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22:45:50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健康知识

腦洞問題:放屁會不會傳染新冠病毒?

【星岛综合报道】随着各省经济重启,民众生活状态逐渐恢复从前。不过,人们对于新冠病毒似乎仍有不少疑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周二贴出一些民众的咨询问题,看看专家是如何解答? 胃胀气(所谓的放屁)会携带新冠病毒吗?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已经听说了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染病毒,但是其他气体呢? 吉尔(Jill G)的孙子想知道胃胀气,也就是俗称的“放屁”是否能携带病毒。吉尔说,虽然我们觉得问题有点好笑,但思考后也觉得是一个合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让许多专家哭笑不得,但他们一直认为胃胀气或放屁不太可能传播新冠病毒。 传染病医生查克拉巴蒂(Sumon Chakrabarti)和查格拉(Zain Chagla)博士表示,在少数人的粪便中可以发现“非常少量”的病毒。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的传染病专家萨克辛格(Lynora Saxinger)表示,新的研究表明,粪便中的有些病毒可能具有存活或可培育的潜力。但真正的问题是,肠胃胀气中是否有足够的病毒让人吸入。萨克辛格说:“当有人放屁时,排放的气体量远低于胸部的空气量。而人的衣服也可以提供额外的一层保护。有一些关于细菌的文献表明,内裤可以过滤掉屁中的细菌。” 为何我能去购物,但却仍被禁止与家庭或朋友聚会? 各省份陆续放宽禁令,许多加国民众想知道为什么有些活动是允许的,而有些却仍被禁止。罗拉(Lara B)问道:“我们可以去杂货店与陌生人接触,但是和家人朋友聚会仍然是被禁止的。” 值得注意的,纽宾士域省(New Brunswick)、新斯高沙省(Nova Scotia),以及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民众可以选择与一个家庭聚会。然而在罗拉所在的安省,人们仍然被要求各家各户坚持自己的生活。那么为何家庭聚会不可以,但是与杂货店陌生人同处一个空间却被允许。答案归结于不同的接触风险。 达尔豪斯医学院教授(Dalhousie's Medical School)和传染病研究员巴勒特(Lisa Barrett)表示:“与在杂货店的人擦肩而过相比,你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接触往往更近,更持久。”这种偶然接触比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接触风险要小得多。 传染病专家博格甚(Isaac Bogoch)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大量数据显示,人们在室内亲密接触下的坏境中最容易感染病毒。” 大多数杂货店都采取了相关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比如限制进出人数,在收银台安装挡板玻璃,在地板上画上箭头,提醒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巴勒特说,如果你看到一个小杂货店里有“100人以上”,你应该让别人知道,可能人太多了。 病毒能否通过伤口感染? 珍妮丝(Janice R)写信询问,如果被割伤,病毒能否通过伤口潜入。查克拉巴蒂说,不,不太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感染。 “这种病毒只有通过呼吸道粘膜才能进入人体,而呼吸道粘膜是没有伤口的。”她说:“感染的初步方式通常包括病毒接触呼吸系统、眼睛、口腔或鼻膜表面,然后与特定的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从而导致感染。虽然这种病毒,或病毒痕迹可能会在血液中发现。但萨克辛格说,它似乎不会通过血液感染。“人们需要集中精力防止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近距离呼吸等。” 她强调,重要的是人们要注意,病毒可以从他们的手传播到脸,因此也会传到眼睛、鼻子和口腔黏膜。 网上图片 V33

日本醫學團體警告 2歲以下兒童戴口罩危險

日本小儿科学会周二发出警告,指两岁以下儿童不应佩戴口罩,因为他们可能发生发生呼吸困难,增加窒息的风险。 为防止病毒扩散,全球的医疗专家都建议,必须保持社交距离,如果无法做到,应戴上口罩。但日本小儿科学会警告家长,婴儿戴口罩,风险太高,这是由于婴儿的呼吸道较窄,口罩会使导致他们呼吸困难,进而增加他们的心脏负担。学会也警告,口罩会增加婴儿窒息的风险。日本小儿科学会已在其网站发出通知:“不要让两岁以下儿童戴口罩。” 通知中也指出,截至目前为止,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非常少。大部份感染的儿童都是因为家人的传染,几乎都不是发生在学校或托儿所。事实上,包括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以及美国儿科学会也都曾建议,两岁以下儿童不要戴布口罩。

專家研究指重複抓頭皮能幫助減壓

无意识地不停抓头皮或磨擦双手,是不少人面对压力时常见的行为,但坊间一直对压力下所出现的重复行为原因、作用及来源都未明。最近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及蔡永业脑神经科学中心的脑神经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大脑“边缘系统”中,有一种以往未曾发现的讯息传递路径。一旦路径获激发,就会触发压力下的重复行为,而行为将有助减压。 GETTY图片 “边缘系统”是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的重要系统,而新发现的有关讯息传递路径则专责处理情绪压力,调节由压力引致重复出现的修饰行为。激活该路径后,可即时触发动物的重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替换行为”。 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柯亚(左一)及容永豪(右一)连同他们的研究团队,发现抓头等行为有助减压。中大图片 研究中一项有趣的发现是当激活上述大脑讯息传递路径时,动物会明显地处于“感觉良好”的状态。接受实验的大鼠获预先安放于两个相连空间内,而负责大鼠压力管理的大脑讯息传递路径只会在进入其中一个空间时被激活。团队发现,大鼠会记得于这个空间内因路径被激活而引致的感受,其后会于这空间逗留较长时间。这显示激活动物大脑内这个讯息传递路径,有助安抚牠们,减轻牠们的压力。 GETTY图片 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柯亚教授表示,研究证明因受压而出现的重复行为,本身是有益的,所以人们无必要强行抑制。另外容永豪教授又指出,是次研究发现不单只揭示大脑边缘系统的讯息传递路径,在引起情绪压力反应的机制中担当重的角色,亦为探究不同脑部疾病引致的异常重复行为提供基础。 c02

為什麼老人容易固執、暴怒與疑神疑鬼?

年长者往往易怒、顽固、听不进别人的话、疑神疑鬼,这或许是因为大脑老化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年长者容易生气? 许多人过了70岁之后,脑部开始老化,额叶萎缩的结果,导致大脑抑制愤怒的功能逐渐衰退。换句话说,就是抑制愤怒的刹车失灵。 即使大脑没有退化,年长者也往往因为自己这辈子累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而在自我意识与认知上产生权威感;尤其是看到年轻人不成熟的地方,更容易觉得“看不过去”。 再加上隔代差异造成的代沟,让他们越来越难理解年轻人,更觉得对方根本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使得年长者的愤怒逐渐累积,最后变得容易生气。 疑神疑鬼的理由 为什么开始老化之后,人就会变得“疑神疑鬼”呢?这是因为脑部的老化,让我们无法再信任别人。 “信任”其实是大脑经过“计算”后的决定。为了获得信赖与否的答案,必须经过看似单纯,实则复杂的计算。 我们必须将获得信任所需要的前提、对方的资讯输入脑中,并考虑可能的风险后,才能得到“足以信任”的解答。 总而言之,信任必须经过“风险计算”,而这个计算的过程意外的相当复杂。问题是,计算能力会随着大脑老化而衰退,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保持高度猜疑心比较好。表现在外,就是变得“疑神疑鬼”。 年长者容易变得“疑神疑鬼”的另一个理由,则可能与记忆有关。 大脑老化时,额叶会先开始萎缩,接着,颞叶和海马回也会跟着萎缩。其中,海马回是掌管记忆的部位,这也就是记忆力下滑的原因。 如此一来,大脑将会忘记美好的回忆,但不好的回忆与不舒服的经验却会留到最后。 这是人类无可避免的天性。因为就算记不住美好的事情,也不会带来危险,但坏事却无论如何都必须记住。如果不记住“往这里走会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和这个人往来会让自己蒙受损失”,下次说不定还会重蹈覆辙。所以大脑天生就容易留下负面记忆,而且还能清楚地回想起来。 另一方面,动物也是如此。动物能够本能地记住疼痛与危险的经验,同时会为了保护自己,避免靠近危险来源。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对于不好的回忆难免会记得比较清楚一点。 此外,前面也提过,额叶功能衰退,会让人逐渐感受不到同侪压力,这也是年纪越大,变得越顽固的原因。 因为感受不到同侪压力,就表示应该多倾听他人意见的理性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会渐渐听不进别人的话。 老化造成的血清素分泌减少,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有些人甚至还会因此罹患老年忧郁症,容易缩进自己的壳里,不愿意和他人打交道。 血清素分泌减少还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就是原本受它调节的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这也会造成年长者容易发怒的现象。 就算年老,也要锻炼脑力 面对容易暴怒的年长者时,家人和身边的人最好能够理解,大脑一旦老化,就会导致易怒、顽固、听不进别人的话、疑神疑鬼等情况增加,这其实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老化会造成额叶萎缩虽然是事实,但萎缩的程度却因人而异。有些人就算将近90岁,也完全没有给人大脑萎缩的感觉。 我们可以推测:其原因在于平常有没有锻炼大脑。 即使年纪增长,额叶和海马回还是会制造新的细胞,但由于这些细胞没有和其他细胞产生连结,所以才会萎缩。 即使细胞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诞生,器官和组织还是会逐渐迈向死亡。为了不让身体太快老化、为了让这些新生的神经细胞能够不至于萎缩,我们必须好好使用才行。 新生的脑细胞要是未充分使用,就无法产生连结,所以重点在于别让额叶与海马回“太轻松”。随着年龄渐长,的确会让人越来越提不起劲与他人沟通,但最好还是能从事一些足以对认知带来负荷的事情,例如不断认识新朋友,或是玩一些能锻炼大脑的游戏。但比起自己一个人玩,不如选择与儿孙一起玩最近流行的游戏。加入使用音乐社团、演奏乐器也很棒,不但能增加沟通的深度、认识新朋友,还能获得挑战的机会,锻炼大脑的效果也会更好。 除此之外,为了稳定精神、增加能提高大脑功能的血清素,必须摄取能够促进血清素分泌的食物,并注意大脑的营养补给。 举例来说,多吃肉类或坚果,有助于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的摄取,可促进血清素分泌。 虽然很多人觉得,年纪大的人最好不要常吃肉,但事实上,常吃肉的长者往往比较健康,我想这是因为确实摄取了色胺酸的缘故。 除了能促进血清素分泌的饮食,做些散步之类的轻松运动也很重要。请尽量敦促年长者外出,通过散步等运动来活动身体吧!(百度知道日报,图片来源pixabay)

過量攝入咖啡因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咖啡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兴奋剂,当然也是唯一一种在全球所有地区都未受到真正管制的兴奋剂——至少在咖啡、茶和软/能量饮料等产品中的咖啡因没有。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摄入的咖啡因剂量足够安全、适度,但事实是,纯的或浓缩的粉末状咖啡因,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药物,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会造成危险。 FDA警告说,一茶匙咖啡因粉相当于大约28杯咖啡,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和其他地方都禁止散装形式的咖啡因粉补充剂的销售。 近年来有咖啡因摄入过量而导致多人死亡的报道,所以各国颁布了针对纯咖啡因粉的零售限制令。 英国最新的案例,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这些禁令的必要性。 伦敦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重症监护医生丽贝卡·哈斯滕(Rebecca Harsten)领导撰写的医疗报告,详细介绍了一名26岁患者的经历,该患者在摄入两茶匙咖啡因粉末(约20克)后约3小时陷入紧急状况之中。 根据FDA的估算,大约相当于50至60杯咖啡,而且如哈斯滕的报告所言,杀死一个人绰绰有余。 “摄入的咖啡因超过1-2克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摄入超过5克或血液中咖啡因的浓度超过80微克/升后,会发生致命的咖啡因过量反应。 在此事件中,患者血液中咖啡因的浓度超过了致死量,不过非常幸运地活了下来。 研究小组指出,血检是在治疗开始后,暗示咖啡因峰值浓度在此之前更高。 当这名妇女到达急诊室时,她感到心率不齐,出汗,焦虑和呼吸困难。在检查中,医生发现她的心律异常快速,血压低,且过度换气和呕吐。 心电图显示的心律异常,被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血常规显示她体内的有酸积累(称为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失衡)和大量白细胞。 患者接受了液体和电解质替代治疗,但是由于病情没有改善,因此她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注射了镇静剂,进行了血液透析,并使用了呼吸机。 还为她提供了静脉内碳酸氢盐治疗,以纠正她的酸碱状态;使用硫酸镁药物控制心律;使用活性炭来帮助清除肾脏中的毒素。还注射了被称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激素,以对抗咖啡因对血压的影响。 施用了一种被称为英脱利匹特的脂肪乳剂,不是作为能量和营养的来源。近年来,该物质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从体内去除潜在有毒的脂溶性物质。 医生使用了如此繁复的手段,这证明了咖啡因的潜在毒性。在足够高的浓度下,它是一种可以破坏人体广泛代谢过程的药物。 幸运的是,就患者而言,这两种疗法相得益彰。两天后,她被拔管,接受了透析,但仍在重症监护下观察了一周。出院一个月后,她的医生说她状况良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并接受了精神护理。她还访问了ICU,感谢挽救了她生命的团队。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无处理咖啡因过量的官方指导意见,这终究是一种罕见的情况,但该病例和其他类似情况表明,脂质内和血液透析的联合疗法“可能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该病例见于《BMJ病例报告》。(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家庭藥箱里需要放一些什麼常備葯?

