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20:21:10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香蕉吃錯了反而會加重便秘?營養師說不如吃這些管用

便秘,逐渐变成了一个全民问题。不少人都会时不时的患上功能性的便秘,这是一种肠道对食谱过于精细的的正常反应。而大家也确实会想着通过调整食谱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如何调整,民间有一种常用的偏方:吃香蕉。 但是网络也经常会出现另一种说法——吃香蕉会加重便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一般的成熟香蕉,常吃是不会加重便秘的。但没熟透的香蕉,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鞣酸,多吃确实会加重便秘,所以便秘患者是不应该吃的。 而成熟香蕉对于缓解便秘的效果,更多的只是来源于大家对于“以形补形”的盲目信任。香蕉这种水果,要真论有助于缓解便秘的膳食纤维,完全比不上其他水果,因此它其实也不是缓解便秘的一个好选择。 那到底该如何缓解便秘呢?这里给大家说三个办法: 1、增加蔬菜的进食量: 尽量多吃一点蔬菜,尤其是生吃蔬菜或者喝未经过滤的蔬菜汁。当然,最好可以多吃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可以起到更好的通便效果。 相信用不了太长时间,你就可以奔向厕所了。而且这个办法又便宜又健康,还能反复使用。 2、多吃膳食纤维: 多吃膳食纤维,有两个办法。其一是多吃粗粮、某些蔬菜、坚果、某些水果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其二就是直接服用膳食纤维,比如说大豆膳食纤维、小麦草膳食纤维、麦麸膳食纤维等。这些产品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买起来也很容易。 3、试试牛奶和蜂蜜: 为什么小标题上写的是“试试”,因为这两种食物只适用于一部分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效。对于乳糖不耐的人来说,喝含有乳糖的牛奶,确实能有效的促进排便,不过也可能会带来腹胀等不适,所以这个办法不是特别的推荐。 至于蜂蜜,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果糖,所以如果你是对果糖不耐受的人,再喝了大量的蜂蜜之后,也会有改善便秘的效果。但是蜂蜜的实质其实就是糖,食用太多蜂蜜很容易引起肥胖,所以这个办法也不是很推荐大家用。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用了上述办法之后,大部分也仅仅是暂时性地和便秘说了再见。想要从今往后不再出现便秘,平时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律排便、吃够纤维、多喝水、多运动。

偉哥的奇妙用處(除了讓男人「性福」)

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表明,联合使用药物可以改善骨髓移植的前景,这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其实这个消息被报道只是因为其中一种药物十分有名。 我们的血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没有骨髓我们就无法生存。某些癌症的治疗方法就是用化疗破坏骨髓,并使用匹配供体的骨髓来替代。要想获得骨髓,就需要从捐赠者的骨头里提取出骨髓,这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现在,一般是用药物诱导一些骨髓干细胞离开它们安全的藏身之处,进入血液。而在那里,它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被收集起来。 但是,现在所使用的药物使用起来可能很痛苦,而且有副作用,有时甚至会完全失败。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方法。在注意到血管的通透性会增强干细胞迁移的效率后,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卡米拉·福斯伯格教授提出将用作干细胞动员剂的普乐沙福与著名的血管扩张剂伟哥相结合。 在《干细胞报告》中,福斯伯格描述了给老鼠口服伟哥,两个小时后再注射普乐沙福。骨髓干细胞迁移的效率比单独使用普乐沙福翻了一倍多,加大伟哥的剂量可以进一步提高干细胞迁移的效率。 在人体上进行临床试验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考虑到这两种药物已经获得批准并被认为是安全的,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短的过程。这种治疗方案会比现有的方案更便宜,也会少很多痛苦。 即使伟哥和普乐沙福不能完全取代最广泛使用的干细胞动员剂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也可以挽救一些患者的生命,但GCSF会加剧镰刀型红细胞的症状。 福斯伯格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我们能使骨髓移植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那可能会改变许多人的一生。”

腸道不健康 引來一身病!請馬上改掉這5個習慣!

