温,进而促进睡眠。 已经秋凉,洗个热水澡,再盖个厚被子,是不是睡得更香? 编译:森森 图源:Pixabay 参考链接: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1/0923/c14739-32234023.html

3個加拿大城市進入全球睡眠壓力最大的前20名 榜首是哪裡?

【加拿大都市网】 抓紧时间睡个好觉可能很困难,温哥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都在全球压力最大的20个睡眠城市的名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Mornings.co.uk所做的研究追踪了2021年6月120个城市与睡眠有关的推文,并根据它们的压力水平进行排名。 报告写到:"被不适感、交通噪音或不安的心态弄醒,你想向别人大喊大叫。但又因为你的伴侣或者邻居你不能喊出来。这时候只能拿出你的手机看看新闻或者刷刷Instagram。" 温哥华在全球压力最大的睡眠者名单中排在第15位,其次是多伦多,排在第18位,蒙特利尔排在第20位。 其他几个加拿大城市也进入了前100名,其中渥太华排在第22位。在西部,埃德蒙顿排在第46位,温尼伯排在睡眠压力最大的城市名单的第88位。 排名夜间睡眠压力榜首的城市是纽约州的罗切斯特。 编译:森森 图源:Pixabay 参考链接:https://www.narcity.com/these-3-canadian-cities-are-in-the-top-20-globally-for-the-most-stressful-nights-sleep

多睡會!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更易患痴呆

【加拿大都市网】人们已经研究了多年有关睡眠不足和痴呆症症状之间的联系,但关于睡眠不足如何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如阿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我们仍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 为了提供一个长期分析结果,以测试睡眠与痴呆之间的联系,巴黎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研究了Whitehall II cohort的数据。 据悉,Whitehall II cohort是一项针对一万多名英国公务员健康状况的持续纵向研究。它始于1985年,现在它有了一个跨越30年的数据集,这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的证据来检验中年及以后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是否与年老后的痴呆症有关。 研究人员称,数据显示睡得少和痴呆症之间确实有关联。作者在他们的论文中写道:“在50岁、60岁和70岁时,长期睡眠时间短于正常睡眠时间……与痴呆风险增加30%有关,这是独立于社会人口、行为、心脏代谢和心理健康因素之外的” 在这项研究中,正常睡眠时间是指每晚睡7个小时,睡眠时间长是指每晚睡8个小时或更久。 短睡眠时间是指每晚睡眠6小时或更少,而那些每晚只睡6小时或者不到6小时的参与者在所有年龄段中都有更高的患痴呆症的风险。 从调查结果看,睡眠量正常的人患痴呆症的几率最小,并且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睡眠时间过长与患痴呆症之间有联系。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研究只是观察性的研究,这意味着所发现的关联只是睡眠不足和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因果关系。简单来说,研究人员只是发现了总体上患痴呆症的人比不患痴呆症的人睡得少,但并不代表睡得少能导致痴呆。 目前,在痴呆症的研究领域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不过在我们年龄增大时,努力保持大脑的健康总是有益的。 英国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负责人Sara Imarisio说“虽然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来预防痴呆,但有一些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事情可以降低患病风险的举措。最有力的证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精神和身体活跃、饮食均衡、保持胆固醇和血压水平都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健康。”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leeping-less-than-6-hours-a-night-linked-to-higher-dementia-risk-scientists-show)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如何在開學前改變孩子晚睡晚起的習慣?

安省中小学将在9月份复课,学生们在度过了长长的假期之后,终于要返校开始正常的学校生活。但不少学生在假期里都习惯了晚睡晚起,家长们有什么办法改变孩子们的这个习惯,帮助他们适应返校上课正常的作息时间表? 睡眠不足对中小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 有研究发现睡眠质量、时间和持续性,对中小学生的学业表现,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推理能力及其他认知能力有极大影响。以下是一些有助入睡的自然方法,家长们让孩子们不妨试一试。 1. 阻挡人造光:首先移除所有人造光,包括街灯、电子设备、时钟和夜灯。利用遮光窗帘或遮光布遮挡外来光线,不要开夜灯给小朋友,如果小朋友坚持要有夜灯,那便在他睡了后关上。 2. 调校温度:调校温度有助小朋友更易入眠,有专家指华氏65度或摄氏约18.3度是最适合小朋友睡眠,但是每个小朋友体质不同,因此爸妈也要经过实验,才能找出自己小朋友的最佳入眠温度。 3. 制造噪音:无错,是噪音,留意是小朋友喜爱的白色噪音(White Noise),市面上也有不少助眠的白噪音助眠机,既可阻隔其他噪音,也可让小朋友更加集中,更易入眠。 4. 睡眠喷雾:如用天然的薰衣草香油混合其他味道制成的睡眠喷雾,除了帮助小朋友安静下来,也能透过味觉建立睡眠习惯。 5. 睡眠习惯:有规律的就寝时间对小朋友来说是很重要,爸妈应该为小朋友建立有规律的就寝时。例如快到就寝时间,家中的灯会慢慢变暗或逐一关上。周末周日也要保持同样的规律。 6. 减少或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睡前至少2小时停止使用电子产品,如果是做网上家课,应使用防蓝光眼镜或滤镜等护目产品。 (巴士底报,图片来源pixaba)

