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07:17:12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講國語女家庭醫生接收新病人!

奥罗拉家庭医生王绽菲(Dr.Flora Wang)早期曾参与支援非洲医疗的义工活动。  位于奥罗拉(Aurora)的Bayview North Medical Centre医疗中心有好消息了!目前持有中、加两国医学博士学位、有多年临床经验并讲国语的女家庭医生 Dr.Flora Wang 正在接收新病人,欢迎有需要的朋友们前往登记注册。 地址是446 Hollandview Trail, Aurora. ON. L4G7Z9. 或可拨打电话905-751-1642垂询。

號稱「小人蔘「 原來蔬菜中的「王者」是它!

萝卜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萝卜又名莱菔,它生熟食用皆宜,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小人参”之美称。萝卜性凉,味甘、辛,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每100克白萝卜所含营养:可食部分为95%,热量21千卡,蛋白质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克,膳食纤维1克,维生素A3微克,胡萝卜素2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0.3毫克,维生素C21毫克。既然萝卜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食用后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 萝卜的营养功效: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2.萝卜中含有膳食纤维,人体在食用萝卜后,可以帮助机体内肠胃的蠕动,增加食物在肠道的蠕动时间。 3.萝卜中含有木质素,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木质素,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能够提高机体抗癌的作用。因此癌症患者可以多食用萝卜,在防癌抗癌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4.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定期补充维生素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有利于伤口更快愈合,维生素C可以改善脂肪和类脂,维生素A可以防止夜盲症,可以促进发育,起到维持皮肤、头发、牙齿健康的作用。 5.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注意食用低热量、营养丰富、水分充足的食物,方便控制血糖,萝卜正是热量低、营养丰富的蔬菜。此外,胡萝卜中还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 6.萝卜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烹饪方法,青萝卜具有健脾、清痰、解渴等功效,最好凉拌。萝卜还可以炖汤,具有消食、醒酒等功效。此外,萝卜还可以制作泡菜、酱菜、萝卜干等。 7.此外,萝卜中含有芥子油这种毒素,芥子油苷会阻止人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在食用萝卜的时候最好将芥子油去除。虽然芥子油对机体存在不利的影响,但也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来源:新浪养生

維生素影響身體檢查結果 婦人停食即呈正常指數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相信有不少市民会食用维他命补充剂,但维他命补充剂原来会影响身体检查时的结果,对治疗会造成影响。 据温哥华一名医生表示,一名54岁女病人体重增加及嗜睡,故怀疑其甲状腺激素偏低,但测试结果刚好相反,她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十分高,因此,将她转到内分泌专家治疗,她再次进行测试,竟发现出现相同的奇怪结果。 内分泌专家感到困惑,询问她是否有食用补充剂,该病人原来平日有食维他命B7补充剂,故内分泌专家要求她停止食用一个星期,之后再进行测试,结果她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尽管患者的诊断仍然是一个谜,但医生能够排除可能导致病人“走错路”,因为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实质不高,相反,测试结果完全相反。 维他命补充剂可能会干扰测试结果,导致在广泛临床重要测试中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不少食物是含有维生素,当中包括肉类、鱼类、蛋、种子、坚果及一些蔬菜,例如菠菜、红薯、西兰花及椰菜花;在加拿大及美国,缺少维生素的食物实质十分少。 根据卑诗医学杂志3月份的期刊指出,医生将维生素及对甲状腺激素的测试影响联系在一起,且呼吁医护人员提高维生素会降低重要实验室结果风险的意识。 温哥华Coastal Health的Morris Pudek表示,维生素可能会对不孕、甲状腺及肿瘤等测试造成影响。 有研究人员更表示,维生素亦有可能干扰血液测试,令患者难以确定是否患有心赃病。 加拿大卫生部有要求含有高水平维生素的产品,在标签上标明有关实验室测试干扰风险的声明。 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卫生机构,表示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维生素可改善头发、指甲及皮肤的说法。 (图片:CBC) (编译:T02)

「致癌、有毒」 隔夜飯到底能吃嗎?怎麼吃最健康?

隔夜饭、隔夜菜、隔夜水、隔夜茶、隔夜银耳、隔夜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隔夜食物被扣上了“致癌、有毒”的罪名。到底哪些隔夜食物不能吃? 隔夜饭菜,主要是隔夜蔬菜、隔夜肉、隔夜银耳汤等,说其不能吃的理由是会产生亚硝酸盐,导致癌症。其实,亚硝酸盐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它要转化为亚硝胺类致癌物,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亚硝酸盐在果蔬中很常见,几乎个个都有。大家吃的很多加工肉类里也有亚硝酸盐,比如粉红色的酱牛肉、水煮肉片、杭椒牛柳等。相比而言,剩菜剩饭里那点亚硝酸盐根本不用担心。 还有传言称“隔夜茶致癌”,因为含大量的亚硝酸盐,其实这是误解。经检测,一杯绿茶、红茶或龙井茶(240毫升)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不足0.03毫克,普洱茶也差不多。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上升数倍,不过依然很少,一杯大约只有0.2毫克左右。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参考国家标准,腌渍蔬菜中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10毫克,腌腊肉中的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30毫克。可见隔夜茶中的微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说到隔夜水不能喝,大家换个角度想想,放一白天的水能喝,为什么放一晚上就不能喝了?饮水机里的水都不知道隔了几夜,怎么还在喝? 实际上,隔夜食物到底能不能吃,关键看储存条件。比方说室温过夜的剩菜剩饭、汤、凉菜、卤味最好别吃,因为容易细菌超标,造成腹泻等疾病。科学界的一般建议是,剩饭剩菜在室温存放不超过4小时,气温高时不能超2小时。我的建议是剩菜剩饭尚有余热的时候就装盒放进冰箱,虽然稍微多费一点电,但更加安全。这是因为,20℃~30℃时细菌繁殖最快,因此要尽快降温到冷藏条件。此外,剩菜剩饭再吃时需要彻底热透,而且在冰箱中存放的时间不要过长。对于凉拌蔬菜一般是建议吃多少做多少,剩的就扔了吧,以免带来食品安全风险。如果是卤味凉菜或肉菜舍不得扔的,比如酱牛肉,吃前上锅蒸一下才安全。 来源:新浪养生

當心!千萬別讓你的脂肪肝「升級」為肝癌!

▲专家称,脂肪肝一旦形成,脂肪可以损害肝细胞,使肝脏正常功能受损,长此以往会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可诱发肝细胞癌变。网上图片 如今脂肪肝已经十分普遍。由于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认为脂肪肝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近日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接连收治了两例肝占位患者,无明显疾病诱因,也没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最终诊断为肝癌,医生考虑其为长期脂肪肝所致。 一、连两位脂肪肝患者确诊肝癌 69岁的陆大爷除了比较胖,患有脂肪肝外,平素身体不错,一年难得感冒一回。生活方式也很健康,不抽烟喝酒,平时和朋友一起钓钓鱼、打打牌,老年生活十分惬意。 然而上个月的一次体检,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体检意外查出他的肝脏有3公分左右的肿块。陆大爷顿时不淡定了,在当地医院进一步检查,CT、核磁、病毒检测……然而一番肝癌的常规检查下来,并未发现异常,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陆大爷和家人放心不下,决定到省城大医院看看。 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说:“患者肝脏肿块虽然影像等检查不能明确定性,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肝脏实性肿块恶性居多,良性的不到20%,并且患者年龄超过60岁,良性可能性很小。” 于是主任医师决定手术切除肝脏肿块,术后病理果然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主任医师说:“无独有偶,不久前我们还收治了一名61岁脂肪肝患者,情况大致相同。” 据了解,这名61岁的患者没有病毒感染史和肝炎、肝硬化病史,平常身体不错,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突然查出肝脏长有肿块,由于肿块位置特殊,位于肝脏中段,且有4公分大小,当地医院无法手术,后转到省中医院,手术切除后病理明确为原发性肝癌。 二、脂肪肝能直接进展为肝癌 脂肪肝可能会导致肝癌是临床的普遍共识,但通常需要经过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而且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一般要十几年的时间。 主任医师说:“然而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发现有极少数脂肪肝患者,没有感染过乙肝、丙肝等肝炎,也没有饮酒抽烟等不良嗜好,在检查中突然发现其肝脏长出肿块,再经过检查确诊为肝癌。他们没有经历肝炎、肝硬化这两个阶段,直接从脂肪肝进展到肝癌。”正如上述的两名肝癌患者,该主任医师怀疑其与长期患有脂肪肝有关,“脂肪肝一旦形成,脂肪可以损害肝细胞,使肝脏正常功能受损,长此以往会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诱发肝细胞变性。” 三、发​​现肝脏肿块要当心 肝癌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病程的早晚。医学上将直径在3厘米左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大于5厘米的肝癌称为大肝癌,另外对于直径在2厘米以内的肝癌称为微小肝癌。 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及治疗效果比大肝癌要好得多,其中微小肝癌的5年存活率达到80%以上,而大肝癌多会发生肝内转移,5年存活率不到30%,所以早发现、早处理对于肝癌的治疗十分重要。 专家提醒:由于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没有乙肝、丙肝、肝硬化病史、不抽烟不喝酒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也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肝脏肿块,无论大小或是良恶性,都要积极处理,必要时手术切除。

洗澡以後 他竟和家人陰陽兩隔!

到了夏天,洗澡已经成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随之而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日前,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丁亚辉副主任医师发了一条让人唏嘘的长微博《一桶水毁了一个家》,一桶冷水让一家人从此阴阳相隔!   这不是故事会,而是身边的真事   丁医师说,他写这篇长微博是在凌晨五点多钟,距离宣布患者死亡仅过去了三四个小时。写的时候,他心情特别复杂——一桶冷水让两夫妻从此阴阳相隔……   以下为丁医生还原这件事情的过程:   在急诊室折腾了几个小时,终于在无奈和不甘的心情下回到了值班室。   这是一名 53 岁的心肌梗死男病人,家属不辞劳苦,怀着最后一份希望把他从嘉兴送过来,可一下急救车,人就不行了。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很给力,也很专业,第一时间开始了标准的心肺复苏。   我赶到以后,也加入其中。半个多小时后,患者勉强恢复了心跳,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和长时间的心源性休克已经摧毁了患者最后的希望,我们的努力最终还是化为泡影。   在大剂量的强心和升压支持下,患者还是因抢救无效去了。当他的家属让我直接把这个噩耗告诉他的妻子时,她已经哭得说不出话,只是无奈地点头。看着她的样子,我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奈而又不甘。   这场悲剧的开始,只是 40 小时前的一桶冷水,一桶想用来消暑的冷水。   在患者将这桶冷水浇到自己身上之前,他是一个被旁人认为“身体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可浇完冷水后,他就开始出现了持续性的胸闷。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中暑了,就一直熬着没去医院。   几个小时后,他发觉情况越来越糟,还出现了胸痛,立即赶到当地医院看,结果发现,居然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   当地医院也很专业,赶紧给他做了介入,用支架开通了完全堵塞的前降支,但他的情况仍在一点点地变差,血压开始支撑不住,胸闷再次加重,身体内环境也逐渐崩溃。终于在到达我们医院的那一刻,他的心脏彻底停工了。   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悲伤的故事中吸取教训,避免骤冷刺激,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悲剧的起因是这样的   炎热的天气让患者觉得浑身难受,他光着膀子,去打了一桶水,从头上浇了下来,瞬间感到凉快了不少,但没多久,他就出现胸闷、出虚汗……   三小时后,心肌出现了大面积梗死,血压也越来越低,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几次抢救,用了大剂量的强心剂和升压药,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类似的悲剧案例并不少   2013年夏季,沈阳40岁男子老周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引发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没有抢救过来;   2012年夏天,北京一名19岁的年轻小伙洗澡后和同事聊天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虽然经过现场同事抢救短暂恢复了心跳,但最终仍未抢救过来;   2010年夏天,大连40岁男子于峰加完班后,在宿舍洗冷水澡,造成心脏病突发,猝死身亡。   夏季要避免骤冷刺激   对于这样的案例,医生分析认为,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的严重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身上,因此这篇文章也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减少骤冷刺激,避免心脑血管风险。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喜欢洗个冷水澡来解暑。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悲剧,不是说完全不能用冷水洗澡,不能喝冰水,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可以规避风险的。   如果习惯在夏天洗冷水澡,最好遵循渐进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给身体一个适应冷热变化的时间。洗的时候先把手脚淋湿,然后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前胸后背,再将冷水淋湿全身。洗完后很快擦干至皮肤发红,自觉爽快就说明有好的效果。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   夏季游泳时也同样如此,有经验的人都会先往身上拍点水,适应之后再下水,而没有经验的人直接下到水里,就容易引起抽筋。   这6种情况千万别洗澡   夏天洗澡勤,除了慎用凉水外,还有一些情况要注意,比如发生这6种情况时千万不要洗澡。   1。 满身大汗时别洗澡   人在出汗时,皮下血管扩张,毛孔放大,血液循环加快,如果这时突然用冷水洗澡,皮下血管会立刻收缩,汗毛孔随即关闭,汗腺的分泌也立即停止,身上散热的渠道便堵死了。一旦体内的热量不能继续散发,人便会感到皮肤发热,容易患感冒,严重的更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血压低时别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温度过高的水能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会发生虚脱。②   3。饮酒过后别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就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4。运动过后别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都要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昏厥。   5。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此时,身体是比较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洗澡容易发生意外。②   6。饭后不宜立刻洗澡   饭后,体内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以利于消化食物。如果这时洗澡的话,周围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造成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相对减少,可造成消化不良等。

千古謎團:肥胖的根源是什麼?其實是你的大腦有問題!

