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00:47:03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科学研究

在看地圖方面 男性並不比女性強

有一个被大众广泛认可的“社会共识”,或者叫作“刻板印象”,那就是“男人擅长认路,女人路痴居多”,虽然这个说法可能给男士们带来一点点虚荣,但经过科学家的严谨论证发现,在看地图方面,男性和女性的能力差不多,换句话说,汉子并不比妹子强。 利默里克大学科学基金会 爱尔兰软件研究中心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由马克·坎贝尔 和 亚当·托特两位博士合作完成,论文发表在了《科学报告》杂志上。 此次研究的志愿者乃是就地取材,也就是在利默里克大学里边找到的。教授招募了100名健康的大学生,其中47个男生53个女生,他们平均年龄23岁,正是风华正茂,头脑清醒的年纪。志愿者们要在线完成一个15分钟的“心理旋转能力”测试--这个测试使用了最先进的眼球跟踪技术,用以测试志愿者们的空间认知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是理解和驾驭环境的重要能力)--研究人员在一旁记录每个人的视觉焦点位置和瞳孔收缩情况。 马克博士说:“过去40年里,科学家一直在宣传‘男性的空间感比女性强’,那些对此事笃定不移的人说,如果进行‘心理旋转测试’,男生的得分肯定更高。” 但研究人员发现,男生在这个测试上并没有强过女生。 另一位 亚当博士补充说:“男性比女性的空间感更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发现,在‘心理旋转能力’这方面,男性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当我们延长一点测试时间以后,男士们的表现就不行了。这说明所谓的‘心理旋转方面的性别差异’根本就不存在--就算真的有能力上的差异,那也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而不是性别。” 马克博士介绍说,测试中表现比较好的同学的智商是比较高的,他们在理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的科目中成绩比较好。 此外,这次研究发现,在解决“认知类问题”时,男生和女生会使用不同的“观察策略”。研究人员说,这表示男性和女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两者往往得出相同的结论。 所以,下次再看地图找路的时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才是最好的选择。 名词解释:“心理旋转能力” “心理旋转能力”是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术语,简单说就是“在脑子里想象一个物体的二维或者三维的旋转图像的能力”。比如说想象一下俄罗斯方块中“凸”字形方块在顺时针旋转。(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上班摸魚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大多数员工不会将全部的办公室时间放在工作上。实际上,平均而言,美国工人每天约有10%的工作时间用于浏览网页,网上聊天或在线购物。所谓的网络游荡,每年使公司老板损失高达850亿美元。 但事实证明,这些行为并不只是懒惰的工人在浪费时间。我与几位同事进行的新研究表明,网上摸鱼可以帮助员工应对压力下的工作环境。 网络游荡和压力 现有最早的有关网络游荡的研究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2年首次提出的,研究结果通常认为网络游荡不利于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大多数网络游荡研究都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监控和计算机使用政策等干预措施阻止员工摸鱼。 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摸鱼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效果。例如,在工作中使用社交媒体与更高水平的员工敬业度和工作满意度相关联。其他研究表明,网络游荡可以作为员工的一种减压方式。 对员工压力的影响 网络游荡真的可以有效减轻员工压力吗?这就是我们想在新研究中回答的问题。我们假设网络游荡是一种短暂的休息,使员工可以从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恢复过来。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招募了258名大学生,他们每周至少工作20个小时。具体来说,我们要求大学生们在工作时上网摸鱼(例如聊天和购物)。我们还调查了参与者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遭受不公待遇的频率,例如被欺负,威胁或辱骂。 如您所料,我们发现受不公待遇多的大学生工作满意度较低,并且更想离开公司。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网络游荡有效地缓冲了这种联系。即受到不公待遇的员工,他们花了更多的时间摸鱼后,工作满意度更高,并且辞职意愿比没有摸鱼的对照组更低。 这表明网络游荡可以缓冲员工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从压力中恢复过来。 尽管我们没有直接评估网上摸鱼如何影响员工绩效,但我们认为通过缓解压力,最终可以使员工提高生产力。这与另一个最近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该研究表明在整个工作日中短暂休息可产生更高水平工作绩效。 这并不是说网上摸鱼总是好的。在非工作活动上花费太多时间可能会导致绩效下降。 放松一下 总而言之,管理人员应允许适当的网络游荡。但是,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让员工网上摸鱼,而不解决诸如欺凌之类的问题,否则治标不治本。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员工网上摸鱼。例如,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回到”他们的组织,或者他们看到同事们在网络上闲逛而没有或只受到轻微惩罚。要了解员工网上摸鱼的全面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是从长远来看,也许购物或网上冲浪就可以使您的工作效率更高。(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哈佛研究:壓力會促使頭髮變白

  (星岛日报报道)相传一七九三年法国玛丽皇后被送上断头台前头发一夕变白,中国古代也有伍子胥一夜白头的说法,现在这些故事都有了科学根据。哈佛大学有研究证实,压力确会造成头发快速变灰白。这项研究已刊登于《自然》期刊。 来自台湾的哈佛生物与医学院副教授许雅捷(Ya-Chieh Hsu)周三表示,一夜白头的原因终于找到了:这都是身体在遇到危险时,会有所谓的“战或逃”反应造成。研究人员使用老鼠做实验,发现在身体主宰“战或逃”反应的交感神经系统,扮演重要角色。交感神经是一套会通往身体各处包括皮肤的神经系统,像缎带般环绕毛囊,也非常接近黑色素干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让老鼠经历短期痛苦或处于实验室的压力环境时,牠们的交感神经就会释放“去甲基肾上腺素”,而毛囊干细胞会接收这种肾上腺素。在正常情况下,头发再生时,干细胞会有部分转化为制造色素、让头发有颜色的细胞。当这些细胞暴露于交感神经的去甲基肾上腺素时,会全部活化,转化成色素制造细胞。也就是说,没有干细胞会留下来,短短数天内,再生色素的干细胞库就会枯竭,一旦这些干细胞流失,色素就无法再生了。

