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18:08:5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编辑推荐

頭痛喉痛腸胃不適 新冠部分癥狀易忽視

发烧和咳嗽是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最常见的症状。安省约克大学的一份研究指出,民众和前线医护人员不能够忽视只有大约一成患者出现头痛、喉咙痛或肠胃不适症状。 约大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Nicola Bragazzi(图)共同撰写,发表在《临床医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的《新冠状病毒的实时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特刊(Real Time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n Novel Coronavirus)的研究,分析检视全球11个国家59,254名病人的61项调查。 约大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Nicola Bragazzi。 研究发现,临床、流行病学、化验和胸部显影等综合检讨发现,感染COVID-19病毒的患者,有82%出现发烧,61%有咳嗽,36%有肌肉疼痛或及疲惫;呼吸急促有26%,头痛有12%,喉咙痛有10%,有9%人肠胃不适。 前线医护宜留意 不常见症状 他说,由于COVID-19病毒的症状,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没有明显的分别,因此难以被诊断出来,尤其是患者出现发烧前,已经病发的时间至今未知。 如果忽略头痛、疲乏、喉咙痛和肠胃不适等非呼吸系统症状,极可能错失及早发现病情,甚至是一些没有症状的个案。 因此,民众和前线医护人员,应该特别留意这些较不常见的症状。 研究显示,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副发病变是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他说,由于该项初步研究的统计资料,是直至2月24日止,随着疫情不断,需要再分析更多患者的症状。 此外,Nicola Bragazzi参与约大科学系数学模型教授吴建宏领导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挖掘与离散随机传播动力学模式分析》研究,在较早前曾指出,如果加拿大未能及时遏制疫情,最恶劣的情况是感染人数在3月底可能高达15,000人。 他说,目前情况显示加拿大的疫情未至最坏的情况,感染人数也开始受到压制,不过仍未许乐观,要慎防出现第二波疫情。 本报记者

疫境下在家娛樂無窮:推介6個網絡漫圖書庫

疫境当前,人人留在家里,各种在家娱乐大行其道,除了网络电视和书籍外,网络漫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介绍6个大型网络漫画库,读上一个星期也可以呢! xkcd 自2006年,这个简约的火柴公仔漫画书将自己定位为「浪漫,讽刺,数学,和语言的网络漫画」,主题各种各样,由道路建筑到纹身评论都有。   Subnormality 主要是关于人性和人际关系的长篇网络漫画,一开始是一个标准的短小精悍三格漫画,但慢慢演变成一个荒诞的、超现实的、对人类关系和存在体验的冥想式作品。由加拿大艺术家Winston Rowntree创作。 Hark, a Vagrant ! Kate Beaton的手绘网络漫画不愧是加拿大瑰宝,它针对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等的荒谬问题。她的作品曾被出版过两次。   Junior Scientist Power Hour 艺术家Abby Howard特别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荒谬的事物上,并用一种卡通的、有时甚至是怪异的细节方式来描绘它们。内容范围从一次性的笑话到关于她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她的长篇连载《The Last Halloween 》值得一读。   Dresden Codak Aaron Diaz于2008年推出这部讲述一名半机械人科学家及其冒险经历的视觉故事,一直是网络上的一大亮点。   Atomic Robo Atomic Robo有15本书,共74期,这是由Brian Clevinger和Scott...

疫情導致全球屯糧 加拿大穀物出口量大增

疫情当道,全球对谷物粮食的需求急遽增加,加拿大乃谷物生产大国,最近谷物生产商的出货量扩增一倍。 海洋商会表示,3月安省雷湾港(Port of Thunder Bay)的谷物货运量增长一倍,上星期的船只装载量为20万吨,有望继续增长。 雷湾港务局行政总裁海尼(Tim Heney)在一份新闻稿中说:“我们预计4月份的谷物收成会高于正常水平。我们目前有65万吨谷物储存量可供运出,铁路运输量也在增加中。” 加拿大最大的谷物加工商理查森国际有限公司(Richardson International Ltd.)表示,全球面粉加工厂和面食工厂对小麦和硬粒小麦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部分原因是因为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下,许多客户在其国家或城市的封锁禁令下积极屯积粮食品。该公司说:“去年意大利的收成有所下降,加上病毒大流行,一些国家正在订购额外的小麦和硬粒小麦以增加储备,所有销售量大增。” 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行政总裁鲁斯特(Jean-Jacques Ruest)本月初表示,过去一个月对谷物的需求特别强劲。他说,尽管全球供应链动荡,集装箱的数量下降导致铁路公司有潜在裁员压力,但因为大宗产品的运量激增,使它们的业绩至少到5月份都能保持稳定状态。 尽管需求大了,但有一些谷物,包括鹰嘴豆、豆类、小扁豆和其他主要运往印度和中国的特殊作物的量却在下降。温哥华港务局大宗商品高级客户代表米尔斯(Doug Mills)说,减少的原因是缺乏可用的集装箱和出口货位不足。“当亚洲先发生疫情时,许多工厂关闭,所以运往北美的货物流减慢了,回到加拿大的船只和集装箱都变少了。” 图:CTV v01