以前一说到发育变发“肉”和肥胖,大家都会觉得原因是吃得太油腻和运动太少。然而,近日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的科研团队终于解开了一个令万千爱美人士和深受肥胖带来坏影响的人群震惊和无奈的千古变肥谜团! 这项研究发现:肥胖是根据你脑子前面的部分——OFC的大小而决定的! 而人类的体脂和其OFC大小是有关联的。 OFC是大脑前部负责奖励处理食物的控制机。即是,有些人天生OFC部分比较大,那么他们在吃东西的时候大脑就会发出更多的奖励信号,导致他们会越吃越多,根本停不下来。 此前,就有实验证明对大脑的OFC区域进行电击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如今由来自Monash University的Naomi Kakoschke博士所带领的团队证实了OFC的大小决定了人体的食欲,OFC越大,食欲越难以控制。 所以对每个人来说,控制食欲来减肥的难度是不同的。 对一些OFC比较大的人来说,一旦开始吃,那么少吃点将是一件要和自己大脑做斗争的事。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对于那些减肥很困难,根本管不住嘴的人来说,其实是你们天生有一个更容易满足的大脑,在你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可以用“食疗法”令自己开心,简单地通过吃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快乐奖励。 难怪常言道肥人多乐观,原来是天赋异禀,OFC区域异于常人的大!不过终生苦于减肥事业的人们大概会觉得自己输在起跑线吧! 来源:巴士的报

一天三頓都吃它 女子突發心梗 差點丟了性命!

没有什么不开心是大吃一顿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就吃两顿! 无论是传统节日的 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 还是每天早餐所食用的 油条、油饼、面窝 还有儿童喜欢食用的快餐中的 炸薯条、炸面包、炸鸡翅 酥脆可口、香气扑鼻的油炸食品 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就算知道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却欲罢不能 五斤油炸鱼块肉丸下肚,女子突发心梗险丢命 回忆起发病经过,48岁的陆红后悔又后怕。由于家族遗传和饮食习惯,她犯上多年糖尿病、胃肠疾病史 ,因症状不明显,一直未遵医嘱服药、检查,还尤其喜欢吃油炸食物,时常拿油炸薯条、鸡柳等当正餐吃 4天前,看着市集上新出油锅的肉丸、鱼块、藕丸等油炸食物,个个金黄鲜美,陆红忍不住买了五斤,连续2天早、中、晚当饭吃 起初,她偶觉右侧上腹部隐痛不适,以为是老胃病犯了,便自服了胃药,哪知症状不仅未缓解,还逐渐累及右侧胸上部及同侧脖颈部,持续加重的闷痛感,致使整个右手臂麻疼受限。难耐之下,她赶紧来到附近的医院看病。 此时,陆红已满头大汗、全身湿透,意识模糊,血压测不出,心率缓慢,出现了休克,“患者极可能是严重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该院急诊医生迅速分诊,通过胸痛中心平台启动胸痛患者绿色通道。 怎么吃了油炸食品还招来心梗了呢? 心血管内科专家表示,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有糖尿病基础病史的人群,日常更应该积极的配合医生在饮食及用药等方面进行原发病的防治,遗憾的是,患者并没有遵医嘱进行有效的干预,反而还短时间饮食大量油炸食品,使得血脂猛然升高、血液粘度陡然增加,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导致心梗。 其初期出现的上腹部、上胸部、脖颈部等闷痛不适便是心梗发生的不典型前兆症状。 油炸食品损健康,炸鸡炸鱼最伤心脏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项最新分析表明,经常吃油炸食品,特别是炸鸡或炸鱼的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均显著升高。 这一结果来自美国女性健康倡议研究,研究者纳入10万余名50~79岁的绝经后女性,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前瞻性随访观察。与不吃油炸食品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吃一份油炸食品的人,死亡风险增加了8%;在油炸食品中,炸鸡和炸鱼(贝类)的危害尤其明显。 专家指出,油炸产生的一种物质会使炎症反应增加,且油炸后,食物中健康的不饱和脂肪有所损失,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含量却会增加,这些都不利于血管健康。如果进行反复油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还会促进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生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为什么吃炸鸡炸鱼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鸡和鱼中的脂肪含量比土豆更高,被油炸后生成的“坏胆固醇”也更多,从而对身体造成更大危害。 专家最后提醒,无论炸鸡、炸鱼、炸薯条,或是其他油炸食物,都被确认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都应当少吃。 油炸食品的危害 1、每周吃一次油炸食品,前列腺癌增四成 每周吃一次油炸食品的男性,容易患上前列腺癌。特别是患上侵袭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会增加近40%。 2、患心脏病风险多了56% 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相比健康饮食的人群,爱吃油炸食品的人,接下来六年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多了56%。 3、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近1倍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研究发现天天吃油炸食品的女性在怀孕期间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加将近一倍。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油炸食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对血糖的控制。 4、可能引发脑中风 油炸的、膨松的零食以及含有奶油的蛋糕,这些垃圾食品都是脑中风的诱因之一。因为这几种食物反式脂肪酸含量特别高,不仅引起肥胖,还会导致脂代谢异常,最终导致动脉硬化、脑血管的闭塞等。 长期摄入这种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加上缺少运动,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血管里面的“垃圾”太多,可能继而引起脑中风。 5、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油炸过程中,油脂持续受热,会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环化、热解等各种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油脂氧化聚合产物。其中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就是油脂长时间加热的代表性物质,最有名的当属“苯并芘”,它有强烈的接触致癌性,会增加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危险。 6、加速衰老 油炸过程会使食品中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和致衰老物质,其中还包括能促进衰老的“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新鲜食物中,这些物质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油炸后就会迅猛上升。 7、引起肥胖,造成代谢异常 油炸食品脂肪含量特别高。油炸会把低脂肪的薯类、蔬菜等统统改造成脂肪含量20%以上甚至超过30%的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促进发胖。 04 吃油炸食物注意事项 虽然油炸食物有这么多危害,可是还有很多人依旧爱吃,怎么办? 选择质量好的油,并且控制油温和油炸时间 油炸食品首先要选用稳定性高的油,其次控制油温,煎炸时油温越高,产生的有毒和致癌物就会越多,煎炸时温度控制在160—180摄氏度比较理想;缩短煎炸时间,食物放在热油中炸制的时间控制在2~3分钟,炸至表面金黄即可。 定时换油 不少人会因为舍不得把炸东西使用的油再反复使用,然而长时间用作油炸的油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建议要勤一点换油,再不济也要及时捞出油里面的杂质。 不要让油长时间烧开 当食用油加热到270℃以上时,油烟中会含有大量苯并芘,吸入后容易增加人体患肺癌风险。因此烹煮油炸食品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快,炒完菜后,别急着关抽油烟机,最好再持续开10分钟左右。 多搭配叶菜食用 食用油炸食品往往会导致摄入油脂超标,因此如果有一道油炸的菜,其他的菜肴就要尽量清淡,最好搭配多一点的水煮菜或者是凉拌菜一同食用。绿叶菜中含大量叶绿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炸食物中致癌物的致突变作用。 控制食用量 吃油炸食物时,要把量控制好。不要经常性食用,偶尔吃一下解馋可以。同时不可吃太多,如果一餐中有一道菜是油炸的,其他菜就要清淡少油,最好是凉拌菜、蒸菜、炖菜等。 吃完油炸食物喝酸奶或柠檬水 油炸食品吃完,可以喝点酸奶,酸奶即营养,又可以排除油炸食品的多余脂肪,此外,柠檬水可去油腻,预防便秘,还能抗菌,提高免疫力。 来源:综合报道。

一年飲食月曆來了 跟着這個吃准沒錯!

一年到头,还在为吃什么应急饮食犯愁吗?赶紧收藏这篇饮食月历,照着这个吃准没错! 正月里来尝尝野(2019年2月5日~3月6日) 一月中有立春、雨水两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意味着春天开始了,气温回升、万物复苏。随后东风解冻、散而为雨,象征雨水来临。 饮食原则:肉类食物,悠着点;食物多样,来点“粗”;缤纷果蔬,好点“色”。 本月关键词:野菜 可根据当地情况尝尝鲜,如荠菜、苦菜等。焯水凉拌是最合适的吃法儿,也可裹面蒸着吃,另外和肉一起做成馅,包出来的饺子、馄饨清香美味。需要注意,不认识的野菜不要挖、不要吃。 二月仲吃春韭(2019年3月7日~4月4日) 二月中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时分,蛰虫惊醒,渐有春雷。春分时节,莺飞草长,春暖花开。 饮食原则:强筋骨,每天吃点奶制品、豆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疏肠胃,经常吃点山药、韭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本月关键词:韭菜 此时的韭菜鲜嫩,好吃!韭菜膳食纤维含量非常丰富,可预防便秘。同时,韭菜中还含硫化合物、挥发性精油等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的物质。做馅儿、炒肉、拌凉菜等,都是韭菜的绝佳吃法。 阳春三月品槐香(2019年4月5日~5月4日) 三月中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草木繁茂。此后便是谷雨,雨生百谷,如果谷雨时分雨水丰沛,则谷类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饮食原则:糍粑青团不过量;常吃时令蔬菜;每天吃一个鸡蛋。 本月关键词:槐花 洋槐花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5月份开花,从营养成分来看,洋槐花含有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维生素,铁、硒、钙、镁等矿物元素以及大量黄酮类物质。把槐花做成饼、饺子等,都是不错的吃法。 人间四月天尝尝鲜(2019年5月5日~6月2日) 四月有立夏、小满两个节气。立夏意味着夏天的开始,小满时节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 饮食原则:多喝汤水,少“冷刺激”;多吃蔬果,少食油腻;多熟食,少生冷。 本月关键词:桑葚、桑叶 五月桑葚香,满满的花青素,入口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不管是当小零食还是做桑葚酱夹到面包里,都不错。除了桑葚,桑叶也可以食用,也是很多营养物质的“宝库”,可以凉拌、做馅、做面、做饼、做汤等。 五月流火吃点苦(2019年6月3日~7月2日) 五月有芒种、夏至两个节气。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的到来预示作物即将“忙种”的开始。学子也将在本月进行中考或高考。 饮食原则:重视早餐,安排好一日三餐;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适当吃点“苦”;足量喝水,少喝饮料。 本月关键词:苦瓜 夏天很容易没有食欲,而此时苦瓜或许可以帮到你。苦瓜最常见的做法有干煸、炒等,但这些做法容易破坏其中的维生素,可去瓤焯水凉拌。 炎炎六月品黄鳝(2019年7月3日~7月31日) 六月是双暑月,因为有小暑、大暑两个节气。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出汗多,消耗大,加之体力疲劳,在这个阶段更不能忽视对身体的防护。 饮食原则: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食用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精心烹调,促进食欲;注意饮食卫生。 本月关键词:黄鳝 小暑前后的鳝鱼最美味,而且刺少肉厚,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小暑不宜吃得太油腻辛辣,所以黄鳝的做法以炖煮为佳。 七月天变爽喝粥补营养(2019年8月1日~8月29日) 七月气温开始降低,有立秋、处暑两个节气。“秋”字由禾与火字构成,有禾谷成熟、丰收的意思。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饮食原则:一日三餐,饮食有度,避免贴秋膘;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些薯类;顿顿吃蔬菜、天天有水果。 本月关键词:杂粮粥粥可以和多种食物搭配,加点鸡鸭鱼肉蛋奶,口味、营养都加强;加点蔬菜、水果等,色彩鲜艳,能增加食欲;加点薯类,有益健康。 八月天渐凉薯类做口粮(2019年8月30日~9月28日) 八月天开始变凉,有白露、秋分两个节气。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得名白露。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饮食原则:食物多样,合理膳食;常吃薯类。 本月关键词:白薯 白薯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较高,而且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烟酸的含量比谷类高,红心白薯中胡萝卜素含量比白心白薯高。每周吃5次,每次吃1~2两,建议蒸、煮或烤,可以保留较多营养素。 九月寒霜柿子添色彩(2019年9月29日~10月27日) 九月有寒露、霜降两个节气。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而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饮食原则:防秋燥、补足水,足量喝水,水中可以加点蜂蜜,每天吃水果蔬菜。 本月关键词:柿子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既可以生吃,也可加工成柿饼、柿糕,还可以用来酿酒、制醋等。但吃柿子应适量而止,一般,不建议空腹吃,即使在非空腹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十月冬天来秋菠不可少(2019年10月28日~11月25日) 十月冬天来了,有立冬、小雪两个节气。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表“终了”,寓意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小雪比入冬阶段气温更低,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已呈一片初冬景象。 饮食原则:食物要足量,能量应平衡;少食生冷,多喝粥汤;多吃蔬果,强体抗病;适量补充,点到为止。 本月关键词:菠菜 菠菜水分足、能量低、膳食纤维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焯水凉拌,再加点果仁,是再好不过的吃法。 十一月大雪寒小小饺子不简单(2019年11月26日~12月25日) 十一月有大雪、冬至两个节气。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意味着天气更冷,此时降雪的可能性远大于小雪。 饮食原则: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量吃些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常吃富含维生素A、铁等营养素的食物。 本月关键词:饺子 营养健康的饺子馅最好是3~4份蔬菜配1份肉。肉选瘦肉,蔬菜种类避免单一,除了所选用的主要蔬菜,还可根据口味搭配点青椒、芹菜、香菇、木耳等。另外,调饺子馅避免重油、重盐。 十二月深冬季吃点萝卜度严寒(2019年12月26日~2020年1月24日) 十二月有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极寒冷日子的来临。大寒,天气寒冷到极点,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饮食原则:以谷类食物为主,适量吃肉;足量饮水,足量吃蔬果。 本月关键词:白萝卜 冬吃萝卜主要指的是吃白萝卜。从营养成分上分析,白萝卜中含的水分多、能量和脂肪低,营养物质丰富,吃起来又很爽口。白萝卜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煲汤,如羊肉萝卜煲、汤,还可以炒着吃,如红烧萝卜。