现代不少人都有肠道问题,这些情况你有没有遇到过: 早上起床动不动就便秘,严重拖延上班时间…… 慢性肠胃炎反复发作,导致工作进度跟不上,还要请假看病…… 压力大,心情郁闷,造成肠胃功能紊乱,面色差…… 这些都是你的肠道健康出现问题了,千万不能忽视。 肠道不健康,引来一身病 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年人大肠与小肠的总长度约有6至7米,其健康与否对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肠道不健康的表现一般有便秘、急慢性腹泻、大便恶臭、屁多屁少、口臭、肤质变差等。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中指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① 而且便秘危害不容小觑,该指南指出,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和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这5大习惯,会给肠道添堵 1 爱吃“重口味”食物,无辣不欢 麻辣烫、水煮牛肉、辣子鸡、小龙虾、香锅、烧烤、火锅、各类川菜湘菜馆……年轻人最爱的食物,往往是高盐、重口味、钠含量超标的。 有位网友这样描述了当代年轻人无辣不欢的状态:菊花已经冒血,香锅依旧不停。哪怕明早腚痛,今夜还要再来。 这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导致便秘,因为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刺激到肠胃,导致胃肠道出现恶化问题,容易让大便干燥。 措施: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中建议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g,例如,薯类、绿叶菜、豆类食物等。其次,还要多喝水,每日达到1.5L。 2 有便意还能“一忍再忍” “上班族”经常处于“步履匆匆”的状态,赶着上班、赶着开会,有了便意,常常会因为过于忙碌而忽视或压抑。往往想着“忍忍吧”或者“等一会儿再去吧”,殊不知,便意也会转瞬即逝,长此以往就会引发便秘。 措施:尽量减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中建议在晨起和餐后2 小时内尝试排便。便秘者在没有便意时也要去蹲一蹲。同时,在排便时不要看报纸、手机等。② 3 一有问题就用“排毒”保健品 年轻女生被便秘困扰后,往往轻信一些打着“排毒”“清宿便”旗号的保健品,以为这样不但能治疗便秘,还能清除宿便排毒养颜。但是,这样只会“雪上加霜”。 因为这些产品中多含泻药成分,主要有大黄、番泄叶等,这两者都含有蒽醌衍生物,长期服用会使肠壁神经末梢应激性降低,肠蠕动减弱,不能产生正常的排便反射,反而加重便秘。 措施:一定要看清说明书中是否含有以上中药成分,当心“排毒”不成反致便秘,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医生。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中指出,容积性和渗透性泻药的安全性、药物依赖性等相对较好,适合轻、中度便秘者使用,例如聚乙二醇和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 其中,乳果糖在结肠中可被代谢为乳酸和乙酸,促进生理性细菌的生长,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在接受乳果糖治疗超过4周的患者中没有发现任何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提示长期使用该药物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① 4 心情不好 喜欢闹情绪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中也提出,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② 如有些人长期都处于心情不好、抑郁的状态下,这样会导致肠道的神经系统受到压迫,会影响到正常的排便。 措施:及时调整不良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经常生气动怒。 5 懒,不爱运动 很多懒癌上身的人们,能打车绝不走路,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多数人都有久坐不动的习惯,白天长时间坐着工作,到了晚上下班也可能懒得运动。而不爱运动也是造成便秘的一个原因。 措施:建议日常多做散步、慢跑、瑜伽等舒缓一些的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可预防或减轻便秘。