民調悲觀:近7成人料疫情惡化 6成人怕失去工作

(■最新民调显示,约有八成访民众相信邻居有遵守保持社交距离的官方指引。星报) 根据民意调查公司Nanos Research昨天发表最新民调数据显示,接近7成(67.2%)受访国民认为在今后一个月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在他们所属社区恶化。但民调亦录得,约有80%受访民众相信,他们的邻居是有遵守保持社交距离的官方指引。 Nanos Research受《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及CTV电视台委托,于本月24日至27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访问了1,013名18岁或以上的加国民众,查询他们就本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看法。 民调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国民目前均有密切留意疫情的最新消息。57%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查看有关新闻数次,21%受访者称他们每天查看有关新闻一次,14%受访者说他们不断地跟进消息,5%受访者甚至每小时均会查看消息,2%受访者则谓每隔数天才查看消息。 有67.2%受访国民相信在未来一个月内,他们所属社区的疫情将会恶化,17%受访民众则认为疫情会有好转,10%受访者就预料疫情将维持不变,约5.9%受访者称他们不肯定答案。 草原省份对疫情较悲观 若以省份地区分析,草原省份民众对控疫前景最为悲观。来自该3省的受访者当中,有多达73.8%均认为他们所属社区疫情在今后一个月内会恶化,其次是卑诗省(72.7%)、安省(68.3%)、大西洋省份(66%)及魁省(57.4%)。 在性别及年龄因素方面,持有上述悲观看法的受访人士当中,女性比例(68.4%)略高于男性(66%)。而中年的民众则多较悲观,在35至54岁年龄层的受访者之中,多达73%均相信疫情会在社区恶化,其次便是18至34岁年龄层的受访者(68.8%),以及55岁或以上的受访者(61%)。 但民调也发现,87.5%受访国民均认为他们或其家人不太可能会出现显示感染该病毒的征状,8.6%受访民众相信他们或其家人是会有可能染病,4%受访者谓他们不肯定答案。 近八成忧家人感染病毒 受访国民亦普遍认为,他们的邻居现时最担忧的事情,是有家人感染该病毒(77.1%),其次是不能负担开支(64.6%)、失掉工作(61.7%)及缺乏粮食(32.7%)。 此外,有多达79.5%受访民众相信其邻居是有严谨遵守或甚为严守保持社交距离的公共卫生部门指引,15.7%受访者却认为其邻居没有严谨遵守或不甚严守该指引,4.7%受访者就说他们不肯定答案。 对联邦政府应付疫情表现,62.5%受访国民表示政府应对做得好或很好,20.8%受访民众认为当局表现只是一般,16.3%受访者则指当局表现差劲或很差劲,0.4%受访者就谓他们不肯定答案。本报记者

聯邦應對疫情表現 56%國民給「正評」

■民调报告显示,逾56%受访者对联邦政府处理疫情的表现有正面评价。星报资料图片 根据民调机构Mainstreet Research最新民调报告显示,逾56%受访国民对联邦政府处理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表现有正面评价。 Mainstreet Research于本月16日至17日,随机抽样向1,665名18岁或以上国民作电话问卷调查,探讨他们对联邦政府处理疫情表现的看法,以及对各联邦政党的支持度。 民调结果显示,56.1%受访者有正面评价,36.1%有负面评价,约7.7%称不肯定。 对联邦政府处理疫情表现有好评的受访者当中,女性(58.8%)略高于男性(53.3%),并以65岁以上人士比例(63.7%)为最高。而魁省就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现劣评者(62.5%)多于好评者(32.4%)比例的省份。民调发现,多达78.5%受访者对疫情感到很担忧或有点担忧,17.4%称毫不或不大忧虑,4.1%称不肯定。 43.9%不赞同处理经济表现 至于对联邦政府自去年秋季大选以来处理经济的表现,国民的看法分歧。45.6%受访者表示赞同,43.9%不赞同,10.5%称不肯定。 民调又录得,倘若今日举行大选,在已决定支持立场及有支持倾向的受访者中,38.6%表示会投票给杜鲁多领导的自由党,32.2%投给熙尔(Andrew Scheer)领导的保守党,11.1%投给驵勉成(Jagmeet Singh)的新民主党,8.8%投给布兰切特(Yves-Francois Blanchet)的魁人政团,5.7%投给由临时党魁罗伯茨(Jo-Ann Roberts)领导的绿党,1.7%投卞聂尔(Maxime Bernier)的加拿大人民党,1.9%则称会投给其他政党。 本报记者