到過士嘉堡這兩家醫療機構的市民可能感染麻疹

多伦多公共卫生局警告,曾经到访士嘉堡两个地点的市民,有可能会接触过麻疹病毒。 多伦多卫生局表示,正调查一名确疹婴儿麻疹的病例;副医疗主任Vinita Dubey医生表示,这名婴儿至今尚未接受过典型麻疹疫苗接种,但最近已跟父母一起从海外旅游回加。 由于该名婴儿确疹麻疹,故他所到地方有可能散播病毒,故卫生局警告,曾经到访过士嘉堡两个地点的市民,有机会接触过麻疹病毒。 第一个地点是位于Birchmount路3030号士嘉堡恩慈医院(Scarborough Health Network-Birchmount Site),时间是2月28日,介乎下午5时20分至晚上11时30分。 第二个地点是Pharmacy大道的Huntingdale Medical Centre,时间为2月26日,介乎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3时;及2月28日,介乎下午4时30分至7时30分。 Dubey医生表示,公共卫生部已联络曾经在上述时间到过两个地点的人;他表示,由于确疹婴儿没有到过其他公众地方,故扩散病毒的风险仍然相当低。 Dubey医生提醒家中有6个月至1岁大婴儿的父母,为保护他们,应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的症状包括发高烧,症状与感冒相似,眼睛酸痛或对光敏感,以及持续4至7天出红色皮疹。 出现这些症状的人,应该留待家中,以免暴露在其他人前;而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士,感染风险最大。 (图片:美联社) (编译:T02)

蜂蜜要不要放冰箱保存?有沒有保質期?答案來了

来源:北青网 在生活中,很多食品为了保鲜或延长食用时间,都会被放入冰箱保存,可是对于蜂蜜是否也需要低温保存,人们却看法不一。反对者称:蜂蜜放到冰箱中会促使它结晶析出葡萄糖,影响口感,且不利于人体吸收。 那么,蜂蜜究竟是否需要放入冰箱保存呢?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蜂产品研究室研究员 中国养蜂学会 蜂产品加重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红城:“蜂蜜不一定放到冰箱保存,一般来讲蜂蜜的保质期能够达到三年,在三年储存期间只需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就可以。” 那么,传言中蜂蜜放到冰箱中保存会结晶,从而影响口感甚至不利于人体吸收的说法又是否靠谱呢?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营养科主任医师 左小霞:“冰箱冷藏一般都是10摄氏度以下,这样有一部分蜂蜜的确会结晶,但是只会影响口感,蜂蜜的营养成分以及一些功效吸收是不会受影响的。” 那么,为什么在低温环境中,会导致部分蜂蜜出现结晶的现象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蜂产品研究室研究员 中国养蜂学会 蜂产品加重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红城: “蜂蜜放到冰箱里储存出现结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跟蜂蜜本身糖的组成有关系。如果蜂蜜葡萄糖含量高,果糖含量低,这种蜂蜜就容易结晶,比如椴树蜜与油菜蜜;蜂蜜葡萄糖含量低,果糖含量高,这种蜂蜜就不容易结晶,比如洋槐蜜。 第二,跟加工工艺有关系。有的厂家过滤效果比较好。蜂蜜里几乎不残留花粉颗粒或小的结晶颗粒,那么,这种蜂蜜就不容易结晶。” 在生活中,甚至有人称蜂蜜是没有保质期的,那么对于这一说法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蜂产品研究室研究员 中国养蜂学会 蜂产品加重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红城:“国家规定蜂蜜的保质期是三年之内,大部分厂家是一年至三年,所以蜂蜜是有保质期的。” 看来,蜂蜜也是有保质期的,专家提醒,过期的蜂蜜会出现口感变酸,颜色变深等变质现象,且本身的营养价值也会大幅度降低,不利于人体健康。那么,为了更好的保存蜂蜜,在常温的储存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营养科主任医师左小霞:“蜂蜜保存具有一些小诀窍。首先器皿选择玻璃陶瓷会比较好,因为蜂蜜里有一些酶或酸性的物质,如果使用铁器,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蜂蜜的品质以及一些营养成分;其次要密封,密封之后就不会跟空气与水发生反应。如果是常温保存的话,一定要注意避光,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这样保存时间会更长。” 而为了保证蜂蜜在食用时更加健康与营养,专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营养科主任医师左小霞:“首先如果家里人少,可以买小罐的蜂蜜;其次将蜂蜜打开之后,可以找一个保鲜膜放在盖子下面,这样相对来讲密封性会比较好。” 最后专家也提醒,虽然蜂蜜可以在常温下储存,但是如果打算长时间食用,一定要将其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里,最大程度保证蜂蜜的品质不受损害。

男子接受骨髓移植後 體內HIV病毒竟然全部消失!

全球第二例! 一名对HIV爱滋病毒呈阳性反应的英国男子接受手术,植入一名因基因变异而有能力排斥HIV病毒的捐赠者所捐出的骨髓干细胞,手术成功,成为全球第二个已知道完全清除体内HIV病毒的病人。 该名住在伦敦的男病人大约在三年前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服食了超过18个月抗病毒药物。最近进行一次的高敏感度测试, 再找不到他体内有HIV病毒的痕迹。 负责替该名男子治疗的医疗团队的主诊医生兼教授古普塔表示:「我们测不到有HIV病毒 。我们侦测不到任何东西。」 HIV是可以引发爱滋病的病毒,估计现时全球有大约三千七百万人感染这种病毒,而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3500万人死于爱滋病。 有关方面没有公布该名病人的姓名,只称呼他为「伦敦病人」。他于2003年感染HIV病毒,2012年开始服食控制爱滋感染的药物,同年又确诊患上霍奇金淋巴瘤(血癌的一种)。在2016年他因为癌病恶化,情况非常严重,医生决定为他寻找配对的骨髓干细胞,结果找到合适的捐赠者,手术成功之余,也清除了体内的HIV病毒。 古普塔形容他现时「功能上痊愈」及「正在缓解中」。但他指出,病人是否真的完全康复,目前言之尚早。古普塔说,「伦敦病人」进行的移植手术顺利,但也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捐赠者的免疫细胞会攻击接受移植的病人的免疫细胞。 根据医学纪录,在「伦敦病人」之前,世界上唯一成功完全清除体内 HIV病毒的是美国病人布朗(Timothy Ray Brown)。他于2007年在德国接受类似的移植手术,至今已12年,仍然在体内找不到HIV病毒的痕迹。 不过,这种移植手术是十分危险的,试过有其他病人作尝试但失败。医学界人士认为,用这种方法替数以百万计已感染病毒的人进行治疗,有点不切实际。 来源:巴士的报

小心!加拿大第二大癌症殺手 年輕人越來越容易患上這種病!

■■加拿大结肠直肠癌协会指出,去年有28,600人被诊断患上直肠癌,大约9,400人死亡。 网上图片 本报记者 结肠直肠癌成为加拿大第二大癌症杀手,患者的年龄也愈来愈年轻化。加拿大结肠直肠癌协会(Colorectal Cancer Canada)指出,仅去年便有28,600人被诊断出患直肠癌,大约9,400人死亡。 协会表示,结肠直肠癌不分性别和年龄。男性每13人之中,便有1人会患上结肠直肠癌,女性发病率略低,约为每16人中有1人患结肠直肠癌。虽然统计数字相当惊骇,但大部分直肠癌是可以预防,及早察觉诊断也能够治愈。凡年届50岁人士,只要在家中做简单的粪便检查。 协会指出,3月是直肠癌关注月,市民应向家庭医生查询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以及各种筛检方法。 若及时检查可挽回不少生命 协会总裁史坦(Barry Stein)说,如果民众知道如何预防结肠直肠癌,并及时进行检查,可以挽回不少生命,切勿讳疾忌医。即使不幸患上结肠直肠癌的病人,现时的生还机率也比以前增加。化疗和手术依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每日有新的疗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免疫疗法、T细胞疗法(Car-T)和基因融合(Gene Fusion)打开医疗的新领域。针对病人个别情况的临床治疗方式也日渐普遍。最重要是让适当的药物用在适当时机。 协会指出,如果发现超过4个星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或便秘;直肠或粪便有血;腹部持续有痉挛、胀气或疼痛等不适;感觉大便没有排清;虚弱或疲乏;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都应该告知家庭医生。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等直系亲属,如果有人在50岁前患结肠或直肠癌,个人患癌的风险大增。 协会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脂肪、红肉、加工肉类和低纤维饮食;长期伏案少运动;吸烟;饮酒;痴肥。

超700萬人染非酒精脂肪肝 56%國民不知它會致癌!!

■■加拿大肝脏基金会昨日举办说明会。Twitter 本报讯 由加拿大肝脏基金会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的加拿大人不知道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导致肝癌、肝脏移植甚至死亡。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影响着五分之一(超过700万)的加拿大人,包括成人及儿童。当很少饮酒甚至不饮酒者的肝脏中,出现过多脂肪积聚时,脂肪肝就会发生。该疾病通常没有征状,主要与肥胖、不良饮食/运动习惯和2型糖尿病有关。 调查还发现,89%的加拿大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加拿大肝脏基金会总裁费加瑞(Gary Fagan)指出,“令人震惊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仍然被加拿大人低估,虽然它可能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严重的危害。预计非酒精性脂肪肝会超过丙型肝炎,成为肝脏移植的头号原因,而普通人可能仍然认为酒精是肝脏唯一的威胁。” 肝癌罹患率持续上升 ■■TORONTO地标于上月底转换成红色,为3月的“肝脏健康月”揭开序幕。Twitter 如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未被及早诊断或治疗,则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出现纤维化和肝硬化(不可逆之肝脏瘢痕),可能导致肝癌或肝功能衰竭。预计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炎将持续攀升,专家们担心此肝病对其他并发症如肝癌的影响。 费加瑞指出,“加拿大的大多数癌病正在下降,肝癌是为数不多的仍然持续上升的癌症之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已成为社会常态,如吃快餐、连续追电视剧而不活动,这种不良生活方式的最终代价是我们自己的健康。” 好消息是,如果在发生永久性肝损伤之前检测出来,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可以预防甚至逆转。 专家建议,一些小的改变是很好的开始,比如鼓励全家人一起散步,或者购物时将车停在离入口稍远的地方。每周进行至少两个半小时的运动,吃饱和脂肪(动物脂肪)含量低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且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都是对肝脏健康大有裨益的长期目标。 更多调查结果显示: ● 近三分二的加拿大人认为自己“超重” ● 只有34%的人表示其饮食习惯“非常健康” ● 62%的加拿大人的运动量未达到加拿大日常运动指南的建议 更多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炎: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影响着700多万的加拿大人,这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 高达9万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患上肝癌 ● 加拿大高达20%的肥胖者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 高达11%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患者,可能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 低至2岁的儿童都可能会受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 在3月的“肝脏健康月”,加拿大肝脏基金会推出了“检查你的引擎”活动,将人体比作高性能车辆,将肝脏比作宝贵的车辆发动机。我们希望借此比拟,敦促个人和家庭避开与肝病相关的风险,并取道健康的生活方式。详情可登入网页www.liver.ca/CheckYourEngine获悉。

可怕!女子眼睛下方突然出現類似氣泡 醫生說:是視網膜脫落!