  很多家庭都备有一个常用药物的小药箱,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同症状用药不同,不同药物储存方式也不同,我们该如何合理购置和储存常用药物呢?   家庭药箱中,一般要准备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如治疗感冒、发烧、咳嗽、腹泻、腹胀等症状疾病的药物。   1. 日常治疗感冒药物,可以选择酚麻美敏片、维C银翘片等,有小孩的家庭可以备用一些小儿感冒药,比如愈酚伪麻口服溶液、健儿清解液等。如果出现发热,建议选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制剂等,也可选择蒲地蓝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柴黄颗粒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儿童的解热镇痛药物有年龄限制,小于2月龄的小婴儿不推荐使用任何退热药物。小于3月龄只要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2~6月龄如需使用退热药,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具体请咨询医师意见。不论年龄如何,只要发热超过3天,就应及时就诊。   2. 如果呼吸道感染诱发咳嗽,可以选用急支糖浆、川贝枇杷膏等止咳化痰药物。如果是儿童咳嗽,可以备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儿童用药。   3. 为缓解腹胀等症状,可以选择吗丁啉、多酶片等常用药物,也可选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等中成药。对于便秘的患者,可以备用麻仁丸来进行润肠通便;如果是儿童,可以备用王氏保赤丸或乳果糖。如果腹泻,可以选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的微生态环境,蒙脱石散止泻保护胃肠道粘膜。如果是夏天受凉引起的腹泻,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液等中成药。如果家中孩子消化不好、容易积食,可以选择四磨汤口服液等中成药。   4. 如果是过敏引起的荨麻疹,或是突发过敏症状,家中常备的抗过敏药物可以选用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但如果过敏症状用药后没有缓解,或是既往曾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或是家族有严重过敏反应史,建议及时前往就近医院就诊。如果是小年龄婴儿使用抗过敏药物,需征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5. 建议家庭常备体温计以备怀疑发热时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子容易磕碰,可以常备冰袋以冰敷,并备用创可贴、无菌棉签、无菌纱布、医用胶布、75%消毒酒精、安尔碘等常用工具和消毒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非处方药(OTC药),以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为宜。用药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在专科医师的建议下准备一些特殊药物。   关于药物储存,有的药物储存条件特殊,比如需要放冰箱保鲜层,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存储,切勿大量存储药物。注意将药物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建议药物分类放置,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出现“用错药”的状况。   不同药物的保质期不同,注意保留药物包装,并定期检查药箱内药物是否过期。如果有过了保质期的药物,应及时送至药物回收点或询问医生后进行相关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关于药物使用如果有任何疑问,以专业医师的建议为准。越小的婴幼儿家庭用药越需谨慎,建议事先征询儿科医师的建议。   本文由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黄蓉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突然聞不出味道可能是新冠感染早期最顯著癥狀

英国政府刚刚发布警示:“从今天开始,所有个体如果出现持续咳嗽、发烧或嗅觉丧失,都应自我隔离。” 嗅觉突然丧失是很重要指标,因为它可能是COVID-19感染的早期症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症状。 最早将失去嗅觉与COVID-19感染联系起来的线索出现在2020年3月上旬,Facebook上的耳鼻喉科医师们注意到出现了大量新增的嗅觉缺失症。随之而来的是逐渐积累的证据,将嗅觉丧失与COVID-19相关联。 Google搜索“嗅觉缺失症”的人数增加,新闻中报道了引人注目的案件。其中包括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无其他症状。两天后,他的COVID-19测试呈阳性。 嗅觉缺失是一个新发现,可以将COVID-19与普通感冒或流感区分开。ENT-UK和英国鼻科学协会发布了一项早期声明,呼吁将嗅觉缺失视为该病毒的标志性症状。 但是,尽管案例和轶事令人信服,但它们缺乏科学研究的大型数据集。 第一个大型数据集来自伊朗。一项针对10000人的家庭研究,显示出嗅觉缺失与COVID-19之间存在相关性。第二个大型数据集的结果由伦敦国王学院的团队发布。 他们的COVID症状研究应用程序显示,这种症状到目前为止是COVID-19的最佳预测指标。全球化学感测研究联盟(GCCR)的首次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报告COVID-19症状的人的嗅觉能力平均下降80%。 这些调查增加了传闻证据的分量,但有其局限性。主要的原因是它们是基于人们的自我报告——也就是说,他们的嗅觉能力未经临床评估。 另一方面,基于医院和耳鼻喉诊所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可以更加确定地厘清COVID-19感染者的状态和病史。 最早的报告出现在中国,研究人员指出,中国有5%的患者嗅觉受损。 在法国(417位患者),意大利(202位)和美国(102位)进行的研究发现,所有COVID-19呈阳性的患者中,分别有86%,64%和68%的患者嗅觉灵敏度下降。 最能说明问题的研究来自伊朗,他们使用了公认的划痕和嗅觉测试测量了受试者的嗅觉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60例COVID-19患者中有59例嗅觉下降。经对最新的三项证据评价得出结论,认为COVID-19与嗅觉缺失之间有强关联。 预警信号 一项美国研究发现,在27%的反应中,嗅觉是其首发症状。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表明,即使只有嗅觉缺失的症状,您仍具有传染性。 当然,我们还需要一种严格的基于证据的方法,包括客观的气味测试和所涉及机制的证据,其中一些正在出现。 同时,建议大家都将嗅觉的突然丧失视为我们应该自我隔离的标志。 如果您在大流行期间经历了突然的嗅觉或味觉缺失,可以登录填写英国和全球GCCR调查表。这些简单的在线问卷只需不到十分钟。 我们的重点是了解与气味和味觉障碍有关的机制。(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女性有「大姨媽」男性有「大姨父」嗎?

众所周知,女性每个月都会来“大姨妈”。 每个月的这时,姑娘们轻则腹痛难忍,重则救护车坐稳;有对象的姐妹,怎么看对象怎么不顺眼;没有的,撞见路上的公狗,可能都觉得心烦。 她们的内心发出灵魂咆哮: “为什么只有女孩子要受这种苦啊啊啊啊啊!!!” 也不怪姑娘们迁怒,毕竟生理结构不同,经期的苦,男性朋友们无法感同身受。 不过,最近我发现,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来大姨父了”,来描述男性糟糕的状态。 大家看了或许一哂:口嗨罢了,难不成男生还有每个月的“那几天”? 还真有。 “来大姨父了”真不是一句玩笑话,男性,真的有自己的生理期。 “沃特?!和女生一样会流血的那种?一月一次,一次七天??” 别急,我们收集了一堆关于“大姨父”的迷思,这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什么是“大姨父”?它真的存在吗? 不瞒大家说,最初这种现象是科学家们在公羊身上观察到的(有点好笑是怎么回事): 当雄性激素下降到一定水平时,雄性动物们会比平时更易怒、暴躁。 随后,长期关注男性身心健康的Jed Diamond博士在男性身上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大姨父的学名叫做:男性易怒综合征 Irritable Male Syndrome 简称“IMS”。它指的是男性表现出以易怒、沮丧、焦虑为主的一种状态。 不过,IMS目前还没有得到公认的医学诊断。 男性来“大姨父”的时候 会和女性一样流血吗? 这个,还真不会。 女性在经期会流血,是因为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造成的。男人并没有这个生理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有疾病会造成男性的尿液或粪便中有血。所以,如果有男生发现自己菊部有血,请赶紧就医,那不是大姨父(?Д?≡?Д?)! 男生也是月月都有“大姨父”吗? 答案还是:不是的。 目前研究发现,大姨父总是伴随着男性荷尔蒙水平降低(尤其是雄性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而男性没有女性那样相对规律的生理期,因此男性荷尔蒙变化是没有周期性的。 也就是说,IMS的出现也毫无规律可言,可能隔三差五都来大姨父,也可能下一次是在明年。 所有男性都会有“大姨父”吗?每个人的症状都相同吗? 不一定。 可以说,每个男性的荷尔蒙都会出现波动,低于健康值时就会有大姨父的症状,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明显的感受。 每个人的症状也是不同的。有些男生会暴躁不安,有些则会伤春悲秋,因人而异。 如何判断他“大姨父”来了? 虽然男性在大姨父期间不会流血or痛经,但确实会有与女性经期前后相似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学者们根据调研结果,发现了7种常见的IMS症状类型。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有些男性会同时出现多种症状: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男生来大姨父也挺抓狂的? 更抓狂的是,他们往往会把脆弱、焦虑等情绪压抑下来,而一旦生气愤怒,则把这一切都怪罪于他人。比如是女朋友太无理取闹,或者是同事太讨厌,而不是自己脾气变糟了。 但……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他们根本不知道IMS的存在外,还因为压抑情感(emotional repression)是社会对男性常见的预设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成熟的男人即使遭遇了问题,也要忘掉情绪,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这使得许多男性对情绪变得迟钝。 当他们处于IMS时,会对情绪感到困惑,但却不知道如何体会和表达,于是就倾向于表现出一种“笼统的愤怒”,身边最亲密的另一半也因此引火上身。 有调查显示,只有8%的男性觉得自己从没有感到过压力,而有46%的男性觉得自己几乎每天压力都好大(Diamond,2010)。持续的压力会引起男性荷尔蒙水平降低。 所以,IMS是非常普遍的。但由于大多数男性和女性都对它知之甚少,因此它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大姨妈”更多。 比如女性会以为自己的伴侣变成了一个不可理喻的人,不愿再去忍耐他的脾气,甚至开始回击;而男性会觉得明明是对方的错,怎么还这么蛮横,于是更加生气,矛盾升级… 此外,男性还会因为情绪得不到理解而变得更加沮丧低落。长期如此,对亲密关系的健康以及男性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我们该如何应对IMS 女生心情不好时,往往更容易向另一半说出自己渴望被哄、需要被爱的心情。但有些男性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脆弱使他们感到羞耻,于是只能不断掩盖真实的需求。 但大姨父期间的他们,确实会比以往更敏感脆弱,更需要爱的抱抱。所以千万别取笑他们,或者懒得应付,毕竟吵架也会影响你的心情。 女孩子们可以多留意伴侣情绪的变化,发现他状态不对时,别急着让他开口谈论这件事( “我们来聊聊吧”有时是一句很有压力的话…) 可以先通过肢体语言告诉他,你不是他情绪的旁观者,你正关心着他。 当伴侣情绪稍微稳定一些后,女生们可以营造出鼓励伴侣表达感受的氛围。 比如自己先做个示范,“看到你心情不好我也有点难过,你现在不想说没关系,等你愿意说了我会认真听。” 当然这并不是说女生要一味地包容伴侣,大姨父不是男性随便发脾气的借口。 当他莫名其妙朝你发作时,你是可以感到愤怒的。但此刻你需要意识到,除了怼回去,你还有其他选择。 你可以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他坏情绪的替罪羊,尝试告诉他: 今天聊IMS是想告诉大家,生理期不是女性的专有,同样表达脆弱、渴望被爱、焦虑不安也不是女性特有的权利。 无论男性女性,都会因为荷尔蒙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男性和女性之间不是对立的,生理期并不是我们彼此感同身受的阻碍。 两性都很需要在低落时获得伴侣的理解和支持,男生不因女生生理期而扣上“你好娇气”的帽子,女生也不因男生多愁善感、脆弱焦虑而给他贴上“不像个男人”的标签。(百度知道,KnowYourself,图片来自网络)  

飲用冰水對健康到底有沒有傷害?