兒童打鼾要注意!睡眠窒息症高危

▲如儿童有鼻敏感必须好好控制,避免日后并发睡眠窒息症。 原标题:鼻敏感 打鼻鼾儿童  睡眠窒息症高危 一般人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患有睡眠窒息症,但其实儿童患者亦不少,部分由于病症不明显,家长容易忽略。儿童呼吸科医生指出,如儿童睡眠窒息症患者没有及早得到适当治疗,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甚至脑部发育!持续鼻敏感或经常打鼻鼾的儿童会有较高的机会患有睡眠窒息症,家长尤其要注意及小心!撰文:陈旭英 13岁的Alex就读国际学校第十班,自小患有鼻敏感,晚上经常因鼻塞而无法睡得安宁,妈妈梁太带他见过不同医生求诊,用过不同方法控制,情况都没太大改善。 梁太多年来都以为儿子只受鼻敏感困扰,殊不知最近带Alex检查牙齿,被牙医一言惊醒:“牙科医生说儿子的下颚骨向后缩,加上我提及的病症,推断他可能是患有睡眠窒息症,建议带他见耳鼻喉或呼吸系统科医生检查清楚。于是我为儿子约见养和医院儿童呼吸科医生,在详细问症及检查后,发现儿子有严重的睡眠窒息症,成因与鼻敏感有莫大关係……”梁太说。 鼻敏感、睡觉时呼吸沉重或打鼻鼾,都是儿童常见的情况,家长或以为大部分儿童都是这样,没注意到这些症状,但这些都是患睡眠窒息症的重要病症。 养和医院儿童呼吸科专科医生吴国强医生说,香港四成儿童有鼻敏感,而鼻敏感是睡眠窒息症的其中一个高危因素。“鼻敏感会影响睡眠,儿童晚上睡眠时在牀上辗转反侧,导致满身大汗。鼻敏感引致的鼻塞情况,会令患者睡觉时需要嘴巴张开大力呼吸,用口呼吸会令舌头向下堕,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及打鼻鼾或睡眠窒息,令到患者的睡眠质素很差。” ▲吴医生曾医治不少因睡眠窒息症引致缺氧的初生儿。 当中尤其以打鼻鼾最容易被忽略。吴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如年幼子女睡眠时经常打鼻鼾,即一星期超过三晚,很大机会是患有睡眠窒息症。 患者的日常症状 儿童睡眠窒息症的症状会从多方面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吴国强医生指出其中一种是夜遗尿,“一般5岁以上小童不会再遗尿,但有睡眠窒息症会令儿童出现‘复发性夜遗尿’,即是持续至少6个月没有尿牀的情况,但之后再出现尿牀;另外患者会有梦游、发开口梦等。” 睡眠窒息症儿童日间亦会出现专注力下降,上堂时无法专注听老师教学,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性情亦会变得较衝动,经常打断别人话语。 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会请父母填写儿女不同症状及其频密程度的问卷,帮助了解及评估病情。“当中最明显的睡眠窒息症症状是见到儿女睡眠时有呼吸的动作,但没有呼吸声。”吴医生说。睡眠窒息症儿童,很多时都有鼻敏感症状,经常打鼻鼾、鼻塞。吴医生提醒父母如观察到儿女睡眠是打开嘴巴呼吸,就要留意是否患上睡眠窒息症。 另外一些明显症状包括晚上睡眠时磨牙,或发恶梦例如梦见遇溺无法呼吸,或者睡觉时身体翻来复去。 睡眠不足+鼻敏感 睡眠窒息症会影响睡眠质素,如果加上睡眠时间不足,等于睡眠的质素及量都不好,引致认知能力下降及神经行为障碍等问题,例如容易愤怒或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ADHD)。如何知道儿童的睡眠时间是否足够?吴医生说,可以比较儿女上学及放假的睡眠时数。 “如果睡眠时间足够,这两个数值会是相近或者相同,如果两者差距很大的话,即是睡眠不足,导致儿童在放假时需要多睡以弥补之前的不足。 如果睡眠不足够的话,就会令睡眠窒息症症状更严重,因为咽喉是一条没有硬物支撑的喉管,全靠肌肉拉开形成通道,如果肌肉的力量不足,舌头或‘吊钟’就会塌下,阻挡管道空间。有时候如果太疲累,肌肉会更松弛,令睡眠时呼吸道阻塞情况更明显或严重。” 而鼻敏感儿童因为鼻塞,睡眠时会张开嘴巴呼吸,这时舌头会向后坠阻塞气道。 另外如果经常用口呼吸,空气没有经过鼻孔过滤的话,会直接刺激扁桃腺发大,同样会阻塞气道。 所以吴国强医生指出,任何会令呼吸管道狭窄或肌肉松弛的因素,都需要控制。“如淋巴腺胀大,会引致睡眠窒息;如患者肥胖,脂肪积聚亦会令这通道变窄;另外如嘴巴经常张开,软组织向后坠亦会令管道收窄引致睡眠窒息。”吴医生说。 吴医生特别提到本港儿童的特殊情况,令他们成为睡眠窒息症的高危族,“香港四成学童有鼻敏感问题,很多小朋友亦睡眠不足,两者加起来更容易引致睡眠窒息症。” 儿童的睡眠窒息症,最明显是影响脑部,使儿童的专注力不足,因此家长如发现子女睡觉时有鼻鼾、学习成绩退步,就要了解是否与睡眠窒息症有关。 睡眠测试及检查 诊断儿童睡眠窒息症,医生会详细了解病症及请父母填写问卷,然后安排小朋友进行睡眠窒息测试。睡眠测试可以选择在家居或到医院进行,但吴国强医生指出,“儿童病人如选择在家居进行睡眠测试,成功率较低,因为晚上儿童睡眠时容易因在牀上翻来复去导致仪器松脱,最后获得的资料不齐全,难以诊断。在医院进行睡眠窒息测试,有专人监察整个过程,当仪器松脱会即时修正,准确度会较高。” 在医院完成第一项睡眠测试后,就可以进行第二项检查:睡眠内窥镜检查,以找出引致阻塞呼吸的源头。儿童患者要进入内窥镜室,注射药物进入睡眠状态,然后置入内窥镜检查找出阻塞之处,以针对性治疗。 吴医生说,治疗肥胖的儿童睡眠窒息症患者,较适宜佩戴呼吸机,因为呼吸机减少睡眠时的窒息情况,从而增加产生饱腹感荷尔蒙的敏感度,就不会经常感觉肚饿,减少进食同时间可以帮助他们减肥,体重下降亦有助改善睡眠窒息。营养师建议7岁或以上的肥胖儿童睡眠窒息症患者,每天应进食1300至1500卡路里的食物。 量身订造疗程 吴医生强调,治疗每位睡眠窒息症患者都需要度身订造疗程,针对引致睡眠窒息症的原因对症下药。例如过敏因素是否引致病情的主因,患者上颚与下颚的形状、扁桃腺有否胀大等。如鼻敏感是患者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重要原因,就一定要先控制鼻敏感,包括用盐水洗鼻、使用类固醇喷鼻剂、服用“抗白三烯素”(一种非类固醇预防气管敏感药);如扁桃腺是引致睡眠窒息症的重要成因,或要选择切除扁桃腺;如上下颚有问题,则由牙科医生订造牙托矫正。 而打鼻鼾是儿童睡眠窒息症患者常见病症,吴医生提醒家长要加倍留意。“资料显示,香港大约有一成儿童经常打鼻鼾,当中有两至三成患有睡眠窒息症,即全港儿童有2%至3%有睡眠窒息症。睡眠窒息症会影响儿童专注力、认知能力,例如引致过度活跃,长远有机会令血压上升,所以父母要及时察觉问题,及早求医治疗。” 受鼻敏感困扰六、七年,至最近才发现患上睡眠窒息症的Alex,在吴医生安排下进行睡眠窒息测试,发现他每小时窒息30多次,属严重级别。之后吴医生教导他洗鼻、使用喷鼻剂,及服用“抗白三烯素”,梁太说目前鼻敏感受控,睡眠窒息症状亦减少发生。 “吴医生教导儿子每天早晚用一包粉末开清水冲洗鼻腔,鼻塞情况大大改善,现在他睡觉时可以合上嘴巴,不再像昔日般要张开口呼吸。” 另外由于Alex长期张开嘴巴睡觉而影响下颚骨发育,目前由牙科医生跟进订造牙托,将下颚骨拉前,改善气道空间狭窄问题。 初生、早产婴儿易有睡眠窒息症 吴国强医生说,如发现婴儿打鼻鼾,很可能是患有睡眠窒息症。他解释:“初生婴儿很多时鼻腔较狭窄,呼吸时要大力吸索,上呼吸道容易下塌,引致睡眠窒息。至于早产婴儿,由于他们控制上呼吸道打开肌肉的发育未完整,故吸气时肌肉便下塌。如果鼻塞,呼吸时大力吸索,令这情况更加严重。” 要治疗上述情况,可以佩戴呼吸机睡觉。现时有传统的压力呼吸机,及较新的高流呼吸机供选择。“传统压力呼吸机长期压着面部,有机会压扁婴儿面颊,影响外观,故现时主要会使用一些创伤性较低的高流呼吸机,只有两条猫鬚般的管道将空气送入鼻腔。” ▲新式的高流呼吸机有两条像猫鬚般的管道将空气送入鼻腔,不会影响儿童面部发育。 当婴儿逐渐成长,气道狭窄情况改善后,就毋需再用呼吸机。但若果儿童有鼻敏感并持续鼻塞,睡眠窒息症没有彻底治癒,就需要继续使用呼吸机。

兒童在睡眠時嗅到玫瑰芬芳可提升記憶力?