▲陈伟民医生说,眼球内的玻璃体退化拉扯视网膜,是造成视网膜脱落的主因。 经常听说运动员在遭到巨大撞击后,有机会视网膜脱落。然而虽然你或我并非运动员,但都同样有机会视网膜脱落。眼科专科医生说,如果我们突然感到眼前有闪光,很可能是视网膜脱落征兆,要尽快求医……撰文:陈旭英 5岁的罗女士,去年12月29日从外地回港,转机期间感到左眼下方像有个气泡似的,回港两日后到养和医院求医。 “但当时我视力未有模糊,故回港后继续去澳门的行程,期间有感到气泡像是从下方升上来,愈来愈明显。到我两日后在养和见眼科医生,检查后发现视网膜已经落脱了一半,要立即做手术修补……”罗女士说。 罗女士当时十分担心,听从医生指示做玻璃体切除手术,以激光修补脱落的视网膜,并在眼窝内加一个环扎带以稳固视网膜,再注入气体。术后14天内需要每天保持俯身18小时,罗女士说当时十分担心,每天俯身时间有多无少。为何罗女士会突然视网膜脱落呢? 养和医院眼科专科医生陈伟民以照相机来解释眼睛结构,“眼角膜及晶体就如相机镜头,视网膜是相机的菲林(现时是感光元件)。视网膜是眼睛结构的重要元件,位于结构最后的一层,负责接收光线,将其转化成神经讯号传送至大脑,让我们能够视物。 视网膜分为多个部分,中央是黄斑点区,旁边是边缘视网膜。视膜网有不同细胞,例如有些锐形细胞负责处理颜色,有些是柱体细胞负责处理黑暗视力。 如果视网膜脱落,即是感光细胞组织脱落,可以在短时间内夺走视力,故必须尽快处理。 ” 眼睛结构的外层是巩膜,为眼球提供坚固的外层保护;视网膜位于内层,是一层像纸一样薄的细胞,里面是有三层细胞及两层神经元,占眼球面的72%。 陈伟民医生说,“整个眼睛后区都是视网膜,如果周边脱落,可能会有轻微视力受损,警觉性高的人很容易便发觉,看事物时会感觉到古怪,影像飘来飘去似的,旁边视野逐渐失去。如果患者不理会,或没有察觉,两三日后中央视网膜会脱落,视力就大受影响。” ▲跳水运动员入水的一刻会对眼睛产生冲击力,致视网膜脱落。 玻璃体退化、拉扯 为何视网膜会脱落?陈伟民医生说,撞击是其中一个原因,常见是球场上“食波饼”,或在拳击运动中被击中眼部或头部。但这不是最普遍的原因,最常见的是眼睛玻璃体出现退化。 为何眼睛退化会引致视网膜脱落?陈医生说:“退化的部分是指眼球内的玻璃体。 玻璃体原本依附视网膜,前面是晶体,作用是吸震。人随着年龄增长整体退化,玻璃体亦会退化,逐渐变成浑浊,液体内有细胞飘来飘去,形成像飞蚊一样的影像。而玻璃体在退化、变化的演变中,出现很多拉扯力,视网膜被不断拉扯下,便会脱落。 ” 什么是飞蚊?根据患者形容,看见的影像包括像蝌蚪、线条、网状、羽毛状等,飘来飘去,在阳光下特别容易显现。陈医生说,不是每一个看见飞蚊影像的人都会出现视力问题,“大约8至9个人都不会有问题,约有一至两人在退化过程中,因玻璃体的拉扯力量拉脱视网膜,引致视网膜穿窿,或视网膜脱落。”陈医生说。 因玻璃体退化而引致视网膜脱落与年纪有关,50岁以上人士风险较高。至于30、40余岁人士出现视网膜脱落,就是因为其他因素。 “最常见是深近视,深近视人士的眼睛退化早于20余岁出现。患者眼球被拉长,视网膜常被拉扯,久而久之便出现视网膜脱落。”陈医生说。 各类高风险因素 去年底视网膜脱落的罗女士,正是一名深近视患者,达1000度,已接受激光矫视,当时眼科医生有提醒她,视网膜脱落风险比一般人高。 “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因素,以年纪大、退化排第一位;第二位是近视,六百度以上深近视人士,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比一般人高五倍。第三位是是撞击、中波饼、玩机动游戏、拳击。 另外眼睛曾经发炎,例如虹膜炎,都会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糖尿病人因为血管增生,拉扯视网膜,亦有较大危机。 有些人本身有家族遗传,父母或兄弟姊妹曾经有视网膜脱落,他患病的风险增加两倍;如果曾经一只眼视网膜脱落,另一只眼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增加三倍。 视网膜脱落如何治疗?陈伟民医生说,病向浅中医,如果发现视野中无端出现飞蚊或看见闪光时求医,治疗方法简单并成功率高。 “如果能赶及在这一段时间求医,视网膜只出现局部拉扯情况,可能只是轻微穿破,这时可以做一个激光小手术修补视网膜,五分钟便能完成。但如果患者在这期间未能及时求医治疗,视网膜或会在数天内脱落,那时就要做手术修补。”陈医生说。 两种治疗供选择 视网膜脱落程度会否影响治疗方法?陈伟民说,如果部分视网膜脱落,只需将激光能量轻微加强,已经足够修补,毋需做大型修补手术。激光治疗只需在诊室内进行,毋需入院;修补小孔需时约5分钟,修补大孔约需15分钟,只需局部麻醉。 如果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就要采取玻璃体切除手术,病人或需要全身麻醉,由眼科医生用微创手术取走玻璃体,便不会再有玻璃体拉扯视网膜情况出现;然后将视网膜推回正确位置,确定穿破的地方,并在该位置打激光修补。 激光治疗后,需要注射物质以固定视网膜位置。 “有两种物质供病人选择,第一种是注入气体,气体上升产生的承托力能支撑视网膜,让其生长愈合,助其复元,但病人术后需要每天俯伏12小时,维持2至3个星期,期间不能乘搭飞机。如果依足指示,成功率达九成半成功。第二种是修补手术后注入透明的硅油,将全部空间填满。硅油不会被人体吸收,故在2至3个月后,当视网膜愈合后,需要动手术取出。 ▲放瞳下由眼科仪器拍摄的眼底影像,箭咀是视网膜脱落位置。 痊愈后的病人,眼睛便没有玻璃体,有影响吗?陈医生说,玻璃体在我们成长时期,当遇上碰撞时,玻璃体可以承受撞击力,发挥保护眼球组织功效。当我们成长后,这个玻璃体已经没有必要存在,而且因为退化、拉扯视网膜,反而会有风险。 既然视网膜脱落与眼睛退化有关,我们是否可以趁年轻时进食补充剂,保护眼睛,减慢退化呢?陈伟民医生说,服用抗氧化产品可以延缓眼睛细胞退化,不过引致脱落是由玻璃体拉扯视网膜造成,故不是服用补充剂可以减慢或避免。 视力恢复百分百 那么没有方法可以预防吗?陈伟民医生说,有些运动对眼睛来说是高风险,例如撞击性运动,减少进行这些运动或索性不进行这些运动,都可减低风险。 有些人有揉眼睛习惯,会增加眼视网膜脱落风险,最好能改变这些生活小习惯。另外,湿疹病人因痕痒而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亦有机会引致视网膜脱落,故建议好好有效控制湿疹。 已进行视网膜修补手术的罗女士,2月1日复诊时,陈医生检查后确认术后康复良好,视力恢复达百分百。 “说起飞蚊,我在去年九月曾经看见大量飞蚊,当时有去急症室求医,检查后未有发现视网膜脱落,可能那次已经是征兆。”罗女士说。她庆幸现在能保存视力。日后会更 加提高警觉。 五大征状 陈伟民医生说,视网膜脱落主要症状,第一是看见飞蚊,因为玻璃体退化造成,在阳光下望白色背景,例如天空,会见到一些蝌蚪型的物体在移动。 不过陈医生说间中见到这类影像属正常,毋须惊慌,但如果突然出现而且明显增加,例如昨天没有,但今天有大量“飞蚊”或形状有异,与昔日见到的不太一样,像下雨一样多,就应尽早求医。 又例如病人说有飞蚊情况持续五年,这就毋需担心,通常不是视网膜脱落问题。 第二个病征是看见闪电,情况像突然有人用闪光灯为你拍照一样强烈。闪电代表当刻是视网膜被拉扯,而且拉扯力非常强,风险相当高,建议尽快见医生。 第三个病征,视野缺损一角。视网膜脱落多数是从旁边开始,病人两边视野收窄或缺损。 第四个病征是视力模糊,可能是网膜脱落已经从旁边伸延至视网膜中央即黄斑点位置。 第五,完全失去视力。有些人视网膜脱落也不知道,因为人有两只眼,一只眼视力失去,另一只眼仍有视力,所以未即时发现有问题。 ▲选择注入气体的修补视膜网手术患者,术后每天需要俯身12小时。 黄金治疗时间 治疗视网膜脱落,有黄金治疗时间吗? 陈伟民医生说,最好能在首阶段发现飞蚊、闪电,视力未模糊前求医。及时做激光治疗,效果会较良好,能挽救95%视力。 第二阶段,出现力模糊一个星期内求医,治疗效果也较好。如果已经超过一个星期才治疗,效果会相对逊色。 第三阶段,现力模糊超过一个月,会用尽所治疗方法挽救视力,救得一成得一成。

「冬吃蘿蔔夏吃薑 」 蘿蔔好處多,可你吃對了嗎?

▲据研究,在各种类型的萝卜中,白萝卜的抗癌功效是最强的,且含有多种营养素,经常吃它大有裨益。 李时珍曾评价萝卜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这一评价充分说明了萝卜的营养价值。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那么冬天吃萝卜究竟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抗癌 萝卜中富含多种抗癌物质,如类干扰素、木质素、膳食纤维等。其中类干扰素也叫作干扰素诱生剂,它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促进机体增强抗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起到防癌、抗癌的功效。 据研究,将萝卜中的干扰素诱生剂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实验动物体内的恶性肿瘤缩小了50%-60%,可见干扰素诱生剂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抑制作用。据研究,在各种类型的萝卜中,白萝卜的抗癌功效是最强的。 二、助消化、防便秘 萝卜被称为“自然消化剂”。它的根茎部分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及各种消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促进食物消化,抑制胃酸过多。而且萝卜还富含膳食纤维,能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新陈代谢,可起到通便、排毒、降脂等作用。 三、清理血管 萝卜富含木质素,有清洗血管的功效。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因此萝卜有血栓“死对头”的称号。 四、生津止渴 中医认为,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白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其维生素C含量也很高,有助于补充人体内的水分,清热降火,还能缓解咽喉肿痛,使人清爽舒适。 五、消炎止咳 白萝卜生吃除了可促进消化之外,还有很强的消炎作用,而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进胃液分泌,调整胃肠机能。 另外,将萝卜切碎蜜煎,细细嚼咽,对咽喉炎、扁桃体炎十分有效。而且萝卜对咳嗽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吃萝卜不要削皮 在萝卜皮与萝卜肉之间,干扰素诱生剂的含量最高,而这部分也正是抗癌效果最强的地方。很多人吃萝卜时都会把萝卜皮削了扔掉,这恰恰是把最宝贵的部分浪费掉了。 因此,建议大家吃萝卜时尽量不要去削萝卜皮。最好是用一根有棱角的筷子,轻轻地刮除萝卜表皮,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萝卜中的干扰素诱生剂,从而达到更好的抗癌效果。 萝卜缨也能治病 萝卜缨具有消食、理气、化痰、止咳、清肺利咽、散瘀消肿的功效。萝卜缨中的维C含量最高,其抗病毒、降脂功效,比萝卜肉更好。 萝卜要分三段吃 萝卜全身都是宝,但要“吃对”才能达到最好的养生功效。 头部:萝卜的顶部到3~5厘米处水分较少,质地很硬,适宜切丝爆炒,不宜生吃。 中部:萝卜中段含维C、糖量较多,甜度较大,质地脆嫩,这个部位是整个萝卜中口感最好的,所以适合生吃,做凉菜也特别可口。 尾部:萝卜中段以下到尾部,含有较多的淀粉酶和芥子油,味道辛辣,可以起到防癌抗癌、健胃消食的作用。 萝卜生吃好还是熟吃好?萝卜生吃和熟吃时功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以及想获得的功效,选择适合自己的吃法,简述如下。 1、萝卜生吃。生吃时,其营养元素的活性、含量最高。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与酶作用形成辛辣​​味的抗癌成分。 萝卜越辣,防癌作用越强!但加热会破坏芥子油,抗癌功能下降,因此想要防癌抗癌的人应选择生吃萝卜。 2、萝卜熟吃。熟吃可以顺气,加强肠胃蠕动。建议晚饭的时候吃些熟萝卜,有助于养护肠胃。 网上图片

十二生肖豬年健康運 哪些禁忌要注意?

肖鼠者在猪年有太阳星,有大事化成小灾之奇妙效果,如健康上患有血压问题、心脏毛病、眼疾等之鼠人,本年将得有效治疗或康复机会,但整体健康上,需小心有血光之灾。另外,于操作重型机器或交通工具时务必留神,以预防意外发生和与人争吵的机会。 肖牛者在猪年有唐符星,除了代表有利于创作和设计之外,亦有利于医学和其相关的行业,属牛的业内人士将较其他人较有得益,而医学上的进步或是对于一般牛人来说,在病榻时能遇上适合的医疗方法,可说是提升了本年的健康运势。 肖虎者在猪年于健康方面,需注意呼吸道,尤其是气管的小毛病。另因有亡神星,显示有机会在感情上出现生离死别的事情。这可能是自己或亲人因出国而分别,可能是家中的竉物因病或意外而失去了生命,亦可能是与伴侣面对分手的情况。有机会要为长辈的健康状况而忧心,应多作陪伴和关注。 肖兔者在猪年于健康方面,要注意血液浓度之变化或中风的现象,加上有大煞和五鬼,代表容易撞伤、跌伤、扭伤,睡眠质素亦会有问题,如能振作一下精神,多做运动,除了有助加强健康之余,更能提高运势。日常生活中,要小心交通安全,就算是惯常出入的地区,尤其需要留意车辆底和船只。 肖龙者在猪年有死符星,有机会面对生离死别的事件,从好的角度看,可以是子女出国求学或因结婚而另组家庭。至于死别,可以是指家中宠物之逝去,或是年事已高的亲人长辈要离开等,这些人情离别事件,实在大有机会要龙人面对,应抱持平常心,很多事情都是尽人事看天命,随缘便是。 肖蛇者在猪年,应要特别注意肠道健康和头晕的问题,因有空亡星,代表有眼前一黑的健康问题,家居出行都要小心。此星亦有归于平淡的意思,对部分人来说会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一些仍满有计划,或在打拼中的人而言,暂时要有心理准备,会面对停滞不前、原地踏步的处境。 肖马者在猪年,有天厄星的出现,表示有跌倒撞伤的事情,尤其在攀高工作或活动时,要特别小心。另外,流年命宫见白虎星,要慎防受重型机器或动物宠物所伤。暴败的小破财,可以是指因要处理这些事情,而要花费一笔额外的金钱。此星另有提醒马人,在己亥年容易因天灾或气象变化而受到损害。 肖羊者在猪年,身体方面受阴刃星的影响,令部分习惯于思前想后和做事不坚决的羊人,本年容易面对错失良机的事情。另外,需特别注意精神健康的问题,凡事不要“钻牛角尖”,尤其在忙碌生活当中,应保持身心健康,安排时间多做运动,又可尝试太极或打坐,并不时留意自身健康的不稳定变化。 肖猴者在猪年,受凶星卷舌的影响,此星除了有关卷入是非口舌之中的麻烦事情外,亦有指小心健康上易生口腔疾病,肖猴的小孩甚至要提防咬伤舌头之意外。如宗教无抵触,可尽早办妥摄太岁和祈福祭祀等事情,这能有助减轻此凶曜所带来不利的影响。 肖鸡者在己亥猪年,有的煞、吊客、天狗、灾煞等凶星,是几颗不怀好意的凶神。在这些组合的互相影响下,本年要留意点手指脚趾的损伤,皮肤生脓疮或被蚊虫咬伤,也要慎防筋骨神经痛毛病,要尽旱进行医疗诊治,切勿拖延。 肖狗者在猪年有病符和岁煞星,都是跟身体毛病有关的星煞,但对于从事医疗医护等工作的人,因习惯接触病患,便不用太忌讳。其他的肖狗者,则要特别留意健康,最好能验身或捐血,尽早关心自己的身体,作好准备,百利而无一害,亦宜多参与或筹办一些喜庆活动,可令心情开朗,减少暮气沉沉的机会。 肖猪朋友在猪年,健康方面有血刃星,代表易受尖锐东西所伤,其中可能是手术的刀尖;另需留意下身,如:肾、膀胱、小肠气、脚疾等,宜预防,不宜拖延。疾厄宫中同时出现病符、亡神、贯索三颗凶煞,表示猪年的健康真的受到威胁,可特别留意皮肤肌肉和毛孔的创伤感染,亦忌讲求速度的活动和剧烈的运动。

你的肝臟屬於「易胖體質」 幾招教你給它刮油減肥!