爆發已3月 新冠致命率仍是謎

■专家指出,要了解新冠病毒的致命率,必须做更多的检测。资料图片 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率,是目前未有答案的最大问题之一。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世界各国新冠病毒死亡率差别巨大。有的为0.5%,有的达到10%。专家们则说,真实死亡率介于两极之间某处。 3月3日,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说,全球据报告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为约3.4%。相比之下,季节性流感的死亡率通常远低于1%。 这个数字是用简单数学公式算出来的,也就是用已证实死亡的数目,除以据报告病例的总数。当时,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病例为90,893例,死亡为3,110例。现在病例的数量已经翻了逾6倍。截至28日,全球的病例为663,025例,死亡30,858例,死亡率超过4.65%。 加国致命率约为1% 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全球病例死亡率一直在变化之中,但这并不表示,病毒在一个地方比另一个地方更致命。不同国家的爆发起点,各国报告的准确率,测试的滞后性,人口的年龄结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死亡率的不同。 在受到病毒严重打击的国家中,伊朗死亡率超过7%,西班牙超过7.5%,意大利超过10%。但有些国家情况要好得多。南韩和美国的死亡率目前都为约1.5%,德国仅约0.5%。 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医生上周四说,加国目前确诊病例中,6%需住院,2.5%须入住深切治疗部,病例死亡率为约1%。 她说:「加拿大1%的病例死亡率说明,我们的医疗系统并未无法承受。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预防疾病在我们最脆弱的人群里发生,死亡率还能进一步降低。」 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是加拿大医生和流行病学家。他曾带领世卫新冠病毒团队前往中国。他对CBC记者说,死亡率是一个特定时间里各国爆发情况的一个快照。作为谭德塞的高级顾问,他说世卫公布3.4%死亡率的原因,是为了向各国领导人强调,新冠病毒对各国国民的严重威胁,希望领导人能够有时间做准备。 艾尔沃德月初在日内瓦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谭德塞担心的是人们只选好看的数字,他们到处找最低的数字。」 他说,如果各国领导人认识不到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将其当成季节性流感看待,那么当新冠病毒登陆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就会毫无准备。「面对新冠病毒,最大的问题是速度。这取决于你能多快确认感染者,并让他们离开。如果他们不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疾病,他们就无法果断,我们就会有麻烦了。」 艾尔沃德说,如果只看一个国家死亡率有多低,那就是没有考虑新冠病毒对长者带来的严重影响。「人们只想看到小的数字,这真让人担心。因为你们在评判谁应该死,谁应该活,你们认为社会里不同年龄的成员价值不同。我们对此无法接受。」 他强调:「现实是,如果病毒在一个地方失控,那么医疗系统将无法应对,那时要进行优化护理,将非常,非常困难。」 人口年龄是关键因素 全球新冠病例中,逾80%据估计为轻微,也就是说症状易于控制,没有生命危险。另外,15%的病例为严重病例,5%的病例为危急病例,需要吸氧。在年龄70岁到79岁的病例中,死亡率增加到8%。对超过80岁的老人,死亡率上升到近15%。 多伦多西奈山医院传染病专家麦克吉尔医生(Dr. Allison McGeer)说:「人口的年龄分布会给病例死亡率带来巨大不同。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平均年龄比加拿大这样的国家要低得多,所以会造成巨大区别。」 南韩超过65岁的人口占14%,而意大利超过65岁的人口则占超过23%,这或许是这两个国家病例死亡率差异巨大的一个可能因素。加拿大人口在迅速老龄化,目前超过65岁的人口占17%,预计未来十年会增加到近23%。 要了解真实情况 最根本是测试 广泛进行测试是确定准确病例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进行大量测试,包括对那些征状轻微和无征状者进行测试,才能让各国捕捉到疾病全景,并最终降低死亡率。 德国每周测试约120,000人,这是该国病例死亡率,排在最后几位的一个关键因素。 Amesh Adalja是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金健康安全中心的传染病医生和资深学者。他说,缺乏测试将阻碍真正了解新冠病毒到底有多致命。「至少要做足够测试,以了解到这种疾病在特定社区的发病率,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病例死亡率。我们知道,现在这个数字被曲解,有争议。」 Adalja说,专家普遍不认可新冠病毒有3.4%的死亡率。更准确的死亡率应该更靠近进行了广泛测试的南韩的死亡率。「可能那个数字比我们看到的更准确,可能甚至还要低于那个数字。我想这是我们尚未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Adalja说:「我们可能还要几个月,才能知道真实的新冠病毒死亡率,但是,如果我们能对轻症也进行测试,并对人群进行血清测试寻找抗体,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是在和甚么样的疾病打交道。」 McGeer医生也认为,对轻微症状者发病率的了解不够。「人们说,80%的病例不复杂,20%的病例更严重。那么如果我们能进行更宽泛的测试,这个比例都有可能改变。」她说:「要了解新冠病毒到底多致命,我们需要迅速升级测试能力,尤其是对那些无症状者。」 「我们需要的是测试能力。我们需要通过测试进行监控,理解究竟这种病毒对世界带来怎样的风险。」

民調指90%加人勤洗手 八成遵守社交距離指引

加拿大政治及民主研究机构Vox Pop Labs,与多伦多圣米高医院,以及公共政策研究公司MASS LBO合作,推出 COVID-19监察(COVID-19 Monitor),在疫情期间采取滚动式的每72小时进行一次民意调查。 初步调查发现,有九成民众比以往更勤用水和肥皂洗手,并且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场所,和不再与他人握手。有大约八成人遵守社交距离,尽量避免接触非必要的人,也取消出国旅游。 三分二受访者感焦虑恐惧 不过,仍然有两成民众,不清楚何时需要或如何接受新冠病毒(COVID-19)测试。 研究又发现,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担心加拿大经济。有近半数人较上个月对无法缴交各种账单更感忧虑。三分之二受访者自疫情爆发后,便出现某程度的精神苦困,焦虑、恐惧和压力不断增加。 不过,有超过半数民众,对联邦政府的初期反应感到信心。魁省居民最相信省政府,对省府处理疫情的信任度,是其他省份的两、三倍。 民众更信任卫生官 民众对公共卫生部门官员的信任,也远高于政客和传媒。 Vox Pop创办人兼行政总裁Clifton van Der Linden表示,希望这项研究可以在这个充斥不稳和危险的时间,能够为民众的集体幸福作出贡献。 政府和民众能够获得及时和详尽的研究结果,有助每一个人在新冠疫情爆发时作出有效回应。本报记者