如果人类真能在睡眠中学习,那鼻子可能就是关键器官。一项有关儿童的新研究表明,微妙的气味(如玫瑰的芬芳)可能有助于增强一天中的特定记忆。 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学习和睡眠期间燃烧熏香,学生能够多记忆大约30%的英语单词。 弗莱堡大学的Jürgen Kornmeier说:“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使睡眠期间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谁会想到鼻子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器官。” 自1950年代以来,科学家就对睡眠学习(即催眠术)的想法着迷。传统上,人们认为主要介质是声音,如在你入睡时播放外语。 问题是,人类的大脑或许就不支持这种学习方式。多年来,研究人员对催眠术的看法起伏不定,哪怕最近有些证据表明它是真实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尽管我们无法在不自觉地情况下掌握未知的事实和数据,但大脑有一种被称为目标内存重激活(TMR)的功能,可以在睡眠时帮助我们巩固已学到的东西。 过去十年的证据表明,睡眠时,某些微妙声音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处理能力,同时一些研究发现,气味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在2007年,通过在学习任务中呈现一种气味,科学家能够用某种气味“标记”某些记忆,然后在睡眠中迅速强化这些信息。但是,只是偶尔有效。在快速眼动睡眠或清醒期间,重新暴露于特殊气味中,受试人员的大脑并没有显示出慢波睡眠(SWS)时的激活态。 这些发现和随后的结果表明,在SWS期间,参与短期记忆的海马体被重新激活,从而触发了与气味相关的内容。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在严格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中——而非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值得庆幸的是,脱离昂贵的设备和不自然的环境,这项新研究也有所获。 研究人员要求54名6年级的德国学生在家中记忆英语词汇,部分学生的书桌和床头柜上摆放着玫瑰熏香。 与那些没有熏香的孩子相比,作者发现,当气味持续整夜时,学生的记忆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使我们的发现具备了应用价值。” 尽管如此,仍有理由保持怀疑态度。这项研究的样本量很小,并且由于是在受试者的家中进行,因此与其他研究相比,结果中存在更多的实验性“噪音”。 更重要的是,另有证据表明,人们在睡眠期间无法真正感知到太多的气味和声音。 在2018年,研究人员发现,尽管人们在睡觉时可以听到个别声音,但没有证据表明我们能够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获取高等级信息必备的前提。 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是,即使睡眠时的知觉受限,也不意味着所有的睡眠学习方案均不可行。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报告》上。(文:煎蛋  图:pixabay)  

別再埋怨失眠了 是月亮周期影響了你的睡眠!

月球并非一颗遥远的卫星,而是会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造成真切的影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月亮似乎会对部分人的情绪造成很大影响,精神病医生戴维·艾弗的一位患者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名患者当时35岁,是一名工程师。据艾弗里回忆,“他很喜欢解决问题。”而令他困扰不已的问题是,他的情绪总是摇摆不定,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有时还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或是产生幻觉,他的睡眠规律也极不稳定,有时几乎彻夜无眠,有时又能埋头睡上12个小时。   作为一名喜欢解决问题的人,这位患者一丝不苟地记录了这些规律,试图弄明白其中的原因。艾弗里仔细研究了这些记录后,也不禁困惑不已:“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其中的节律性。”在他看来,这名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规律是伴随海洋的潮汐涨落变化的,而地球上的海洋潮汐则由月球的引力影响决定。   “在那些睡眠时间较短的夜晚,潮水似乎都涨得比较高。”刚开始时,医生还认为自己的这种预感很荒谬,尽管这名患者的情绪变化周期与月球周期保持同步,但没有机制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最终艾弗里只好给患者开了些药、以及一些轻松的疗法,让他的情绪和睡眠稳定下来,最后让他出院了,在此之后,艾弗里便将该患者的笔记放进了文件柜里,再未动过。 月球运动的月周期和年周期与部分患者的情绪变化规律高度相似。     十二年后,一位名叫托马斯·韦尔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17名患有快速循环双相障碍症的患者,这些病患者在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间切换的速度更快,并且和艾弗里的患者一样,发病周期显得极有规律。   最令医生惊奇的是,这些周期的变化极为精确,不太可能出现在一般的生理过程中,这不禁让人思考,是否有一种外界因素影响着这些周期。(由于自古以来便有一种观念认为月球会影响人类行为),显然要考虑一下月球的作用。   多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相信月球会影响人类的行为。英语中“疯狂”一词(lunacy)就源自拉丁语lunaticus,意味“被月亮击中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自然主义者“老普林尼”都相信,疯狂和癫痫是由月球引起的,还有传言称,孕妇在月圆之夜分娩的几率更高,但这一点缺乏一致可靠的科学证据。认为月亮周期会使谨慎病人和犯人变得更暴力的传言也是如此,不过的确有一项近期研究显示,月光更明亮时,室外犯罪行动(如在大街上和海滩上等)发生的几率可能会更高。   不过的确有一些证据显示,人的睡眠情况会随着月亮周期变化。例如,2013年一项在睡眠实验室的高度受控条件下开展的研究显示,与一个月中的其它时段相比,人们在满月前后的入睡时间平均要长5分钟,且总睡眠时间要短20分钟,尽管他们并未受到任何月光照射。与此同时,对受试者大脑活动的测量结果显示,他们的深度睡眠在这段时间内会减少30%,不过,后续研究并没能复制此次研究结果。   牛津大学的一名睡眠研究员指出,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这两项研究对受试者的睡眠监控均未持续一整个、或多个月亮周期,要想弄清事情的真相,只能对同一名受试者在多个月相内的睡眠情况进行持续监控。   而这正是医生在研究双相障碍症患者时的做法,有时甚至会追踪患者情绪变化的日期长达几年之久,要想得出结论,唯一的方法就是对受试者进行长期单独追踪,而利用这种方法也的确找到了规律。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患者可以归为两类:有些人的情绪变化周期为14.8天,其他人则为13.7天,不过有些人也偶尔会在这两种周期之间相互切换。 古代哲学家认为,月亮会导致疯狂,这也是英语中“疯狂”(lunacy)一词的来源。   月球会对地球造成多种影响。第一点、也是最明显的一点,便是月光的照耀。满月约每隔29.5天出现一次,满月后14.8天变成新月;其次是月球的引力,地球潮汐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每隔12.4小时涨落一次,潮水的高度变化遵循为期14.8天的“大潮-小潮周期”,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叠加控制;此外还有为期13.7天的“赤纬周期”,受月球相对地球赤道的位置影响。   而一些患者们似乎就是遵循这两个潮汐高度变化周期发生情绪变化的。这并不是说,他们每隔13.7天或14.8天就一定会变成抑郁或躁狂状态,而是倾向于在月亮周期的某一特定阶段发生变化。   艾弗里读了这项研究后,一起重新分析了之前那名工程师患者的数据,结果发现,他的情绪变化周期也呈现出14.8天的规律。   另一项发现为该理论提供了进一步支持:一项研究发现,每隔206天,这些原本正常的节律就会被月亮的另一周期打乱,即月球到达近地点、变成“超级月亮”的周期。   瑞士巴塞尔大学精神病医院时间生物学家安妮·韦尔兹·加斯提斯认为,月亮周期与“躁狂-抑郁”周期之间的关系“可信”但“复杂”,“没人知道这其中的确切机制是什么。”她补充道。   从理论上来说,满月的月光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进而影响人的情绪。对于双相障碍症患者来说尤为如此,他们的情绪变化常受睡眠或生理节律的波动影响,如换班工作、或长途飞行等等,甚至有证据显示,睡眠剥夺可以帮助双相障碍症患者脱离抑郁状态。虽然患者们每天的入睡时间不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醒来的时间会不断推迟,即睡眠时间会变得越来越长,直到有一天突然缩短。这种所谓的“月相跳跃”往往与躁狂的开始联系在一起。   尽管如此,月光不太可能是问题的关键。现代社会中的光污染如此严重,我们每天都会暴露在大量室内人造光源下,这显然遮蔽了月光的变化,影响患者睡眠、进而影响其情绪的可能是另一因素——月球的万有引力。   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球的引力会导致地球磁场发生微弱波动,而有些人可能对此很敏感。   “海洋由咸水构成,因此具有导电性。随着海水四处流动,便会产生与之相关联的磁场。”伦敦大学学院的太空天气专家罗伯特·维克斯解释道。不过这种影响十分微弱,人们也不清楚月球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是否足以引发生物学变化。 一些理论认为,满月时的月光会干扰人们的睡眠,进而影响情绪。   有一些研究显示,太阳活动与心脏病、中风、癫痫、精神分裂症和自杀的发生率上升有关。当太阳耀斑或日冕喷射物击中地球磁场时,就会产生强大的电流,足以中断电网供电,还可能影响心脏和大脑中对电流敏感的细胞。   “问题在于,这些事情并非不可能发生,只是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很难得出任何确切结论。”维克斯解释道。   不同于特定的鸟、鱼和昆虫,科学家不认为人类拥有感知磁场的能力。但今年早期发表的一篇研究对这一论断发起了挑战。研究发现,当人们暴露在变化的磁场中时(和周边环境中的磁场强度差不多),大脑α波活动会明显减少。α波是人们处于清醒状态、但并未开展任何特定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这些变化的重要性尚不清楚,可能只是人类进化产生的无关紧要的副产品,但也可能是环境中的磁场变化通过某种我们不了解的方式、对大脑中的化学过程产生了微弱影响。   这套磁场理论令韦尔很感兴趣,因为过去十年来有多项研究暗示,在果蝇等特定生物体内,一种名叫隐花色素的蛋白质或许能起到磁场感受器的作用,隐花色素是细胞和组织(包括大脑在内)生物钟的关键成分。   隐花色素与一种名叫“黄素”的、能够吸收光的分子结合后,不仅能帮助生物钟判断昼夜,还会激发一种化学反应,使该分子化合物对磁场产生敏感性,让果蝇暴露在低频电磁场下,可以重置果蝇的生物钟,导致其睡眠时间发生变化。 海水的潮涨潮落就是由月球的引力导致的。   如果人类也是如此,也许便能解释双相障碍症患者的情绪变化规律了,在这些患者的情绪变化周期内,昼夜节律的时间也会发生显著变化,睡眠时间和时长也是如此。   然而,尽管隐花色素是人类生物钟的关键成分,但与果蝇体内的运作机制略有不同。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体内的隐花色素似乎不会与黄素结合,而没有了黄素,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激发上述对磁场敏感的化学反应了。因此,人类体内的隐花色素不可能对磁场敏感,除非人类体内还有其它分子能够探测到磁场的存在。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患者们对月球引力的反应与海水相同,都是通过潮汐力产生的,但该理论的反对者们认为,虽然人体75%都由水构成,但远比海洋的水量少得多,人体由水构成,但月球对人体的引力极其微弱,很难从物理的角度看出任何影响。   尽管如此,利用拟南芥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却也说明了一些问题。拟南芥是生物学家研究开花植物时的一种范本植物,这些研究显示,拟南芥的根部生长遵循24.8小时的周期,约等于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这些变化极其微小,用极为敏感的仪器才能探测出来,但如今已有200多份出版作品支持这一发现。   研究人员建立了单个植物细胞内水分子集群的动力学模型,发现一天之内由月球轨道导致的引力变化足以影响细胞内水分子的净增减情况。水分子的数量会对任何微弱的引力变化做出反应,哪怕是纳米级别的变化,这会导致水分子通过植物水通道运动,从细胞内层转移到细胞外侧、或者反过来,具体取决于引力方向,而这可能会对植物整体产生影响。   若植物细胞的确对潮汐力敏感,那么人类细胞就没有理由不敏感。考虑到生命起源于海洋,部分陆地生物也许仍保留着预测潮汐变化的机制,尽管这种能力已经用不上了。就算人类体内已不存在这种机制,但双相障碍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具有节律性,并且这种节律似乎与月球的引力周期有关。   科学家对这种影响机制仍保持开放心态,并希望其他科学家以此为契机、展开进一步调查。虽然尚未找到答案,但希望这些发现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找到新的方向。