你有數據囤積癖?別㤺 大多數人跟你一樣

现如今,困扰着人们的奇奇怪怪的“准心理疾病”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强迫症、抑郁症、密集恐惧症、脸盲症、笑点奇怪症之外,还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毛病:囤积癖。 说起囤积症这个病,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我们的父辈、祖父辈经常为我们实地演示如何“舍不得扔东西”,以致家里堆满了各种永远也用不上的老旧物件。 英国国民保健体系临床心理学家斯图亚特 · 霍姆斯里博士解释说:“有一种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曾经经历过‘失去’,那么他就会在未来很难面对‘失去’,所以就无法下决心扔东西。”囤积症患者会积攒各种、任何的东西,比如衣服、报纸、照片,甚至打印的收据和干草。 随着时代的进步,囤积症也从现实世界扩散到了虚拟世界,这篇译文讲的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囤积症:它囤积的不是有形的物体,而是看不见的各种数据。 “西部数据” 委托OnePoll公司,开展了一项针对人们数据存储习惯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现代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数字囤积症”。 这个调查走访了2000名美国人,结果令人吃惊:52%的美国人从来没有删除过电子设备上的任何文件、程序或者其他什么数据,33%的人说,他们的手机上或者其他设备里竟然存着10年或者更久以前的文件! 统计发现,41%的受访者想了各种办法保护好自己存储的图片和视频,比如78%的人会把文件从一台设备转移到另一台设备上,而且在转移的过程中,10%的人绝对不会删除旧文件。 调查人员对这种行为颇感费解。因为保存如此多的旧数据就意味着,被调查者设备上四分之一的空间都被用来存储这些老旧的数据了,这非常浪费空间--尤其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留着所有的文件不舍得删。 于是调查人员询问受访者,他们为什么不删旧文件。人们给出的主要原因就是“舍不得”,总觉得自己以后哪天没准需要这些数据。 比如,24%的受访者坦言,那是因为,如果有人在他们的机器上看到这些数据,他们会感到很尴尬。总的来说,大约60%的人说他们考虑过哪天盘盘货,删掉一些旧的不要的数据,但还没有找到贤者的合适的时间。 另外有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愿删除旧文件,是因为自己不想丢失附着在这些文件上的记忆;32%的人觉得清理旧文件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26%的人会在删掉旧文件后感到内疚。 不过也有24%的人说,他们的确经常会因为存有大量的旧数据感到压力,21%的人说,这种数据囤积行为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西部数据”的副总裁 大卫·埃利斯 说:“过去十年间,拍照和分享呈增长态势,每一秒都会有巨量的照片、视频和其他文件产生,而这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是一项技术挑战,我们称之为‘数据大爆发’;并且人们也越来越看重个人隐私的保护。”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说,他们喜欢使用云技术存储数据,因为云存储比自己的设备来得方便。但也有不少人对云存储持保留态度:28%的人认为,把自己的文件传到云上是不安全的。(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為什麼在看母語視頻的時候 我們也要看字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世界观众都在养成打开字幕的习惯。 英文社交媒体上常有迷惑的父母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看剧的时候都要打开字幕? 这些影视输出大国的老观众,在电影院一向只看没有字幕的母语电影,很难理解年轻人观看英语剧集也要打开英文字幕的行为。 这一现象还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2015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与传媒公司 3 Play Media 调研了2500 名学生,调研对象包括听力正常和听障学生。 之所以有听障学生,是因为这些年轻人使用的是「隐藏字幕」(Closed Captions),这种字幕原本是为听力障碍人士设计的,我们有时会看到带有「(尖叫声)、(汽车发动声)」的就是这类。如果DVD格式的光碟和电视节目带有「CC」标志,那么就可以开启隐藏字幕功能。 调查显示,听力正常的学生中有32.5%的人都会在看视频的时候频繁使用字幕。 而所有学生里有65.3%的人开启字幕是为了「集中注意力」。 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字幕对他们的保持专注、获取信息等都非常有帮助。 为什么在看片时需要额外去「阅读」的字幕反而能帮助集中注意力?不会顾不过来呢? 其原因在于:人类大脑对视觉干扰和听觉干扰,有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效率。根据Donald J. Tellinghuisen的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声音类型的干扰源相较更易影响实验对象群体的反应速度。再加上测试者更需要理解的信息也来自听觉,还会因为认知负荷过重,降低对目标声音信息的理解水平。 不使用字幕时,观众依靠「听台词」来接收台词等必要信息,这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杂音干扰,尤其今天这样各种智能设备的「提示音」都在分散注意力的环境。 使用字幕将「听台词」变成了「读台词」。观众可以避免杂音带来的声源干扰,通过「阅读」保持专注。而阅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更主动的认知行为,这也有利于专注。 使用字幕不仅可以帮助容易分心的现代年轻人,还可作为某些注意力缺失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是听觉处理障碍(APD)患者,这是一种常与多动症(ADHD)并发的疾病,症状包括容易被噪音干扰,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健忘。(大象公会,原作者:akid)

「西部世界」情節又進一步 活體機械人製造成功!

就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描述了来自塔夫茨大学和佛蒙特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创举:使用青蛙细胞制造“活体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被称作“异种机器人(xenobots)”,由青蛙皮肤细胞和心肌细胞构成,有四只“脚”,大小为650—750微米(不到一毫米)。和以往人造物不同,它们可以为自身提供能量。可以用标准的五个字描述这些机器:它们是活的。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活机器人”是地球上从未存在过的、全新的生命形式,它们可以移动、挪动物体,甚至可以自愈! 佛蒙特大学的首席研究员 约书亚·邦加德说:“我们把一个’异种机器人’切开,只连着一点,它可以自己愈合,继续移动,这一点是普通机器完全做不到的。” 实际上,“异种机器人”的设计结构是经过程序筛选的,符合“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设计中,研究人员使用超级计算机编写了一个“进化算法”,算法可以模拟皮肤细胞和心脏细胞的随机组合,然后把所有组合放到虚拟环境中测试,针对特定条件选出最优解,之后再进行迭代:比如,某种细胞组合模型可能比其他的组合移动得更远,那么就可以在这种模型的基础上测试更多的功能设计 / 细胞组合,再在虚拟环境中测试它们。 经过大约100次迭代,科学家以效率最高的细胞组合模型为蓝图,配合非洲爪蛙早期胚胎中的皮肤细胞和心脏细胞,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异种机器人”。 接下来,一定有人担心一些科幻片中看到的情节。第一个问题是,这种人造物会不会无限繁衍,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科学家说,异种机器人的存活周期很短,它们只能活动7到10天的时间,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它们打扰人类的生活; 然后是有关伦理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这种人造的、但又是活着的细胞机器人,有没有“自我意识”,如果它有自我意识,我们该怎么办。 牛津“上广中心”实践伦理学系 托马斯·道格拉斯 教授对此问题的看法是:因为“异种机器人”的组织结构中不存在神经系统,所以它们没有精神活动(比如感受疼痛的能力),所以没必要在道德层面感到困惑;但也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活着的生物都有自己的权利,应该在道德角度进行思考,但他们马上就会面临另一个难题,那就是“人类用青蛙细胞做的异种机器人”到底是“生物”还是“机器”。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粘糊糊的小“机器人”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以清理海洋和偏远地区的塑料微粒、识别并吞食有毒物质、为病人输送药物,清除血栓;如果给它加入血管、神经系统和感光细胞的设计,甚至能够成为最简单的人造眼睛。(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電池技術大突破!手機一次用五天 汽車跑1000公里

电池,就像是挡在“科技进步之轮”下面的一块石头,可以不夸张地说,解决电池性能问题那一天,就是科技产品大变样那天:想象一下,如果有这么一块电池,它可以为你的手机连续供电5天,或者让电动汽车跑1000公里而不用充电,(其实本来就应该这样不是吗)生活将会变得多么舒心。 莫纳什大学 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的 玛朵塔 谢巴尼博士领导了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超高容量的“锂-硫电池”,这种电池比目前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高出四倍以上,不但性能更好,而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好的消息是:这种电池即将商业化,为澳大利亚和全球市场的消费者们存储电力。 研究人员在标准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采用了全新的“硫阴极”设计,使得电池可以承受更高的电压负载,而不会降低电池的整体容量或性能。设计灵感来自于一种最早见于197X年洗衣粉加工过程中的独特桥接结构设计,团队采用了一种方法,可以在电池内部颗粒间建立适应电压的化学键,从而创造出了任何电池中都没有过的稳定性。 副教授马修 希尔说:“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制造过程很简单,成本很低;因为使用的是水基工艺,所以显著的减少了制造环节中的有毒废物。” 研究小组为制造工艺申请了专利,专利号是PCT/AU 2019/051239,德国的合作伙伴 弗劳恩霍夫 材料和光学技术研究所已经成功制造出了原型电池。 极具吸引力的性能、低廉的制造成本、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易于加工和良好的环境影响度,使得这种新型电池极具吸引力。这是澳大利亚工业的一个突破,很可能改变未来手机、汽车、电脑和太阳能电力网的生产方式,中国和欧洲的一些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厂商纷纷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并将在今年(2020年)初在澳大利亚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迈纳克·马吉姆德教授说:“全新锂硫电池的制造和应用,将占据澳大利亚价值2130亿美元的‘锂产业’的重大部分,并彻底改变澳大利亚的汽车行业,为澳大利亚人提供更清洁可靠的能源市场。研究团队从政府和国际合作伙伴那里得到了超过250万美元的资金,今年,我们将从电动汽车和电网开始试用这种最新电池。”(煎蛋,图片来源莫纳什大学)

肥胖兒童大腦前額葉皮層變薄 或影響腦部發展

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上月发表一项长期研究,指出儿童肥胖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变薄存在关系。 佛蒙特大学护理学系副教授Jennifer Laurent指出,研究结果显示出一种重要联系: BMI较高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皮层,尤其是在额叶前额区相对较薄。这项研究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研究项目,在10年间追踪10,000名青少年,每两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访谈,进行一系列测试,包括提取血液样本和进行脑部扫瞄。 而测试排序发现,BMI较高的青少年通常工作记忆比较低,而大脑前额叶皮层正正就是大脑控制执行功能,例如记忆和计划能力的区域。儿童肥胖除了可能影响脑部发展,更可能让他们患上慢性炎症,可能会改变细胞结构,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会。

人為什麼要穿內褲?問題簡單卻引人深思….