居家抗疫 勿忘保心理健康

■市民可以趁著在家工作的日子,与家庭成员建立更亲密关系。星报 一场新冠疫情令国民更重视保持身体健康,但疫情衍生的心理健康或被忽略。注册社工兼心理治疗师区慕启称,疫症为国民带来不明朗前景,令颇多人感焦虑,当每名家庭成员都居家抗疫,相处时间多了,带来的磨擦也会趋多,他称当有个案致电求助时,辅导人员都会鼓励对方以积极乐观态度解决当前忧虑。 谈到联邦及省府在疫情期间,增加数以十亿元拨款协助工薪阶层及中小企业,却鲜有谈及拨款如何纾解国民因是次疫情而出现的心理及精神健康问题时,区慕启指出心理及精神健康在疫症期间,是一个隐性问题,疫情持续愈久,国民心理健康受损情况势必愈趋严重,他认同各级政府在对抗疫情免其蔓延之际,也要重视疫情所带来的国民精神与心理健康隐患,增拨资源在纾缓国民在面对疫症时的抑郁及焦虑情绪。 问到新冠肺炎个案愈来愈多,政府为防止疫情广泛传播,采取果断社交距离措施,市民留家工作、学生停课,商店关门令部分雇员暂失工作等,是否多了心理求助电话时,区慕启说电话求助个案的确较以前多,但并非倍数地增加,主要仍是过往一些面对面的辅导服务,要转为以电话辅导。 经济困扰导致焦虑烦躁 他称新冠疫情在本地爆发后,确实为市民带来很多不明朗因素,有员工因疫情而失去工作职位,他们固然担心「手停口停」后,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然而也有很多工作暂未受影响的中产打工族,也担心饭碗随时不保,届时不单供楼有困难,一家人的起居饮食,以及孩子兴趣班等费用也不能支付,令他们感到焦虑。 区慕启说现今不少白领族在家工作,疫情前他们回公司上班,少在屋内与家人接触,彼此相处时间较少,感情还可以;但现时他们一天到晚待在家中,孩子又无需上学,当他们工作期间,小孩走来稍有骚扰,久而久之都容易令他们感到烦厌,甚或控制不了自己情绪,令个人情绪绷紧,结果容易导致家嘈屋闭。 发掘嗜好纾解郁结 他续说,市民多了时间在家,未必等如他们能睡得好,在家中情绪受影响下,烦恼增加反而令睡眠受影响,睡得不好,令精神状态及情绪变得更暴燥。 区慕启指出有些个案,本身家庭关系并非很好,当家中各成员多了时间处于同一空间时,家庭关系有可能因为极小问题,变成一个触发点,令家庭及亲子关系的恶劣程度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他称在加国来说,一般房屋家居空间较亚洲地区大,家庭关系转差甚至出现家庭暴力的情况或许会少一些;但随着近年不少家庭一家数口居住在柏文单位内,家庭成员之间更容易出现出现磨擦。 他担心若社交距离措施持续逾月,甚至要数个月的话,市民心理、精神及情绪健康问题或会日益严重。 谈到如何在疫情下向心理及情绪出状况人士进行辅导时,区慕启表示心理辅导人员,首先会询问致电求助者,当前他们最担心的事宜是什么,例如求助者说自己平时透过外出运动或到健身室做运动,排解压力,但现在他什么都做不到,辅导人员一般会建议他们发掘可于室内单独进行的纾解郁结方法,阅读、画画及听音乐都是好选择,辅导人员会协助他们尝试发掘其他嗜好。 吁添加国民心理健康资源 另外,如求助者与家人关系绷紧,不懂如何应对的话,辅导员则会建议求助者,尝试放下身段及给予更多耐性,与子女、伴侣及父母多倾谈;他会提议本来家中有不同问题的求助者,可趁此疫症期间,花更多时间与家人将问题摊开讨论,彼此开诚布公地将心结说出,再讨论如何解开,他会劝说求助者,能够多些时间与伴侣、子女及父母等相处是非常重要,否则当机会失去时则追悔莫及了。 各级政府在过去一星期,大刀阔斧地拨款协助受疫情影响的国民,如何助他们于经济上度此困境,但似乎鲜见政府因应疫情,拨更多资源在国民心理健康上,区慕启坦言疫情状况愈持久,部分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愈是堪虞,疫情下的心理及精神健康将成为一个隐性问题,他冀各级政府能考虑国民在疫症下的心理抑郁及焦虑情况,多拨资源在协助国民如何纾解心理压力。

加服務處關服務中心 申請EI須上網致電

加拿大服务处的个人服务中心暂停办公,所有人须透过上网或致电申请EI。资料图片 正当逾百万失业国民申请就业保险金(EI)时,联邦政府宣布,关闭加拿大服务处(Service Canada)的个人服务中心,所有人须透过上网或致电申请。 联邦政府表示,关闭加拿大服务个人中心,应该不会影响大多数申请就业保险的人士,因为大部分申请可透过网页或致电进行。 对于那些不符合申请就业保险资格,但受到疫情影响收入的人士,亦可以透过应用程式申请全新的福利,至于专门提供这项服务的网页,预期4月初可以开放。 联邦家庭、儿童与社会发展部长胡森(Ahmed Hussen)表示,会继续为有个人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安排,包括长者及原住民;他表示,政府的服务供应模式,应该反映政策,即加拿大人因公共卫生问题而需要留在家中。 胡森表示,在要求大多数加人留在家中时,亦要确保提供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应遵循最佳公共卫生的建议,同时亦要满足加人的需要。综合报道