肝脏属于“易胖体质”,不关你事胖子还是瘦子,它都可能脂肪超标 《中国中脂肪肝治疗指南》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脂肪肝。 肝脏通常胖的悄无声息,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硬化甚至癌变了。《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届时肝脏是怎样“长胖的”,教你给它刮油减肥!   来源:生命时报

這樣煮米飯更有營養 但你肯定沒試過!

图片来源:Pixabay 米饭是我国最常见主食之一,通常是大米加水蒸熟或煮熟。其实用牛奶豆浆煮饭,不仅更可口,还会提高营养价值。 豆浆代替水煮饭,豆香四溢。豆浆含有丰富优质蛋白,并且可以补充米饭缺少的赖氨酸;同时米饭含有约7%~8%的蛋白质,其中所含的蛋氨酸能够弥补豆浆缺乏的。洗净的米中倒入豆浆后,要搅拌一下,以防大米结成团。需要注意,煮饭时,豆浆的量要多于水的用量。同样200克的米,如果用水煮,加260毫升就可以了;如果用豆浆煮,就得用300毫升。用来煮饭的豆浆,一定是比较稀的。如果豆浆浓度太高,可以加水稀释,否则煮饭容易发硬。 牛奶含钙和氨基酸丰富,煮饭能大幅度提升米饭的营养价值。但纯牛奶煮饭会与浓豆浆煮饭一样,出现煮熟发硬的情况。因此应先将牛奶加水稀释,或者用奶粉加水均匀混合后煮饭,米饭有奶更有营养。 除了煮饭,很多面点以及菜肴也都可以用豆浆牛奶来代替水,比如馒头、蛋羹或者汤羹等。

中科院美女專家科普:如何延緩衰老?

图片来源:Pixabay 追求长生不老一直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现今人类的寿命也大幅度地延长,伴随而来的老年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却显著上升。如何延缓衰老?长寿基因是否存在?从自然界中长寿的动物身上,我们能借鉴什么?比如可以活200岁以上的弓头鲸,啮齿类动物中的长寿明星且不得癌症的裸鼹鼠,还有可以返老还童的水母。通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开展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答案? 主讲人田烨: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获北京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2016年先后在美国Salk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同年入选中央组织部第13批“青年千人计划”。现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专项”青年项目1项。 “下面我要讲的这样一个动物,它叫作裸鼹鼠。看着它有点丑,没有什么毛发,皮肤也是皱皱巴巴的。但千万不要小瞧它,它可以活到30到40岁。你可能想说30到40岁好像也没有多长,但是相比它的体型以及它的同种物种的小鼠来说,家鼠只能活1到3年,它30年的寿命应该算是神仙级别的了。” 田烨,中科院发育与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這7個壞習慣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图片来源:Pixabay 要避免食物中毒,不但要把食物保存好,连煮食用具和厨房用具等都要保持清洁。 以下7个容易中招的食物中毒危机,大家应该多多留意。 1.重复使用相同的购物袋、用布制成的手提袋可以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消费者报告食品安全研究经理Sana Mujahid博士说:“生肉汁可以从生肉包装中滴下,污染包装外面和袋子。” 安全小贴士:恒常使用热水在洗衣机中清洗布袋。在商店,可以考虑将购买的生肉袋入塑料袋并密封,然后在结账时将其放入布料杂货袋。如果想更加谨慎,请将所有未煮熟的肉类、家禽和海鲜包装在一次性袋中,或指定一个布袋用于此类食品。 2.将肉放在底部冰箱架上 安全小贴士:将生肉、家禽和海鲜放在雪柜的底架上,确保将它们存放在容器或密封的塑料袋中,以防止肉汁污染其他食物。立即清理冰箱中的任何溢出物,并且每月至少一次彻底清洁架子和内部所有其他表面。为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您可以用一茶匙漂白剂和一杯水混合物将其擦拭干净。 3.烹饪前冲洗家禽烹饪前没有清洁的话,可能会让你生病。在水槽冲洗家禽时可能会溅出细菌,污染台面和附近的餐具或餐具。 安全小贴士:跳过这一步,买已斩好清洁妥当的家禽,节省一些时间。 4.忽略正确洗手方法。洗手是最简单而且基本的卫生常识,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正确清洁双手的方法。细菌有时候会转移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将病毒传播到烹饪时的盐和胡椒中,或者污染了水龙头和冰箱把手。专家指出,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等细菌可在坚硬的表面上存活数小时。 安全小贴士:在将生鸡肉放入烤盘后,在撒上盐之前先洗手。每次洗湿手,用肥皂揉搓至少20秒,然后用温水冲洗双手。 5.手机和相机潜藏危机 无论是查找食谱,播放音乐,文字还是使用社交媒体,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已成为厨房必备品。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参与2016年食品安全调查的4000多人中, 将近一半人在烹饪时使用移动设备,但此后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洗过手。虽然没有专门研究移动设备使用和食物中毒的研究,但手机和平板电脑可能是一个载体。研究发现,它们中充满了细菌,细菌可以从手中传递到食物中。还可能将食物中的细菌转移到手机中。在美国农业部火鸡汉堡实验中,有6%的人污染了他们的移动设备。 安全小贴士:食品安全调查中的一些人说,他们试图通过使用小指、肘部或指关节来触摸手机以避免交叉污染。但更好的办法是避免在烹饪时触摸手机,如果不能,使用后请立即洗手。 6.不检查你的冰箱温度 如果内部温度不够冷,某些类型的致病细菌会在冰箱中快速繁殖和传播。 安全小贴士:使用冰箱温度计定期检查温度。它应低于40°F(专家建议理想的温度为37°F),冰箱应不高于0°F,以达到最佳食品安全。 7.允许宠物跳上厨房柜台 家中养宠物人士要注意,建议将宠物完全带出厨房,因为它们可以传播病原体。不要让猫和其他宠物走到厨房柜台和餐桌上。 安全小贴士:保持餐桌没有食物,这样就不会引诱猫跳上餐桌。或者购买几个便宜的塑料餐垫,并用双面胶带覆盖一面,当你不使用它们时,将它们放在餐桌上。猫不喜欢粘腻的感觉,很快就会学识避开这个区域。如果一切都失败了,在准备食物之前至少要清理你的餐桌。 来源:巴士的报