注意!嘴裏出現這些「事」說明你正在變老

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人变老往往是全身性的,也是系统性的。在众多变化中,最重要的就是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口腔状态的改变,因为这些变化直接关系生命质量以及能否维系生命。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口腔功能的护理是最核心的照护内容。 老年人的口腔有哪些特点?能否根据这些特点判断自己是不是正在“变老”? 牙齿脱落、齿茎变短、齿距稀疏、骨槽变浅以及外在的口周肌肉减弱、口唇变薄、皱纹增多、口角下垂等,是从外观上能看出的老年人口腔状况的改变,具体到口腔内部和功能上,主要可以分成4个特点。 1. 牙齿及齿龈发生变化,如缺损、磨耗、退缩、暴露、咬合关系不良等; 2. 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自净作用下降; 3. 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认知症、中风偏瘫以及年龄引起的肢体关节运动障碍等疾病、肢体障碍等原因,使之对口腔清洁保持的能力下降; 4. 疾病引起的摄食、口腔运动和吞咽功能下降等。 正是因为这些改变,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生率很高。加上服药等原因引起全身免疫能力下降,口内细菌容易繁殖,齿龈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等比较常见。 因此,口腔清洁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是卫生问题,也是防止误咽性肺炎,更是老年人全身管理的重要一环。 虽然老年人的口腔状况会发生改变,但在正确的护理和治疗下,是能够维持健康的,人们常说的“老掉牙”也不是必然规律。《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指出,只要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掌握科学的口腔保健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可以终生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指南》中强调,当老年人出现牙根面龋、反复“塞牙”或牙本质敏感(俗称“倒牙”)时,要积极到医院诊治。 除了牙齿状况,上了年纪的人还要关注口腔粘膜的变化,如果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粘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及出现牙痛、牙龈出血等不适症状后要及时就医。口腔粘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不良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烟酒嗜好。 已经掉牙的中老年朋友,要及时进行义齿修复。牙齿缺失易发生咀嚼困难、食物嵌塞、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等。前牙缺失还会导致发音不准、面部形态发生变化,全口牙丧失后,咀嚼十分困难,面容明显苍老。 修复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前应治疗余留牙的疾病,必要时对牙槽骨和软组织进行修整,保证修复质量。 戴假牙也要保持清洁卫生,对于配戴活动假牙(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应在每次饭后取出活动假牙以软毛牙刷刷洗干净,夜间不戴假牙时应清洗后放置清水中保存。如有污渍最好使用假牙清洁片帮助清洁。假牙需要每天晚上摘下、刷洗、浸泡。 日常生活中,如果想做口腔保健,可以尝试叩齿。每天叩齿1-2次,每次叩齿40下左右,可以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增进牙周组织健康,长期坚持可固齿强身。如果牙齿松动、咬合错乱,叩齿往往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不宜作叩齿保健。 由于老年人口腔解剖生理的特殊性,口腔疾病发展变化速度快,口腔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应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搜狐健康)