虽然理论上讲,人不穿内裤是可以的,但在今天,任何衣物都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保暖遮盖「防摩擦」功能,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符号。内裤就是一种典型的被社会建构的衣物。 最早的内裤实物,一般认为来自5000年前的战士「奥兹冰人」。这位意大利先民在阿尔卑斯山上冻成了木乃伊,1991年被发现时,身上的三层服装下面是皮革制的缠腰带。这被认为是内裤的雏形。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遗体出土时,也裹着如日本相扑士一般的兜裆布。 男性内裤的演化与实战中的防护作用关系密切。古希腊男性最初以宽松为着装标准,历史学家推测,公民的袍子下面不着一物,只有需要体力劳动的奴隶才穿兜裆布。古罗马人最初沿袭希腊的装扮风格,后来则从敌对的「蛮族」中学到了穿内裤作战的方便。在中国,商代的「蔽膝」被认为是内裤的雏形,起到保护腰胯的作用。到了中世纪,为了骑马方便,欧洲骑兵的盔甲经常用锁子甲或皮革等护住裆部,骑士半站在马镫上作战。同时,为了展现自己的男性气概,在一些盔甲中也会出现如同香蕉的配置。因此,搭配盔甲的亚麻「秋裤」式内裤出现了。这种内裤到膝盖上方左右,宽松而舒适,可以将长袜系在上面,因此广受骑士们欢迎。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类似于垫片的遮阴布(codpiece)的出现使内裤的型号变得更大,男性看上去也更雄伟。16世纪的男性内裤往往呈现夸张的形态,有些男性甚至把私房钱和性病药藏在内裤中。 女性的内裤则沿着一条不同的路线演化:与男人对女性身体的态度相关。最初,各民族女性多不穿内裤。在中国,一般认为汉代之前女性不穿内裤。一个著名的说法是:汉代众臣霍光为了限制皇帝宠幸除了本家上官皇后的其他嫔妃,「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穷裤最初是无裆的及膝长的内裤,后来演变出有裆的、男女都穿的样式。 虽然有史学家发现古罗马女性有穿三角短裤的习惯,但这一习惯并不普及。由于古代女性换洗条件不如今人,一块肮脏的布很可能成为疾病的温床。迟至18世纪,西方女性依然有不穿内裤的习惯。据传说,彼得大帝(一说是拿破仑)曾目睹一位贵妇在街上「露底」,并写下了「天堂之门在我面前訇然打开 」。19世纪,短裙的流行使得作为内裤的灯笼裤重回西方,这才终结了女性不穿内裤的历史。 在20世纪,现代的短内裤普及开来。除了美国人Jockey发明第一条Y线三角内裤、拳击手苏利文热爱的长式拳击内裤和牛仔裤品牌李维斯的助推之外,现代内裤火遍全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超人。 超人为何内裤外穿?粉丝们几乎争辩了一个世纪。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是,由于早期漫画印制粗糙,需要通过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个性。为了表现超人的男性阳刚之气,又避免单纯使用线条引起的尴尬,画家就在蓝色紧身衣外画了一条红内裤。这种精神大概与16世纪夸张的护裆甲一脉相承。 「超人」这一形象意外地将内裤推向了大众。在战争的年代,内裤提供了一种便宜而实用的、表现男子气概的方式。加上20世纪初,女性的紧身胸衣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女性胸衣和内裤就成了性感的象征。 虽然现代内裤被看做文明舒适的象征,但内裤带来的不适,经常远超其消除的不适。衡量内裤是否舒适,主要有压力舒适性、热湿舒适性、安定性等几个指标,分别衡量松紧程度、面料透气与散热程度,以及在人身上移位的难易程度。这些指标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导致「蛋疼」的穿着体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男性内裤多互相剥样,或从女性内裤的样式改成男性内裤,根据人体测量来设计的男性内裤尚不多见;女性内裤则多以样式性感为导向,忽视穿着的舒适性。因此,选合适的内裤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不断有科学家称:不如不穿来得健康。(大象公会 张稆元)

情商高也沒用 家境和基因對學習成績影響更大

之前的一篇译文里说,仅仅智商高是不够的,情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今天的文章又超越了“情商高学习更好的”的境界,提出了更硬的调调:一个孩子的家境和基因对学习成绩影响更大。 约克大学教育部的索菲·冯·斯顿姆教授在科学杂志《发展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大作,文章说,由她主持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和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就是家里有多少钱、祖上受过多高的教育)可以决定他在学校的表现。 研究人员调查了5000多名英国90后学生的学习记录,分析了每个同学在不同年级的考试成绩,并采集了他们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收入数据。 经过统计,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一些影响孩子在学校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那就是家境和DNA。 实际上,“家境”的作用要高过“基因”。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里,那些家里比较贫困、继承了父母高智商技能的孩子们,只有47%的人上了大学;而出生在家境富裕、长辈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尽管学习基因不够优秀,但有62%的人进入大学。 当然,同时拥有超强智商DNA & 家境殷实 & 祖上高知条件的同学们,毫不意外地掌握了巨大的优势,他们中77%的人上了大学;相反那些不够聪明、家里条件又不够好的学生们,也毫不意外地被前者打败(他们之中只有21%的人上了大学)。 索菲教授解释说:“基因是先天条件,家境是后天条件,这两方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都非常大:好的基因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它的确可以增加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机会,但那也比不过那些家境好、智力水平不如他们的孩子(指考上大学的机率)。” “虽然这个研究结果是基于数据统计得出的,但它确实说明了,因为先天基因和后天家境条件的不同,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你出生于哪里’对你的学业影响非常大。” 最后索菲教授表示,希望这个研究结果为孩子们带来帮助,而不是困扰:在未来,教育机构也许可以参考这篇论文,为孩子们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抹平基因和家境的鸿沟。(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年終盤點:2019年的重大科學發現

恐龙世界的末日 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震。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称,北达科他州的一处化石遗址记录了撞击后数小时内的混乱。但是,更诱人的或许是研究人员尚未发布的论文。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的古生物学家,论文的作者Robert DePalma告诉《纽约客》,他们团队在该地点发现了恐龙、翼龙、甚至羽毛的化石。由于撞击之前的恐龙化石很少,因此科学家认为之后时间段出现的化石恐龙死于撞击的过程和后续影响。如果真在该地发现了恐龙化石,那就有更多的证据指向了恐龙灭绝的真凶。 潮湿的天外世界 天文学家说,在离地球110光年的系外行星大气中检测到的水蒸气。围绕远恒星公转的K2 18b是第一个可能有液态水的地外行星。科学家认为,K2 18b甚至可能有含水云和降雨。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其列入观测计划,可以帮助确认K2 18b是否以及有多少液态水,毕竟水被认为是生命的关键成分。但是,即使系外行星温暖湿润,也并不意味着该行星适合地球生命。 永久冰盖下面有什么 科学家透露,在南极洲被永久冰覆盖的美世湖(Lake Mercer)下挖出了许多微型动物尸体。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因为这种极端的环境被认为仅仅适合微生物。生存限制可能没有以前认为的那样严苛。但也有可能这些残骸(包括甲壳类动物,蜘蛛和蠕虫)是被冰或水冲入湖中。 你好,吕宋人 在菲律宾山洞中发现的化石表明,至少在50000年前,有一个未知的人类物种在如今被称为吕宋岛的地方生活。拟议中的新物种被称为人猿(Homo luzonensis),生活的时间与小型人类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上的小型人类相同。一些化石的形状和大小与已知的人类物种的相应骨骼相匹配。但是研究人员指出,功能的组合是独特的。如果被确认为独立物种,那么吕宋人是人类进化树上的最新一枝。这一发现还表明,当古人类到达中国南部时,若干同系选择居住到东亚和东南亚岛屿上,这使科学家对亚洲人进化历程的观点变得复杂。 中子星碰撞射流 当两个中子星相互碰撞时,碰撞将一束带电粒子迸射进太空,新的观察结果表明。这一发现支持了一种理论,即所谓的短伽玛射线爆发的高能神秘闪光实际上是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射流。但是研究人员还需要更多的观察结果来进一步确认。 第六感 对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人类与鸟类和鱼类相似,可能会感应到地球磁场。在实验室环境测试中,暴露于地球强度的磁场时,人类受试者显示出独特的脑波模式。但是,只有当场以某种方式指向并移动时,模式才会成型。即使发现得到证实,也不清楚我们要如何运用“第六感”,或将如何接收电磁信号。 开辟新的道路 闪烁的灯光和咔嗒声改善了有阿茨海默症症状的小鼠的记忆力。声光增强了大脑中的伽马波,这似乎消灭了与疾病相关的斑块。实验鼠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脑部产生了与人类阿茨海默症相似的病变。但接受过声光治疗后,在受到重创的大脑区域里,淀粉样蛋白斑块和有害的tau蛋白减少。科学家报告称,斑块吞噬性免疫细胞开启了高效模式。如果疗法对人有效(目前正在进行测试),它将开辟针对退行性疾病的愈疗新途径。 但是,许多在动物实验中生效的疗法对人类却不一样。(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最新研究:男人認為自己更擅長撒謊