癌症的真相:發病率最高的都是人們想移民的國家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李治中(笔名菠萝)。清华大学学士,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美国诺华癌症新药开发部资深研究员。“拾玉”儿童癌症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科普作家。80后,爱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业,已经出版两本畅销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内容丰富,前沿,文笔风趣幽默。影响上千万人。 “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战胜癌症,为什么癌症的生存率已经翻番了?是因为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革命。""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 以下是李治中《癌症的真相》演讲文字版内容: 被淹没的真科普 我相信癌症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接触,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比如现在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身边有亲人或者朋友被诊断为癌症?其实有些时候我觉得这个调查应该反过来做,有多少人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呢?我相信几乎等于零。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在美国杜克大学拿到癌症生物学的博士以后,在美国一个顶尖的药厂工作了很多年,一直在做抗癌新药的研发。 2013的时候我开始写科普,有人问是什么东西让我在工作之余写科普,还坚持了这么多年。其实有很多事情影响了我,但有一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那就是魏则西的事件。 这件事情对很多人来说很愤怒,很痛苦,但对我来说很遗憾。为什么很遗憾,因为在魏则西事件发生一年半以前,我就已经写过科普文章说明他接受的这种疗法是无效的,当时我用的标题是《谋财不害命,中国的免疫疗法现状》。 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这个东西被淹没在很多的伪科学里面,被淹没在很多的商业推广里面,它后来也被收入我的书里,但是很显然魏则西没有看到。 我坚持在科研的业余时间做科普,是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人看到,或许真的能够挽救他们的生命,挽救他们的家庭,虽然不能让他长生不老,但至少到后来不会人财两空,这是让我坚持做科普的最大的一个动力。 为什么刚才做调查很多人都举手了?因为癌症现在确实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现在每一年中国新诊断的癌症患者数目已经超过了400万,因癌症去世的人超过280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分钟会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会有5个人因为癌症去世,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这样的人。 再问问大家,癌症患者这么多,大家觉得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在世界排名多少? 中国的癌症发病率现在在世界上其实是排在近70位,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高。事实上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的20个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大家挣完钱以后想移民的国家,都是欧美的发达国家。 为什么是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癌症发生最大的风险因素不是大家想象的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而是寿命。无论男女,当超过55岁以后,癌症发病率就开始指数性地上升。现在上海的平均寿命已经是80岁以上了,所以是处在发病率的顶端。 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是因为大家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前的皇帝从来不得癌症,不是御医好,是死得早。从秦始皇到光绪的平均寿命大家知道是多少吗?是39.8岁,所以他们没有多少机会得癌症。 咱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古以来活到70岁以上的人就是很少的,但现在中国70岁以上的人已经有8000万以上了,所以风险会越来越高。发达国家越来越多,主要就是因为别的疾病都无法杀死我们,那么在癌症这边就出现了。 为什么癌症是一个老年病?整体来看,是因为癌症发生需要两个最核心的因素,第一个是基因突变,第二个是免疫逃逸。这是什么概念呢?其实它就像我们社会上要出现黑社会一样。 黑社会出现需要两个原因,第一,人要一步步地变坏,所以它需要积累不同的基因突变。第二,它不仅要变成坏蛋,还得逃脱执法部门的监管,这样才有可能慢慢做大,变成黑社会。癌症也是一样,它要积累很多突变,同时要摆脱体内所谓的执法部门,也就是免疫系统的监管。 这两件事情都需要很多年才会发生,正常情况下一个癌细胞要从正常的细胞发展成癌症,需要20到30年。 根据美国现在的统计,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之中会遇到癌症,这个比例远远高过大家的想象。如果是这样,现在的一个家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加上父母和小孩,现在还有二胎,这样一个八口之家里面出现一个癌症患者的概率就超过了90%,所以这个东西躲是躲不掉的。 以前咱们觉得癌症不吉利,实在不想聊,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看不到,以为家里人就不会得癌症了,其实这是非常幼稚的一种想法。 为什么我坚持做科普,为什么我一定要向大家宣传这些理念,就是因为这件事我们必须提前了解。不然的话,一旦出现了问题,你就会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那一个,因为你会非常地恐慌,因为你不了解真相。 很多人不愿意了解癌症,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为什么大家听到高血压或者糖尿病不会崩溃,是因为它们虽然和癌症一样很多时候不可治愈,但不会立刻要命。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一听到癌症也觉得死定了,比如说白血病。在座的有多少人觉得白血病只要得了就是死?很多人举手。 这是因为咱们电视剧看太多了,尤其是日剧和韩剧。 据统计有超过1000部电视剧和电影里面的主角都死于白血病,我不知道最开始是哪一个编剧觉得用白血病写死会比较好,但白血病其实是癌症里面相对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一个。 现在白血病五年的生存率已经超过70%,某一些亚型的白血病甚至超过90%,所以白血病被治好甚至治愈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听白血病就觉得是个死。 癌症的“认知革命” 事实上现在全球已经有超过3500万人带癌生存,他们和癌症一起和谐地共存着。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战胜”癌症,为什么癌症的生存率已经翻番了?是因为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革命。 在古代,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对于癌症基本都是束手无策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三次巨大的革命。 第一次是我们知道了癌细胞生长得很快。 第二次是我们知道了癌症与基因突变有关,这是在基因检测出现以后。 第三次是我们知道了它不仅要发生基因突变,还要逃脱免疫系统的监管,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不仅认知了它,而且因为这三点开发出了不同的疗法。我们知道它失控生长,所以用化疗放疗等办法去杀死这些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后来因为知道有基因突变,所以发明了靶向疗法。因为知道免疫逃逸,所以开发了免疫疗法。 大家看到的是预测的2020年全球销量前十的抗癌药物,全部都是新型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现在我们真的越来越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患者不用接受化疗,不是因为化疗无效,而是它的副作用太强了。 如果能够无限地给病人使用化疗药物的话,我们早就把癌症攻克了,但很多时候还没用到足够多的剂量,病人就受不了了。 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要比化疗好很多,所以我们希望“去化疗化”。当然现在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某些肿瘤类型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迹象。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12年的时候,美国有个小女孩叫Emily,她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儿童白血病,她经历了当时的标准疗法就是化疗。化疗完以后效果不错,于是她就回家了。 但是一年后,她很不幸地成为了那20%、30%会复发的病人,于是她又接受了更大剂量的化疗。没想到过了半年又复发了。 当时两次复发就已经没有标准治疗了,医生直接告诉家长说我推荐你就不要治疗,回家算了,让她最后走得轻松一点。这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建议。 但是家长没有放弃,到网上去搜索新的临床实验,于是被他找到了一个新的还没有人用过的疗法,叫CAR-T免疫治疗。这个东西具体是什么我们就不讲了,但大概意思是从病人体内把他自己的免疫细胞拿出来,通过基因改造的办法让它对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力,然后再放回病人体内。 但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会不会有效,所以Emily成了第一个尝试这种疗法的小孩。最后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 这是2012年Emily绝望的时候的状态。一年以后她去复查,one year cancer free,就是身体里面已经没有癌细胞了。这是两年、三年、四年、五年的时候,马上她就会拍第六年的照片。 所以科学的进步,包括在抗癌上面,永远都不是渐进式的,科学的进步是阶梯式的、跳跃式的。像Emily这样的小孩在五年之前基本就死定了,没有任何的办法,但是现在因为CAR-T疗法和别的一些治疗手段,80%到90%都能够存活,这是革命性的突破。大众应该知道这些,而不应该随便放弃。 下面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误区。刚才我也提到,Emily体内没有癌细胞了,那么战胜癌症是否一定要杀死所有的癌细胞?其实是不需要的。 举一个例子,其实在座的男性,包括我自己在内,可能大概有30%的人体内都已经有前列腺癌细胞。以前有人在对一些意外死亡的男性做解剖的时候发现,其实很多人的前列腺里面已经出现了癌变的细胞。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前列腺癌去世,我们就是携带着这样的癌细胞存活了一辈子而不知而已,所以并不是一定要杀死每一个癌细胞,只要把它控制住,把它变成慢性病和它共存就可以。 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在座的各位肯定都看过《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里面有一个药厂很邪恶,开发了一种药,虽然效果好但很贵。那个药厂就是我以前工作的药厂。 它开发的这个药是一种神药,叫格列卫,它的出现直接让这一类患者,叫慢粒白血病患者,生存率从30%提高到了90%。而且随着后来时间的推移,对这些病人跟踪得越来越久,发现这些人的寿命和正常人无异。 给大家看一个现实的例子。这个人叫刘正琛,他当年是北大高材生,在北大数学系毕业以后,被保送进了光华管理学院做研究生,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很不幸地,在他研一也就是20多岁的时候,突然就被诊断为慢粒白血病。 当时医生就告诉他,你五年的生存率就是30%,但是他运气很好,因为2001年的时候格列卫正好被开发出来,他成了中国第一批使用这个药的人,现在他还活得好好的。他是我非常好的朋友,而且他不仅好好的,还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他成立了新阳光公益基金会,现在每年募资几千万,让白血病的家庭、白血病的患者能够用得起这种药物,对他们进行生命的关怀,进行心理辅导等等,这是第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他娶了个老婆,他的太太也是慢粒白血病患者,他们俩是在做公益的时候认识的。 第三,他们俩还生了一个孩子。在他们体内依然还有白血病细胞,他们不能停药,但依然算是战胜了癌症,因为它变成了一种慢性病。 关于癌症的谣言 癌症是谣言的重灾区。大家可能在朋友圈里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比如老是会有澳大利亚的什么东西突然就治愈癌症了。如果你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澳大利亚是宇宙的中心,但其实澳大利亚的制药业是非常弱的。 我给大家讲几个经典的谣言。第一,“纯天然无公害”,咱们容易觉得人工的东西不好,天然的东西就好。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我们古代的毒药都是天然的。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马兜铃酸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化合物。它最开始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是因为比利时突然有一群女性莫名其妙就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后来一研究发现她们都在吃一种中草药减肥,吃得太多了。 那个中草药后来被发现含有马兜铃酸。那如果吃低剂量的马兜铃酸会不会有问题?也有问题,因为它能够直接刺激基因突变。事实上马兜铃酸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化合物里面引起突变最多的物质之一,甚至超过了吸烟。 马兜铃酸造成的突变现在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也就是说你给我一个癌症患者,我就能告诉你他是不是吃了含马兜铃酸的药物。 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在中国。这里面有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就是咱们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特别地多。但是很不幸的,很多人为了保肝就去吃了一些中草药,结果这个中草药正好含有马兜铃酸,对他造成了双重刺激。 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中国的肝癌患者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携带这样的马兜铃酸突变。 第二个谣言是,去医院死得更快。前段时间有件事在网上讨论得很激烈,有一个90后的非常年轻的演员得了淋巴瘤。 其实淋巴瘤通过正规治疗效果还是相对不错的。但是她很怕,所以听信了周围的人说,我们不要去医院了,去找山东烟台某个农村里面的一个老神医。她去了后,那个老神医就用拔火罐和针灸的办法来治疗她的癌症,这又是一种纯天然的疗法,但是很不幸地,她很快就去世了。 后来她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最遗憾的是什么,她最后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的时候造成的严重感染。 因为她得淋巴癌以后,她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很弱了,这时候拔火罐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极容易被感染。她最后到医院时拍的照片,手都是黑的,非常痛苦。后来她妹妹发了一个微博,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她说,三姐终于开始接受西医的化疗了,但是被骗子骗到现在才开始接受化疗。 第三个谣言可能是更多人会上当受骗的,叫酸性体质致癌。多少人听过这个东西?多少人觉得自己非常酸?酸性体质致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它告诉你三点。 第一,正常的血液PH值都是7.35到7.45。这个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所有的伪科学第一句话都是科学的。 第二个是我们的PH值如果小于7就会死。这句话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做过体检的话,你仔细去看你的血液检查表,里面有PH值这一项吗?没有,因为测也白测,都是7.35到7.45这么高。 但是他就跟你说,如果你的身体不行了,你从健康到亚健康就是酸了,到疾病到死亡就是酸+、酸++,越酸就死得越快,然后有人就问,怎么判断自己酸了没有呢?他说有两个办法,不要着急。这是伪科学的一贯办法,非常强。 第一个是自我感觉,如果你感觉不好,“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你就酸了。在座大家都笑,因为咱们的素养比较高一点。 第二个很有欺骗性,就说你要是不信,我就免费寄一个PH值试纸给你,连续三天早上起来测自己的唾液,如果低于7的话,你就是酸性体质。 这有没有什么问题呢?这里面偷换了一个概念,血液变成了唾液。唾液正常的PH值是多少呢?是6.8到7.1,所以你只要敢测,你就一定是酸性体质。很多人测完以后吓死了,说这么酸还没死真的是万幸,要赶快到淘宝上去买点什么东西才可以。 酸性体质是个很奇葩的理论,因为咱们中医没有这个理论,西医也没有这个理论,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呢?所有的网络平台上,你可以去搜索下排酸产品,感受一下。 为什么我们这些辟谣的人总是辟不过那些传播谣言的人呢?因为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别人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在想怎么能把这个伪科学传播出去,我们怎么搞得过他们? 第四个谣言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饿死癌细胞。它的理论是说癌细胞生长很快,特别爱吃糖,所以咱们就不要吃东西,饿死它。 这个东西想起来好像是靠谱的,但有个问题,癌细胞喜欢吃糖,但很多细胞也爱吃糖,比如说我们的脑神经细胞,我们的免疫细胞,所以通常来说在饿死癌细胞之前,你已经把人饿死了。 这就像大家说我们每个月工资太少,税收得太多了,你觉得你应该采用的办法是多发钱,还是少发工资呢?你还不如多发点钱大家都过得好一点就行了。 在中国20%到30%的患者最后是被饿死的,真的,不开玩笑。在美国现在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治疗中的一个整体的环节,中国这方面现在还非常地落后。但是很有幸地,有些专家已经开始呼吁,我们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多一些。希望大家以后也不要盲目地相信饿死癌细胞这件事情,癌症病人真的更要吃好吃饱。 预防癌症是上策 刚才讲到的很多都是治疗方面的东西,但其实我永远都要强调的是,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预防是上策,筛查是中策,治疗是下策,我们都希望能防患于未然。 先讲讲筛查,为什么筛查这么重要呢?癌症发现得早的话,其实通常都是不致命的。这是美国的五年癌症生存率,大家可以看到零期、一期、二期的癌症存活率是非常高的,即使到三期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到了四期,当它广泛转移以后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如果能通过筛查早点发现就会好很多。 举一个例子。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非常地高,但是在最近二三十年,不管是发生率还是死亡率都在持续地下降。为什么呢?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推广了一些预防的手段,比如筛查。 美国现在是推荐50到75岁的人进行常规的肠镜筛查,在2000年的时候,其实这个筛查还推广得不好,只有20%的人去做,到现在应该有70%左右的这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去做肠镜筛查。 为什么这么多人开始做筛查呢?一方面是科普,但这个其实不是最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很多人知道了也不一定会去做。美国还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是让你免费筛查,进医保。 第二个是反向的经济利益,就是如果你不去筛查,你的医保就会涨,如果你不筛查,你发病的概率就会攀升,国家就涨你的医保费用,如果中国也这么做的话,相信会有更多人接受筛查。 中国现在的比例是多少呢?大概是10%左右。 为什么肠镜筛查这么有效呢?因为刚才讲了癌症的发生一般是需要20年左右的,如果你能在20年这个范围之内提前发现它的话,它就是一个良性的肿瘤,切掉以后就治愈了。 另外再给大家举一些例子,说一下别的一些癌症肿瘤的筛查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有的技术里面没有一种靠谱的技术能够筛查多种癌症。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现在社会上太多的商家在推广一滴血就能查所有癌症,或者到日本做一个体检就能查很多癌症等等。不能说它完全虚假,但是至少是过度宣传。现在经过专家认证推广的也就是上面的这一些,可能还有一两个漏掉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一种筛查方式针对的就是一种癌症类型。 接着讲讲预防。为什么能够预防?因为刚才讲了癌症发病时间很长,它其实就是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逸这两个综合结果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避免一些引起基因突变,引起免疫逃逸的环境因素,或者是别的一些因素的话,现在认为50%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 具体有哪些因素呢?烟、酒、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膳食纤维、慢性炎症、电离辐射、感染、免疫缺陷、环境污染等等,有很多种。我主要想给大家强调几种癌症,大家可能经常听说,就是鼻咽癌、胃癌、宫颈癌、食道癌和肝癌。 这几种癌症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都比发达国家高,它们被称为穷人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不是年龄,而是环境。比如说胃癌,它和咱们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因为中国不实行分餐制,所以经常交叉感染。咱们70%以上的成年人都携带幽门螺旋杆菌,在欧美是非常少见的,所以咱们胃癌发病率很高。宫颈癌是源于HPV的感染,筛查做得不好,也导致非常普遍。 食管癌,主要是因为喜欢吃烫的东西。咱们中国有个恶习,叫趁热喝,就不管怎么样都要趁热喝,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习惯,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65度以上的饮品定义为致癌物。不管大家是爱喝茶还是咖啡,都很好,没问题,但就尽量稍微凉一凉再喝。 我们再讲讲肺癌。肺癌现在是中国的第一大杀手,无论男女都是。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是所有癌症里面最多的。中国占了世界1/5的人口,但是有1/3的肺癌患者都在中国,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有全世界1/3的吸烟人口。 中国的吸烟人口庞大到什么数量呢?就是超过了排在第2位到第30位的29个国家的总和。印度和咱们人口差不多,吸烟人少非常多,肺癌也少非常多。所以别天天去骂PM2.5这些东西,它们需要处理,但不是最最关键的原因,吸烟才是。 很多人都说,你怎么知道吸烟和肺癌关系这么大?我们戒烟到底有没有用?我告诉你有用,不是一拍脑袋瞎说有用,而是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的。 这是美国肺癌死亡率的曲线图,是不是非常奇葩?前面一骑绝尘,从1920年到1970年几乎是直线上升,突然就往下走。 这个和新药没有关系,这个和任何别的办法,甚至和筛查都没有什么关系。它唯一做对了一件事情,就是相对于咱们,它的人均吸烟量早早就开始下降了。 事实上在香烟出现之前,大家很难想象,肺癌是一种罕见病,是一种极少会发生的癌症种类。大家有没有发现蓝色和黑色的线差了20年,因为癌症的发生需要这么长时间。香烟出来大概20多年以后,发生肺癌的概率大幅提高。 美国当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吸烟一上去以后就出了肺癌这个事,然后美国就说我们要禁烟,我们要控烟,几个方面的人一直在博弈,经济利益、税收、健康怎么去平衡。 中间50年代到70年代,几方对垒居高不下,直到后来控烟成功,公共场合全面禁烟后,年轻一代吸烟的越来越少,它的吸烟量开始大幅下降。大幅下降过后20年,在90年代美国的肺癌死亡率才开始下降。 中国现在还没有进入这个下降的时期,虽然北京上海已经好很多了,在公共场合开始禁烟,但是咱们中国的吸烟量并没有下降,所以说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的肺癌死亡人数绝对不会下降。 所以永远永远都是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有些事情我们要把它遏制在萌芽之中。像肺癌这种完全能够预防的疾病,只要把烟草一控,它就会回归到罕见病的状态。 儿童癌症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为什么从美国回来。另外一个大家可能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人群就是儿童癌症患者,每一年中国有4万个儿童会得癌症,非常不幸。 多数都是先天的原因,有些是家庭遗传,还有是因为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每年会有15万的小孩正在接受治疗,有100万左右的孩子是儿童癌症的康复者和幸存者。这是个非常庞大的人群,但最重要的数据是这个,儿童癌症的存活率,中国远远低于美国,并且是显著地低于美国。 为什么是这样?不是因为咱们没有新药,因为儿童癌症的治疗其实多数都是化疗放疗手术这样的手段,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医院水平不够,中国顶尖的儿童的三甲医院其实和欧美的水平是差不了太多的。 那为什么会低于美国?我给大家看一个例子。有一种儿童癌症叫做视网膜母细胞瘤(Rb),它是眼睛里面的一个肿瘤。如果你是学生物的,你会对这个东西非常熟悉,因为Rb这个基因是导致这种肿瘤的原因,它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抑癌基因。 很多小孩得这个病的时候,由于家长不重视不知道而被耽误了。一个2岁的小男孩被耽误了以后,病情已经进展到比较晚期,家长带他到了一个他们那里的市医院,主任告诉他说,你别治了,回去吧,免得人财两空。 但这个家长没有放弃,他做了一件我认为在中国非常勇敢的事情,就是去百度,结果还真让他百度到了,找到了一个家长QQ群,然后就找到了一个民间经验手册,发现现在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叫眼动脉介入治疗,对这种晚期的肿瘤可能还有希望。 上海有三甲医院可以做这样的手术治疗,他就去了,现在这个小孩还好好的。但是你不禁要问,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QQ群怎么办呢?为什么家长要通过百度找QQ群这样的方式来找最好的治疗方法? 根本原因是,中国没有一个专业的儿童癌症科普网站。如果你去Google的话,搜索英文pediatric cancer,或者children cancer,你就会发现有一系列政府做的也好,公益机构做的也好,甚至是盈利机构做的系统性的科普,非常地权威,还有医生、专业人士审核过后放在那里,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在中国你一搜儿童癌症,出来的比如说第一个就是,“儿童为什么会得癌,大部分还是和妈妈有关”,然后点进去以后就是各种广告。所以家长完全是在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里面去搜索有用的信息。 这个成本太高了,这也促使我在大概三年前开始做向日葵儿童,做这个网站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想做一个系统性的,中国最好的,最全面的,最权威的,最专业的,最信得过的儿童癌症科普网站。 但是这还不够,科普还不够,科普也许能够解决中国儿童癌症存活率60%和美国80%之间的差距,但是无法解决剩下20%的小孩的问题,所以我们还要做科研。 为什么我要回到中国来做科研?因为这件事只有在中国能做。 中国有着全球最庞大的儿童癌症患者群,因为这就是一个随机的事件,所以人口越多,患者越多。而且中国有一个全球都没有的优势,是什么呢?咱们好医院特别少。 为什么它是一个优势?对患者来说,这绝对是不好的,但是对科研来说却极其好,因为所有的患者都集中在这几个医院里面。对于某一种亚型的儿童癌症来说,中国一个主任医师一天经手的患者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一个医生的全年。 如果这些临床资源能够被好好地利用,能够用国际先进的科研办法来做的话,我们有可能像盖茨基金会推动传染病的研究和解决一样,在中国就能够解决怎么把80%提高到100%这个任务。