神奇!流感疫苗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概要不久前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发布了一项针对60余万人次、历时9年的最新研究,该研究发现,流感疫苗有助于抑制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病发作和卒中。   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丹尼尔·莫丁(Daniel Modin)教授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这项研究,在考虑了如年龄、医疗条件、药物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各种混杂因素后得出的结果显示:流感季接种流感疫苗的心血管病患者,相对死亡风险降低16%,心脏病发作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10%。   流感季节即将来临,上述研究一经公布,不少人表示这真是心脏病人的福音。但欣喜之余,也不免产生很多疑问,流感疫苗怎么会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其作用机理是什么,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流感会改变心血管健康状况   研究人员还解释了流感和心血管之间的联系,称流感期间的免疫反应和随后的炎症,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此前,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虽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缓慢,但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稳定或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心脏病和卒中就是由导致心脏或大脑动脉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破裂后,血凝块形成并切断血液供应。”莫丁介绍,而流行性感冒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重要病理机制。炎症反应是机体为了抵抗细菌和病毒入侵所开启的一种防御机制。正常情况下,炎症反应只针对外来入侵的病原体而不会损伤自身的细胞和组织,但是由流感引起的高水平急性炎症会降低斑块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破裂。   “确实有大量研究证实流感疫苗可以阻止流感季节心脏病的死亡发生,因此,流感疫苗被一些学者形象地称为‘心脏疫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王立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王立中介绍,其原因在于流感季节病毒会大肆攻击心脏病患者。每一年的流感季节往往是心脏病人死亡和住院的高峰期。据统计,10个流感住院患者中就有4个患有心脏病。为什么心脏病患者更难抵抗流感病毒攻击?首先,流感病毒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心血管系统的炎症则会使心脏病恶化;而且,肺部的炎症会导致组织肿胀,这会降低体内氧气的水平和增加心脏的压力。如果影响到心肌,将会触发或加剧心脏衰竭。   其次,心脏病人患流感后往往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因为患有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年老、虚弱,与流感病毒抗争会削弱他们的身体储备,导致身体应付不了疾病。既然不可能完全避免流感病毒的侵袭,那最好的选择是用流感疫苗来保护自己。   “总之,接种流感疫苗能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流感并发症的危险,并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王立中说,流感疫苗对心血管的保护分两种:直接作用,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可直接作用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阻止泡沫细胞以及降低斑块的形成,降低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发生风险;间接作用,降低肺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而降低其发生率。   接种好处可能远远超过预期   尽管接种流感疫苗的好处可能远远超过预期,但据莫丁研究团队统计,在9个流感季节中,疫苗覆盖率从26%到36%不等,这意味着许多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接种过流感疫苗。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对此,王立中表示,目前各国还未将该建议写入高血压的健康管理指南,但已经认识到流感疫苗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性。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中,不仅增加了灭活流感疫苗的推荐,还公布了一项科学建议,即 “流感疫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欧洲心脏病学会对欧洲的冠心病患者也有相似的推荐。各国对于流感疫苗的推荐热情不亚于强调对胆固醇、血压和其他危险因子的控制。   事实上,不只是以上疾病,王立中介绍,除了预防流感,在流感季节,流感疫苗还可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和血管成形术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缺血事件的发生,有实验证实在冠脉病变的急性阶段和计划行血管成形术时预防使用流感疫苗的有效性;流感疫苗也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这些患者得流感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另外,细胞因子对心肌有负性激励作用,会加重潜在的心肺疾患,每年预防性接种流感疫苗已写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南。   “老年人的心力衰竭是可以预防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应该更为广泛地运用于老年人(包括75岁以上的人群),这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提高这一人群的生活质量。”王立中强调,还有研究证实流感疫苗也能明显降低慢性肝脏病、卒中、2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   由于流感并发症有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心包炎等,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可因流感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入院,甚至死亡。因此,王立中认为,一些特殊人群,包括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以及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染给高危人群的人员,如6—59月龄儿童、年满50周岁者、医疗卫生保健人员等,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误区让流感疫苗还不“流行”   “虽然流感疫苗的作用很强大,但公众对它的认识还不充分,甚至存在误区。”王立中说。   王立中表示,关于疫苗有几个常见误区。首先是认为成年人不用接种疫苗。存在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认为,除了狂犬病疫苗等一些相对特殊的疫苗外,成年人根本就不用接种疫苗。同时,疫苗功效的科普宣传也经常声音微弱,更没有成年人必须接种疫苗的强制性要求,公众很难客观了解疫苗,自然不会主动前往接种。   其次是认为未成年人应少接种疫苗。未成年人接种疫苗,这本是一项硬性要求,但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及偏远地区,还不乏反对声音。或许反对者的初衷不无善意,毕竟疫苗本身可能有一定副作用,但殊不知,不接种疫苗一旦传染上疾病,其危害更重。   三是认为流感只是“小毛病”。不少人把流感和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对流感的危害性并不清楚,总认为多喝水、吃点药、挺一挺就好了。事实上,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不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并发症,对身体健康存在较大危害。   “可见,要想让流感疫苗‘流行’起来,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流感相关知识的科普,加大对流感疫苗的宣传,纠正公众的错误认识,让公众在了解中接受、在宣传中推广,逐渐让流感疫苗真正成为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王立中说。(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辦公室最大污染物是什麼?沒錯,就是人!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可能导致癌症,肺部疾病,甚至心脏病。但是,总的来说,当我们谈论到空气污染时,我们主要想到的是在大都市街道上的空气。 然而,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人们每周有40多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而且许多人的工作场所是办公室。因此,办公室空气质量可以预测个人健康状况。我们如何知道办公室空气质量如何,办公室空气中最大的污染物是什么? 位于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的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的研究中提出了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将在2019年10月14日至18日在俄勒冈州波特兰举行的2019年美国气溶胶研究协会会议上分享其研究结果。 人类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室内空气的化学性质是动态变化的。它会根据室内外条件,通风系统以及办公室的使用情况全天变化。” 研究的共同作者布尔解释说。 为了准确找出影响办公室空气质量的因素以及人类如何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布尔及其同事在普渡大学生活实验室的共享办公室里建立了一个复杂的传感器系统。 研究人员甚至在桌椅上安装了温度传感器,以了解它们何时被占用以及人类的存在如何影响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他们还使用了高度专业化的设备,称为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布尔解释说,该设备的作用类似于“高度灵敏的鼻子”,能够检测细小颗粒或挥发性化合物。他说:“我们的初步结果表明,人是现代办公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我们发现室内许多化合物的含量比室外高10到20倍。如果办公室通风不良,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可能会对员工的健康和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布尔补充道。 最重要的挥发性化合物之一是异戊二烯,这是精油中存在的易燃物质。研究人员在办公室工作人员呼出的气体中发现了异戊二烯。另一种称为臭氧的污染物来自外部。但是,臭氧一旦进入办公室环境,它可能会变得更加有害——原因是人不经意间的行为,例如剥橙子。 研究人员说,臭氧与单萜(存在于橙子和其他柑橘类水果的果皮中)相互作用,形成很小的悬浮颗粒,它们可以被吸入并粘附在肺组织深处,这会对他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研究人员还补充说,除臭剂,化妆品和护发产品中存在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同样会影响办公室外的空气质量。这是因为通风系统会将其抽出并排放到外部。 布尔说:“我们希望揭示通风系统对环境空气的潜在影响。”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能为人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决空气污染提供更好的策略。(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6600.php)