总的来说,除了肠易激综合征等情况,正常喝几口冰水不会有特别大的危害。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冷”恐怕不是指零度以下的食物,往往只是意味着没有经过加热熟透、或者已经放置许久的食物。 与其避“生冷”在意的是温度,不如说避的是细菌。未熟透、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显然容易有大量细菌繁殖,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我想这是古人们不建议吃冷食最主要的原因。 不能喝冷水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去没有先进的净水设备,“冷水”往往是直接从井里、河里打上来的生水,当然是有额外风险的。 而如今自来水厂出的水已经经过了消毒处理,包装冷饮也经过了严格的灭菌,只要储存加工得当、吃的时候注意手部的清洁和容器的卫生,就没有太大微生物方面的问题。 什么人不能吃冷的? 对于本身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或者术后、体弱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冰食冷饮确实会给肠道带来一些刺激。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会导致胃部血管暂时性收缩,不利于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 消化系统功能本身就较弱的人,还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腹泻腹痛等症状。但除此之外,只要不是一次吃得太多,喝冰水吃冷食并没有太多的禁忌。 冰水在抵达胃部之前已经经过了口腔和食道的加热,大多数人是可以耐受的,包括大一点的小朋友,喝两口冰水也是没有问题的。 经期不能喝冰水? 经期能不能吃冰的,主要还是看个人喜好,怎么舒服怎么吃就可以了。 毕竟,吃冰的和痛经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月经的本质是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经期身体会分泌很多的前列腺素让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 但是当前列腺素的水平过高,引起的子宫收缩过于剧烈,压迫到了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就会导致痛经。这种疼痛可以通过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我们熟悉的布洛芬)来缓解。 此外,痛经也可能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导致的,如果每月都出现严重的痛经,建议及时就医。 习惯上,喝热水、热敷可能会让你在痛经时觉得舒服一点。但并不是说反过来冰水就会造成不适。冰水在消化系统中达到和体温接近的温度之后,已经不会对你的子宫收缩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如果你根本就不痛经的话,吃冰的也不会让你突然出现痛经的症状。孕期喝冰水的问题也是类似的道理。 运动后能喝冰水吗? 运动后满头大汗,急需解暑,运动场旁边的冷柜生意总是特别好。但有人说运动完之后喝冰水喉咙疼,有人说胃疼,还有人说可能会心脏骤停。 剧烈运动之后血管处于扩张散热状态,不排除大量喝冰水引起的血管剧烈收缩会带来一定风险,但这主要体现在对消化道的刺激上。 慢慢喝一些温度较低的饮料,其实有助于预防体温升高,防止大量出汗散热导致的脱水和中暑。在没有明显不适的前提下,运动之后喝冰水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不要一下子喝得太急。   总结一下,除了肠易激综合征等情况,正常喝几口冰水不会有特别大的危害。 其实我自己平时在家时都只喝冰水,买饮料都是优先冰镇的,早上也是喝冰牛奶……但如果你喜欢喝温水,也没必要刻意改变习惯。只要能每天喝够 1500-1700ml 水(运动量大还要再增加一些),温度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作者 / 营养师顾中一,知乎日报,图片来源pixabay)

飯前喝兩杯水 減肥效果更好

如果你想减肥,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提高你的成果。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饭前喝两杯水会让你减得更多。 研究人员对两组55岁至75岁的肥胖人群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人都在进行节食减肥。 一组在饭前喝两杯水,另一组不喝。 在12周的时间里,喝水的那组减掉了15.5磅,而另一组减掉了11磅。 随后,研究人员又对这些节食者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调查,观察他们是否能继续减肥。 同样的,喝水的那组表现得好一些。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参与者用水代替了一些高热量的饮料。 在美国,人们平均每天从饮料中摄入450卡路里。 该研究的作者还发现,参与者在喝完水后会感觉更饱了,也不那么饿了,这可能会让他们吃得更少。 喝水的人也觉得他们的思维更清晰,思考得更好。(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classicalfm.ca/zoomer-report/2020/05/15/drinking-water-weight-loss/)

滾床單能不能減肥?來看看性活動可以燃燒多少卡路里

性活动会消耗大量体力,但实际上,我们在床单上燃烧了多少卡路里? 1984年,《内部医学档案》上的一篇论文首次提出了上述问题,认为它等同于轻度到中度的运动。从那以后的更多研究给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在床上练出健壮肌肉。但是,具体是多少卡路里呢? 欲望燃烧的卡路里 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研究。尽管有研究人员找到了估算方法。 我们手头上最新的数据来自2013年,当时魁北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1对健康的年轻异性恋夫妇进行了追踪,计算他们在四种不同的性爱过程中支出了多少能量。 这项发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发现,在平均性活动期间(从前戏到结束),男性燃烧了101卡路里,女性69.1卡路里。 考虑到平均持续时间,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男性平均每分钟燃烧4.2卡路里,而女性每分钟燃烧3.1卡路里。 这比在跑步机上锻炼时要少得多,那时男人每分钟燃烧9.2卡路里,而女人每分钟燃烧7.1卡路里。 研究的合著者安东尼·卡雷利斯(Antony Karelis)博士是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运动科学系的教授,他说:“(在性生活中)有能量消耗,但并不那么大。” 2013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另一项研究得出的类似结论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如果啪啪啪6分钟,则只能燃烧21卡路里。 五到六分钟大约是人类的平均持续时间——当然不包括前戏。而且,当然,卡路里消耗存在个体差异。 如何燃烧更多的卡路里 首先,显而易见的影响因素是:谁在上面,谁完成大部分运动。 因此,要想在关键时刻提高运动效率,平时就要多加运动。或者配偶轮流占据主动,以使双方都在运动中受益。Karelis说,出汗是好兆头。 您也可以延长时间,以期燃烧更多的卡路里,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更加显而易见的是,性带来的最大好处,并不是可以帮我们减肥~ 如果您因为它在卡路里的消耗上感到失望,请记住,它还有其他的健康收益。 研究表明,定期的性行为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甚至与更长寿相关。 这些似乎比燃烧卡路里更好,不是吗?(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為什麼新冠病毒呈現出來的病徵如此不同?

一开始,公共卫生机构提到,新冠状病毒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发烧和呼吸困难。但我们逐渐发现,有患者失去了味觉和嗅觉,会表现出异常的血凝块,或者脚部病变(有时被称为“ 新冠病毒脚趾”),幼小的患者则会有头痛、恶心和罕见的炎症性疾病。 为何单一病毒会导致那么多症状呢?有专家认为,很多情况并不能直接归因于新冠状病毒。 《环球新闻》报道,皇后大学传染病学系主任埃文斯(Gerald Evans)认为,目前归因于新冠病毒的许多症状其实已经在一些严重感染的疾病中出现。例如,根据一项研究,结膜炎约占新冠病例的0.8%;但如果您查看普通人群中结膜炎的发生率,也大约是0.8%。换句话说,世界各地数百万人经历了其他症状,例如恶心或头痛,很难将这些特定现象归因于冠状病毒。结膜炎也与许多病毒感染有关,包括麻疹,所以当我们试图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时,有时候会错误地认为是新冠病毒。 (俗称的新冠状病毒脚趾。) 缅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加拿大新兴病毒研究主席金卓查克(Jason Kindrachuk)表示,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现在已经有300万人被诊断出新冠病毒,我们自然会发现更多罕见症状的病例报告。他说,在研究埃博拉病毒时,也有类似结果。早期,病例相对较少时,医生可能只判断埃博拉病毒会造成某些病状,但2014年西非爆发疫情后,大量感染者让医生对埃博拉病毒的影响有了更好的认识。 金卓查克说,因为新冠患者多了,我们看到严重的和轻微的病患。“最初,冠状病毒被认为是针对肺的,但在更严重的疾病中,这些病毒实际上会进入许多不同的器官。”发生这种情况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进入超速状态以试图抵抗感染,这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肾衰竭。 埃文斯认为,将新冠病毒的直接症状与并发症区分开来很重要。例如,虽然我们知道新冠病毒的患者有的出现了血凝块,但在其他重病患者中也可能发生血凝块,只是机率高低的差异。他说,当患者患多种不同类型的严重感染时,器官衰竭可能会发生,而不仅是冠状病毒。“当您生病时,身体会发生很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某些器官,它们很容易受到血液流动问题的影响,例如肾脏、大脑。新冠病毒会让一切变得更复杂化。” 埃文斯说,对医生而言,无论患者是否患有新冠病毒,应对这些并发症的方法都应该相同。现在唯一的差别就是,医生遇到病患,会特别检测或是询问患者是否可能患上了新冠病毒。   网上图片 v01

【視頻】戴手套更易傳染病毒?看看專家怎麼說!

忧虑新冠状病毒传染,越来越多加拿大人戴上口罩了;同时,戴手套的人也增多了,但专家说,在公众场所戴手套的用处不大,甚至可能更容易使自己被感染。 传染病医生查克拉巴蒂(Sumon Chakrabarti)说:“我发现人们在公共场合戴着手套时,他们总是在各处戴着同一套手套,但这样做,实际上反而使自己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危险。”他解释,用同一副一次性手套接触不同的表面,只是将病毒从一个位置传播到另一个位置,是弊大于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新冠状病毒是会透过人际传播的,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呼气,而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时,感染就会扩散。如果某人触摸被病毒污染的表面,然后触摸其眼睛、鼻子或嘴巴,也有可能被感染。 多伦多大学传染病专家关杰夫(Jeff Kwong)说,与这些粘液膜接触是导致感染的原因。“如果病毒只是在您的手上,只要您不触摸自己的脸,就不会被感染。” https://youtu.be/dXU6VjjLFsw 护士莉克斯(Molly Lixsy)在脸书上分享了一段戴手套的实验影片,提醒民众戴手套一样很容易传播病毒,很快地会发现在手机上、脸上等处,都沾到了污染源。 查克拉巴蒂认为,戴一次性手套(无论是哪一种材质的手套)​​会误导人们,认为这足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这会给人一种错误的保证感。人们戴着手套时往往不愿洗手,但无论您有没有戴手套而触摸到东西,病毒都在手上,只有勤洗手才是防止感染的最佳方法之一。”   世卫组织在官网上亦提到,在公共场合戴手套不能有效防止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如果您随后触摸您的脸,则污染物将从您的手套转移到您的脸,仍可能感染您。”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此表示赞同,其网站上说:“保护自己免受细菌侵害的最佳方法是,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20秒钟,或者使用至少含60%酒精的洗手液。” 有人说,既然如此,可以戴着手套使用洗手液啊!?但专家建议还是不要这样做。查克拉巴蒂说:“洗手液是设计用在皮肤上的,不是用于乳胶或其他材质上。研究表明,戴手套使用洗手液的保护作用不大。”   他理解人们想戴手套,是希望多一层保障,但其实没有效果。他提醒民众,无论外出购物、买药还是喝咖啡,记得多洗手,不要碰触脸面或头部,这些措施都比使用一次性手套有效得多。   网上图片 v01

提早給孩子性教育會不會誘導孩子性行為?