一年12個月該怎麼吃?這份飲食養生月曆該收藏起來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作者:养生杂志 又是一年春来到,新的一年,养生杂志送你一份2019年最实用的农历饮食养生月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健康饮食,远离疾病,为健康做一份长期规划。 正月里来尝尝野 本月关键词:野菜 这个时节,有些野菜已经能吃了,如荠菜、苦菜等。吃野菜图个鲜,焯水凉拌是最合适的吃法儿,也可以裹面蒸着吃,另外,和肉一起做成馅,包出来的饺子、馄饨清香美味。 饮食原则: 食物多样,来点“粗”:经常吃点粗杂粮,如玉米面、小米等,预防B族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最好做到顿顿有蔬菜,天天吃水果。蔬菜中至少有一半的蔬菜是深色的,绿色、紫菜等深色蔬菜比浅色的含有更多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二月仲春吃春韭 本月关键词:韭菜 春分时节,值得一吃的当属韭菜,此时的韭菜嫩、鲜、美,好吃!韭菜膳食纤维含量非常丰富,能增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原则: 强筋骨:每天吃点奶制品、豆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骨骼健康。多沐浴阳光。 疏肠胃:经常吃点山药、韭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和肠癌等。 阳春三月品槐香 本月关键词:槐花 洋槐花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5月份开花。从营养成分来看,洋槐花含有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维生素,铁、硒、钙、镁等矿物元素以及大量黄酮类物质。把槐花做成饼、饺子等,都是不错的吃法。 饮食原则: 常吃时令蔬菜:常吃时令蔬菜如香椿、榆钱、槐花等,蔬菜建议现买现吃,新鲜蔬菜含水量高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吃新鲜蔬菜可补充多种营养素。 人间四月尝桑叶 本月关键词:桑葚、桑叶 桑葚应季,满满的花青素,入口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不管是当小零食还是做桑葚酱夹到面包里,都不错。除桑葚,桑叶也可以食用,可以凉拌、做馅、做面、做饼、做汤等。 饮食原则: 多喝汤水,少“冷刺激”:每天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也可饮用绿茶、绿豆汤等饮料消烦除渴,多喝汤能调节口味,增强食欲。少做喝一大杯冰镇啤酒或冰镇饮料等刺激性降温行为。 五月清补宜饮粥 本月关键词:杂粮粥 粥以米、杂粮为原料,符合“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还可和多种食物搭配,加点鸡鸭鱼肉蛋奶,口味营养都加强;加点地瓜山药土豆,增加薯类摄入,有益健康等。 饮食原则: 少吃油腻食品:天气渐热,加上考生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消化功能下降。建议不吃或少吃含脂肪高的油炸食品。 六月双暑吃黄鳝 本月关键词: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的鳝鱼最美味。黄鳝在维持体液的钾钠平衡、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小暑不宜吃得太油腻,所以黄鳝做法以炖煮为佳。 饮食原则: 多熟食,少生冷:此时人们往往喜欢生吃瓜果、海鲜等食物。但夏季气温高,各种病菌和寄生虫易繁殖,若是到“三无”摊点吃不卫生的食物,很可能会染上疾病。 七月流火吃点苦 本月关键词:苦瓜 胃口不好,不妨吃点有苦味的蔬菜,清热祛火,增进食欲。常见的苦味菜有苦瓜、莴苣、油麦菜等。 饮食原则: 少喝饮料多喝水:夏天出汗较多,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昏、头疼等症状,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督促考生喝足水,少喝饮料。 八月入秋多食薯 本月关键词:白薯 白薯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较高,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红心白薯中胡萝卜素含量比白心白薯高。薯类最简单、健康的吃法是蒸、煮或烤,可以保留较多营养素。 饮食原则: 食物多样:在这个时节的饮食,依然要遵循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总体原则。可常吃薯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吃薯类50~100克。 九月寒霜吃柿子 本月关键词:柿子 “霜降到,吃柿子”,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皮薄肉鲜味美。但吃柿子应适量而止,一般认为,在非空腹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尽量不要空腹吃柿子。 饮食原则: 防秋燥、补足水:足量喝水,水中可以加点蜂蜜,每天吃水果蔬菜。 十月秋菠不可少 本月关键词:菠菜 菠菜与其他叶菜类蔬菜一样,具有水分足、能量低、膳食纤维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特点,且是高钾低钠的食物,焯水凉拌菠菜,再加点果仁,是再好不过的吃法。 饮食原则: 适量补充,点到为止:冬季户外活动减少,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注意经常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海产品、动物肝脏等。可选择营养素补充剂,但要适量。 十一月冬季多吃饺 本月关键词:饺子 饺子虽小,却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饺子皮是谷类食物,饺子馅可荤素搭配。营养健康的饺子馅应蔬菜和肉合理搭配,比例最好是3~4份蔬菜配1份肉。肉类要选用瘦肉,蔬菜种类避免单一。 饮食原则: 适量吃些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蛋白质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摄入过少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每天都应适量吃些。 十二月吃点萝卜度严寒 本月关键词:白萝卜 冬吃萝卜主要指白萝卜。从营养成分上分析,白萝卜含水分多、能量和脂肪低,营养物质丰富,吃起来爽口。白萝卜可直接生吃,也可煲汤,如羊肉萝卜汤,还可炒着吃,如红烧萝卜。 饮食原则: 适量吃肉:这一时节天气寒冷,需要摄取充足的能量抵御严寒。因此,应足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肉类应适量摄入。

吃菜如同吃蟲?西蘭花里暗藏幼蟲該如何清除!

图片来源:Pixabay 西兰花是香港人常食的蔬菜之一,除了含有丰富膳食纤维,还蕴含多种矿物质,对大小朋友的抵抗力和肠道健康都有莫大帮助。 不过近日在内地,有网民分享买来的西兰花非常「新鲜」。从他相片可见,在一碟煮熟的西兰花中,竟然疑似夹出10多条幼虫,画面吓人恶心之外,假如吃下肚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不少网民在看过帖文后,纷纷表示十分可怕,直指没想到西兰花竟藏有这么多虫,“吃菜岂不是等如吃虫”、“太可怕了,数量惊人”、“我发誓以后都不吃西兰花”。 虽然帖文中的该碟西兰花暗藏幼虫,但相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再者,只要将菜洗净、煮熟,其实并不如大家想像般可怕。或许大家可以按照以下的一些小贴士去清洗西兰花! 首先第一步,大家可以务必要将西兰花切成细件,茎部切成小块。由于它一个的体积大,分支多,很易暗藏幼虫。所以在清洗前,宜先切细,以便更透彻地清洗干净。 另外由于幼虫只有几毫米长,所以根本不可能用肉眼将他们挑出来,建议加入盐或梳打粉到水中,浸洗西兰花件。 用盐: 假如是用盐洗的话,可以先在水中加入3至4茶匙盐,然后将西兰花件放在水中浸泡最少10分钟。捞起后需要再用清水冲洗,去除盐水味。另外亦要紧记,浸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避免营养流失。 用梳打粉: 假如是用梳打粉洗的话,步骤会多一点。首先要在水中加入2至3茶匙梳打粉,后将西兰花件放在水中浸泡约6至10分钟。此方法是用作去除表面的农药。捞起后,用清水冲洗3至5次便完成。 另外,可以用暖水或温水清洗,效果更佳,而茎部可以用刀削走表皮。 来源:巴士的报

這款飲料毀掉你的牙!牙醫告訴你如何「救牙」!

图片来源:Pixabay 做人最重要有牙力! 大部分人口腔护理的方法少不免为每日早晚刷牙和定期去牙科诊所检查牙齿。然而,大概有三成25至44岁的澳洲人因为牙齿衰退问题而饱受困扰。这足以证明上述的护理知识是不足够的。 iDental的创办人,牙医Dr Giulia D'Anna说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口腔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帮助所有受困人士,她决定披露她的六大养牙之道。 1.吃西芹 咀嚼西芹有助口腔刺激更多唾液,减少牙垢产生。  2.用冲牙器 冲牙器对于清洁牙齿有困难的群体(例如患有关节炎的长者和箍牙人士等)有很大帮助。它就像一根高水压的洗牙枪,有效地清洗掉牙垢和食物残渣。  3.少喝茶  Dr D'Anna指出:“茶更容易让牙齿变黄。尤其是红茶和绿茶,里面的单宁酸就是造成牙齿表面变黄的元凶,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洗牙解决。” 4.不要咬冰块  她又说:“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咬冰块,特别是在夏天的那几个月,我们的诊所挤满了各种因为牙痛和蛀牙而前来的病人。”不过,令人沮丧的是,啃食冰块有很大几率是异食癖的征兆。而强迫性啃食冰块有很大机会是因为贫血的症状,特别是缺铁性贫血。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尽快去看医生检查身体。 5.补充钙质  牛奶和乳制品可以减低牙齿衰退的机会。它们不仅含有可以帮助增强和修复珐琅质的矿物质(钙质和磷),更有一种叫「酪蛋白」的蛋白质。它们在牙齿表面(珐琅质)形成了保护膜。这一层天然的保护膜有助牙齿不被普通细菌侵蚀。 6.不要喝气泡水 最后,Dr D'Anna提醒各位:“虽然气泡水看起来没什么,但它的pH値只有2.74至3.34。这比橙汁有更大的可能性腐蚀牙齿。” 来源:巴士的报