有研究发现,男人认为自己更擅长撒谎,并且能够不被揭穿。具体点说,自认为擅长欺骗的男性数量是女性的两倍。 朴茨茅斯大学的Brianna Verigin博士领导的研究表明,擅长说谎的人通常更加健谈,会比其他人讲更多的话与谎言,交流对象通常是家人、朋友、恋人和同事。 专家级的说谎者更喜欢当面说谎,而非通过短信,社交媒体反而是他们不大会说假话的地方。 Verigin博士说:“我们发现撒谎和性别之间有着重要联系。男人认为自己的谎言足够完美,可以骗过对方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两倍以上。以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每天会说一到两个谎话,但其实这并不准确的,大多数人不会每天说谎,而是少数说谎者制造了大多数谎言。 “在我们的研究中突出的一点是,几乎有近一半(40%)的谎言来自极少数的说谎者。这些人可以骗过最亲近的人。 “多才多艺的说谎者在很大程度上更善于使用语言,将谎言编织成虚幻的真相,因此其他人很难辨识,而且他们能够更好地将谎言隐藏在看似简单、清晰的故事中,使其他人更难以怀疑。” Verigin博士网罗了194名实验参与者,男女各半,平均年龄39岁。 他们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包括欺骗他人的经验、过去24小时内说谎的次数、谎言类型、对谁说谎以及是否面对面。 她说:“结果再次表明,我们并没有像我们自认为的那样善于发现谎言。充其量,大多数人有50:50的机会。” 研究发现,说谎者的关键策略之一是说出与事实相近的合理谎言,同时不透露太多信息。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善于说谎,那他就会制造更多的谎言。 在所有承认爱说谎的人里,无论手段是否高明,他们最常用的策略是故意漏掉某些信息。但是,专业骗子能够编织细节点缀,描绘更有真实感的可信故事,使谎言难以发现。 相反,那些自认为不擅长撒谎的人,在骗人时描述会含糊不清。 总体而言,按这194个人的自述,最常见的欺骗形式是“白色谎言”,夸张,隐藏信息,掩盖真理和重构经过。 大多数人会选择面对面说谎,其次是通过短信、电话和电子邮件,最后才是社交媒体。专家级说患者最常对家人、朋友或同事说谎,一般不会对雇主和权威人士说谎。 同时,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说谎能力之间没有关联。(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古代「口香糖」取出完整DNA 來看石器時代少女長啥樣

(星岛日报报道)丹麦科学家周二公布,从一块五千多年前的桦树焦油中,萃取出一个石器时代人类的完整DNA检体。 古人将桦树焦油当口香糖嚼食,而嚼食这块“口香糖”的人可能是个黑发蓝眼、皮肤黝黑的女孩。这块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桦树焦油内含足够资讯,可确定嚼食者的性别、生前最后一餐为何,以及口中含有哪些微生物等。 哥本哈根大学的学者施若德说:“这是第一次从人骨以外的东西取出完整的古代人类基因组。”他们是在波罗的海丹麦罗兰岛一个叫做西尔托姆的地方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这块桦树焦油。研究指这名女性的基因跟来自欧洲大陆的采猎者较相近。藉这些资料,科学家重塑出这个女孩的可能外貌。

DNA源碼解密 人類設計壽命原來只有38年

根据不久前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研究,我们开发出一种通过DNA分析来估算物种寿命的新方法——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的“自然”寿命约为38年。 已然灭绝的猛犸象可活约60年,而北极露脊鲸则有望享有超两个半世纪的寿命。 衰老之谜 衰老过程是生物医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发育,动物的生物学功能开始下降,从而制约了寿命。到现在为止,很难确定动物本应存活的时间长短。 DNA是生命有机体的蓝图,并且暗藏洞察衰老和寿命的玄机。然而,没有人能够找到反映寿命差异的DNA序列。 脊椎动物的预期寿命差异很大。侏儒虾虎鱼(Eviota sigillata)是只能活8周的小可怜,而某些格陵兰鲨(Somniosus microcephalus)已活了400多年。 了解野生动物的寿命对于野生动植物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需要利用种群的平均寿命来建立繁衍模型。在诸如渔业之类的行业中,生态模型中的寿命因子可以确定产量的极限。 但是,大多数物种的寿命是未知的。对于长命种而言,很难统计它们的寿命,因为它们可能比研究人员的更长寿。 利用DNA 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人员发明了DNA“时钟”,可以确定动物(利用DNA甲基化)的年龄。 他们发现,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基础序列,而是控制其活性开关。其他研究表明,特定基因中的DNA甲基化与某些哺乳动物(例如灵长类)的最大寿命有关。 尽管DNA甲基化与衰老和寿命有关,但直到不久前,还没有研究将其用作估算动物寿命的方法。 在最新的研究中,借助其他研究人员组装并开源发布在在线数据库中的252种脊椎动物的基因组(完整的DNA序列),与另一个专门记录动物已知寿命的数据库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可以通过42个特定基因中DNA甲基化的发生位置来估计脊椎动物的寿命。 已灭绝物种 我们发现,北极露脊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哺乳动物的弓头鲸——的寿命为268年。这个数值比该物种记录中最老个体的寿命还要多57年。 我们还发现灭绝的猛犸象的寿命为60年,与现代非洲象的65年的寿命相近。 不久前绝种的Pinta岛巨龟的寿命为120年。该物种最后的成员Lonesome George于2012年离世,终年112岁。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与现代人类紧密相关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最大寿命为37.8年。 基于DNA甲基化,现代智人的“自然”寿命是38岁。这与人类学对早期人类的研究相符。但是,今天的人类已经突破了自然极限,因为现代医学和生活方式的进步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我們要不要抵制素食?科學家發現植物受傷時會尖叫!

我们始终认为在度假期间让植物无人看管也无所谓,因为我们认为它们自己可以照常生存下去。再说植物也不会像宠物一样尖叫,所以它们一定还好,难道不是吗? 还真不是。事实上,一项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小组主导的最新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在承受压力时会发出高频率尖叫。 在研究中,他们或是切开番茄植株和烟草植株的茎部,或是剥夺其水分,同时将一个麦克风放置在距离实验装置10厘米的地方。 当他们开始切割茎部时,他们发现植物开始发出在20至100千赫兹之间的“尖叫”,他们相信这种尖叫可能是为了警告附近的其他植物和生物。 他们在切开番茄植株的茎部后,在一小时的过程中记录到了25次超声波“惨叫声”。另一方面,从烟草植株实验中记录到了15次超声波“惨叫声”。 当他们剥夺这些植株的水分时,在一个小时内记录到番茄植株发出了更多的“惨叫声”:35次,而在烟草植株实验中记录到了约11次“惨叫声”。 除此之外,这些植物对不同压力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当烟草植物缺水时,比其茎部被割断时发出的“尖叫”声更为强烈。而没有遭遇立即危险的植物每小时释放的超声波都少于一次。 科学家小组对此表示,这改变了我们对植物的看法,因为我们一直认为植物是沉默的,但事实是它们发出的声音很高,甚至于高到我们都听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另一项研究发现:植物在被触摸或拔除时会感到疼痛,这反过来会促使其释放出散发恶臭的化学物质。(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怎麼減少「剁手」後的負罪感?多買點環保產品!