以一位母亲的提问为例: 我家女儿 7 岁了,我从小一直用坦荡不回避的态度对她进行性教育,小学学校里没有开展性教育,我在淘宝上买了《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给她看,她也很喜欢,对于生命的起源,男女的生殖器官,怀孕都有了解。我现在的疑惑是:把这些东西这么明确直白地告诉她,会不会不太好?有时她很坦荡地把这些话说出来,反倒是我们大人感觉尴尬。另外,读本中五年级讲到自慰,六年级讲到性交以及安全套,是不是太早了,会不会导致孩子跟着书本上教的内容过早地发生性交行为? 一、性教育,什么时候开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从小进行性教育是有必要也是正确的做法。性教育的内容,则应该与各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需求相适切,这也是全面性教育的“适龄性”。 以儿童对性别的认知为例,科尔伯格将孩子对性别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儿童 2~3 岁的时候,他们能够正确地指出自己的性别;3~5 岁时,儿童逐渐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5~7 岁时,儿童能认识到一个人的外貌或活动的变化与性别无关,即开始了解性别的本质区别。 然而,在这个逐步发展的认知过程中,孩子并不会“无师自通”,需要有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性别。 其实,在孩子出生的时候,性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孩子需要来自直接抚养人的关爱和温暖,已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当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男孩女孩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时,他们便有对于性教育的更加明显的需求了。 那么,孩子通常多大会对“我从哪里来”问题产生兴趣?一项调查显示,据父母回忆,22%的孩子在 2~3 岁间问父母这个问题。40%的孩子在 4~6 岁间询问。也就是说,62%的孩子在 6 岁或 6 岁以前就会思考并问出生命起源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们聊“性”这个话题。 作为父母,应当为孩子尽可能科学、理性地解答与性有关的问题,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性话题谈的越早,越会使孩子在一种非常自然、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探索生命奥秘的乐趣和生命本身的可贵,对“性”形成科学、健康的理解,免受复杂社会信息的干扰。 二、什么是全面性教育? 对于性教育有一些误解也是正常的。许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接受性教育,是否会因为了解相关知识,而提前尝试性行为。 首先我们应当强调,我们十分倡导和不断推进的是全面性教育。 全面性教育是什么? 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对全面性教育的定义是: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 全面性教育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福祉,并终其一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 也就是说,全面性教育,不仅仅是关于性行为、怀孕等性的知识的教育,还包括家庭与亲密关系、人际交往、性生理与心理、身体尊严、许可、生活技能、性别平等、性与生殖健康、性侵害防护等诸多议题。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要认识到性教育不是“性交教育”,不要谈“性”色变。 此外,全面性教育不等同于性刺激。 引用美国雷婉医师的话: “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字是有着一大段距离的,猥亵的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描写。性教育的文字诉诸理智,是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必须知道的科学的事实告诉你。读了性教育的文字使人沉静而清醒,知道应采取的态度和该走的方向。” 三、全面性教育,有什么用? 我们需要明白,性教育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身体,热爱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身体,防止性侵害和不安全的性行为,这也是当下很多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首先,性教育在防止儿童受侵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儿童在受侵害时不敢发声,更不要说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父母、学校从小就告诉儿童身体有尊严,自己有权利拒绝别人让自己不舒服的身体触摸,教会儿童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那孩子就会少一份遭受侵害的风险。 其次,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别平等观念,平等看待不同性别的人;性教育在消除学生对青春期的恐惧、正确看待自己的发育和成长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小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在青春期更好地面对和看待自己身体、生理的变化。 最后,在孩子初次接触性行为之前,了解过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减少性暴力和性传播感染的风险。比如,对中学生而言,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增强,交往机会增多并带有亲密化的趋势。我们非常希望,每一个个体在发生性交行为之前,都有机会了解性交是怎么回事,发生性交行为有什么结果,需要对这些结果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发生性交行为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而不是在发生性交行为时依然无知和“单纯”。 由此我们发现,性教育在于让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尊重自己、善待自己,保护自己,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在性行为方面做出理性的决策。 四、实证研究:性教育到底会不会导致孩子提前发生性行为? 针对有人担心性教育会导致初次性交时间提前的问题,国际上做了大量严谨的研究。2009 年,联合国发布《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其中引用了一项专门针对性教育对性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综合研究,研究的结论是:性教育取得了推迟初次性交时间、降低性交频率、减少性伴侣数量的效果。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接受全面的、科学的性教育并不会增加青少年提早发生性交行为的可能性。 在新修订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也再次指出,根据 2016 年对性教育实施成果的研究发现,全面性教育具有以下效果: 1 推迟初次性交行为发生的时间 2 降低性交行为发生的频率 3 减少性伴侣数量 4 减少风险行为 5...

內衣內褲鞋襪能用洗衣機一起洗嗎?

内裤和袜子不能放在一起洗,这几乎是我们公认的结论。在这一点上,外国朋友和我们又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觉得这是奇怪且不必要的行为。他们认为衣物放在一起洗很正常,分开洗反倒费时费力,多此一举。 就连《生活大爆炸》中有高度洁癖的谢耳朵对此也毫不避讳。 可我们的男同胞往往会因为没有分开洗而遭来一顿顿嫌弃。事实上,中西方的洗涤方式差异由来已久。 无论是美剧中的“公共洗衣房”,还是留学生的所见所闻,都跟我们坚持的“分开洗”背道而驰。那么,造成中西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内裤和袜子究竟该如何洗?手洗与机洗哪个更好?我们常说的因一起洗带来的“洗衣机病”是不是危言耸听? 在传统观念里,如果一个人懒到连袜子都不想手洗而跟内裤混洗的话,那细菌简直就闹翻天了。毕竟每天被踩在脚下的袜子可比内裤脏得多。但实际上,这两者都脏得程度不相上下,甚至内裤还略胜一筹。虽说穿过的袜子老散发出一股酸臭味,但它最主要的成分还是自身分泌的汗液。这些汗液本身是无味的,但它里面富含的盐分、尿素以及蛋白质等引来了一大批菌类微生物。 正是这些微生物带来的代谢废料,导致了袜子臭味的产生。 比起袜子,内裤上正常寄居的微生物菌可要复杂得多。由于人体私处的部位环境特殊,它往往滋生大肠杆菌、革兰阴性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再加上内裤常常会沾上尿渍、粪汁等分泌物。这样看来,既然袜子和内裤差不多脏,也就不存在谁嫌弃谁的问题了。 大肠杆菌 除了嫌脏之外,我们最为担心的是内裤和袜子混洗会造成交叉感染,传播疾病。尤其大部分女性认为,袜子上的致病菌会造成私处部位的感染,患上霉菌阴道炎等疾病。 因此,家里的男同胞偶尔将裤袜一股脑地放进洗衣机时,会遭来一堆臭骂;严重的甚至引发一场家庭战争。 但其实这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导致足部和私处致病的病原体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足部感染便是足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气、香港脚。引起该疾病的是一种叫红色毛癣菌的真菌。它会让人痒得抓狂,还可能会引发灰指甲、手癣、体癣等症状。 作为一种传染性的病症,它能通过共用浴具、拖鞋等途径就能轻易地进行传播。在有脚气患者存在的情况下,裤袜混洗的话危险性确实会增加。 红色毛癣菌 但红色毛癣菌绝不会引发我们所说的霉菌性阴道炎。所谓的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另一种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 通常而言,这种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的常见菌,一般不致病。只有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才会引发阴道炎症状。 那么,足部上的红色毛癣菌就不会造成私处感染了吗?当然不是,如果它感染我们或是别人的屁股上,就会引起一种叫股癣的皮肤病。 凝胶培养基上的白色念珠菌 与足癣类似的,股癣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瘙痒,表面上还常有鳞屑。 也就是说,裤袜混洗会传播传疾病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没有资料直接完全证实该说法的正确,但根据美国 CDC 的指引说明: 通过共用衣物、毛巾或直接皮肤接触,仍有不少疾病会被直接传播。这些疾病中包括真菌感染的就有毛霉菌病、金钱癣;甚至包括病毒性的感染,如软疣等。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感到疑惑:明明裤袜分开洗相对安全,为什么外国人就不以为然呢?莫非是他们对致病菌有较高的免疫力? 要知道,他们除了内裤和袜子混洗以外,还会将全部衣服扔进公用洗衣机。就连鞋子也一并扔进去,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丧心病狂。总之,自洗衣机诞生以来,他们似乎巴不得将活人以外的所有东西都塞到洗衣机里。但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手洗才是王道。尤其是对内裤和袜子而言,手洗才能比机洗更干净。 可转念一想,手洗时使劲搓恐怕也不及洗衣机搅拌的力度。那么我们为什么总会发现手洗似乎更干净呢?问题可能出在我们的洗衣机上了。由于很多人懒得定期清洗洗衣机,从而使其滋生了细菌。 原来看似干净的洗衣机其实也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好地方。尤其是洗衣机内筒和外筒的夹层,可以说是最脏的地方。 原因在于当洗衣机在洗涤的时候,会有污水在洗衣机槽和内筒之间流动。长此以往,水垢、衣物纤维污垢,一些杂质就会黏附在内槽壁上,堆积出一层顽垢,从而成为孳生细菌的温床。 此外,在我们洗衣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沾上污垢孽生细菌的机率也是非常大的。 据报道,使用含 6.25g/L 过碳酸盐的洗衣机槽清洗剂 250g,就能将洗衣机洗干净了。 有人认为,要是没有定时清洗的习惯,洗衣机滋生的细菌可能比马桶还要多。这样裤袜一起扔进洗衣机洗,当然会增加了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相应地,外国人的公用洗衣房则更注重定期清洗这些设备。除此之外,国外在洗完衣服后是必须会进行烘干。 在一定时间内,当温度高于 60℃ 时,这对致病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也明显升高。作为高效杀菌炉的烘干机,它能使病原体在长时间处于高温干燥的环境,使其无法存活。 因此,他们基本不用担心内裤和袜子一起混洗会影响健康。 但我们则不同,几乎很少有烘干的习惯,都是洗完衣服就直接晾晒了。虽说在阳光照射下,大部分微生物也会丧失生存能力,但一旦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那些病原微生物就会在衣物上潜伏了。 不过为了充分解放生产力,我们只要满足这几个条件,内裤和袜子是可以放心一起洗的。比如有专用洗衣机,能保证这些衣物能及时晒干;身体素质正常,免疫力足够强,生殖器和皮肤没有出现不适和异常等。 要确保万无一失的话,可以像外国人事先不嫌麻烦,养成清洗洗衣机和及时烘干的习惯。当然,这恐怕得先摒弃大多数人骨子里对裤袜混洗的刻板印象了。(知乎,作者 / SME情报员,图片来源网络与pixabay)  

喝湯是不是真的沒營養?湯里有哪些好東西?

喝汤滋补的神奇作用,在民间传说已久。鸡汤啊,骨头汤啊,牛肉汤啊,味道鲜美,如果再能有保健作用,那当然是最好的。   但是,也有很多科普人士和营养专家说,汤其实没什么营养,营养都在「渣子」里面!到底真相是什么呢?咱们今天不吹不黑,公平地说一说。   以下 4 千 5 百字,实在不耐烦的朋友,可以看看加重的字,然后翻到结尾看结论。   咱们先说说一向最受欢迎的「大骨汤」,再讨论奶汤和鸡汤。   传统认为骨头汤能补钙健骨,能促进下奶。不过,这几个功效都离不开补钙这个基础(人类的乳汁中也含有丰富的钙)。和「不需要证明」的传说不同,我们这里给到您的,都是实打实的科学数据,然后做客观2的评价。   1 骨头汤里到底能够煮出来多少钙?   认为骨头能补钙,这想法也很合情合理。因为动物体内钙量的 99% 存在于骨组织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不溶于水。其他形式还包括微量非结晶状态的磷酸盐/柠檬酸盐和碳酸盐(也难溶于水),以及微量存在于血液和细胞中的钙离子。所以,骨头就是动物体内储藏钙的大仓库啊。   但是,正因为骨头中的钙是「坚强」的不溶状态,所以很难煮出来。   早在 1999 年就有研究论文探讨了骨头汤能溶出多少钙这件事(蒋卓勤等,1999),结果是这样的:用完全不含有钙离子的三蒸水来煮骨头汤,结果汤中钙含量低到可以忽略;然后又用压力锅,加大压力,煮上两小时,也没能明显增加骨汤中的钙含量。所以,骨头汤并不能补钙。   2 煮骨头汤的时候加几勺醋,能补钙吗?   但是,很多人会说:我在煮骨头汤的时候加了两勺醋啊!醋不是能让骨钙溶出吗?没错。关键是到底加了多少醋,到底能溶出多少钙。   另有一项 2008 年发表的研究,研究者将 500g 猪的股骨切碎,加入1500g水,再于煮沸时加入 75g 的醋,继续慢慢煲汤。结果呢,和不加醋的处理比较,骨汤中的钙含量的确是显著增加了。同时还测出了其他矿物质,如镁、钾、锌、等,溶出量都有所增加(赵钊等,2008)。   关键是,到底溶出来的钙有多少呢?加了 75g醋,按普通汤匙大概是 7~8 匙,够多了吧。但是加醋煮后,汤里面的钙含量依旧很低,为49mg/kg。   日常评价食物营养,一般是用 mg/100g 来算的,49mg/kg 就是 5mg/100g。   这个量可真不算多啊——大白菜就含有...