17%省民上兩周丟飯碗 半數人憂無力買食物

■民调显示在过去两星期,17%卑诗省民失去了工作。 加通社 根据一项最新民调,卑诗省民中,已有17%在过去两周失去了工作,30%减少工作时数,54%担心家庭开支,49%担心是否有能力购买食物。对于处理抗疫工作的官员表现,卑诗省首席卫生官亨利得到最高评分(79%),其次是省卫生厅长狄德安(Adrian Dix)(71%),总理杜鲁多和卑诗省长贺谨分别是67%和64%。 这项调查由市场调查公司Insights West Poll进行,由3月23至24日,根据加拿大人口比例,访问了818位卑诗省民。调查显示卑诗省民对疫情的忧虑显著上升,由于有大量人失去工作以及未能偿还按揭或支付租金,受访者在财务上反应负面,虽然如此,他们对处理疫情的官员评分不错,反映对政府仍抱有信心。 自15日前进行的疫情民调后,今次结果显示关注疫情的人数显著增加,接近70%的人表示非常留意疫情新闻,上一次调查只是48%。其余有29%表示有点留意。 卫生官亨利得最高评分 至于忧虑方面,非常忧虑的人,由两星期前的15%飙升至45%,其余有46%表示有点忧虑,只有9%说不忧虑。 在工作及家庭方面,有17%卑诗成年人表示在过去两周失去工了作,当中大部分人称在现阶段是暂时失去工作,其余有30%指他们被削减工作时间,6%称他们要加班或更忙碌,11%则称他们的伴侣也失去了工作。 有49%受访者忧虑他们交租或付按揭的能力,当中有24%表示十分忧虑;54%则忧虑购买家庭用品的能力,当中27%表示十分忧虑;更有49%忧虑购买食物的能力,其中23%表示十分忧虑。对于储蓄/RRSP和投资,76%忧虑在未来数年会有负面的影响,45%表示十分忧虑,31%表示有点忧虑,68%表示这影响将延续数年之久。 除了对卑诗抗疫官员有信心外,民调也显示卑诗省民对联邦推出紧急财政援助计划的成效也很乐观,79%认为援助有效,只有16%相信它十分有效。至于何时可恢复正常?民调显示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部分人都相信需要一段长时间,只有四分一受访者相信在3个月内可以恢复,25%相信要4至6个月,26%称要12个月,21%认为需要更长时间。综合报道

加拿大死於新冠病毒人數 超越2003年非典疫症

加拿大死于新冠状病毒的患者在短时间疫情爆发后,死亡人数已比2003年加拿大非典疫症期的总数为多。 2003年加拿大有44人在6个月内死于非典(SARS)疫症, 但截至周五本国已有53人在确诊感染新冠状病毒后死亡。 加拿大第一宗感染新冠病毒的死者,是两个月前从中国武汉返回卑诗的一名80多岁男子,他在3月8日死亡。 尽管新冠状病毒大流行可以与非典(SARS)进行早期比较,但新病毒的传染性却高得多。 加拿大当年记录得438例确诊与疑似非典病例,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多伦多及安省。 相比之下,加拿大现有逾4600个新冠状病毒病例,是加拿大录得非典病例10倍以上。 (资料图片) T01

為什麼我們喜歡吃酥脆口感的食物?

人类对酥脆口感的热爱,在空间上是普世的,以清淡著称的日膳中也有天妇罗和「唐扬」。哥伦布登陆美洲前,印加帝国就有了爆米花,玉米淀粉和蛋白质高分子成分在爆开瞬间形成的泡芙状外壳,满足了无数人对酥脆的渴望。 人为什么会痴迷于酥脆食物呢? 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是:魔力来自烹饪,火改变了一切——至少要追溯到数十万年以前。 当远古人类用火加热其食谱上的重要食材时,来自各种动物的肉质或其他一些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便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人们用发现者名将之命名为美拉德反应)。产生了棕褐色的大分子物质以及数百种有不同气味的中间体分子,它们便是我们今日所认为的「诱人色泽」与「宜人风味」。 伴随美拉德反应而来的往往是酥脆口感。在此之前,早期人类体会酥脆口感只能依赖咀嚼昆虫或新鲜的植物。烹饪不仅大大拓宽了酥脆种类食物的来源,更因其易于消化提供了更多的热量和营养,并大幅缩短了花费在进食上的时间。 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兰厄姆推算:体型与早期人类相仿的灵长类动物,每天需要用一半的时间来咀嚼食物。因烹饪节省下来的时间,可被用于狩猎,这又让人类有机会进食更多的肉类,从而促进了脑容量增大。同时,消化系统压力的降低使牙齿、下颚和消化道都渐渐缩小到今日的比例。 酥脆食物往往是高油脂高糖分食物的子集。因为有利于生存,早期人类最向往的就是这样的食物。「向往」具有分子层面的证据:当人们获得和食用高热量食物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令其感到愉悦,食物和心情就这样被联系在一起。 根据美国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在《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一书中的观点,可能酥脆食物的吸引力在一开始并不广泛,只不过是那些喜爱酥脆食物的早期人类更热衷烹饪,于是慢慢积累了演化上的优势。烹饪的益处及其对人类演化的影响可以部分解释我们对酥脆食物的喜爱。总之,可能是自然选择的力量塑造并巩固了我们对酥脆食物的喜爱。 子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方在于,酥脆食物提供了热量、味道之外的体验。过去十年时间内,人们在口味方面的知识激增。当食物吃进嘴里后,味蕾先辨别出5种基本味道,但这远远不是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适量的气味分子同时被挤到口腔根部,被鼻腔中的气味感受器会检测到。 气味信号和味蕾传递出的味觉信号相结合,形成的感知便被称为口味。单纯的浓郁味道很快会让神经组织疲劳,会对口味产生「感官饱腹感」。这种机制是一个「奖惩系统」,通过发出神经信号指示何时进食何时停止,控制着体重。 但是,酥脆提供了更多的感官刺激渠道,调动了包括听觉在内的感官互动,延缓了习惯化的出现。 工业社会到来之前,人们长期处于接近温饱状态的边缘,没有多少资格去选择食物。但是,工业化改变了农业的传统形态,人类获得了自然约束外的更多选择。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饮食偏好,在快速消费时代得到了无节制的发扬。 ...