晚上做這三件事 讓你睡得香!

英国“顶尖健康网”载文,总结出经科学证实的可让大脑得到很好休息的三种最佳方法——下棋、跳舞和做手工。 下棋。下棋既锻炼思维又愉悦身心,有益培养人耐心细心,舒缓大脑并让其得到充分休息。研究发现,下棋用脑貌似增加大脑负担,其实下棋不只用到左脑,而是左右大脑都会用到。下棋不需要注意力太过集中,更无须绞尽脑汁。下棋的过程会让大脑神经元连接更快,进而缓解焦虑,更加轻松,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增强自信心。 跳舞。跳舞既能保持健康,又改善睡眠。身体翩翩起舞可以抛开一切烦恼,活在当下,大脑会得到充分的休息。无论是客厅独舞还是广场群舞,都可以让大脑清空杂念,更有益睡眠。身体随着美妙的音乐而舞动,还可增加令人镇静和舒适的内啡肽的分泌,让大脑更快平静下来,同样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做手工。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表示,活在“心流”(完全专注于某项创造性的任务)中才是获得幸福生活的秘密。编织、盆景、缝纫等多种创造性重复性手工工艺对大脑都具有治疗作用,让大脑得到完美的休息。不必担心自己是个新手,因为手工创造的过程会像多种其他活动一样,给你带来积极的动力,让大脑以类似“冥想”或睡眠的方式获得休息。

睡前抽煙喝酒比咖啡更容易擾亂睡眠

很多人都会认为睡前喝咖啡或茶,会影响睡眠品质,并尽量避免在睡前饮用。不过美国一项历时14年的研究发现,造成容易失眠的凶手是“酒精”及“尼古丁”,这两样比咖啡因更容易扰乱睡眠。 由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和密西西比医学中心联合发起,这项研究共有785名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中没有人患有睡眠临床障碍。他们让每一位测试者配戴腕带感测器测量睡眠,以及写日记,以记录睡眠状况、饮食、抽烟、喝酒、生活作息等。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睡前4小时内饮酒,比喝咖啡更容易影响睡眠,而抽烟所吸入的尼古丁,尤其在晚上对失眠的影响更大。睡前抽烟的人平均睡眠时间比不抽烟的人少了43分钟。 研究人员对这项长达14年的研究相当有信心,即便控制可能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包含:年龄、性别、身材肥胖、忧郁焦虑或压力大等等,依然不改变“咖啡因对于睡眠的影响力很小”的结果。

沒睡好?必須熬夜?第二天這樣可以補救!

偶尔的失眠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如果晚上没睡好,第二天应设法补救,恢复正常睡眠节奏。 1、适当午睡不赖床 即便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也应保持正常生活节奏。次日早晨不该赖床,建议夏季不超过7点半起床,冬季不超过8点半。 可以按照“熬夜两小时,白天午睡半小时”的比例进行补觉。 2、起床后打开窗帘 早上醒来后尽快打开窗帘沐浴晨光,抑制褪黑激素产生,示意大脑睡眠时间已经结束。 太阳落山后,大脑产生更多褪黑激素,让人更容易入睡。清晨接触自然光还能提高血清素水平,调节情绪,改善注意力。 3、吃个护眼水果餐 熬夜容易出现眼睛疼痛、干涩、发胀等问题。蓝莓、车厘子尤其适宜熬夜人群食用,有助于护眼,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质还能帮助提神、防止疲劳。 4、早餐至少吃两种食物组合 早餐至少吃两种食物。 早餐还应注意蛋白质、纤维素和营养素的补充。 5、不要一早就喝咖啡 早上人体内皮质醇水平高,让人感觉更清醒。咖啡因会抑制皮质醇的产生,干扰人体自然节律。 6、降低晨练运动量 有晨练习惯的人次日早上可以取消或减少活动量。睡眠不足时,人体协调能力受影响,运动更容易受伤,还会感觉比平时更困难。 一些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比如,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年龄超过40岁的人、身体超重者(BMI指数超过28)、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人,最好不要熬夜,否则可能加重相关病情或诱发意外。 当身体出现一些警报,如头昏脑胀、白天有眩晕、心慌、胸闷、心神不定等明显不适症状时,晚上就应该早点休息,不要熬夜了。 如果实在需要熬夜,建议先睡1~2小时,即便无法入睡,也要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同样能起到休息的作用。 来源:新浪财经