即食麵應該怎麼吃?即食麵的湯有沒有營養?

方便面面汤主要问题在于油脂含量高,钠含量高。长期吃方便面喝汤,可能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更容易发生肥胖、高血脂等问题。 我家里正好囤了一些泡面,我顺手把一个典型的泡面的标签拍下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泡面的配料表通常会将酱包、粉包等配料包和面饼分开来标示,比如这个泡面的配料表,白色虚线圈出的是酱包的配料,橙色虚线圈出的是粉包的配料。没圈出的,当然就是面饼啦。而泡面的营养成分表则是把所有料包写在一起计算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吃泡面不喝汤的话,总营养成分的摄入是比营养成分表上写得更少的。 图中可以看到,泡面总的钠含量是非常惊人的,我拿的这种 100g(一小包)泡面中钠含量已经达到了 1836mg,已经达到每日需要量的 92%。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泡面的「汤料」贡献的。酱包和粉包中很多配料都会额外贡献钠元素(不只是盐),我把包含钠元素的配料用红线标出来了。 如果把泡面的汤都喝完,再加上一日三餐中别的食物带来的钠,总的钠含量几乎一定会超标。长期高钠饮食,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除了钠元素含量高之外,泡面汤料里油脂含量也不少。 首先,对于油炸方便面来说,面饼里的油含量就很高。一部分油脂会在泡或者煮的过程中,进入汤里。其次,酱包和粉包里其实也含有油脂。比如,这个配料表中我画绿线的那些配料,就是酱包和粉包中的油脂成分。其中大部分是饱和度比较高的油脂(精炼棕榈油、植脂末)。看总的营养成分表的话,总脂肪含量能达到 16.4%,确实不低了。 所以,吃泡面时如果不喝汤,可以少摄入很多钠和饱和脂肪,是一种相对更健康的选择。 当然,要想更健康地吃泡面,可以选择非油炸的方便面(冻干,热风干燥,半干面等),在煮泡面的时候少加一些调味酱和调味粉,额外加一些蔬菜,以及肉类,鸡蛋等优质蛋白成分。然后尽量少喝汤。这样一来,即使是泡面,也会变得比较健康啦。 不只是「泡面的汤」,其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汤都存在「脂肪过量,钠过量」的问题。长期大量喝这种汤,不仅不「养生」,而且有害健康。特别是「白汤」,其实喝「白汤」就相当于喝脂肪。 其他的汤虽然没有「白汤」脂肪那么高,但其实也同样存在脂肪和钠过量的问题,其中肉汤还附赠了高嘌呤的风险。偶尔喝一下解馋其实还好,但不建议「长期、大量」去喝。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泡面中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特别是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其实,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法合规地使用,不会危害健康,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另外,泡面里只有某些酱料包需要加防腐剂。面饼和粉包水含量低,不需要加防腐剂) (知乎日报,作者 钱程)

預防新冠用消毒紙巾 每擦一樣東西都要換新的嗎?

我们都知道,勤加消毒经常使用的接触面,是预防新冠状病毒的好方法,那我们需要每个接触面都使用一张新的消毒剂纸巾吗? McMaster大学传染病医生、副教授Zain Chagla向加拿大广播公司表示,只要你是同一时间擦拭多个表面,使用同一张消毒剂擦纸是可以的。 Chagla说:“这些湿巾含有很多消毒剂。而这种病毒在消毒剂和消毒材料上不能好好存活。” 另一位传染病专家Lynora Saxinger博士说,使用消毒剂时,“接触时间 ”是关键。消毒剂纸巾必须很湿润,才能在接触面上留下消毒剂。 Saxinger说:“我个人不换湿巾,而使用喷剂的时候,我不会把表面擦干,我只是把喷剂擦过表面,让它自行风干。” (图片:CBC) T11

這個真沒想到!肥胖與睡眠不足還有這種關聯

根据对蠕虫的最新研究,节省能量可能是睡眠的主要功能。 熬夜会让你发胖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下降与食欲不振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这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卡路里消耗。 但本周发表在PLOS生物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种反应的方向可能实际上颠倒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和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的研究中发现,并不是睡眠不足导致肥胖,而是肥胖会导致睡眠不足。 医学博士、神经病学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州计时生物学和睡眠研究所成员David Raizen表示,“我们认为睡眠是身体在能量水平下降的情况下试图节省能量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要禁食一天,我们可以预测你会犯困,因为你的能量储存会被消耗殆尽。” Raizen强调,尽管这些蠕虫的发现可能无法直接转化为人类,但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哺乳动物的睡眠提供了令人惊讶的良好模型。像所有其他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一样,它们需要睡眠。但与人类不同的是,人类拥有复杂的神经回路,很难研究,而秀丽隐杆线虫只有302个神经元,科学家们确定其中一个是睡眠调节器。 人类的急性睡眠中断可导致食欲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并且长期每晚睡眠少于六个小时的人更容易肥胖和得糖尿病。此外,在人类、大鼠、果蝇和蠕虫中,饥饿也被证明会影响睡眠,这表明睡眠至少部分受营养素供应的调节,但睡眠和饮食之间的协同作用方式尚不清楚。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生物学副教授Alexander van der Linden博士说,“我们想知道,睡眠的实际作用是什么?睡眠不足和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等有联系,但这只是一种关联。目前还不清楚睡眠不足是否导致了肥胖,也许是肥胖导致了睡眠不足。” 为了研究新陈代谢和睡眠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了基因改造,将控制睡眠的神经元“关闭”。这些蠕虫仍然可以进食、呼吸和繁殖,但它们失去了睡眠的能力。随着这个神经元被关闭,研究人员看到三磷酸腺苷(ATP)水平严重下降,而ATP是人体的能量货币。 Raizen解释说,“这表明睡眠是为了节约能量,实际上并没有造成能量的损失。” 在先前的研究中,范德林登实验室研究了秀丽隐杆线虫中一种名为KIN-29 的基因。该基因与人类的盐诱导激酶(SIK-3)基因同源,已知该基因可发出睡眠压力信号。出人意料的是,当研究人员敲除KIN-29基因制造出失眠蠕虫时,即使其ATP含量降低,突变的秀丽隐杆线虫仍会积聚过多的脂肪,类似于人类的肥胖症。 研究人员假设,脂肪储存的释放是促进睡眠的一种机制,而KIN-29突变体失眠的原因是它们无法释放脂肪。为了检验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再次操纵KIN-29突变体蠕虫,这一次表达了一种能够释放其脂肪的酶。通过这种操作,蠕虫们又能再次入眠。 Raizen说,这可能解释了肥胖症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问题的一个原因——脂肪储存和控制睡眠的脑细胞之间可能存在信号传递问题。 尽管还有很多关于睡眠的问题需要解决,但这篇论文让业界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其核心功能,以及如何治疗常见的睡眠障碍又近了一步。 “在睡眠领域有一种普遍笼统的观点,即睡眠完全是关于大脑或神经细胞的,而我们的工作表明这不一定正确”,Raizen说,“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与睡眠调节有关。”(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半年不換與「菌」同眠 你的枕頭有多「臟」?

人的一生中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意味着,枕头其实才是你的“忠实伴侣”,可是,您有多久没给这位“伴侣”洗澡澡啦? 半年不换与“菌”同眠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长时间使用同一个枕头会滋生很多细菌螨虫,这是很多人的过敏源头! 北大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陈周表示: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至今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40余种,极易在枕芯等寝具内滋生。 气温升高、汗液排出增多,会让面部皮炎发病率相对升高。而螨虫以人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为食,繁殖速度很快。 所以,枕头的清洁必须做好。 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毕竟,我们在睡觉时,头发中的灰尘和细菌会直接贴在枕头上。 另外,我们不经意留出的口水、分泌的汗液也会渗透到枕头里面,时间一长,病菌就会像种子一样,扎根于枕芯,成为疾病的“幼苗”。 所以,我们的枕头其实真没有多干净! 美国权威睡眠研究机构(Sleep to Live Institute)指出,我们大约每六个月就应更换一次枕头。 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枕头,也至少要做到经常清洗。 现在很多年轻人直接将枕头套上枕罩,清洗的周期会随被罩床单一起。 其实最好还是使用枕巾,这样更换方便,也好清洁。有条件的话,用烘干机烘30分钟也有助于清除枕头中的部分脏污。 不同材质的枕头怎么保养? 1.记忆枕头 这类枕头弹性好,支撑力强,并且不易积聚灰尘等,尤其适合易呼吸道过敏的人。 清洗方法: 记忆型枕头通常都有枕套,枕套可以采用正常的清洗方式 枕芯则应先用加有洗涤剂的冷水浸泡,然后用手轻压,再用清水冲净。洗后用干布吸水,放置在阴凉处风干,切忌暴晒。 2.荞麦枕头 荞麦皮枕芯、茶叶枕芯、药枕等,一般都具有保健安神的功效,如果水洗,不仅影响保健效果,还极易发霉。 清洗方法: 但这类枕芯使用时间长了会产生一些碎屑和粉尘,大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把荞麦皮、茶叶等倒出来,筛除碎屑,平摊开来放在阳光下晾晒。 枕芯的包布采用常规清洗法即可。 3.凉席枕头 凉枕适合夏天使用,但不宜用水浸泡清洗。 清洗方法: 由于凉席材质本身就不容易沾染灰尘细菌,所以,用清水打湿抹布轻轻擦拭表面,然后用干抹布擦干,放在通风处晾晒就能使用了。 4.化纤枕头 化纤材质导致透气性差,长时间使用后易缺乏弹性,变形结块,并会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状态。除了勤清洗,还要注意常更换。 清洗方法: 清洗时,选用温和的洗涤剂,如果选择机洗,最好包一块大毛巾,以均衡水流,防止变形。 5.羽绒枕头 羽绒枕有质轻、透气、蓬松度好的优点,但它不便于清洗,如果清洗不当,反而会使枕芯结团。 清洗方法: 羽绒枕芯不宜机洗,水洗时,先将枕芯放入冷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放到30℃的温水中,加中性洗涤剂浸泡15分钟,再用软毛刷轻轻刷洗。 漂洗时可在一盆温水中加入4至5汤匙白醋,这样能够中和羽绒枕芯内残存的碱性洗涤液成分,以减少对羽绒的损害。 洗好后,不要拧太干,用双手将水分挤出,在阴凉处晾干后,可轻轻拍打枕芯,使羽绒恢复蓬松柔软。 (来源:人民网健康、养生中国、广州日报,图片来源pixabay)

東亞的大胖子為什麼這麼少?很可能他們都死了!