這個你一定第一次聽說:肥胖父母會讓孩子變老

许多父母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就感到自己变老了。这不无道理:夜晚睡不稳、清晨睡不醒,还有肩上的责任,都很有可能让你老得更快。有趣的是,墨西哥城萨尔瓦多·祖比兰国家医学和营养研究所和怀俄明大学拉勒米分校的研究人员做了另一个实验,结果却与这个观点恰恰相反:有些父母,具体来说是一些比较肥胖的母亲,可能会导致孩子老得更快。 众所周知,肥胖会增加人们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同时还会损害人们的新陈代谢。然而在研究了肥胖鼠妈妈的后代之后,研究小组说,母鼠肥胖的影响可以传递给下一代。这一点体现在代谢上,就是会加速后代的衰老速度。他们观察了肥胖母鼠后代(分别是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晚期和早期衰老),以确定他们的衰老率。肥胖母亲的后代体内脂肪更多,并表现出早期的糖尿病前兆,例如胰岛素抵抗的升高、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增加等;在细胞水平上,后代的线粒体表现出功能受损特征,使他们更容易患心脏病。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注意到在男性和女性后代的加速衰老过程中存在一些可见差异。他们不确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从理论上推测此现象可能与荷尔蒙有关。从好的方面来看,适当的运动似乎确实可以减少产妇肥胖带来的大部分有害影响,无论男女都是如此。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来自怀俄明大学怀孕与生命过程健康中心的内桑尼尔斯说:“令人欣慰的是,后代进行锻炼可改善许多因孕妇肥胖而导致的不良结果。这些新发现为子宫和母亲身体状况对后代生理的影响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内桑尼尔斯也同时做了一些之前已经做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肥胖母亲子宫内接触高脂肪、高糖饮食的婴儿更有可能在胎儿时期发展成“脂肪肝”,孩子日后便更有可能处于肥胖、心血管疾病或是代谢紊乱的高风险之中。 许多父母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后感到自己变老了。这不无道理:睡不稳夜晚、睡不醒的清晨,还有肩上的责任,都很有可能让你多了几根白头发。有趣的是,墨西哥城萨尔瓦多·祖比兰国家医学和营养研究所和怀俄明大学拉勒米分校的研究人员做了另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颠覆了此研究结果:有部分父母,具体点说是一些比较肥胖的母亲,可能导致孩子老的更快。 众所周知,肥胖会增加人们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同时还会损害人们的新陈代谢。然而在研究了肥胖鼠妈妈的后代之后,研究小组说,母鼠肥胖的影响可以传递给下一代。这一点在代谢问题上的体现,就是会加速后代的衰老速度。他们观察了肥胖母鼠后代(分别是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晚期和早期衰老),以确定他们的衰老率。肥胖母亲的后代体内脂肪更多,并表现出早期的糖尿病前征兆,例如胰岛素抵抗的升高、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增加等;在细胞水平上,后代的线粒体表现出功能受损特征,使他们更容易患心脏病。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注意到在男性和女性后代的加速衰老过程中存在一些可见差异。他们不确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从理论上推测此现象可能与荷尔蒙有关。从好的方面来看,适当的运动似乎确实可以减少产妇肥胖带来的大部分有害影响,无论男女都是如此。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来自怀俄明大学怀孕与生命过程健康中心的内桑尼尔斯说:“令人欣慰的是,后代进行锻炼可改善许多因孕妇肥胖而导致的后代不良结果。这些新发现为子宫和早期生命状况对后代生理的影响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内桑尼尔斯也同时做了一些之前已经做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肥胖母亲上午子宫内接触高脂肪、高糖饮食的孩子在胎儿时期可能发展成“脂肪肝” ,很有可能孩子日后便处于肥胖和心血管和代谢紊乱的高风险之中。(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studyfinds.org/study-suggests-maternal-obesity-can-accelerate-aging-in-children/)