新研究:科學家對新冠病毒做出的三個結論

“新冠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在全球大爆发的新冠病毒的毒株被命名为SARS-CoV-2。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确定:“该病毒刺突蛋白RBD部分的突变及其独特的骨架,排除了人工制造的可能性。该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新冠病毒可能有两种方式进入人类。一,在动物宿主中自然突变成“人传人”的致病病毒,一旦突破物种界限感染人类,比如在海鲜市场由动物传给人,即会迅速流行。二,该病毒的非致病性状态从动物宿主跃入人类,然后在人群中突变为“人传人”致病病毒。比如,已经感染的人在海鲜市场感染其他人,与市场中的动物无关。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病毒以第一种途径进入人类,则未来可能再次爆发。因为致病病毒株仍可能在动物种群中传播,并可能再次跳入人类(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Nature Medicine, 17 March2020)   “新冠肺炎为爆发式增长”   病毒流行的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每个病例感染多少人和人与人之间传染需要的时间。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链中,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的时间只需几天(埃博拉病毒需要几周),很难被及时发现,所以超过10%的患者被带有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感染。研究人员说,很短的COVID-19传染时间意味着新病例爆发式增长,并且难以遏制。”Meyers教授说“数据表明这种冠状病毒像流感一样快速传播,而且无症状传播使遏制更加困难,所以有必要采取广泛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停课,旅行限制和取消群众集会” (Coronavirus spreads quickly and sometimes before people have symptoms, ScienceDaily 16 March 2020)。   “免疫系统可以反击新冠病毒”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绘制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图谱,显示出人体具有抵抗病毒和从感染中恢复的能力。Kedzierska教授说“患者入院三天后,免疫细胞发生大量聚集,这通常是流感感染期间恢复的明显迹象,因此我们预测患者会在三天内恢复,结果证实了我们的预测。这说明即使COVID-19是由新病毒引起的,那些免疫能力高的人也容易恢复。”超过80%的COVID-19病例是轻度至中度,这证明人体免疫力有能力对抗病毒。增加个人免疫力,除了放松的心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些微量元素比如锌和铬对增加免疫力也非常重要(COVID-19: The immune system...

如果邊上有個人打個噴嚏…我會不會染上新冠?

如果您正走在街上,迎面过来一人,擦肩而过的时候,他突然打了个喷嚏——那无疑是场让我们非常不愉快且忧心忡忡的糟糕邂逅。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打喷嚏并不是COVID-19的常见症状。 相反,COVID-19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和干咳。其他症状包括疲劳,恶心,身体疼痛,咳嗽,呼吸急促和胃肠道问题。 以下是与COVID-19相关的症状,以及它们与普通感冒,流感和花粉过敏症状的比较: 发烧 对 COVID-19—常见,普通感冒—罕见,流感—常见,花粉过敏—有时 干咳 对 COVID-19—常见,普通感冒—罕见,流感—常见,花粉过敏—有时 呼吸急促 对 COVID-19—常见,普通感冒—没有,流感—没有,花粉过敏—常见 头疼 对 COVID-19—有时,普通感冒—罕见,流感—常见,花粉过敏—有时 浑身疼痛 对 COVID-19—有时,普通感冒—常见,流感—常见,花粉过敏—没有 疲倦 对 COVID-19—有时,普通感冒—有时,流感—常见,花粉过敏—有时 腹泻 对 COVID-19—罕见,普通感冒—没有,流感—有时,花粉过敏—没有 流鼻涕 对 COVID-19—罕见,普通感冒—常见,流感—有时,花粉过敏—常见 ...

新冠疫情期間怎樣運動才合適?