你睡夠了嗎?專家倡議:成年人每天應保持7到8小時睡眠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向全社会发出健康倡议: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到8小时睡眠,同时应规律作息,积极调适心理,有睡眠问题要及时就医。 中国成年人的睡眠情况到底如何?近日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当前中国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5小时。对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倡导性目标:从2022年到2030年,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要保持在7到8小时。 高福说,目前中国居民的睡眠障碍以及带来的身心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中国有4亿多人受睡眠问题的困扰,近六成的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最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与睡眠相关的疾病有80多种。 专家指出,成年人保持7到8个小时的睡眠对健康最有利,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都不足,睡眠障碍患病率,特别是失眠,现患率呈上升趋势。 那么,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说,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感觉竞争激烈、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如习惯性熬夜、沉迷手机等。此外,人口老龄化也加重了睡眠问题。 如何考量我们的睡眠健康质量?失眠现患率,也就是睡眠相关量表监测出的失眠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是很关键的参考数据。此次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失眠现患率的上升趋势预期从2022年起将得到减缓。 韩芳表示,睡眠问题需要整体、科学地应对。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律、健康的生活,做到预防在先。但是,如果睡眠问题严重到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的地步,就不能光靠自我调整,应及时就医。 来源:新华社  

睡眠質量好不好 原來與你的「床」息息相關

每天清晨的时候,不少人仍然是睡眼惺忪。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并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要判断睡眠充足与否要看我们睡醒后是否精力充沛。 如果你根本难以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又或感到睡醒后依然困倦,甚至头晕头痛等,就要注意身体,因为这是失眠的警号。长期失眠会引发多种疾病,如记忆力下降、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等。 家宅主体不可无依无靠 在阳宅风水的理论中,家宅里的主体最忌无依无靠。尤其是时下的建筑设计,不论主人或子女的书房,都流行使用透明大玻璃帷幕增加空间感。若座位是背靠玻璃,就属于无依无靠了。作为一个事业的主持者、重大决策的执行者,或者要专心学业的子女,切记其座位不可以背靠玻璃。这种背后无靠的情形,必然会损失财运,或令事业和学业有着很大的阻滞。 睡床要有靠山 若书房的座位无依无靠,已经是这么破败,当睡床无依无靠,就更加麻烦了。要知道,将睡床靠着实墙,才能够让人睡在床上倍感安心,也会提高睡觉质量。有靠山的睡床,有利夫妻培养感情,亦有良好的魄力应付事业。试想想,四面悬空、无依无靠的睡床,像不像医院手术室内的手术床? 四面悬空的手术床设计,是为了方便医生对病者施手术。而手术床尾的腿板既可外展又可拆卸,调节方便;双层台面板则全部采用透光板制成,可在手术时进行射线诊断。不过,若把睡床摆放在卧室中央,四面悬空、无依无靠,就会让人睡得不安稳,还经常有头痛头晕的毛病。夜梦多多,容易导致脑神经衰弱。事业亦难有贵人帮助,成功不易,钱财破耗,身体多病;影响夫妇怀孕机会。 良好生活习惯 遇到睡眠失佳,除了改善住宅风水外,要纠正不良的生活规律,例如戒烟、戒酒及戒喝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可乐或茶等。要有适量运动,但不宜在睡前作剧烈运动。在睡前勿过饥或过饱;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放松心情等等。从中医角度看睡眠失佳,主要跟心、肝、脾、胆、肾等脏腑有关。因此,对于睡床和睡眠是要加倍注意,不容忽视!

最新研究:想對心臟好 每天應該睡多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美国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一项荟萃分析提示,睡得太多或太少的人,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都会升高,每天睡7小时左右的人风险最低。 研究人员在多个专业生物医学相关数据库中,系统搜索了2016年12月1日以前发表的相关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考察睡眠时间与整体健康人群中4种心血管事件后果之间的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4种心血管事件后果之间存在着一种U字形的相关性。具体来说,与每天睡7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每缩短1个小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均增加6%,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7%,脑卒中风险增加5%;睡眠时间每延长1个小时,死亡风险增加13%,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12%,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5%,脑卒中风险增加18%。 这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认为,适度的睡眠时间与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一样,能为人体补充能量,调节各项生理功能,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睡多睡少,都对心脏健康不利,建议大家每天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

晚上睡不着到底要不要吃安眠藥?專家給你答案

安眠药可不能随便吃!对身体有副作用而且还容易上瘾...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觉,但却有相当多的人睡不好。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4亿人有睡眠障碍。当人们受到失眠困扰时,到底该不该吃安眠药?又有哪些好办法能帮助我们睡个好觉? 提到该不该吃安眠药时,某专家没有急着告诉我们如何吃,而是先讲了两个失眠患者的故事。 今年72岁的张阿姨被失眠问题困扰了20多年。自从50岁左右停经后,张阿姨由于更年期出现潮热多汗、焦虑和失眠等症状,在其他医院就医后开始使用雌激素和安眠药进行治疗。持续治疗约一年后,张阿姨的潮热多汗症状逐步减少,但安眠药却一直停不了,而且剂量越来越大。刚开始每天只吃1片,一年后每天吃3片,而现在每天吃6片还是睡不着,这让张阿姨感到十分痛苦。 与张阿姨相反,63岁的王叔叔因为害怕上瘾,一直不敢使用安眠药。自从三年前退休后,王叔叔就出现失眠、心悸等症状,而且血压不稳定。后经追问病史才知道,原来王叔叔的老伴已经失眠10年了,每天吃安眠药成瘾。王叔叔担心自己会重蹈老伴的复辙,三年来一直不敢吃安眠药,每天太阳下山就开始担心失眠,形成了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加剧了心悸和血压的不稳定。 张阿姨和王叔叔治疗失眠的经历,实际上是很多患者的缩影。专家称,临床上有很多患者走向了这两个极端,有些患者常年服用安眠药,导致了成瘾依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担心安眠药成瘾,一点也不敢吃。其实,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对的。目前失眠的治疗总体还是以药物为主,因此合理用药依然是改善失眠的有效手段。在需要用药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地用药,才能让治疗获得成效。 据介绍,在使用安眠药物前,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评估,制定合理用药计划,采取“按需用药、间断给药、最低剂量、短期使用、逐渐停药”的原则,让患者获得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药物上瘾。因此患者不必忌讳用药。 目前临床常用的安眠药包括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两者在中国均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长期或大量使用安眠药确实可能导致滥用或依赖。鉴于此,专家也一再强调,患者千万要遵从医嘱,切不能擅自随意用药。 专家称:“对于老年人而言,比较容易发生滥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药物,此类药物对老年人潜在的危害包括记忆力下降、嗜睡、谵妄、依赖、认知损害等。”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后出现跌倒的概率超过了40%。为老年人群选择镇静催眠药时,推荐使用非苯二氮卓类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当处方中有超剂量或半衰期长的药物时,医生需嘱咐家属预防药物上瘾。 若已成瘾,如何停用安眠药?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导致一系列戒断症状,​​包括焦虑、不安、震颤、出汗、激惹、失眠、以及癫痫等,尤其是使用超过8周以上的患者。 假如已经出现药物成瘾,患者应该缓慢、渐进式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例如,在第一周和第二周分别减少原剂量的25%,此后每周减少原剂量的10%,直至最终完全减停;高剂量时以中等速度减量,低剂量时小幅减量,以预防严重的戒断症状;严重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药物逐步替代后再逐步减量。 专家还提到,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刺激控制疗法等也都具有改善睡眠的疗效。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可以选择这些方法或联合治疗方法去治疗失眠问题。此外,焦虑抑郁导致的失眠,不能单纯使用安眠药,而需要正规全疗程抗焦虑抑郁治疗。