每个人在假期里都会多花一点钱,但通常这些乱花钱的行为会导致负罪感、不负责任感和一些担忧。因此,如果你正在寻找一种方式来让你购物后的感觉更好,一项新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建议:消费更多在环保产品上。 蒙特利尔协和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其称之为“绿色消费效应”,他们表示,消费者通常在花钱购买“绿色产品”后感觉更好。该研究的作者将使用生态友好产品时的这种欣快感形容为“暖意”。 该研究的合著者,营销学教授奥努尔·博杜尔在一份新闻稿中解释道:“这种暖意是一种很好的整体感觉,通常在其它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文献中也有发现。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你感到满足。”。此外,研究小组认为,零售商和各类企业在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时,也注意到绿色消费效应是明智之举。 研究人员用大量不同的产品进行了五个实验,以测试是什么让参与者在“绿色”购物时感到暖意。更具体地说,他们感兴趣的是绿色产品如何影响产品的感知质量以及购买者的社会价值感。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绿色产品通常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心情和积极的心态。此外,在使用了某些绿色产品之后,参与者能够克服他们之前对该类产品的偏见。根据这项研究,人们多年来一直坚信,环保型清洁剂的效果不如传统的清洁用品。但是,在参与者使用了环保型清洁剂后,他们便不再持有这样的信念。另外,在使用了绿色产品之后,参与者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包容感。因此,那些感到与社区隔绝的人们在使用了这些产品之后表示,他们感到更受欢迎和包容。 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觉得他们使用的绿色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他们通常不会体会到暖意。当参与者使用带有环保墨水的钢笔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博杜尔表示,除了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供消费者购买之外,零售商还应该考虑用环保家具和装饰品来装饰他们的商店,以获得完全身临其境的体验。博杜尔补充道:“想象一下,你坐的椅子是竹子做的,或者你就餐的餐馆的桌布是由回收材料制成的,餐具是木制的,这一切都会让你感觉更好。” 博杜尔还警告企业要确保他们所说的关于产品的环境声明都是真实的。博杜尔总结道:“我相信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加关注环保属性,但是目前可持续性认证方面存在很多混乱。只有在出台某种监管或标准化认证后,这种风险才会消除。”

南極待14個月 探險者大腦萎縮 科學家研究原因

呆在人车汹涌的城市久了,人们就会想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放空”一下自己,洗涤一下心灵;于是每年的那几个小长假就出现了人山人海的挤人旅游潮。 但是,物极必反,放松也是有限度的,有研究显示,如果呆在过于荒凉的地方太久,你的脑子可能会变得更糟。 这个月,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员 亚历山大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说,通过对在南极科考站生活了14个月的探险者们的研究,他发现,在南极洲这种鬼地方呆上一年以后,探险者们的脑子萎缩了--原因可能是“孤独”和“无聊”。 研究对象是8名在南极工作的探险队员,他们要在德国设立的诺伊迈尔3号研究站里工作很长时间。 亚历山大用核磁共振扫描了8个人的大脑,在工作期间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并抽取血液样本以供化验。这些检查可以测量探险队员们的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分子)水平--简单说,BDNF是一种对脑子很重要的蛋白质,内行的蛋友可以科普一下。 当科考工作完成,探险队员们离开南极,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以后,研究员会再次扫描他们的大脑。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缜密的准备过程,科学家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数据。通过对比科考工作前后的探险队员的数据,以及交叉比对和探险队员年龄、性别相仿的志愿者们的数据,研究员发现,这些探险队员在一年多的南极洲工作之后,大脑的平均灰质变少了,海马体出现了明显的萎缩(海马体对认知和记忆能力非常重要),他们的“BDNF”水平也下降了。 亚历山大说,在南极工作是非常乏味的,探险员们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常年呆在一个地方,和一小群人一起工作和生活,平时就是一天天的盯着窗子外边看,除了一片洁白的雪地,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日子是无情又无趣的,很可能是因为这些环境因素,导致了探险队员们的大脑萎缩,BDNF水平下降。 当然,科学家是非常严谨的,亚历山大表示,这次研究只有8个观察对象,规模实在太小了,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大家应该谨慎看待,客观分析。 好在这种大脑萎缩是暂时的,亚历山大说,只要探险队员们回到正常的充满交互的有趣生活中去,很快他们的脑子就能恢复。 通过这项研究,人们明白了孤立的环境会对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之后就可以想办法让那些长时间在极端无聊、极端乏味的环境下工作的人们不再受到伤害。比如不远的将来,去火星工作的探险家。(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每15分鐘記下自己在做什麼 記10年 結果是….

为了弄清楚如何更有效地生活,马德里理工大学的西班牙科学家Morris Villarroel希望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更详尽、更完整的记录。十年前,他开始写下自己每天做的所有事情,从那以后他一直都在这么做。 Villarroel在2010年2月刚满40岁时,就决定展开一场关于自我了解与自我完善的史诗性实验。为了详细记录自己一生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决定每天每隔15到30分钟就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自己所有的经历、所处的位置、以及所遇到的人。 他认为此举不仅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记住一切,而且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日常生活。九年零九个月之后,这位科学家表示自己是正确的。 Villarroel进行生活记录实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时间管理,更具体地说,是了解自己如何度过时间以及度过时间的方式如何影响自己的心情和整体幸福感。 例如,他曾经每天开车去上班,但在开始将所有内容写在日志中后不久,他便发现自己经常对小摩擦感到沮丧,例如有人在他前面插车或被堵在路上。因此,这位西班牙科学家开始乘地铁并步行去上班,这样不仅减轻了一些压力,而且对他的健康也有好处。 Villarroel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记录也有助于提高自己在课堂或会议上的表现。这些记录帮助他注意到了一些小细节,并实施了原本可能被遗忘的解决方案。 由于他将所有这些数据都记录在日志中的同时,也将其保存为了Excel电子表格格式,所以一切都易于访问,并且利于他追踪某一特定方面的数据,例如在多个项目上花费了多长时间。 在其生活日志中,典型的一天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并伴随有后一天的计划。到了第二天,他会每隔15到30分钟做一次笔记,详细说明自己在那个特定时间的位置以及正在做什么,而不管这件事到底是新鲜、令人兴奋,还是平凡单调(例如站在超市里排队)。他对此表示,通过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有助于自己取得微小却重要的进步。 在过去的九年零九个月中,Villarroel把生活记录在了307本日志中,书写这些日志花费了他大量时间。他估计自己每天得花上大约一个小时书写日志,在常人看来,这可说不上是很棒的时间管理方式。不过这位西班牙科学家声称,他基于观察记录而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改善弥补了这些损失的时间。 Villarroel最初计划在10年后(即明年2月)停止实验,但他目前表示在日志中记下所有日常已成为其第二本能,因此他决定一直这么做下去。

另類研究:「色情短訊」與性無關

“色情短信”,即交换充满性欲的短信,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成为浪漫伴侣之间的一种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有伤风化的行为乍一看似乎不需要太多额外的解释,但一项新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研究人员表示,大多数时候,人们发送色情短信,根本不希望获得任何形式的性满足或性快感。 事实上,根据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三分之二的人通常会出于与性无关的原因而发送色情短信给他们的伴侣。作者指出了三个发送色情短信的普遍原因: ①许多人把发送色情短信作为一种关系保证,以确保他们的伴侣仍然关心他们。 ②一些人参与色情短信是为了帮助他们的伴侣。但是重要的是,这种帮助会非性的方式得到回报。例如,一个人与其另一半发送色情短信,作为回报,他的另一半会邀请他共进晚餐。 ③使用色情短信最明显的目的,为了获得性快感或是作为实际性爱的前戏。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助理教授约瑟夫·柯林和博士生·卡西迪·考克斯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们通过分析之前关于色情短信的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三种动机。一旦他们确定了这三个原因,他们就开始好奇这三个原因中哪一个最常见。因此,他们在网上收集了160名参与者的数据,这些参与者的年龄都不同(从18到69岁)。然后,他们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衡量发送色情短信的动机、关系依恋程度和整体性活动。他们发现,每一个原因都和另外两个原因一样普遍。基本上,没有一个动机被发现比另一个更常见。 考克斯在一份新闻稿中说道:“有趣的是,三分之二的人发送色情短信是不是为了性目的。这实际上表明一些人虽然发送了色情短信活动,但他们宁愿不发送,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获得对关系的肯定、缓解焦虑或者得到一些非性的回报。”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也没有发现因年龄、性别或性取向而产生的显著动机差异。柯林评论道:“随着这种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我们想要强调成年人是如何在他们的关系中利用这种行为的。这告诉我们,成年人发送色情短信是我们过去与伴侣交流性欲的一种进化。” 值得澄清的是,这项研究仅仅关注在双方都同意的关系中发送的色情短信。柯林表示:“和任何性行为一样,发送色情短信需要征求对方的同意。那些主动发送色情短信的人,比如发送自己的生殖器照片给别人,实际上是在对收信人进行性骚扰。”(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30%成年人想要生病?來一場說來就來的感冒