  近日,媒体报道,全球多国职业体育圈遭新冠病毒“重袭”,尤其篮坛、足坛泥潭深陷。NBA球星凯文·杜兰特、中国足球运动员武磊先后确诊,各国职业联赛球队成员一倒一片。意甲十几人确诊,西甲瓦伦西亚队超35%成员中招。   令人不禁感叹:运动有风险,聚集需谨慎。   的确,集体运动因为需要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即便是在国内这样疫情已基本趋于平稳的情况下,也不可掉以轻心。   但是生命在于运动,长期久坐难免感觉不适。如果说,对于集体运动有所忌惮,不如试试在户外的开阔场地独自运动,比如,跑步。   多项研究表明,跑步可以有效降低全因死亡(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风险,时不时地跑一跑,还与多种癌症风险降低有关。   久坐有风险,跑步促健康   现代人的工作大部分在久坐状态下完成,很难抽出时间运动,长此以往,导致亚健康状态,出现腰椎、颈椎等问题。疫情期间,这种现象就更突出了。   2017年,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针对8000名成年人的研究显示,无论运动多少,久坐都是导致早逝的一个风险因素。随着坐着的总时间增加,早逝风险也相应增加。   因此,有意识地动一动,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其中,跑步因不受场地装备的限制,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过往研究已表明,跑步对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预防有一定作用,还能降低癌症风险和延长寿命。   澳大利亚一项针对多个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发现:经常慢跑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30%,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了23%;每周少量跑步,即可将任何原因导致的早逝风险降低27%。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会疑问,跑步这么好,那每周到底跑多久合适?它对健康--比如说各种癌症,具体有多大好处?   新研究表明,跑步可显著降低7种癌症风险   2019年底,美国科学家发布一项关于“空闲时间运动时长和强度对癌症风险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空闲时间的运动可以显著降低癌症风险,2.5~5.0小时每周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步走)与多种癌症风险降低有明显关系。   该研究涉及全球范围内共755459名受试者,收集了其人口学特征,并与15种可能与运动相关的癌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是一项前瞻性研究(指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设计,可弥补回顾性研究的缺陷)。   结果表明,运动越多,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非霍奇金淋巴癌、骨髓瘤和肝癌的风险越低。当然,对于不同的癌症,运动带来的获益并不完全相同,研究团队也详细介绍了运动量与每一种癌症之间的风险关系。   具体而言,参与研究的受试者接受了建议的运动量--2.5~5小时每周的中等强度运动。该运动量与所研究的15种癌症中的7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较低风险相关,包括:   结肠癌风险降低8%~14%(仅男性),   乳腺癌风险降低6%~10%,   子宫内膜癌风险降低10%~18%,   肾癌风险降低11%~17%,   骨髓瘤风险降低14%~19%,   肝癌风险降低18%~27%,   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降低11%~18%(仅女性)。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对于运动量与癌症降低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公众提供了新的认识,明确了中等运动量与不同癌症风险降低有关联,并给出了较精确的参考数值。   不过,本项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使用的运动量数据依靠参与者主动报告,可能有失客观,另外,运用实际的癌症发病率来分析,也会存在一些偏差。比如对发病很少的癌症,数据可能不够准确。并且受试者多是白人,也存在一定的偏倚。但研究团队已经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外推性。   适量运动,疫情期间防止“免疫空窗”   种种研究都表明,跑步的好处显而易见,仿佛在对着我们的耳朵喊:赶紧跑起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特殊时期,运动一定要适量,因为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免疫力短暂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免疫空窗”。   回到之前提到的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事件。一方面,队员们长时间亲密接触,共用更衣室、活动室等密闭空间,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另一方面,高强度运动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也可能是因素之一,虽然尚未被证实。   科学研究表明,中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有更多肌肉参与的锻炼,对促进我们身体的抵抗能力有帮助,而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反而会造成机体免疫力水平降低,通常这个状态会持续3~24个小时。   这是为什么呢?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我们体内的应激素骤然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急剧失衡,体内免疫系统为了恢复稳定性,会对特定免疫机能进行暂时性抑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细胞因为“太累”正在休息。这就像给身体打开了一个窗口,使得新冠病毒等病原体可以趁虚而入。   所以,在疫情期间,无论是跑步、快走,还是做其他运动,都要量力而行。  专家建议,我们最好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20~40分钟,这也与新研究相符。而运动强度以心率、呼吸加快且微微出汗为标准,也可以通过练完之后,感觉能在3~5分钟内恢复心率、呼吸的次数到安静水平为合适。并且,若与饮食和睡眠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不能承受跑步强度的朋友,还有一个更温和的运动:步行。根据本周(2020年3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每日步行步数直接和全因死亡率相关,走得越多,死亡风险就更低。   相比于每天走4000步,走8000步就能降低51%全因致死风险,而步行数达到12000,风险则要下降65%。并且这一结果和步行强度没有关系,只要步数达标就能降低风险。为了获得健康益处,研究人员建议至少每周步行150分钟。   春天已经到了,天气也渐渐转暖,久坐伤身,希望大家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不妨站起来伸伸懒腰,出去走走,揉揉自己因看屏幕太久、蜷缩太久而发酸的眼睛和脊椎,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当然,记得带好口罩,与其他人保持距离。(科普中国,图片来源图库)

快看過來!這些食物你可能儲存方法錯了

正如纳税申报与退休储蓄一样,正确地存放食物也是成年人自己想要弄清楚的事情之一。与此同时,似乎也是他们无法达成共识的事情之一。 检查任何一个家庭的厨房,你会在冰箱里发现洋葱,在贮藏柜里发现番茄酱,或者恰恰相反。据《卫报》报道,尽管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谜,但是一些有关食品储存的正确方法如若得到遵循,确实可以保留食物的风味并延长商品的保质期。 造成混淆的最大来源之一是农产品。许多水果和蔬菜如果放在台面上,便会很快腐烂,而其他水果和蔬菜一旦冷藏后,便会失去风味。一般的经验之谈是:如果某种果蔬不是你在杂货店的冷藏区所买,则无需在家中进行冷藏。 这意味着可以将柑桔、香蕉和菠萝放在一个水果碗中,而将浆果、西兰花和绿叶蔬菜冷藏。土豆和洋葱应存放在冰箱之外且阳光无法直射的地方。 这里的规则有一个例外:苹果。尽管苹果可以在台面上放上几天,但将其冷藏也没有不利之处。根据Real Simple网站的说法,冰箱中的苹果可以持续长达三个星期不变棕色且不起皱。 调味品则是人们在整理杂货时可能被难倒的另一类物品。很多调料瓶都写明要在打开后将其放入冰箱,但是这些建议并不一定总得去遵循。很多调味品(例如番茄酱、芥末酱和辣酱)中都含有很高的醋含量或其他防腐剂。 这意味着即使密封包装被打开,它们也不会在室温下变质。酱油、蜂蜜、泡菜、棕酱、辣酱油和酸辣酱都可以存放在食品储藏柜内,尽管将它们放在冰箱中也无碍。 (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一文讀懂】加拿大政府及各省疫境紓困措施詳解