就是降不下來?這些誤區讓你的血糖直逼紅線

图片来源:Pixabay 饮食控制不当 如果糖友有按时服用药物,但是没有严格的控制好饮食,就会让血糖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控制饮食并不只是不能吃糖分高的食物,在日常还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只有每天计算好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并且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够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糖。 运动量不足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患者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糖分,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患者在平时没有坚持运动,就容易让脂肪和热量堆积在身体内,容易让糖友的血糖一直持续上升。 情绪影响 情绪和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多变的时候,会容易让身体的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分泌增加,这样就会导致血糖出现上升。 应激状态导致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或者一些严重感染以及外伤等疾病时,或者是女糖友处于怀孕期间或是月经期间,也会让身体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让血糖不能下降。 用药不当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让自己的血糖快速下降,在使用药物时会自己增加药量,而当使用的药量过多的时候,就会让血糖降得比较快,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让身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让血糖出现反跳,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使用过量的降糖药就会让血糖持续升高。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用药误区 误区一 诊断为糖尿病就用药 实际上,对于新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一般不主张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代谢紊乱不太严重,可以先试着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合理控制饮食、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运动、生活规律、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同时接受糖尿病知识的教育等,观察1~2个月左右。若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控制,就可以继续坚持非药物治疗;如果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患者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就应考虑选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 该用胰岛素而不用 有些患者认为胰岛素能不用就不用,对使用胰岛素有一种抗拒心理。其原因有三:一是把是否使用胰岛素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标准,认为注射胰岛素表明病情严重。其实不然,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目前主张尽量早用胰岛素。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担心用胰岛素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会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其实,导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多是由于胰岛素使用不恰当。注射胰岛素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与相关的医师联系,进行调整。三是认为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其实胰岛素并非终极治疗办法,对于大部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存在撤不掉的问题。另外,从费用来讲,使用胰岛素有时比口服降糖药更便宜且效果更好。现在提倡的“休息疗法”就是早期用胰岛素,一两个月后停用,改用口服降糖药,再配合运动、饮食等方法治疗。 误区三 不控制饮食 部分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改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于是不再控制饮食。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胰岛素降血糖的机制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中被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如果不控制饮食则会导致体重增加,所需的胰岛素也相应增加,所用的胰岛素的注射量就不得不增加,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误区四 口服降糖药选择不当 导致患者药物选择不当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清楚,并受价格、广告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肥胖患者选择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选择使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选择使用双胍类降糖药,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选择使用口服降糖药,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患者应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选药用药。 误区五 不区分服药时间 不同种类的口服降糖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每种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要求,不能一概饭前或饭后服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而且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常用的须在饭前服用的降糖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这类药物能促进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在餐前30分钟服用;须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因其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可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并延缓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为克服胃肠道反应可在进餐时或饭后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可酌情选用服用时间。 误区六 合用同一类口服降糖药 部分患者认为只服用一种降糖药物控制不好血糖,就想当然地再增加几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期达到一个“累加效应”。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口服降糖药有多类,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如果不弄清楚药物的具体种类及相互作用,就盲目地增加口服药,有可能不但不会增加药效,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应当纠正这种错误做法。 误区七 服药跟着感觉走 部分患者由于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遵医嘱,降糖药物能不吃就不吃,能减量就减量。等到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进食较多时,或者自测血糖发现血糖高时才临时加药,过后又恢复常态,这种吃吃停停的做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大忌。目前,治疗糖尿病只能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生活饮食上的调理控制病情,因此,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并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误区八 频繁更换药物 任何药物,其药效的发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不少患者并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药)服至半个月到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如果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糖尿病门诊随诊,接受专业医师和药师的指导,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注意观察影响自身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并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合理用药,避免走入误区。另外,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采取何种治疗,饮食控制都是时刻不能放松的治疗原则之一。 为了您的血糖 运动别太用力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运动能降血糖。可是有一些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却发现,运动后血糖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血内胰岛素浓度降低,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时,人通过运动,可以加强肌肉对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运动还可提高骨骼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效率,减轻β细胞的负担,纠正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带来的糖代谢紊乱。 正确运动才可主动降糖 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低强度运动以利用脂肪为主,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明显降低血糖,高强度运动的主观感受是非常疲劳。为确保锻炼有效,我们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不能连续两天不运动)。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和游泳等。但是有些患者会觉得做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降低血糖,所以就自行加大运动强度。殊不知,过于强烈的运动会导致血糖不降反升。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强度过大还有低血糖的风险。所以合适的运动强度对血糖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则适当延长运动持续时间。 如果运动前血糖就已偏高(如空腹血糖>16.7mmol/L),表明自身胰岛素缺乏较严重。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的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选择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强度,是不可随意的,而是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 有些糖尿病是睡出来的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睡眠也是其中之一。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睡眠时间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U字形曲线,正常人睡眠时间是7~8小时,多睡和少睡都会影响血糖,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少睡。睡觉时间短的人患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其中,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时间有7~8小时的人高46%。睡眠过少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抑制胰腺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与此同时,睡眠不足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致使体内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参与人体代谢调控和能量平衡的激素有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瘦素(Leptin)和胃饥饿素(Ghrelin)。瘦素能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睡眠不足时瘦素的峰值、平均水平、波动幅度等都明显减少。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进食增多,从而使脂肪合成增加,促进胰岛素抵抗。 多睡。“睡懒觉”同样可以引起血糖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多睡容易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及基础代谢降低等,进而引起了血糖紊乱。 开灯睡觉。长期开灯睡觉不仅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同时缩短褪黑素在夜间的作用时间。褪黑素分泌下降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因此要想避免糖尿病,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保证睡眠,对于长期睡眠不足或贪睡等不良习惯应给予更多关注。 哪些人要强化降糖 “强化降糖”是当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引起颇多关注的一个名词。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介绍,所谓“强化降糖”是指应用强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使患者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水平且代谢紊乱得以纠正的治疗方法,包括选用适当剂量的胰岛素、联合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等多种方法。这种看起来十分有效的疗法却并不适合所有的糖友。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各种可怕的并发症,由此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降低血糖可能会减少这些并发症。国内外做了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血糖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然而,导致糖尿病死亡的大血管并发症(如心梗、中风等),在降低血糖后并无明显变化。李全民教授说,曾有研究将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强化降糖,B组仅常规治疗,几年后A组也恢复常规治疗,但比起B组糖友,进行过强化治疗的A组糖友各种糖尿病并发症都明显减少,证明强化降糖好处很多。另有由美国国立卫生院进行的一个1万余参与者的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降糖后,其死亡率反而高于普通治疗人群。深入分析显示,强化降糖之所以导致死亡率增加,是由于这些参与者患糖尿病时间较长,血糖一直没有得到较好控制,很多人已经并发了心血管疾病。这样的患者再进行强化降糖治疗,结果就不甚理想。 由上述两项临床试验可得出这一结论,强化降糖并非对每位糖友都足够安全,在强化降糖之前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并发症和伴发病等情况。李全民教授表示,以下6类人群需要强化降糖治疗:1.新发的糖尿病;2.持续高血糖的非肥胖患者;3.不能控制的体重降低和高血糖;4.口服降糖药失效 的患者;5.口服药及饮食不能控制的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6.起病较急、症状明显、体重显著减轻、病程较短的新诊断2型糖友。这些患者宜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和高血糖状态,从而减轻对β细胞的早期糖毒性作用。 以下4类人群一般不考虑强化降糖治疗:1.高龄糖友;2.儿童糖友;3.已经患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友;4.存在未察觉的低血糖症的糖友。这部分人群低血糖风险较高,对其强化降糖只会弊大于利。 来源:人民健康网

多倫多資深工程師常年上夜班 睡覺成了大問題!