信不信由你,许多美国人因为工作过度忙碌,以至于他们实际上期待着感冒。在感冒药公司Theraflu对2300名成年人的调查中,大约十分之三(29%)的人承认他们喜欢生病,主要原因只是为了从工作或其它事务中抽出一天时间用来休息。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忙碌的,尤其是在假期。调查表明,这就是为什么几乎40%的受访者认为生病是一个机会,可以集中精力在自己身上并让自己放松一下。调查还发现,生病还会带来一些其它好处。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得了流感或感冒后,他们终于有时间拿来补补觉。其它的好处则包括休息一天(34%)、在Netflix或其它流媒体平台上看节目(26%)、不用工作(24%)以及获得一些自由时间(23%)。还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甚至表示,他们喜欢生病时有人照顾的感觉。 这项研究还调查了美国人在生病时为了缓解症状而采取的一些常见做法。最让人感到舒适的是躺在床上休息,其次是喝一碗热乎乎的汤,剩下的就是观看电影或电视节目、喝一杯热饮或是一杯热茶。 Theraflu公司的品牌经理塔玛拉·萨维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没有人愿意生病,但有时候感觉不舒服会迫使人们放慢脚步,专注于照顾自己的健康,这样他们就能回到日常生活中去。”。 尽管有这些发现,但许多其它调查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积极努力地克服疾病,不让疾病拖慢他们的脚步。事实上,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在生病时保持高效率。很多人表示,他们喜欢在身体不适的时候赶紧做家务。完成一个烦人的项目是另一个受欢迎的病假活动,跑腿和锻炼也是。(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人為什麼會分左撇子和右撇子?

当你小时候第一次拿起蜡笔时,可能觉得用一侧手画画比另外一侧手更顺手更自然。 除了少数双手同样灵活的人,基本上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一支优势手(以及身体的优势一侧)。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多数人——大约85%到90%——都是右撇子,左撇子永远是少数。 在历史上,这种不均衡的比例给左撇子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他们不得不用专门为右撇子设计的剪刀、桌子、刀具和笔记本。许多左撇子被强迫改用右手来书写,违反了他们的自然倾向(包括一些著名的例子,比如英国的乔治六世国王)。他们被不公平对待,被歧视,英语中用来形容左撇子的词就是证据。英语中的右是“Right”,显然也意味着“正确”。而“sinister(不祥的)”这个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中的“左”。 虽然在大多数地方,左撇子们的污名已经逐渐淡去,但是左利手和右利手的分歧仍旧困扰着科学家们。研究者仍在试着弄清是什么致使人们独宠一侧手以及为什么右利手会占主导地位。 在个体层面上,或许在发育的最初期就决定了惯用手是哪一只。2005年时,科学家在《神经心理学》杂志上报告称,胎儿在子宫里就能表现出更偏爱哪只手(吸吮一只手的大拇指),在他们诞生后这种倾向会持续。 虽然并没有左撇子或者右撇子基因,但是DNA在惯用手中看起来的确起了作用。在最近一篇发表在《大脑:神经学杂志》上的文章,牛津大学的研究者着眼于英国大约40万人的DNA,然后发现4个区域的染色体组通常和左利手有关。4个区域中有3个涉及到大脑的发育和结构。一些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左撇子和右撇子的生物学差别来解释大脑如何在左右脑特化发育的。 想要从进化学的角度来解答惯用手这个问题也十分复杂。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史前遗骨上特定的解剖学特征来找出他们的惯用手,比如说体型上的不对称性以及手臂骨骼的密度,还可以通过仔细查看史前工具得出结论。 德国的一名资深科学家Natalie Uomini表示:“如果你知道这种工具如何被握在手中以及使用方法,那么你就能寻找上面的磨损痕迹”来判断使用者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科学家甚至可以观察齿部化石上的斜纹磨痕的方向来看出这个人是用的哪只手配合牙齿撕扯掉肉或者兽皮。 Uomini说,在研究者能够找到的最早的考古记录中,也就是50万年前,右撇子就占主导地位。尼安德特人也是坚定地右撇子。 人类在动物中显得独树一帜。许多非人类物种,比如说其他的类人猿,它们的惯用手也会因个体而异,不过左撇子和右撇子的比例通常接近一半一半。 什么导致我们对右利手的极端倾向进化并保留了下来?Uomini说,从进化学角度来看,如果右撇子是因为有某种优势而进化出来的,那么你或许会认为左撇子应该彻底消失才对。她补充说到,左撇子有一些缺陷,比如说更高频率的工作意外。在2013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研究者也发现了左撇子和学习障碍之间的关联。 但是,关于左撇子一直占少数的原因有一个主流理论:战斗假说。 “就是说,徒手打斗或者用兵器打斗,对于一个左撇子来说是有一个进化学上的优势,”Uomini说,“如果你是一个左撇子,那你的优势就是出其不意,因为大多数人都习惯和右撇子战斗。”科学家在2010年的报告表示,像击剑这样的1对1运动已经展现出了左撇子优势。 如果该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就意味着即便左撇子有着种种缺点,也足以让他们保持住少数群体,战斗中的左撇子优势至少能让他们在彻底灭绝中保留一线生机。(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加拿大華裔科學家首創新型龍蝦誘餌

加拿大华裔科学家首创一种新型龙虾诱饵,利用海产行业副产品制造,比旧有诱饵更具可持续性和环保。 谭祝亮(Zhuliang Tan,译音)是一名食品研究科学家,他在2006年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到纽芬兰省(Newfoundland)的纪念大学(Memorial University)攻读食品学博士学位,8年前搬到新斯高沙省(Nova Scotia)。他在去年8月因公司重组而被裁,之后决定自行创业。 谭祝亮目前正研发一种新型的龙虾诱饵,主要使用被海产业弃置的副产品。他表示,作为一名食品科学家,他知道业者可以使用如鱼皮等的副产品,并从中提取一些很好的胶原蛋白,作为捕捉龙虾的诱饵。 他亦知道,在养殖鱼场和海产厂等地方,产生数百万磅的副产品,例如鱼类的头、脑、尾、内脏及皮等,这些副产品都可以被好好地利用。 谭祝亮说,利用渔业废料除了可以节省成本,也有助保存某些用作诱饵的鱼类数量,例如鲱鱼和鲭鱼等。 有助环保平衡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行动中心(Ecology Action Centre)在其网站上指出,捕鱼活动令鲱鱼和鲭鱼的数目“显著下降”,特别是鲭鱼,根据联邦渔业及海洋部(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的评估,由于过度捕捞,这类鱼正处于濒危状态。 一种成功的龙虾诱饵,除了可以吸引龙虾外,也可以在海底保持生态稳定,并且在成本上必须能够与现有的诱饵竞争。据谭祝亮了解,市场上大多数诱饵可以满足以上其中一项要求,但却没有一种可以满足所有三项要求。 谭祝亮认为,要成功研发新型诱饵,必须从渔民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请他们喝咖啡聊天,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他说,在哈利法斯(Halifax)地区与数位非常友善和乐于帮忙的渔民谈话,得到很多在书本或互联网上难以获得的知识。 他认为,新型诱饵的成功机会有80%,虽然不一定能一次便研制成功,但他相信,在渔民的帮助下定能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