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巨大经济打击使各级政府向受影响的加拿大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援助。各种补助方案,对那些熟悉联邦和省级政府各种福利的人来说,要搞清楚新的紧急纾困方案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CTV详细报道了加国每个省分地区直接向那些工作受到影响的居民提供的纾困政策。   联邦提供「加拿大紧急应对福利」 每一个因新冠大流行而失去收入的加拿大人都有资格申请「加拿大紧急应对福利」(Canada Emergency Response Benefit),该福利为每个月2000元,为期4个月。 申请预计在4月份开始。政府表示,用户可以通过CRA官网上「我的账户」或「我的加拿大服务账户」申请,或者拨打一个尚未公布的免费电话。   以下是在省和地区宣布的措施: 卑诗省 3月23日,卑诗省省长宣布,将为工人提供紧急福利,一次性支付最高1000元。今年7月,中低收入家庭将获得比以往更多税项抵免。卑诗省还将向面临失去住房风险的租房者每月提供最多500元的补贴。 亚省 在亚省任何一个自我隔离的人,或自我隔离者的唯一照顾者,都可以申请该省的紧急隔离支援金。该计划于3月18日宣布,会一次性支付1146元。申请于3月25日开始。 沙省 沙省的居民被要求自我隔离且没有资格获得联邦政府支持的人,可以申请该省的自我隔离支援计划,该计划于3月20日宣布,在两周内为接受者提供900元。沙省表示,这将主要惠及自雇者。 缅省 截至3月26日,缅省政府还没有宣布为受新冠病毒影响的居民提供任何具体的直接经济援助。 安省 安省政府于3月25日表示,将向因学校和日托中心关闭而受到影响儿童的家长提供一次性补偿。12岁及以下的儿童每人将获得200元,如果儿童被认为有特殊需要,则为250元。 低收入长者在6个月的时间里也将得到来自安省的常规福利金增加。一些家庭将有资格获得水电账单的支持,安省工作收入支援项目也将扩大范围。 魁省 在魁省,由于与新冠病毒有关的原因而无法工作的人,以及不符合联邦援助资格的人,可以在3月19日开始申请魁省临时援助工人计划(Temporary Aid for Workers Program)。受助人每周将收到573元,为期四周。 纽宾士域省 纽宾士域省居民由于新冠病毒紧急状态而失去工作的工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有资格一次性获得900元。该省于3月24日宣布了这些补贴,并表示这些补贴旨在弥补失业和联邦福利之间的差距。 新斯高沙省 到3月20日为止,省内接受收入援助的人,每笔都将获得额外的50元。 纽芬兰省 纽省政府3月14日宣布,将向私营企业雇主提供补偿,以确保雇员在疫情大流行期间不会没有薪水。 育空地区 截至3月26日,育空政府还没有宣布对受新冠病毒影响的居民提供任何具体的直接经济援助。 西北地区 3月20日,西北地区宣布增加对收入援助项目的资助。 努纳伏特区 截至3月26日,努纳伏特地区政府尚未宣布向受新冠病毒影响的居民提供任何具体的直接财政援助。   (图片:加通社) T03

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中醫藥發揮了哪些作用?(雙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3日下午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西医专家介绍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 A total of 74,187 confirmed patients, which account for 91.5 percent of the total infection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have been administered traditional Chinese...

專家指自製洗手液沒用 甚至會有毒性反應

网上越来越多人流传自制消毒洗手液的混合物配方,但有专家警告,指这些自制消毒洗手液没有效用,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哈利法斯Dalhousie大学助理教授兼加拿大疫苗中心成员Alyson Kelvin表示,不希望任何人自制消毒洗手液,因为这些洗手液可能会令人产生某种毒性反应。 她表示,医院不会希望再有更多病人出现。 过去数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一步扩散,引致不少商店货架上的消毒洗手液沽清,不少人便开始自制消毒洗手液,且网上广泛流传洗手液的配方,但其中一些讯息是有误导成份。 有专家表示,杀死手上的新冠病毒,最佳方法是使用肥皂及清水正确地洗手,或使用酒精浓度低于60%的洗手液洗手。 另外,Kelvin表示,由于手上的污垢或油脂会干扰洗手液,故此,使用洗手液清洁至少20秒,才能杀死手上的病毒。 麦基尔大学科学与社会科学主任Ada McVean表示,使用茶树油(Tree Oil)或薰衣草(Lavender)精油,或任何其他油或香水以添加作香味的物品,有可能造成过敏情况。 她表示,若果使用酒精而不添加芦荟之类的物品,亦有可能令皮肤干燥,或令皮肤出现爆裂情况。 (图片:CBC) T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