图片来源:Pixabay 我们体内有个生理时钟 (又称生物钟),每天到了一定时间身体会感到疲倦,对周围环境的 刺激反应迟钝,需要闭起眼睛休息。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体力与精力得到恢 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得到修复。 研究睡眠的科学家们希望解密生理时钟,知道组成的各个部件,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比如大脑里的松果体 (pineal gland) 是生理时钟的一部分,它产生的褪黑激素能使人很快入眠。随着年龄增长,松果体的功能发生变化。新生婴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小学生每天要睡10个小时。对于老年人,一觉能睡到天亮则是一种福气。 睡眠充足是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的保障。睡眠时间不足,或是睡眠品质差的人,起床后感到疲惫,情绪波动,易怒急躁。由于无法集中精力,反应迟钝,使交通意外、工伤事故的风险增高。 长期睡眠障碍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不仅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大脑的记忆力减退,综合分析能力下降,还会影响心血管,免疫功能,引起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紊乱,容易罹患心脏病,中风,不孕不育,过胖等疾病。 作息安排 配合生理时钟 Tor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在多伦多一家大企业负责管理供电系统。他长年上夜班,在人们睡觉的时间去公司上班,天亮时回家休息。白天除去睡眠时间,日常生活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几十年来他习惯了这种与众不同的生活规律,身体没有什么不适与疲累。 Tor 在50岁时开始感觉到白天的睡眠品质变差,有时需要服用安眠药。后来睡眠状况越来越差,躺在床上久久无法成眠。由于意识到自己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明显减退,他担心会因为疏忽使工作出状况,精神压力大增。多年前体检时已经发现三高 (血压、胆固醇、血糖),一直靠服用药物控制。 Tor前来咨询时,希望中医治疗能帮他减缓体能下降的速度,但是他无法改变既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时间去做锻炼,不知道如何调整饮食,更不知道怎样去改善睡眠状况。 除了针灸,我教导他重新规划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去调整他的生理时钟,这是改善他健康的关键。我建议Tor先改变思维,把他的上下班时间想像为普通人的「早9晚5」,也就是「早12:00 pm晚8:00 am」依照这个时间把生活进行调整、重新安排。每天有10分钟午休时间和15分钟锻炼时间,饮食按早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 2个月后Tor容易入睡了,睡眠状态安稳,体能也有了明显提高,一年后体检时三高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改善睡眠 首重自我放松 Trace经营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公司业绩屡创新高,而Trace的健康却每况愈下。他的公司在多伦多,而客户们都在以色列,他需要亲自在欧美大陆之间频繁的往来。 两地之间的时差是他的克星,长年以来Trace的身体已经分不清白天与黑夜。他想要睡觉,但是一个小时左右就会醒来,无法继续熟睡;即使好像睡着了,还是可以感觉到周围发生的一切,醒来后如同完全没有睡过觉一样。 长期失眠使他感到永远无法恢复的疲累,记忆减退,脑子的转速变慢。他可以忍受体能下降导致的种种变化,但无法承受性功能失常带来的困扰。起初,服用威而钢之类的药物就能解决问题,后来用局部注射都很难奏效。 Trace变得烦躁、冲动。他担心这种性格改变会毁掉他的事业和人生。 Trace找过睡眠专科医生检查,知道自己失眠的原因是无法进入深度睡眠阶段。他按照医生的建议,重新装修了卧室,改善了通风,光亮,噪音。同时服用镇静剂与安眠药,但是无法解决欧美两地时差给他带来的困扰。 我建议他用两张当地的时间表,找出两个共同的休息时间段,加以固定。一段是10分钟左右用来打瞌睡,另一段几个小时用以睡眠,由此形成一种新的休眠周期。并教他自我按摩肚脐下的关元穴,以及内侧脚踝上的三阴交穴。 Trace坚持6个月后,睡眠改善,渐趋健康。 副作用大 失眠影响健康 许多人因工作、学习而改变了早出晚归正常的作息规律。医院的护士,空服人员,工厂日夜翻班一族,产后的妈妈,面临考试的学生都是失眠的高危群。长期失眠的病患有共同的愁苦,都害怕睡不着觉。每当黑夜降临,每次步入卧室就开始恐惧。因为试过各种方法,做过无数次努力,结果都是无效而终。 实际上有不少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用。日间做短暂的休息对恢复疲劳有很好的「充电」效应。晚间睡眠前做适当的深呼吸,以及穴位按摩有很好的助眠功效。注意按摩时尽量把全身肌肉放松,只需轻轻用力。在各种自我医疗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规律化,体内的生理时钟就容易校正。引起失眠原因很多,有时失眠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需要向医务人员咨询,得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西乃山医院针灸门诊主任医师 老大夫医疗保健中心负责人 中医师陈志卿博士

這些不良習慣讓你越睡越累 好睡眠的訣竅在於……

网上图片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晚上9点就睡觉了,早上醒来,头脑却怎么也清醒不起来,而且特别累!感觉自己就像睡了假觉。 特别是在周末,明明有一整天的休闲娱乐安排,却往往因为起不来床而耽搁,特别可惜~ 这些不良习惯让你越睡越累 1、睡前饱餐 睡前吃得过饱,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能安然入睡。正如中医所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网上图片 2、枕头过高 从生理角度来讲,枕头高度以8~12厘米为宜。枕头太低,容易造成落枕,或因流入大脑的血液过多,造成次日头脑发昏、眼皮浮肿。 枕头过高,会影响呼吸道,易打呼噜,长此以往,易导致颈部不适或驼背,影响穿衣效果。 3、枕着手睡 睡时两手枕于头下,除了影响血液循环,引起上肢麻木及酸痛外,还易使腹内压力升高,久而久之会产生返流性食道炎。 网上图片 4、蒙头睡觉 许多人喜欢用被子蒙着头睡觉,殊不知,以被蒙面而睡易引起呼吸困难,随着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大脑缺氧、睡不好觉、易做噩梦。醒后则会感到头晕、乏力、精神萎靡。 网上图片 5、储存睡眠 人体不能储存睡眠,为了熬夜而先多睡几个小时,对人体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其实,人体只需要一定质量的睡眠,多睡不但睡不着,对健康和养颜也是无益的。 6、透支睡眠 有的人喜欢熬夜之后再补觉,但生物钟紊乱引起的不良后果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会导致白天困倦、精力不集中;晚上失眠,无法入睡。一照镜子,好像老了好几岁。 网上图片 如何拥有良好睡眠? 这里有一些简便易行的中医助眠方法,帮您改善入睡困难的情况,不妨试试看。 1、十指梳理法 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 手法以揉为主,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解除头部疲劳,从而使心情舒畅,有助于睡眠。 2、足底按摩法 失眠穴又被称为“百敲穴”,失眠穴在脚后跟,足底中线和内外踝连线的相交处。按摩时可以利用拳头进行锤击,大概100次左右,就可以帮助入眠。 失眠穴属于经外奇穴,历代医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它对付失眠有奇效。由于在脚后跟,皮非常厚,所以一定要使劲按摩,可以用一根圆头的筷子点按比较省力。 3、填脐疗法 取酸枣仁3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皮肤敏感人群慎用。 4、敷足疗法 吴茱萸15克打粉,加白醋适量调匀,置于纱布上,泡脚后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每晚1次。 5、足浴疗法 用艾叶30克,红花10克,菊花15克,夜交藤15克,水煎倒入浴盆中,趁热泡脚15-30分钟,每晚1次。 当然,好睡眠最关键的一步还是早点关掉手机和电脑! 网上图片 今晚一定好好睡一觉,毕竟美好的周末不容辜负! 来源:养生中国

「夜貓子」比「百靈鳥」得乳癌幾率高, 你還敢放肆熬夜嗎?