高科技精神緊張症是個什麼病?你我都有!這10個方法可以治

城市人总是忙碌而疲惫。美国心理学家克莱格.布罗德发现,这种迥异于肉体疲劳的症状,在长时间伏案工作、面对电子荧幕的人最容易出现,他将其命名为“高科技精神紧张症”。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紧张之下,大脑就会疲劳。因此,我们需要对大脑进行训练,才能保持其敏锐。 我们的大脑,是具备“可塑性”的。科学家把聚集起来的神经元,叫做“灰质”;把神经元的轴突(可以理解为支撑神经元的骨架),称为白质。以前普遍认为,白质无非就是一些支撑的部分,并不重要。但现在的研究发现,白质中有一种成分,叫做髓磷脂。它会附着在神经元的轴突上面,就像电线外面包裹的绝缘皮,将神经元裹起来。髓磷脂具有“跳跃式传导”的作用——可以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建立一条“捷径”,快速传递资讯。 科学家观察到,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大脑,在接受技能训练后,大脑神经元外层的髓磷脂会发生改变,重新建立起更加快捷、流畅的通道,让熟练者可以瞬间完成非常复杂、精巧的动作或思维过程。所以,我们所有的提升,本质上,都有生理结构的改变。这也是我们锻炼大脑的意义。本研究也为“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等理论提供了一个生理学上的证据。 训练大脑的方法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对资讯的摄入、理解、记忆,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大脑。圣路易斯大学老年医学部主任约翰. E.莫利博士给出了10条训练大脑的方法,简述如下。 1.列一张记忆清单:包括购物清单、要做的事情或其他能想到的事情——然后记住它。大约一小时后,看看你能回忆出多少东西。使清单上的专案尽可能具有挑战性,以获得最大的脑部锻炼效果。 2.学习一门乐器或加入合唱团,让音乐流淌在生活中。研究表明,长时间学习一些新的、复杂的技能是中老年人保持大脑活跃的理想选择。 3.多练习心算。在大脑中进行数学计算,而不用铅笔、纸或电脑。你可以一边走路一边计算,使问题变得更困难,也更具挑战性。 4.上烹饪课,学习如何烹饪新的菜肴。烹饪中需要使用多种感官:嗅觉、触觉、视觉和味觉,它们都涉及大脑的不同部位。 5.学一门外语,丰富的辞汇可以提升认知能力。语言学家提出假设:不同语言对应不同的思维/性格模式,学习该种语言会导致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改变。也就是说,使用不同的语言会使人转变思维模式、性格,变得更像对应语言的本国人。这也被称为文化模式切换。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决定了我们的语言;而我们的语言,又会反过来决定我们的思维模式。新的语言,挑战了我们的文化环境,也锻炼了我们的大脑。 6.创建单词联想图片。想像一个英文单词在你脑海中的拼写,然后试着想想其他任何以相同的两个字母开头(或结尾)的单词。我们也可以想像一个中文字,然后尽可能多地联想出相同部首的其他字。 7.在大脑中画地图。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尝试着画一张该地区的地图,并画出一条从这个地方回家的路。 8.挑战你的味蕾。吃东西的时候,试着闭上眼睛,辨别你口中食物的各种成分,包括微妙的调料和香料。 9.提高你的手眼运动能力。养成一种涉及精细运动技能的新爱好,如编织、绘图、绘画、拼图等。 10.学习新的运动。开始做一项能锻炼身心的运动,比如跳舞、瑜伽、高尔夫或网球等。 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我们的运用和学习,不断地改变自身内部的构造,来更好地适应这个环境。所以,我们每一次的思考、练习、操作,以及对资讯的接受和吸收,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重塑着我们的大脑。 如果你开始对身边的一切感到习惯,开始遵循本能和下意识的反应生活,也许就要警惕了: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丧失了活力? 不妨试一试,哪怕是走一条不熟悉的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读自己没涉猎过的书,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试着解决问题,都能为大脑带来新的改变。 我们的大脑,就是在这种折磨和成就感交替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进化。

百萬蟎蟲每天陪你睡!如何清除這個大過敏原?