一家五兄弟四人患癌 他們生活都有這樣一個習慣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来源:FM93交通之声   五兄弟四人得胃癌,这不是韩剧桥段,而真实发生在浙医二院外科龚渭华副主任医师的诊室里。   这四人中老大老二已经去世,还有两位去年刚做了手术。   7年间,五兄弟四人陆续得胃癌   五兄弟是江西人,老三王富生今年75岁,随儿子定居杭州10多年,平时很少回老家。去年8月,王富生出现了胃胀饱、吞咽困难等情况,“就算晚饭只吃几口,胃也胀得难受,晚上睡觉时还感觉吃下去的食物顶在喉咙口”,但因还能忍受,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有时候晚上起来吐一次,肚子就舒服,不胀就能睡了。”   “爸爸那一辈人,从小上山下田,干了几十年的农活,在庄稼地里苦惯了。只要不严重,他也不会告诉我们生病的。”王富生的小儿子说。   一个月后,王富生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严重了。在家人的坚持下,去浙医二院做了胃镜检查,随后他被确诊得了胃癌。   “来医院就诊时,王富生的病情已经是进展期胃癌,癌细胞出现淋巴结转移,太可惜了,本来他的情况,是能够更早地发现癌症,并把癌细胞控制在萌芽状态。”   龚渭华医生解释到,肿瘤的总体治疗效果与分期早晚有很大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目前,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一旦到了进展期,5年生存率下降比较明显,如果到了IV期,仅有10%生存率。   “早期胃癌相当于一颗刚出芽的种子,生长范围比较局限,斩草除根的效果比较好;一旦癌细胞扩散、转移,就会像茂盛的树木,蔓延到各个器官,即使是手术切除,也很难把肿瘤枝叶全部清除而不复发。”   虽然80%的早期胃癌都没有症状,但在王富生这却有迹可循,只是他大意错失了最佳手术机会。原来面诊时,龚渭华医生了解到,3、4年前王富生的大哥、二哥都因胃癌去世,兄弟中已经有三人患癌,而这就是典型的家族性胃癌。   “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遗传性,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   在龚渭华医生的建议下,王富生的两位弟弟也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最小的弟弟也查出胃癌,还好是在早期,现在已经做完手术,出院了。   五兄弟都爱吃腌菜等高盐食品   这也是引发胃癌的高危因素   王富生兄弟自小生活在浙赣边界的玉山,食物匮乏的年代,腌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菜肴。这些年经济好转了,但酸菜、豆腐乳、腊肉这些高盐、腌菜食品,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盐的食物,可以破坏胃黏膜;腌制品中硝酸盐通过细菌的作用,可以分解成亚硝酸盐和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会诱导胃黏膜的癌变,也就是细胞基因的突变,从而增加胃癌发生的几率。”龚渭华医生说。   目前研究还发现,大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降低患胃癌的风险,“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   除了饮食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外,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里面有息肉等癌前病变也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认为,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感染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40~60%,有些人治疗后还会再感染,生活中共餐制导致细菌的口对口传播,是感染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减少感染风险,龚渭华医生建议,聚餐时增加一双公筷或分餐制。     胃癌,在日本是“良性疾病”   与我们谈癌色变不同,作为胃癌高发率的日本,他们却一致认为胃癌不会致死,是个“良性疾病”。而事实上,日本胃癌死亡率真的很低。   2017年,龚渭华医生曾经去日本癌症研究会有明医院进修三个月:   “去了三个月,对日本医疗印象中最深的有三个:一是他们手术实行的是无血原则,就是从未见他们手术中输过血,术前也不常规备血;二是手术十分严谨,术中出血量非常少,基本上见到一滴出血立即进行止血;三是对胃癌的早期发现率高达60%以上,而目前中国早期胃癌筛查较好的中心最高也不到40%。”   差距为什么这么大?龚渭华医生认为原因在于胃镜检查, 这是日本40周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在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中,胃镜检查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它的优势在于直接看到胃黏膜的病变和活检,对于癌前病变、早期癌变能很好地分辨,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国内做胃镜的观念还未普及,一般人也是胃部不适、有了明显症状以后,才想起来要做个胃镜检查,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进展期胃癌了。”   龚渭华医生说,要想远离胃癌,一定要提前预防,“40岁以上的,可考虑每两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家里有肿瘤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父辈和亲兄弟姐妹得过胃癌的,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当然还要合理膳食、饮食规律、少吃腌熏油炸食品,不吃霉变食物;控制饮酒和抽烟。   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完全不用“谈癌色变”!点朵小花提醒自己,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

老佛爺死因傳出 和喬布斯一樣不抵胰腺癌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星岛都市网金石综合报道:2月19日,香奈儿证实其创意总监“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去世,享年85岁,多位明星也纷纷发文来向这位已故的传奇人物致敬。 关于老佛爷的死因,有英国媒体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佛爷和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一样,也死于胰腺癌。 《镜报》引述一知情人士的说法称,拉格斐一直很自豪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得知罹患胰腺癌他自己也很震惊,另一名在巴黎的消息人士透露,他从几个星期前开始出现身体不适。 2019年香奈儿春夏时装秀,拉格斐没有在大秀结束后出来答谢观众。他随后发表一份声明,解释自己感到疲惫。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突然去世。 胰腺癌四大异常信号 据生命时报:由于胰腺位置隐藏,前面紧贴胃,胰腺癌极易漏诊或误诊,发现时大都已属晚期。未经治疗的胰腺癌病人,90%以上于诊断明确后一年内死亡。很多胰腺癌患者在患病早期,对身体的不适反应不太注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我把胰腺癌早期的部分症状列举出来,便于大家对症辨别,若有异常实现早诊断、早治疗。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下列情况应高度警惕。 信号一: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食量减少、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可以此作为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信号二:上腹不适和疼痛。具体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一般夜间更明显。其不适感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且有进行性加重现象,并逐步转为隐痛、胀痛和腰背痛。胰头癌的腹痛偏于右上腹,胰体尾癌偏于左上腹,少数人可有脐周痛。后期可有腹背痛,并且疼痛常与体位有关,在仰卧时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信号三:不明原因的黄疸。胰头癌多以阻塞性黄疸(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为最突出的症状,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且多数病人可因阻塞性黄疸而皮肤瘙痒,致遍体抓痕。上述症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时也可以出现,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误诊为肝炎、胆囊炎或胆石症的并不少见。 信号四: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药物控制不理想。  

6歲男孩耳朵突然聾了!只因為臉上長了個…

图片来源:Pixabay 6岁男孩鹏鹏(化名)聪明可爱,是家里的开心果。可最近, 鹏鹏妈妈却发现孩子有些不对劲:好几次叫唤孩子的名字,他却“充耳不闻”没有反应,而且家里电视的声音开得越来越大。 担心不已的鹏鹏妈妈赶紧带孩子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鹏鹏居然有一只耳朵聋了!脸上长了个小鼓包,孩子耳聋了! 鹏鹏家住武汉市东西湖。1个多月前,鹏鹏妈妈发现,孩子左侧耳垂下方脸上长了个小鼓包,体温达到39℃,还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鹏鹏奶奶感觉他的症状像“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的俗称),认为过几天就能好转,便只带着鹏鹏在附近的诊所进行了简单诊治。 10天过后,鹏鹏“痄腮”好转,奶奶很是高兴。但是鹏鹏妈妈却细心地发现,她好几次叫鹏鹏,他都听不见,而且看电视的声音,也是被他调得特别大。担心鹏鹏听力有异常,她赶紧带着鹏鹏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结果显示,鹏鹏左耳中度耳聋。 都是腮腺炎惹的祸 那么,鹏鹏的左耳为什么会突然聋了呢? 据该院儿科田琳医生介绍,“痄腮”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俗称,它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腮腺肿痛为特征,一般能自行康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腮腺炎病毒还可能侵犯人体多个部位,容易引起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脑膜炎以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鹏鹏听力受损,正是因为病毒侵袭了听觉神经。 田琳提醒,流行性腮腺炎在冬、春季较为常见,预防这一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注射疫苗。一旦儿童感染上流行性腮腺炎,家长不能任其发展,必须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和治疗,一方面控制腮腺炎的继续发展,一方面还要关注患儿是否有其他器官的损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记忆 得了腮腺炎,腮帮子会鼓起来 还得在脸上敷上药膏 用白纱布包起来 最重要的是它会传染 一人患病,很多同学都要遭传染 然而, 流行性腮腺炎虽是常见病 但如果没有及时就医 后果可能很严重!! 26岁小伙无精症也是因为它! 26岁武汉小伙王进(化名) 身体健硕,结婚一年 婚后夫妻生活和美 却一直等不来爱情结晶 最后在医院被诊断为无精症 起因竟是他5年前得了腮腺炎! 王进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泌尿外科求诊,经医生诊断他患上梗阻性无精子症。进一步询问病史后医生得知他5年前得过腮腺炎,后来又引发附睾炎,当时王进没引起足够重视。 据他回忆,得附睾炎那会儿,疼痛红肿得厉害,但由于工作繁忙并没有坚持治疗,疼痛缓解后就没再理会。 无独有偶,30岁的汉口男子小超和妻子结婚一年多,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妻子却一直没怀孕。经详细检查,原来也是“腮腺炎”惹的祸。 最终, 夫妇二人通过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 成功怀上健康宝宝。 腮腺炎→不孕不育 听起来真的风马牛不相及 却关系密切! 流行腮腺炎的症状及如何传播? 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高达16801例,排在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第二位,仅次于手足口病。 流行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它一次得病,终生免疫,不会复发,但如果一边得过,另一边没有得,则有可能再次感染,不过大多数患者都是两边同时发病,单边发病的概率极小。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一般在2-3周内发病。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目前,我国儿童免疫程序规定,18~24月龄儿童应常规接种一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但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防病效果有限,推荐儿童入小学前再次接种一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千万不要以为这病太常见 就忽视了它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一天吃幾個雞蛋好?10個關於雞蛋的常識人人都該知道!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新华社 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材。 鸡蛋的蛋白质类型和氨基酸构成比例非常完美,再加上价格亲民,制作方式又多种多样,简直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物美价廉的食物了。   不过,你真的会吃鸡蛋吗?关于鸡蛋的疑惑,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不要吃太多鸡蛋 每天吃 1 个或多个鸡蛋,并不会导致心血管病或糖尿病风险增加。  但像其他任何食物一样,鸡蛋虽好,也不要吃太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建议,在其他食物(奶类、肉类和鱼虾)都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每周不要吃超过 7 个鸡蛋。 当然,如果食谱中奶类、肉类和鱼虾摄入不足,或是特别喜欢吃鸡蛋,或是正在健身需要补充蛋白质,多吃几个鸡蛋,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问题。 不要扔蛋黄 好多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  的确,蛋黄中含有较多胆固醇,一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达 280 多毫克。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也取消了每天饮食对胆固醇的限量。  其实,蛋黄是不折不扣的营养宝库,富含优质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卵磷脂、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还含有钙、铁、锌等营养素,不要再随意丢弃啦! 不要吃生鸡蛋 相对来说,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而且也容易有细菌污染,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所以,不建议生吃鸡蛋。 有的人喜欢吃生鸡蛋,那就在口味和安全卫生之间权衡一下吧。 不要煮过火或煎过火 煮或煎,都是最常见的烹调鸡蛋的方式,切记不要过火。  煎煮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鸡蛋变硬变韧,影响口感以及消化吸收。 不要在室温下存放鸡蛋 鸡蛋在室温下更容易变质。 建议把鸡蛋冷藏存放,这样可以储存一个多月时间。  购买有包装的鸡蛋时要看标签,一周以内的鸡蛋品质相对更好。 不要用鸡蛋补铁 鸡蛋黄中铁含量堪称丰富,但很难吸收。  因为蛋黄中一种叫做“卵黄高磷蛋白”的物质抑制铁吸收,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只有 3% 左右。 红肉、动物血等补铁,会高效很多 不要在乎蛋壳颜色 红皮鸡蛋白皮鸡蛋,都是好蛋。  鸡蛋皮颜色是一种“卟啉”物质,与鸡的品种有关,但二者营养价值并没有大的差别。 红皮还是白皮,选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好。 不要迷信土鸡蛋 土鸡是指散养的,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  很多人都觉得“土鸡蛋”应该比养鸡场里圈养的、吃饲料的“洋鸡蛋”更好,但检测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推测。  比较而言,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总体来说,土洋鸡蛋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但土鸡蛋中因为鸡吃食的因素,会含有一些风味物质,可能会让食客觉得味道更好。 不要相信鸡蛋与豆浆相克 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影响鸡蛋的营养吸收。  但只要豆浆经过充分煮开,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不会再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  所以放心,早餐喝豆浆时,请任意搭配白煮蛋、茶叶蛋、荷包蛋,完全不用担心。  但是,如果是把生鸡蛋打入热豆浆中喝,不算好习惯,因为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不要忽视鸡蛋过敏 一项针对中国 3~12 岁儿童的研究表明,8.4% 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  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蛋,是好食材。 但求能吃得美味又健康。 祝各位好胃口!不妨中午加个蛋?

街頭按摩椅不是誰都能坐!有人躺上一小時,突然癱了……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来源:新华社 “逛街累了花十几块钱按摩, 还是挺舒服的。” 武汉31岁的袁女士说 可大家知道吗? 因使用共享的电动按摩椅 导致受伤案例时有发生 医生发出提醒: 并非所有人都能坐! 老人被按摩椅按疼后没重视 三个月后脊柱现空洞 三个月前,68岁的陈女士从老家来到武汉,打算在女儿家住上一段时间。 赶上周末,女儿特意带着陈女士去商场买衣服,母女俩逛了几个小时后,感觉十分疲惫,看到商场里摆放着共享按摩椅,15分钟按摩价格仅需10元,比按摩店便宜不少,两人便分别坐上按摩椅尝鲜,确实感觉舒服多了。 第二天,陈女士感觉腰疼,猜想是按摩椅力度太大,以为休息几天就能好转,便没告诉女儿。 在家休息两个多月后,陈女士的腰痛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最近一周,更是疼得睡觉时也不敢翻身。 近日,陈女士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接诊的脊柱外科刘伟军主任检查后发现为腰椎压缩性骨折,且椎体上出现空洞,是典型的骨折后骨不连症状。通过骨密度检查,发现患者有重度骨质疏松,而三个月前的按摩则是她腰椎骨折的原因。 刘伟军提醒,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关节已发生退行性改变,人体生物力线也不在正常位置,按摩椅的力度很容易对老人造成伤害。特别是有颈椎腰椎问题的老人,神经可能已经被压迫到极限,一次用力不当的按摩,都会造成症状加重甚至瘫痪的严重后果。 老人在按摩椅上躺了一小时 起身时突然“瘫了” 去年10月,陈老伯被儿女抬着送进了疼痛科。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丹一问,陈老伯颈椎不好,前几天在商场体验了电动按摩椅后感觉非常舒服,孝顺的儿女当即买回家中。 老人当天便在按摩椅上躺了一个小时,等他起身时,突然发现下肢“瘫了”,完全不能动弹。 “很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 随后的检查证实了冯丹的判断,他立即安排陈老伯接受了脊髓解压手术。术后,老人的双腿恢复了部分知觉。 “颈椎按摩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这不是一句空话。” 冯丹说,一些特殊人群原本就有基础病,并不适合盲目按摩,还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病,随意按摩容易出事。 按摩有讲究 建议不超过10分钟 采访中,专家们均建议: 不要轻易尝试电动按摩椅,尤其是颈腰椎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器质性病变患者和老年人。 如果要坐按摩椅,每次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感觉身体轻微酸胀和舒适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