中国胖子遇到美国胖子的时候,最能缓解体重焦虑,找回身材自信。 不需要任何其他背景信息和知识,单纯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就能感受到两国差异。赴美人士往往有这样的观感: 走在美国大街上,就像掉进了胖子堆里,体重超过 0.1 吨的遍地都是。              这种场面在东亚很难看到,更不用说在某个特定国家,唯一的胖子只会每天出现在报纸和电视里。 粗浅的第一印象符合统计结论。 一九九七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定量标准。BMI≥25 即提示为「超重」,BMI≥30 则为肥胖。BMI 是身体质量指数的缩写(Body Mass Index),计算公式如下: 按这套标准:一个身高 1.70 米的人,体重超过 72 公斤就会超重;而突破 86 公斤,就可算作肥胖。 在人口大国中,美国是肥胖率最高的国家。仅肥胖一项,就要给美国每年增加超过 1500 亿美元的医疗负担。 中国虽然凭借人口优势为世界贡献了将近 9000 万肥胖人口,在数量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肥胖率刚到美国的 1/5。 · 二〇一六年世界各国成年女性(上图)与男性(下图)肥胖率分布:美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大于 30%,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的胖子也都占到了其国家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口 中国胖子为什么这么少?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胖成美国胖子那样之前,他们就都死了。 肥胖的社会学 肥胖在发达国家是「穷人的疾病」。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美国穷人的 BMI 始终显著高于富人,穷人孩子严重肥胖症发病率要比富家子弟高出 70%。 ·...

新冠大流行期間該如何進行戶外運動?

艾丹·德索萨(Aidan D’souza)每周会有三到四次去追逐他最喜欢的一种感觉--被称为“跑步者高潮”(runner’s high)的热血沸腾的兴奋感。 这位20岁的小伙就读于Seneca学院,在instagram上开设了“安大略跑步者”(Ontario Runners)的帐号。他从小就喜欢跑步。由于新冠病毒的原因,他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那种熟悉的快乐。 像许多加拿大跑步者一样,新冠大流行彻底改变了德索萨的日常生活。他无法和队友一起为即将到来的田径比赛进行训练,他只能在社区附近跑步。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居家抗疫让很多人渴望户外活动,德索萨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邻居加入了他的行列。 运动理疗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里斯·纳皮尔(Chris Napier)是《跑步科学》的作者,他也看到了这种趋势。 纳皮尔:“我在温哥华,这里的天气很好,所以人们出门的次数很多。” 虽然早期关于慢跑者传播COVID-19的报道在一开始引起了恐慌,但此后这些报道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事实上,加拿大的顶级医生们已经批准了在户外的时间。卑诗省卫生官员邦妮·亨利在周三的每日新闻发布会上说,从一个咳嗽的行人身边经过而感染上COVID-19的几率“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加拿大人应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病毒传播。另外要注意与跑步相关的伤害——系好鞋带出去运动很容易,但是初学者和回来后容易受伤,纳皮尔警告说。 如果你打算通过户外跑步来度过新冠大流行,这里提供一些安全的方法: 保持社交距离 除非你是和家里的人一起户外运动,否则不要组队跑步。 德索萨说,他尽量循社交距离的建议,他保持自己和其他人之间有一个足够大的“缓冲”距离。 为了避免做出艰难的选择,他尽量在外面人少的时候跑步,通常是在下午晚些时候。 参加虚拟比赛 许多跑步者在参加跑步俱乐部和参加马拉松中找到了社区。随着很多跑步活动推迟或取消,加拿大的跑步组织鼓励他们的社区成员通过虚拟比赛保持联系。 跑步者可以报名在一段时间内跑或走一定的距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比赛是加拿大跑步系列赛,将于5月4日至7月1日举行。 在缺少跑步俱乐部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为那些想要参加春季比赛的加拿大人制定了一个免费的训练计划。点击查看 https://canadarunningseries.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UA_SpringRunOff_Training_Update_Virtual.pdf 注意颈保暧套,带上水和你的手机 加拿大卫生部推荐使用口罩来减少COVID-19的扩散,但这可能会使你在进行高能量运动时难以呼吸。 在出跑步时,脖子上戴着保暖套效果很好。一旦发现有人在附近,可以很容易就能把它拉到鼻子和嘴附近。 保持水份在锻炼时总是很重要的,所以带一瓶水可以确保你不必走进便利店或赶回家去喝上一小口。如果你习惯于长跑,缩短你的跑步时间也许是值得的,因为现在很多地方没有公共厕所。 另外,在运动时万一发生什么情况,用手机与他人交流也是个好主意。 循序渐进 你可能希望一下子跑个五公里,但你的身体可能无法承受。根据纳皮尔的经验,超过你的极限是导致跑步者受伤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止伤害自己,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力量训练,并为任何异常疼痛寻求物理治疗。 尽管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一些加拿大人可能会犹豫是否去看医生,但像纳皮尔这样的物理治疗师仍然会在网上进行预约。 对于那些可能不知道健康的疼痛和应该引起关注的疼痛之间的区别的新手来说,纳皮尔说,任何引起你跑步不同的疼痛感觉都应该被观察。 他说如果你的某个部位疼痛超过3分(满分10分),或者第二天更加恶化,你应该停止跑步。(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图库) (ref:https://www.huffingtonpost.ca/entry/how-to-run-safely-coronavirus_ca_5eaca886c5b639d6e5763c70?utm_hp_ref=ca-homepage)

經常服用抗過敏葯會使以後過敏癥狀加重嗎?

每年的植物交配季节都会影响很多人。当神奇的春季到来,花儿开了,树叶落了,数十亿的花粉飞舞,试图使另一朵花受精。当它们意外地落进我们的鼻子并在那里触发一种免疫反应,我们称之为季节性过敏。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大约有2500万美国人过敏,其中许多人服用某种非处方药来治疗。有很多关于过敏的误解,也许部分原因是我们对它们如何真正工作的知之甚少。 初次服用抗过敏药的人难免会有这些疑问:如果我一直吃过敏药,我是否阻止了身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我是否只是让我的过敏变得更加严重?随着季节进展或年龄的增长,你的过敏症会变得越来越糟。 但这不能怪罪于药物。纽约大学过敏症专家Clifford Bassett表示,“在每年的花粉季节,我都会看到数百名感觉过敏药物对他们没有帮助的患者。” 他解释说,还有其他原因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药物没有发挥作用。其中一些可能只是在衰老——许多人成年后会过敏(尽管总体而言成年人的过敏性反应比儿童要少)。 芝加哥过敏和哮喘医学主任Sarena Sawlani解释说,这也可能是个体差异,每个人对每种过敏药物的反应都略有不同,具体原因比较复杂,还未能完全了解。甚至在每一种类型的过敏药中都是如此。 过敏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 (免疫治疗不算,免疫治疗是为了改变你的免疫系统) 在美国,大多数人都服用抗组胺药,包括从Benadryl(苯那敏)到Claritin(克拉霉素)再到Zyrtec的所有一切。最初的抗组胺药Benadryl(通用名苯海拉明)使人们昏昏欲睡,因为它的作用可以跨越血脑屏障。在大脑中,组胺类药物通过附着在调节过敏反应的受体上,在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内帮助促进清醒。Benadryl具有穿过血脑屏障并与之无差别地结合的能力,因此大多数人都会相当嗜睡。当不在大脑中停留的第二代以及后来的第三代抗组胺药被发明出来后,季节性过敏患者获得了巨大的胜利。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可以更特异性地与相关受体结合,而且它们具有疏脂性或“脂肪厌恶性”,血脑屏障能阻断大部分的溶脂性分子,从而把Claritin或Zyrtec拒之门外。 这些非困倦的药已成为主流,尽管它们可能不如皮质类固醇有效。抗组胺药的作用是通过阻断组胺,顾名思义,这有助于过敏,因为组胺是你的身体对花粉 (或猫皮屑以及其他任何你过敏的东西) 作出反应的信号分子。 一种叫做肥大细胞的细胞一旦检测到过敏原,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组胺。这些组织胺会释放出大量的组胺,通过使你的血管扩张和增加鼻腔内粘膜的通透性来对抗感知到的威胁。粘膜的通透性听起来可能很无害,但实际上是反应中最关键的部分—— 这就是(部分)让你流鼻涕、流眼水的原因。流鼻涕从字面上看,是你的鼻膜漏出了血液中的血浆成分,再加上鼻腔内衬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所以才会导致流鼻涕——无论如何,抗组胺药可以阻止你的身体释放的组胺,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停止症状,但不能阻止这个过程。 而皮质类固醇在组胺部分甚至开始之前阻断炎症细胞的涌入。你可能更熟悉的是像Flonase(氟隆酶)这样的鼻腔喷雾剂。对许多关于过敏药物疗效的研究的元分析表明,鼻内喷雾剂比抗组胺药的效果更好,很可能是因为它们首先防止了反应的发生。不利之处在于它们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尽管您会在大约半小时内看到一些缓解,但皮质类固醇在使用两到四个星期后效果最佳,因为它们实际上在帮助调节您的免疫系统。 因此,如果过敏药物与我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这是否就意味着它会改变我的身体反应方式? 一项啮齿类动物研究显示,抗组胺类药物可能防止动物从建立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但这项研究是基于毒液而不是花粉或其他常见的过敏原,另外它是一项啮齿动物的研究,还没有研究表明人类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Sawlani主任认为像抗组胺药和鼻腔喷雾剂这样的处分药物包括眼药水,“应该不会对你的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临床影响。” Bassett专家说(耐受性)很可能不是你的药物造成的。“随着季节的进展,只需要少量的花粉就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当你的免疫系统已经准备好对某些过敏原作出反应时,只需很少的火苗就能引燃组胺。他建议在花粉季可能达到高峰前几周开始服用过敏药物,并建议如果您想更好地控制症状时去看过敏医生。在办公室对过敏原进行测试可以帮助您了解如何减少暴露,或者在你抱怨变成鼻涕怪时告诉你谁是罪魁祸首。(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滋補老湯暗藏陷阱 長期飲用有健康風險

中国自古就有汤水养生的习惯,当中以中国南方最为讲究。俗语说﹕ “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先上汤,后上菜, 成为广东宴席的既定格局,也是粤人生活之中最普遍的饮食文化。 慢火煲煮的中华老火汤,材料五花八门,从汤种类之多可见一斑。 但近年对老火汤的长时间煲炖及营养价值研究,发现部分名过其实, 多喝存有健康风险。 老火汤可说是香港饮食特色的代表。小时候在家吃饭,总会听到妈妈 说多喝汤水对身体有益;长大后忙于工作,妈妈总会叮嘱回家饮汤; 有亲友生病,又总会拿壶汤水去探望他们,可见“汤” 在香港人社会中根深柢固的地位。 GETTY图片 老火汤固然滋补,但在长时间煲炖的过程中,很多维他命被破坏。 有营养师指,维他命C、B1、B2、叶酸等, 由于它们的水溶性特质,比油溶性维他命更活跃, 容易于长时间煲炖的过程中大量流失。 另外,由于老火汤多用含肉类和内脏食材煲炖,例如瘦肉、猪骨、 猪等长时间熬煮而成,汤料中的脂肪被释放于水中,也令嘌呤( Purine)含量不断升高。 长期饮用会提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容易产生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可加剧痛风及肾病等,对健康可谓得不偿失。 GETTY图片 不说不知,原来汤水是本地成年人从食物摄取钠的第二大来源, 仅次于酱料和调味品。早年消费者委员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合作, 检视本地食肆及汤水零售店中常见的十三种汤水的钠含量, 合共一百三十款样本。结果发现,平均一碗汤(240克) 的钠含量约720毫克,相当于每日建议摄取限量三成六。 世界衞生组织建议一般成年人每日的钠摄取量应少于2000毫克,即系大约5克盐。 因此老火汤的健康风险,对乳癌康复者来说是不容忽视。 乳癌康复者要减低复发风险,就要抑制体内雌激素增长。然而, 由于雌激素多储存于动物的脂肪组织中, 而老火汤在烹调过程中除了释出嘌呤,...