资料图片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6日报道,研究发现,早起的女性要比晚睡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低。另一方面,超过标准睡眠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几率越高,而调整生物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癌症诊断的风险。 超过40万名女性参与了布里斯托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百灵鸟”型女性(早起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夜猫子”型女性(晚睡的女性)低48%。研究者还发现,每晚睡眠时间超过建议的7到8个小时的女性,每多睡一个小时,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几率就会增加20%。一种解释可能是那些早上精力充沛的人睡得更好,醒得也更早。而那些在晚上精力充沛的人容易睡眠紊乱,这便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晚睡也会影响女性的生物钟,从而进一步增加患病风险。这与先前的研究相呼应,之前的研究也发现夜班工人和那些多在夜间接受人工光照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更大。 该研究小组在格拉斯哥举行的国家癌症研究所会议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分析了女性的基因组成,并了解了她们的休息情况后。研究者表示,改变你的习惯不一定会百分之百排除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如果习惯不改,事情将可能更糟糕。 乳腺癌护理慈善机构的Emma Pennery博士也称,改变睡眠习惯并不像其他经证实可降低风险的选择那么容易,因为睡眠习惯往往是由工作、养育子女或其他健康状况的一部分。 来源:环球时报

想不到!睡眠太多也會嚴重影響大腦認知功能

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 谁都知道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功能,但每天能确保充足睡眠的人数并不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加班已成了常态,甚至不少科技公司以加班为荣,让员工每天工作到凌晨。长此以往,怎能让人不缺觉?但研究表明,睡太多亦会严重影响大脑认知功能。 最近在《Sleep》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万人大型研究表明,睡眠过多同样会影响大脑功能。研究人员们最初只是想了解睡眠不足会影响哪些认知功能,他们在论文中指出,在一项25万人的大型调查中,高达30%的人每日睡眠不足6个小时。长此以往,他们会出现各种睡眠剥夺的症状,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在研究人员们所在的加拿大,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会造成超过200亿美元的损失。 睡眠不足会造成大脑哪些功能的失调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使用了一个超过40,000人的睡眠数据库,并从中挑出了年龄介于18岁至100岁之间,每日睡眠在0小时到16小时之间,且接受过认知能力测试的10,000多名志愿者的资料。这些认知测试能让我们得知志愿者的短期记忆力、逻辑能力、计划能力、语言能力等总共12个维度的认知功能。 通过将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研究人员们找到了“最佳睡眠时长”。和人们的常识一样,每天的最佳睡眠时长介于7至8个小时之间。如果睡眠不足,相应的认知能力就会出现明显下滑。对于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的人来说,他们的大脑好像“老了8岁”。 有趣的是,在睡眠曲线的另一头,倘若每天睡眠时间过长,志愿者的认知能力同样会出现下降。睡的时间越久,短期记忆力、逻辑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总体评分下降得越明显。 “我们发现为了让你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每天的最佳睡眠时长在7至8个小时,和医生们说的一样,”本研究的通讯作者Conor J.Wild博士说道:“我们也发现睡得太多的人,也会出现认知能力上的损害,这和睡太少的人表现得一样。”

敲黑板!容易犯困的人,你可能要提防這7種病了

春眠不觉晓,哈欠上门找。春天来了,你是不是也常感到困倦? 有些人不仅春困......饭后困,看书困,上班也困,甚至刚睡醒又困了,可以说是长期处于“特困生”阶段。 为什么犯困的总是你?权威专家为你解读“爱犯困”背后藏着的7种问题。   一吃饱就困?可能是你没吃对 一、饮食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说,摄入过多高蛋白质、高油脂和精白淀粉食物,容易让人感觉疲劳。 吃大量精白细软的主食,以及甜食,会造成血糖快速被吸收入血,胰岛素水平快速升高,而胰岛素水平高可能也是人体餐后困倦状态的原因之一。 给餐后低血糖人群的建议: 1. 适当减少淀粉类主食的总量; 2. 不吃甜食,把精白细软的主食部分换成粗粮、豆类和薯类; 3. 吃主食时配合大量的蔬菜,特别是纤维含量较高的绿叶菜和豆类蔬菜; 4. 一顿饭分两次吃,少食多餐。 二、运动量不足 餐后的困倦,也可能是因为运动严重不足,血液循环不好。建议餐后一小时适当做点运动,如走路、做操、轻松的家务等,而不要坐着不动。 有研究证实,只要两小时以上坐着不动,身体血液循环功能就受到严重影响,血糖控制机能也会严重下降。   常犯困,也可能是这些疾病悄悄来了! 排除以上原因,在日常作息健康规律的前提下,困倦状态严重且长久没有得到改善,就要考虑是否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 一、血脂升高 犯困主要是大脑供血不足、相对缺氧所致。高血脂的人,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高血脂会在体内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如果存在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黄色瘤,已有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有长期大量饮酒、摄入高脂、高糖饮食等危险因素,或是中老年、绝经后女性,经常犯困应尽早去医院检查血脂。 如果发现血脂升高,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低脂、清淡饮食;其次,可根据血脂升高类型选择药物;最后,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 二、鼻炎 由于鼻子内部有炎症,导致呼吸受阻,从而引发大脑供氧不畅,导致犯困,甚至出现全身乏力、头疼。 此外,得了鼻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还易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时氧气不足,会影响睡眠质量。 三、心脏疾病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具体的表现就是睡不醒。经常出现犯困症状,说明心脏收缩功能可能出了问题,要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 四、中风 临床资料统计,70%以上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尤其是老人。这是因为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硬化,管腔变窄,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以致脑细胞缺血缺氧,通过体内反馈机制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的幅度与深度来补偿所引起的。 中风前的犯困,除了呵欠不断以外,还可能出现血压骤然升高,收缩压可接近200毫米汞柱;鼻子出血;走路不稳,并伴有四肢麻木无力;早上起床突发眩晕、持续头痛等症状。老人中风前还可能伴有不自觉流口水、嘴歪、说话不清楚等合并症状。 在以下8项指标中,具备3项或3项以上的老人,出现犯困等情况时更需要注意:高血压、冠心病、吸烟、血脂高、糖尿病、肥胖、运动少、有中风家族史。这些人犯困并伴有其他相关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是中风前兆,尽快到医院专科做一系列检查。 五、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种疾病,是指老年人在进食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原收缩压≥100毫米汞柱,下降至≤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些头晕、虚弱、嗜睡的表现。老年人餐后低血压主要发生于早餐后的占73%,中餐和晚餐亦可发生。 大多数老年人可以通过体内自身调控系统较快地恢复血压水平,但一旦出现低血压持续时间长,恢复慢,导致心脏和大脑缺氧缺血严重等情况,就需要患者前往医院寻求更专业的医疗建议。 给餐后低血压人群的建议: 1.餐后平卧0.5~2小时; 2.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可能影响餐后低血压的药物进行调整; 3.提倡少食多餐,荤素搭配,每次进食七八分饱即可; 4.建议餐前喝一杯水,饮水可迅速增加血容量,缓解血压下降的速度。 六、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萎缩、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也会有犯困的表现。 七、其他慢性病 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导致其体内有毒的代谢物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进而影响到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出现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症状。 尤其要当心的是,老人频繁犯困或看着电视就睡着,常常是认知障碍症的早期表现,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除此之外,以下这些药物也可能使人瞌睡。 一、感冒药 扑尔敏是市面上许多复方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之一,除了西药,维C银翘片、感冒冲剂等中成药中也含该成分。 扑尔敏是一种抗过敏药,具有缓解流涕等功效,但也有让人犯困的副作用。 二、抗过敏药 除了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服用后也可能让人困倦、嗜睡。 三、外用膏药 一些外用贴膏含有抗过敏成分。例如有祛风散寒、活络止痛作用的伤湿解痛膏,以及有祛淤生新、活血止痛作用的红药贴膏,均含有抗过敏药物苯海拉明。 正常使用不会产生不良作用。但中老年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长期大面积用贴膏类药品,会使苯海拉明等抗过敏性药物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引发头晕、头痛、嗜睡、倦乏等身体不适症状。 来源:生命时报

不是越多越好?每天睡幾個小時最長壽

据外媒报道,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NSF)根据专家研究成果,日前对各年龄层人群提出新的睡眠时间建议,新生儿每天应睡时间变为14至17小时,成年人为7至9小时,而65岁以上老年人为7至8小时。 每日最佳睡眠时长 一个由6名睡眠专家组成的小组与来自包括美国儿科学会等在内组织的12名医学专家,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睡眠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新的结论。 研究首次细分每个年龄层的建议睡眠时间,其中刚出生到3个月大的新生儿应睡眠14至17小时,4个月至11个月的婴儿12至15小时,1、2岁的幼儿11至14小时。 3至5岁的儿童,建议10至13小时,6至13岁的学龄儿童9至11小时,14至17岁的青少年8至10小时。 研究新增18至25岁年轻成年人的年龄段,不过他们与26至64岁的成年人均建议为7至9小时。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睡7至8小时。 上述睡眠时间建议的新标准,是由来自多个知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对大量睡眠与健康文献分析和总结后,通过多轮投票达成的结果。 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