最新研究:讓孩子做家務並不能幫助發展自控力

一直以来,一旦青少年达到一定年龄,父母都会给他们分配一些家务,比如吸尘、倒垃圾、打扫房间这样的日常工作。这样做是为了使孩子们具备自理的能力,不要什么事都依赖父母,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表面上看,这种古老的做法似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无疑是培养一个负责任、适应能力强的社会成员的好方法。但令人惊讶的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家务活可能并不能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需要明确的是,这项研究的作者将自我控制定义为一种完整的人格特质,这种特质可以让人控制自己的冲动并集中注意力,甚至在他们想要逃避的时候也能完成任务。 为了得出这个结论,来自休斯顿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加利福尼亚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一项为期10年的针对墨西哥不同年龄青少年追踪研究调查的一部分。 在被研究的家庭中,孩子们自我报告了他们认为自己有多少自我控制力,父母们也被调查了。 除了这些信息,这项历时10年的研究还收集了有关孩子生活各个方面的数据,包括他们的日常家庭生活和他们通常被要求做的任何家务。研究小组仔细查看并分析了所有这些数据,以确定自我控制能力和做家务是否有所关联,但他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讶。 休斯顿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罗迪卡·达米安说道:“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家务劳动与自我控制存在协同发展关系,我们的四个假设都没有得到实证支持。考虑到我们预测的强烈外在概念和理论基础,这些零效应令人惊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人员建议父母完全废除儿童时期的家务活。达米安补充说道:“也许家务活对个性的发展没有影响,但它们仍能预测孩子们未来的家务行为,把家里收拾整洁是很重要的。” 这项研究的作者最初是受到另一项早期研究的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这项研究发现做家庭作业与更认真负责有关。而这项研究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研究儿童时期的家务活和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 此外,达米安和她的团队研究了另一个与家务无关的自我控制问题:10到16岁的自我控制水平预示着成年后的职业生涯会有更好的结果。事实上,他们发现表现出更高水平自制力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在他们早期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这在10岁时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得到了验证,还有一些青少年表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达米安表示:“我们发现,10岁时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孩子在9年后工作压力较小,工作适应性也更强。此外,自我控制能力在10岁到16岁之间表现出积极变化的孩子,不管他们在10岁时最初的自我控制水平如何,在9年后都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自主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你从哪里开始,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都会对你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这一点很重要。”(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最新研究:原來世界上只有四種人格!

你可能以为有很多种人格,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实际上只有四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类型。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这四种类型归为: 平均型、保守型、自我中心型和榜样型。研究团队将“五大人格特征”按不同比例“精简了”一下,并以此作参照为这四种性格群体评分的。之前的“五大人格特征”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和神经质。当然,这项研究对之前确定的性格特征和类型提出了质疑。人格类型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难以获得客观的证据,所以在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以往小型研究得出的结论通常无法在大型的研究中复制。   “从希波克拉底时代起,人们就开始尝试对人格类型进行分类,但以前的科学文献发现,这种分类毫无意义。但现在数据显示,某些性格类型的‘人口密度’更高。” 这项研究使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多万受访者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四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由心理学研究团体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积累进而开发的。问卷中他们提出了44到300个问题,所有问题都是为了识别性格类型的。   研究团队最开始尝试利用传统的聚类算法分析这些数据,但是得出的结果却并不准确。雷威尔透露,一开始研究团队一共得出了16种性格类型,这有点荒谬。于是,研究人员对数据又进行了精炼。   然后,研究人员阿马拉尔使用了一种算法,将个体按照性格类型进行分类,然后施加约束,进一步缩小他们的范围。最后该团队根据五个性格类型的评分,确定了如下四种类型: 1、平均型  平均型的人在神经质和外向性方面得分都很高,但开放性较低。 2、保守型   保守型的人情感很稳定,不是很开放也不是很神经质。他们不是特别外向,但也可以表现得很和蔼可亲、尽职尽责。 3、榜样型  榜样型的人只有在神经质方面得分较低,在其他所有特征中得分都较高。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是榜样型的可能性会急剧增加。 4、自我为中心型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外向性方面得分很高,但在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方面的得分低于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以自我为中心型的人群数量会急剧下降。   为了确保新划分四种类型的准确性,研究人员找来了一组有自我中心倾向的青少年来验证他们的结论。阿马拉尔解释称,大家都知道十几岁的男孩在做人做事时会考虑不周全,总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如果数据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最大的一组样本。而研究结果也证实,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群体中,年轻男性的比例“突出”,而15岁以上的女性却不是代表性群体。研究还证明了,个体的性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年纪大的人往往不那么神经质,而且 比20岁以下的人更有责任心,更和蔼可亲。   从前,性格类型从来只存在于自助类书籍之中,满足一些人“自查自省”,但科学期刊并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现在,我们认为这一状况将因为这项研究而改变。我们观察大量人群时,可以看到很明显的趋势,一些人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一些性格特征。这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主题。”阿马拉尔说道。(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螞蟻為什麼不「堵車」?

做一只蚂蚁的好处之一就是永远不会被堵在路上。当这些有纪律的微小生物沿着狭窄的信息素排列的道路行进时,它们会设法保持来回的平稳流动,即使在交通高峰期也不例外。通过在一个自我组织的系统中进行合作,研究人员发现阿根廷蚂蚁能够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并防止堵塞的发生。所需要的只是一点无私和克制,也许我们人类应该学习这一点。 和我们人类一样,蚂蚁是地球上唯一有“双向车道”的生物。当然了,蚂蚁们可没有人类的交通规则,而且它们也不害怕“撞车”,但即便如此,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移动时还是会尽量避免堵塞在一起。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惊叹于蚂蚁个体是如何“沿着一条相当直的路线回到自己的巢穴,而且在这条路上它们从不会相互阻碍”。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蚂蚁的道路上每分钟可以通过几百个个体,但这项研究是第一次发现直接证据的。通过拍摄170个重复的实验,研究人员观察了这种特殊的蚂蚁如何沿着连接它们的巢穴和食物的桥移动。这些实验包括不同宽度的桥(5毫米、10毫米和20毫米),这些桥分别可以容纳400到25,600只蚂蚁。 在整个过程中,研究人员收集了有关交通流量、蚂蚁速度和碰撞次数的数据,他们的发现令人惊讶:蚂蚁似乎对交通堵塞免疫。他们在论文中写道:“在这项研究中,阿根廷蚂蚁用来保持交通顺畅的确切机制仍然难以捉摸,但是当小道上的蚂蚁密度增加时,它们似乎能够评估此时的拥挤程度,并相应地调整它们的速度,以避免交通堵塞。” 事实上,与人类相比,蚂蚁们可以在不减速的情况下以两倍的容纳量通过桥梁。当人们步行或开车时,车流通常在路面占用率达到40%时开始减缓,而阿根廷蚂蚁却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即使大桥的路面占用率达到了80%。 蚂蚁们似乎是通过自我的速度管制来做到这一点的。例如,当蚂蚁比较忙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蚂蚁实际上会加速,直到路面达到最大流量。然而,当路面过于拥挤时,蚂蚁们会减缓自己的速度以避免堵车。 研究人员解释道:“在人类社会中,交通拥堵无处不在,因为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相比之下,蚂蚁们则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群体的生存,因此它们会合作行动,以优化食物的运输。” 其它关于蚂蚁的研究表明,有时,蚂蚁们甚至也会使用交通管制人员。例如,20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搬运的路线开始堵塞时,返回蚁巢的个体会阻止离巢的蚂蚁,迫使它们寻找新的路径。 即使不改变我们的行为,我们也可以从蚂蚁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研究人员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来仿效蚂蚁的策略,从而优化交通流量 (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拋硬幣其實並不公平 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勝率呢?