長期睡眠不足6小時 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你有过长时间熬夜或三四天没睡好,接着就好像快感冒的经验吗?头痛、昏沉、全身酸痛,精神难以专注,上班同事说什么都得再问一次、说话频繁口齿不流畅或想不到该说什么词语,记得要做的事却还是会忘记。 如果几天熬夜就能让身体起这么大反应,那么长期睡不够、睡不好呢?让我们来看看睡眠和身体的关系。 睡不饱,免疫力下降、发炎指标上升 研究者发现,连续几晚睡眠不足,体内发炎指标C反应蛋白和促炎性细胞因子会明显增加,表示睡眠不足会引发身体发炎反应,但免疫系统的守卫T细胞(负责攻击发炎细胞与癌细胞等)却因睡眠剥夺导致皮质醇增加而变得功能低落。就像敌军战力骤增攻打过来,我方士兵却有一半抱病号请假去了。 另一项重要物质细胞介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与身体的感染和发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介素的大量制造与释出都有赖睡眠时刻,因此缺少睡眠也会使细胞介素缺乏,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只要3、4天睡不够,即便只是同车的人打个喷嚏都能让你感冒。 睡眠长期少于6小时,心血管风险升高 陆续有研究报告指出,睡眠不足(低于6小时)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风险。除了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上升,血液中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也会因睡眠不足而浓度增加,让血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代谢减低、增加堆积的可能,中风、心肌梗塞的机率便可能大为提升。 另一个主要在睡眠时大量分泌的物质是褪黑激素,它具有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与中风的作用(还能抑制部分可能致癌的激素产生),睡眠不足将使褪黑激素减少分泌,让心血管病变风险增加。 睡不够,多重肥胖因子增加 提到肥胖与肌肤松弛,恐怕比免疫力、心血管疾病更能吸引多数女生的注意力。身体有两种主要调节食量的激素:促进食欲的饥饿激素,与抑制食欲的瘦体激素。研究者对睡眠不足与睡眠正常的受试者进行检测,发现睡眠不足组比控制组的受试者增加了28%饥饿激素、减少了18%的瘦体激素(意即吃饱也没有饱足感),最后共增加24%的食量!重要的是,他们也更容易受到高甜食、炸物等热量食物吸引。 另外,记得上面提到过度分泌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吗?它除了会让新陈代谢变慢、也更易促成脂肪堆积(尤其腰腹部),所以睡眠不足的状况下,即便节食、运动也难以看出降低体脂的成效。过量皮质醇还会阻断胶原蛋白生成,让皮肤缺乏弹性、光泽,出现松弛、皱纹等,所以人说睡觉是最好的美容,完全名副其实。 中年群体睡不够,大脑功能提早老化7岁 大家都有过睡眠不足让头脑卡慢的经验吧?不过大多过几天恢复正常睡眠就好了。可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头脑卡卡可就不只是暂时的了。一项针对中年受试者的追踪研究推估,睡眠不足6小时或高于9小时会让脑龄增加7岁左右,也就是脑功能提早老化!至于与痴呆症密切相关的类淀粉蛋白,只要短期睡眠剥夺就会在脑中大量增加。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能力受大脑前额叶主掌,抑制功能与我们的饮食控制、冲动购物有关,睡眠不好或疲累时前额叶功能会下降,就像你一早头脑清楚精神好时比较不会乱买、乱吃东西,而网购手滑下标则通常发生在下班很累或半夜时。简言之,抑制功能好对于诱惑的抵抗力便较高,连带影响减肥,甚至戒烟都更容易成功。 回头想想,每当工作繁重或考试前,我们常常最先牺牲的时间是不是就是睡眠呢?如是,以后恐怕要改变了! 好的睡眠让人远离肥胖、心血管疾病、忧郁和痴呆症,对身体是最好的保养,还能给我们足够的精神、充分的体力、清楚的头脑、愉快的心情,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拥有更好的身心抗压力可以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更灵活的思考弹性,是不是会让人事半功倍呢?(百度知道日报,图片来源pixabay)

新鮮食品冷凍食品和罐頭食品 哪種更有營養?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几周以来,人们纷纷开始囤积耐存放的食物,因此罐头食品和冷冻食品的销量发生激增。就连冰箱的销量也有所上涨。但许多人受从小的教育影响,都相信新鲜的蔬果才是最有营养的。那么,食用罐头或冷冻食品是否会对健康不利呢?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记住,食物有营养的时候是收割的那一刻。一旦被从地里挖出来、或从树上摘下来,新鲜蔬果就会立即开始衰败,因为土地或果树是它们的营养和能量来源。需要趁新鲜烹饪的蔬菜如果放得过久,营养价值就可能会流失。   为了保持细胞活性,蔬菜或水果一旦被采摘下来,就会开始分解自己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些营养物质尤其脆弱。例如,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吸收铁元素、降低胆固醇水平和对抗自由基,但也对氧气和光线格外敏感。   冷藏可以减缓营养流失的速度,不过不同农产品的流失速度也会有所不同。菠菜在20℃室温环境下存放7天后,损失的维生素C为100%;假如放在冰箱中,将损失75%。但胡萝卜在室温下存放一周后,损失的维生素C仅为10%。   但其它蔬菜如果以冷冻的形式保存,维生素C的流失率会大大降低。其中也包括菠菜,冷冻后损失的维生素C仅为30%。这是因为冷冻会暂停食物氧化的过程,而氧化正是蔬果被采摘后会变色发暗的原因之一。   速冻   大规模速冻在食品行业中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创新技术。以冷冻豌豆为例。如今,豌豆在短短两小时内便可完成采摘、运输、清洗、焯熟和冷冻全套流程。而在上世纪70年代,这套流程需要耗时数天才能完成。   拿新鲜蔬菜做个对比。大多数新鲜蔬菜完成采摘后,便会被送往包装厂进行包装、分级,然后运往零售商店,最后来到消费者的菜篮子里。在99%的情况下,这一过程都比采摘、处理和冷冻豌豆的耗时要长。   速度在冷冻食品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农产品一旦完成采摘,就开始了一场营养与时间的赛跑。过去几十年来,技术创新已经缩短了豌豆冷冻食品的处理过程。速冻技术需要用到一个两端开口、底部呈格栅状的金属槽,槽底有几台高速风扇,向槽中的豌豆吹冷气,像一层“气垫”般、使豌豆悬浮在空中。这些豌豆随后会被存放在冷库中,然后进行包装。大多数蔬菜都会采用类似的速冻过程。   但此处需要声明一点。在农产品冷冻之前,要先经历“焯”的步骤,即将食物在高温下放置几分钟。这个步骤是为了使冷冻储存时会破坏食物质感和颜色的酶失活。但这同时也会破坏食物的营养价值。   罐头食品   但与罐头食品处理过程中的加热程度相比,这点营养损失就显得不值一提了。在生产罐头食品的过程中,加热的程度越高,营养损失就越严重。但就像新鲜食品一样,不同农产品所含的不同营养成分流失的速度也有所不同。   所含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保留营养物质的方式与主要为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和E)的食物不太一样,只要存放时间短,新鲜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就是最高的,因为这种维生素对热非常敏感、很容易被破坏。而富含维生素E和A的罐装食品(如罐装胡萝卜和罐装番茄)在热处理中则会表现得更好,但罐装食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我们并不想要的成分。   虽然没必要对冷冻或罐装食品感到担心,但冷冻食品还是更好些,因为罐装食品中会添加额外的盐和糖。不过,罐装工艺可以提升食物的安全性,尤其是那些容易携带病原体的食品。   杀菌处理是罐装食品的一大优势。这会造成更严重的营养损失,但一旦食物被装进罐头里,就能稳定地存放许多年。杀菌处理会杀死其中的所有微生物,可以充分确保其安全性。   新鲜蔬果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食谱应该尽可能多样化,新鲜、冷冻和罐装食品都要有。   用冷冻或罐装食品也可以做出营养均衡的一餐,但这不能替代新鲜蔬果的重要性。居家隔离期间的一大问题便是,如何在一周只采购一次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留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如果我们能每天吃一份沙拉,再用冷冻或罐头食品炒几个菜,就不用担心营养摄入了。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让食谱多样化的好方法。   一些专家还建议购买本地出产的蔬果和有机蔬果,从而尽可能确保新鲜蔬果的营养价值。有多项研究发现,有机农作物中的酚类物质(红酒和茶中富含的一种有益化合物)含量比用传统方式种植的作物要高。   目前相关研究还不够多,因此我们还不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但可能是因为有机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杀虫剂。为了存活下去,有机农作物就会制造更多的酚类物质,从而提高自身抗虫性和抗病性。但就像购买新鲜农产品一样,购买本地产品和有机产品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这段时期尤其如此。   专家还指出,只要摄入的营养物质整体充足,就不需要限制其来源。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无论吃的是冷冻、罐装还是新鲜食品。新鲜、冷冻、罐装蔬果或蔬果干都可以算作每日必需的蔬果摄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蔬菜水果都要吃,因为任何一种形式都有营养,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不要不吃蔬菜和水果。(科普中国,叶子)

老人身上總有一股「老人味」是怎麼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婴儿散发着一种“奶香味”;学生带着清新的洗衣粉香味;上班族若有若无地飘着一阵香水味......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受到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每个人身上的味道都各不相同。 然而,50岁以后的老人身上总是有一股“老人味”,这股味道令到有些人不愿意亲近老人,甚至还影响了老人的正常社交活动。其实,每个人老了之后,都可能面临着这种“老人味”。 那么,这股“老人味”到底从何而来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味”愈发加重有一部分“老人味”是正常的生理性气味,这种气味在日本被称为“加龄臭”。日本的皮肤专家曾经做过关于“老人味”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老人的异味与“2-壬烯醛”这一种皮肤分泌物有关,“2-壬烯醛”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 “2-壬烯醛”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往往男性散发出来的“老人味”比女性明显,且这种味道会在50岁后更浓烈。 男性之所以会比女性的“老人味”更重,原因之一是——男性烟酒的坏习惯,容易使皮脂增多,释放的2-壬烯醛随之变多,味道就变得更难闻了。其次,人体的激素也会影响男性与女性的“老人味”。女性产生的雌激素会抑制老人的异味,相比男性来说,异味便更淡了。“老人味”可不止一种,它除了以上提及到的生理性老人异味,“老人味”还可能是病理性的! “老人味”可能从这些疾病中来 一旦发现,身边的老人散发出来的“老人味”更复杂、更难闻,很大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老人们一定要警惕!很少老人会因为难闻的“老人味”而选择就医、查明原因,甚至还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异样。 1、口臭味首先,老年人的免疫能力往往低于年轻人,他们很容易会上火,而且牙齿中残留的食物碎屑经过细菌作用,可能出现口腔溃疡、蛀牙等口腔问题,口气就会变臭。此外,慢性牙周炎产生的病菌,也会令出现恶臭味。 无论到了什么年龄阶段,都要勤刷牙,可以用软毛的牙刷、牙缝刷、牙线等工具帮助清洁,或饭后用淡盐水漱口。 其次,年龄越大,肠胃功能下降得越快,老年人肠胃会出现不适的情况。当肠胃的消化能力变差,胃气上涌,口臭味就自然出现了。 2、汗臭味脾虚的老人,一走动就很容易出汗,夜晚睡觉也会有盗汗,加上原本新陈代谢就慢,老人的皮肤便会滋生细菌,经常散发出一股汗臭味。另外,大便溏薄稀烂、精神疲乏、嗜睡、口淡等症状都是脾虚所致。脾虚少吃辛辣食物、少烟少酒,可以试试熬莲子芡实粥、八宝粥来补脾益气。 3、食物腐烂的臭味患有糖尿病的人,或血糖升高的人,身上会有明显的臭味,与食物腐烂的味道相近,如烂苹果、烂香蕉的臭味。这是由于身体里面的脂肪和蛋白质会加速分解,当体内游离的钠离子与蛋白质、水分结合,可能就会产生一种臭味,即酮体。 4、骚臭味肾脏功能受损的人,他身体的两个部位会出现骚臭味。第一个发出骚臭味的地方是尿液。如果老人身上的“老人味”伴随着这种骚臭味,多是肾脏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尿液中产生胺类物质,从而尿液发臭。第二个地方是口气的味道伴有骚臭味。身体里很多垃圾物质没有及时排出体外,便会令到嘴巴发出这种臭气,长期下去,可能会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5、痰臭味患有老慢支、肺气肿患者,会经常出现咳嗽、咯痰的情况,伴有这些疾病的老人往往会有痰臭味。如果还是经常喝酒、抽烟的老人,这种痰臭味更明显,说话、呼吸都会带有这种味道。 摆脱“老人味”,养成2个好习惯 确实,“老人味”并不像婴儿的“奶香味”讨喜,而且还可能不被人理解,甚至是嫌弃。想要摆脱这种老人的异味,其实不难,从生活的饮食与习惯上进行调理、改善即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7》提及到,少盐、少油、控糖非常关键;保持饮食均衡,多补充谷物类;最好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烟酒、辣椒、蒜、韭菜等食物都含有较大的刺激性,老年人可适当减少食用,反而新鲜的蔬果要多吃。推荐:薏仁茶、鲫鱼汤能够健脾祛湿,大家不妨试试 平时的生活习惯与“老人味”的产生也有关系。 有些老人不注意卫生,不爱干净,这样不仅令自己身体发出难闻的异味,还容易滋生细菌,对健康不利。 1、勤洗澡、洗被单老人要坚持洗澡,特别是夏天,容易出汗,皮肤上会黏糊糊的,令人不适。洗澡时,可以加一点盐、醋来泡浴,盐和醋对祛除“老人味”有帮助,泡浴完毕后用热水淋浴就可以了。此外,等洗完头发、吹干后可抹上一些精油。用的时间久了,被单上的螨虫、细菌、皮肤的死皮很多,小健建议老人的被单至少3~4周就要更换、清洗一次。 2、保湿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愈发干燥、水分严重流失,最好是涂抹一些护肤保湿的面霜,简单保护肌肤,避免一些瘙痒、脱皮等皮肤问题。 (百度知道日报,图片来源pixabay)

如果發燒 退燒藥正確使用的時機是?