最后一块披萨归谁呢?抛个硬币吧!在人优柔寡断、踌躇不决之时,抛硬币是一种古老的解决办法。但奇怪的是,这并不是一种真正公平的方法。还不如把最后一块披萨平分了。 历史上有许多纠结都是通过抛硬币来解决的。我们敢打赌,参与其中的人少有知道自己胜算并不大。斯坦福大学统计系的Persi Diaconis在2004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数学分析,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80%的情况下,硬币着地的结果会让人大吃一惊。因为硬币的正面会稍微重一些,这会导致其质量重心向正面倾斜,使得硬币着地时更有可能反面朝上。镍币等边缘无锯齿的硬币投掷结果更容易出现偏差。据说魔术师经常会把硬币反面削薄,这样正反重量差异就会更大,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以上结果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某种偏见,硬币旋转时通常会反面朝上。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对于全新的硬币而言的,旧的硬币可能并非如此。虽然听起来有点恶心,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的灰尘、污垢和其他垃圾,它们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附着在硬币上或是在空中从重心上脱落。 除了正反以外,还有另一个问题。抛硬币时我们是应该让它直接落到地面上,还是用手一把抓住在空中旋转的硬币呢?这个问题可能听起来很傻,但Diaconis表示,将硬币一把抓住要比让它弹回地面更公平。你的手不如地面坚硬平整,只要你伸手一抓,它就会稳稳落在你手心。但即便如此,结果也不是随机的。 Diaconis认为,任何抛出去的硬币都会有反面轻微朝上的倾向,其精确概率更接近于51:49。1986年,数学家Joseph Keller提出了一种抛硬币的公平办法,就是让它绕着水平轴完美地旋转。但这需要有超能力,所以也不大现实。(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電梯公司告訴你 怎樣乘自動扶梯才是最安全

如果你居住在城市之中,或许知道关于自动扶梯的“道路规则”与实际道路上的规则相似,并且应该给予同样的重视。站在右边的通道上,空出左边以供他人行走,并且绝对不要站在中间阻塞交通。 可我如果告诉你,一个迷糊汉两腿岔开,双手放在左右两边的扶手上,其实才是乘坐自动扶梯的正确姿势呢?根据CBC网站的说法,自动扶梯制造商奥的斯电梯公司建议“使用者应站在自动扶梯的中间,双手放在两边栏杆上,以此获得最高的安全性”。 Lifehacker网站指出,奥的斯在其官方安全建议中并未明确提及同时使用两边扶手,但确实鼓励人们“牢牢抓住扶手”并“站在台阶中央并面向前方”。然而,即使你前面的乘客站在中间并且只把一只手放在栏杆上,你也无法轻易继续前进而不请求他们让一下。 说到在自动扶梯上上下行走,此举的效率可比你想象的要低。虽然选择行走可能会减少你的个人通勤时间,但有研究表明,如果所有人都动立不动,同时使用两条自动扶梯通道,而不留出一条供他人行走,那么该机器每分钟可额外运送约31名乘客。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在自动扶梯上行走遭到反对的唯一理由。CBC网站还引用了日本和中国的一些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步行者不仅会增加自动扶梯事故的可能性,而且还会加剧机器本身的老化。 虽然步履匆匆的城里人可能会对静止不动的想法望而却步,但希望这些信息至少可以帮助他们将抓住扶手的站立者视为安全意识强的公民,而不是多余的烦扰。(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加拿大公司新發明 量子隱形技術 太厲害了!

从雅典娜的隐形帽到和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隐形的想法一直刺激着人类的幻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过去几年的技术进步将这些幻想带到了现实世界中。 最新的隐形技术被称为量子隐形,是由加拿大一家伪装设计公司Hyperstealth开发的。这种材料像纸一样薄,价格便宜,而且不需要电源。虽然它的隐形功能不如魔法斗篷,但它的隐形功能相当不错,而且看起来肯定让人困惑。 这种材料使用了一种你可能已经熟悉的方法:透镜状镜头。这种材料可以使光线弯曲,这意味着你只能通过这种材料看到非常近或非常远的物体,所以将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放在它后面一定的距离就会变得不可见。这种材料能够将中、近紫外的光弯曲到红外。由于在可见光光谱之外工作的相机分辨率通常较低,当通过它们观察物质时,这种“隐形”的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这种材料不会受到其试图隐藏的物体的影响,它只是会扭曲背景。所以这并不算是一个神奇的隐形装置,人们会知道它背后隐藏着什么,只是无法辨别细节。 这项技术从2010年开始由Hyperstealth公司的盖伊·克拉默开发,从那时起,他一直与军事组织合作开发这项技术。他最近申请了四项这方面的专利和相关技术,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它如何工作的视频。 虽然这项技术的细节仍然是保密的,但是其物理原理十分简单直接。这个原理被称为斯内尔定律:每种材料都有一个特定的折射率,这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相对于真空中的光速有关。举个例子,你倒一杯水,然后放一个勺子在里面。勺子看起来是弯曲的,这也是为什么水池看起来比实际要浅。当光在两种材料之间移动时,它移动的角度会随着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通过巧妙地使用材料,就有可能制造出盲点,而这就能让人或物“隐形”。(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你的步伐慢 是因為你在加速衰老!

你的步伐缓慢并不意味着你喜欢悠闲地散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步伐缓慢可能是身体健康和认知健康有严重缺陷的一个症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个追踪900多名新西兰人的研究小组发现,步伐缓慢的中年人更有可能表现出老化加速和大脑完整性受损的迹象。 杜克大学的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拉斯穆森说道:“真正令人吃惊的是,这项研究针对的是45岁左右的中年人,而不是那些年纪大的老年人。” 拉斯穆森和其他研究人员对参与者们进行了调查。这是一项特别长的纵向健康研究,几乎始于50年前,研究对象是1000多名3岁儿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组评估了剩下的904名45岁的参与者的健康状况,他们发现中年时期的步行速度似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可以让人了解到自身的衰老进程。 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泰瑞·墨菲特表示:“这项研究涵盖了一个人从学龄前到中年的整个时间段。研究结果发现,在老年前十几年,缓慢步行是健康问题的前兆。”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参与者在40多岁时的步行速度,并对参与者的日常生理功能进行了评估。还评估了他们是否加速衰老的迹象,其中包括从血压到牙齿健康等19种指标,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了他们的大脑。来自追踪研究的历史数据也被考虑在内,比如参与者还是孩子时所进行的神经认知能力的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45岁左右步行速度较慢与身体机能不良和衰老加速有关,表现为“多个器官系统更快衰退”。此外,中年时步行速度缓慢也与较差的神经认知功能有关。 研究作者解释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步态速度不仅与成年期的神经认知功能有关,还与幼儿期的神经认知功能有关。” 尽管研究人员承认存在局限性,但研究人员表示,在未来的研究中,在检查儿童神经认知功能和步态速度之间的联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员斯蒂芬妮·斯图登斯基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是是这项研究的评论作者,他解释道:“我们不应该假设三岁儿童认知测试的糟糕结果会以任何方式使他们陷入终身问题。相反,我们应该广泛研究可能导致身体状况下滑的因素,并探索改善这些因素的策略。”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项近50年的研究所发现的联系的本质,我们可能会积极地运用某些社会因素,这将促进长寿,并可能有助于阻止认知能力的下降。 斯图登斯基写道: “人类的大脑是动态的,它总是不断地根据经验进行自我重组。”(煎蛋)

欲擒故縱玩神秘可能適得其反

对于单身人士来说,神秘感可能很有意思,但有时太多的神秘感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兴趣。最近一项关于约会的研究发现,潜在伴侣的不确定性实际上降低了他们的整体性吸引力。 这项由罗彻斯特大学和以色列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表明,那些对人有所回应的伴侣会让人们更加努力地试图追求他们。研究合著者,罗切斯特大学艺术科学与工程学教授哈里·里斯在一份媒体稿件中说道:“人们可能会通过疏远那些可能拒绝自己的人来保护自己免受拒绝的痛苦。” 之前的研究表明,不确定性会增加浪漫感并勾起人们的性欲,但是里斯表示,他的研究表明正式的情况是相反的。他指出:“当人们对伴侣的兴趣和接受感到自信时,他们的性欲会更高。” 这些发现是基于六项研究得出的。在其中一个实验中,来自以色列一所大学的51名年轻女性和50名年轻男性被告知,他们将在另一个房间与另一名参与者进行在线聊天。参与者被拍了照片,并被告知照片会展示给他们的聊天对象。然后,科学家们向参与者展示了同一张异性的照片。在聊天结束时,研究人员告诉参与者,他们可以给他们的伴侣发送最后一条信息。然后,研究人员告诉一些参与者,其伴侣也给他们发了最后一条信息,还有一些人则被告知没有收到任何信息。一切结束后,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给对其伴侣的性渴望打分,分数从1到5。 结果显示,那些认为在谈话结束时有信息等着他们的人平均给他们的伴侣打了3.15分,而那些认为他们没有收到其他信息的人打了2.73分。考虑到这一点,欲擒故纵的古老策略似乎根本就不那么明智。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心理学副教授古里特·伯恩鲍姆总结道:研究结果表明,性欲可以“作为衡量伴侣是否合适的直觉指标,激励人们与一个可靠、有价值的伴侣发展浪漫关系”。另一方面,“抑制欲望可以作为一种机制,旨在保护自我,使其不会投资于未来不确定的关系”。(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