发烧是人体发炎反应所造成的现象,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息。80%的发烧是由外来的感染引起,另一则是体内异常细胞导致发炎反应所致,如痛风、免疫风湿疾病、癌症等。这些感染源会使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心,将原本的体温设定点调高,于是身体就会开始发烧了! 医生通常会将38℃定义为发烧,是指耳温或肛温达38℃,而口温37.5℃、腋温37℃以上亦可能是发烧了。人体许多部位皆可测得体温,但有些微差距,其中,耳温与肛温接近人体中心体温,但因为新生儿不适合测量耳温,所以肛温是婴幼儿的首选。而测量腋温及口温时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如衣物多寡、刚喝过水,都会影响到;耳温枪则因操作方便、迅速且准确,所以普遍成为居家测量体温的工具。 耳温枪主要以红外线测量耳膜的温度,因为耳膜的位置接接下视丘,也就是体温调节中枢,且与颈动脉的血流相通,所以耳温可说相当于人体的中心体温,但是人体的耳道是弯曲的,使用于3岁以下的幼儿时,要把耳朵向下向后拉,3岁以上的孩童应把耳朵向上向后拉,所测得的温度较准确。 一般感冒也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保持良好免疫力即可,但如果发烧造成身体愈来愈不舒服,变得虚弱、开始打寒颤、意识不清,就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因此建议就医治疗,投予抗生素以缩短病程。 使用退烧药的时机是,当病患烧到38.5℃以上,且因伴随的头痛、肌肉酸痛、疲累而无法忍受时,就可考虑服用退烧剂,来减轻不适。 普拿疼、阿司匹灵、非类固醇解热镇痛剂都是常见的退烧药物,但21岁以下禁止使用阿司匹灵。退烧药主要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使大脑体温中枢所设定的温度能暂时降低,并刺激血管扩张,以达到发汗来帮助体表降温的效果。经由以上的药物,体温多会暂时性的下降,但可能药效消失后,体温又会恢复高温,这是因为致病源尚未解除,服用退烧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让身体感觉舒服一点的症状治疗药物。 退烧药物应依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将剂量增加或多服几次,否则超过安全剂量可能出现伤肝、伤肾及失温的情形,使用过量的退烧药会让病患的中心体温过低,反而会刺激大脑更积极地产热,导致全身发冷、颤抖,此时应再加强保暖并补充水分。 另外,即使服用退烧药仍可能无法降至正常体温,这也是正常的,通常使用退烧药2小时后,可让体温降低1℃左右,发烧处置不以快速降温为原则,只要维持在38℃左右就可以。但在给予病患足够药量的退烧药后,体温仍无法下降时,可以用物理性的方法辅助降温,但建议是在服用退烧药30分钟后再进行。 温水拭浴是常用的降温法,用毛巾沾37℃的温水擦拭身体,可让皮表的血管扩张,将体表温度散去。因为婴幼儿的体表面积较大,所以用此法的效果较好;不过,禁止用冷水或酒精拭浴,此种方法会让体表快速降温,反应太过剧烈反而可能造成抽搐,让病患更不舒服。 泡温水澡也是同样的原理,但要注意水温需维持在38℃~40℃左右另外,建议不要对无表达能力的幼儿使用冰枕、退热贴,以免造成局部过冷或体温过低。 身体借助发烧来提醒我们“有状况了”,只要处置得宜,记录发烧的程度、观察合并症状是否加剧,若没有失能状况出现,其实不需太过紧张,重点是在找出发烧的原因为何,才是看待发烧、治愈疾病的根本之道!(百度知道日报)

病毒可能在我頭髮上嗎?回家應該擦鞋嗎?專家詳解!

随着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继续传播,人们对它的行为方式仍有很多未发现的地方。这包括它能够生存的不同类型的表面。 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都来自于3月份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该实验测量了COVID-19病毒能够在一些常见的表面(如不锈钢、纸板和塑料)上存活多久。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可在这些表面上保持数天。 该研究还发现,这种病毒也能以微粒的形式在空气中存活长达三小时。 但除了这些经常使用的表面,你有没有想过在你的头发上是否能找到COVID-19呢?你的鞋呢? 以下是几位传染病专家讨论了在一些比较不寻常的表面上,COVID-19是否可能潜伏。 我回家时应该擦鞋吗? 安大略省密西索加Trillium Health Partners的传染病医生查克拉巴蒂(Sumon Chakrabarti)说,在普通人的鞋子上发现COVID-19的可能性很小,而由此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他坚持认为,无论何时从外面回家,都没有必要把鞋子擦干净。 “如果你先接触鞋子,然后再接触你的鼻子、眼睛或嘴巴,那么鞋子上有一定数量病毒,可能感染你的可能性是……非常低,”他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即使你在鞋上发现了病毒的证据,也不一定意味着它是活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概述,COVID-19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鼻飞沫传播。当感染病毒的人咳嗽、打喷嚏或呼气时,病毒就会传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表示,虽然有人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表面,然后再接触眼睛、鼻子或嘴巴而感染病毒,但据信这并不是主要的传播来源。 查克拉巴蒂说:“记住,病毒不会跳跃——它必须先接触你的眼睛、鼻子或嘴巴。所以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一旦你回到家,脱掉你的鞋子,洗手。” 按照CDC的建议,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并避免触摸你的脸。查克拉巴蒂还建议把鞋子放在门边的指定区域,不要在室内穿。 大学健康网络的传染病专家Abdu Sharkawy医生也认为,一般人出门后不需要擦鞋。但谈到卫生工作者时,他呼吁采取更多预防措施,敦促他们坚持用消毒湿巾或自制漂白剂擦鞋。 他在接受电话采访采访时表示:“这是出于极大的谨慎,要知道在一家医疗机构遇到‘covid19’的可能性比走在人行道上或在Costco超市门前要高得多。“我认为,在保护自己、尽量减少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任何形式的传播方面,采取更谨慎的态度是有道理的。” 专家们对服装也有同样的建议。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COVID-19如何作用于织物的研究,但一般的加拿大人不应该担心一到家就立即换衣服。然而,这对于第一线的卫生保健工作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好主意。 病毒有可能在我的头发上吗? 专家表示,只要你保持社交距离,与周围的人保持至少两米,你就不必担心病毒会染上你的头发。查克拉巴蒂说,即使是在你可能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的情况下,或者是被感染者对你咳嗽或打喷嚏的情况下,飞沫落在你头发上也不太可能导致感染。 查克拉巴蒂解释说:“一旦病毒离开鼻腔,它就离开了它自然的栖息地。即使它是可检测到的,也不太可能感染你,除非你恰好在对方打喷嚏的那一刻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然后紧接着又摸了摸你的鼻子、眼睛或嘴巴。” Sharkawy也坚持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没有必要去专门洗头。 “如果你担心,那就洗头吧,”他说。“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不必惊慌失措,也不必把头浸在肥皂和水里。你不需要把消毒液弄到你的头发上摩擦。” 他建议保持你通常的洗头频次,同时保持社交距离,并确保从外面回家后洗手。 我收到的包裹怎么办? 目前还没有已知的任何人因打开包裹或任何类型的邮件而感染COVID-19的病例。 虽然加拿大公共卫生机构警告说,从国内或国外运输的产品可能受到了COVID-19的污染,但它们传播病毒的风险仍然很低。据该机构称,这是因为包裹通常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送达。 查克拉巴蒂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很容易干涸,这就降低了它的传染性。因此,他坚持认为,加拿大人不应该特别担心通过邮寄的方式接触病毒。 “不必对你的邮件做任何特殊的处理,”他说。“就像你平时做的那样把它打开……你做完之后,洗手——这就解决了问题。” 不过他也同样建议迅速处理掉任何外包装。(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图库) (ref:https://www.ctvnews.ca/health/coronavirus/should-i-wipe-down-my-shoes-experts-explain-where-covid-19-may-or-may-not-be-lurking-1.4918730)

孩子總愛擠眉弄眼?要注意可能是抽動症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有些孩子总爱“挤眉弄眼”,怪动作频频,甚至发出各种怪声,家长就要重视了,这可能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儿童抽动症的表现。   家长可能会疑惑,调皮、贪玩不是小孩子的正常行为表现吗?这也是容易被家长忽略的问题,误以为抽动症的症状是小孩的“坏习惯”。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动作或其他行为症状。好发于儿童时期,发病率1%~7%,有些孩子2~3岁起病,高发年龄在5~10岁,一般过了青春期症状会逐渐缓解。从临床上看,男孩发病率相对较高,是女孩发病率的3~5倍。   抽动症的特征是患儿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快速、反复的抽动。从症状表现来说,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眨眼睛、皱眉、襟鼻子、耸肩、摇头、鼓肚子、甩胳膊、甩腿等,是运行性抽动的症状表现;清嗓子、发怪声、学动物叫声、骂人等发生器官的抽动,也就是所说的发声性抽动。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程来看,抽动症又分为三大类。最常见的是短暂抽动,病程表现为几个月,不超过一年,症状较轻,对孩子影响较小;若病情继续发展,超过一年,但是患儿只表现为发声性抽动或只表现出运动性抽动症状,如只出现眨眼睛,而没出声表现,我们称之为慢性抽动;最后一类是抽动秽语综合症,病程超一年,不仅出现眨眼、耸肩、吸鼻子等运动性抽动,嗓子还会发出怪声,这一类病情最严重,伤害最大。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可能看上去只是孩子的一些“小动作”,对日常活动影响比较小,多数家长也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常常认为就是小孩的坏习惯、调皮,从而责骂、训斥孩子,这有可能导致症状加剧。比如,孩子紧张、焦虑、受惊吓、过度疲劳、兴奋等都会加重病情。而情绪心态平稳和谐、饮食荤素搭配、膳食均衡、家庭以及人际关系和睦等因素可以减轻抽动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了眨眼、清嗓子等表现,家长不要呵斥孩子,要先进行症状评估。   1.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一旦出现持续、不自主的动作,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也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2.确定抽动症诱因,如感染、过敏等,去除诱因有助于缓解症状。若没有诱因,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其次,减少不良刺激,恐怖电影、激烈游戏都会加重病情。第三,饮食忌辛辣,杜绝浓茶、咖啡、可乐。另外,季节更替时,要适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易诱发孩子抽动症或使症状加重。   同时,患儿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是因为生病导致的种种怪异表现,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与他人谈论病情。要与老师充分沟通,正确教育,耐心帮助,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杨光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