天气温暖潮湿,「尘螨」也在这温暖湿润的气候中苏醒过来…你知道吗?尘螨可是比花粉更为猛烈的过敏原,它那无处不在的身影和超强的致敏性,足以让它在过敏原中“称王”。 研究发现,约50~70%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都与尘螨有关,特别是对儿童的侵害最为显著! 那么这些讨厌的尘螨喜欢藏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清除这个大过敏原呢? 人类的汗水皮屑养育着尘螨 想要知道它喜欢藏在哪里,就要先要了解它的习性。 尘螨喜欢湿润(湿度60%~80%)和温暖(温度20~30℃)的生活环境,不喜欢干燥和阳光。它们的食物就是人和动物的汗液、脱落的皮屑、分泌物,以及食物的碎屑。 所以从尘螨的喜好,我们可以推断出,您家的床垫、枕头、布沙发、绒毛玩具、地毯、老旧棉被,都将是尘螨最热爱的“家园”。 一个床垫里有200万尘螨 螨虫繁殖速度比老鼠要快十倍,一个床垫里的常驻螨口可达200万,正所谓“三月不洗被,百万螨虫陪你睡”! 但真正麻烦的不是活的尘螨,尘螨的尸体碎片、分泌物、排泄物、蜕下的皮壳等才是最强烈的过敏原。一只尘螨在短短三四个月的寿命里,能制造近2400粒排泄物! 面对这个不经邀请就擅自入住的“讨厌鬼”,我们应该如何清除呢? 居家除螨6个小妙招 尘螨最怕3件事——高温!干燥!寒冷!那么办法就有了。 1. 第一招:勤通风 螨虫不喜欢干燥的环境,所以我们每天每天至少开窗两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保持室内干燥、空气流通。 居室较为潮湿的家庭还可以考虑使用除湿机,总之要让房间里的湿度控制在60%以下,才能让螨虫无处可居。 2. 第二招:热水泡 每两周换洗床上用品,洗之前最好用55°C以上的水浸泡10分钟,即可有效杀死尘螨。 3. 第三招:阳光晒 天气好的时候,把枕头、棉被等挂在阳光下曝晒至少4个小时,能消灭70%的尘螨。 晒完被子一定记得要多拍拍,让尘螨和排泄物等过敏原从棉被里掉出来。 4. 第四招:冰箱冻 软玩具和床上用品只要体积允许,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在-17°C~20°C条件下,冷冻24小时,尘螨也会死翘翘。 5. 第五招:强力吸 地毯、床垫、沙发这些大物件,不好洗不好晒,那么强力吸尘器对尘螨来说也是场噩梦。吸尘器一定要着重抽吸沙发扶手、坐垫等细小缝隙。 6. 第六招:防螨用品 如防螨套包裹清洗后的床上用品,可以减少螨虫的再次滋生。因为防螨套的气孔小于10微米,尘螨及其过敏原无法通过。家中有对尘螨过敏的家人可以考虑使用。 *特别提醒: 1. 养成“湿式作业”的习惯:在打扫房屋时,一定要避免尘埃飞扬,让尘螨四处乱飞。我们要养成“湿式作业”的习惯,包括用湿抹布擦拭桌面的尘土,给地上撒一些水再扫地,墙角、床底、门后这些死角可别放过。 2. 扫地时戴口罩:在家扫除时我们要戴上口罩,穿上长袖,减少与尘螨的零距离接触。 3. 空调过滤网要清洗:空调过滤网是我们容易忽略的螨虫聚集地,建议在使用空调的季节,每月对空调过滤网清洗一次。 过敏无法根治,远离过敏原是根本 有朋友问:对尘螨过敏能不能根治? 我们知道过敏是天生的,是由人体的遗传基因,先天体质所决定的,而目前的医学还无法从根本上去改变一个人的基因,所以过敏还无法根治。 常规的治疗过敏的药物大多是抗组胺类或激素类,可以暂时控制和缓解过敏症状。 有人询问「脱敏治疗」的效果。其实脱敏治疗是利用低滴度的过敏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再不断加大过敏原的滴度,逐渐达到抗原抗体的高饱和度。这样,当外界的过敏原再进入人体时,将不再产生过敏反应。 但脱敏治疗有很多限制,包括首先要找到明确的过敏原,但脱敏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过敏原;治疗过程中没有注意远离过敏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脱敏治疗疗程长起效慢,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尝试脱敏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 惹不起,我们躲得起。目前想要摆脱过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过敏原,并远离它。 如何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过敏原是什么呢? 医学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抽血化验、斑贴试验和点刺试验。 抽血化验:通过静脉血中的特异性IgE抗体来寻找过敏原,该方法准确性高,对患者安全、方便,普遍适用于湿疹、荨麻疹、湿疹患者,尤其是<5岁的儿童。 斑贴试验:将高纯度的可疑过敏物试剂贴敷于患者皮肤,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有红斑、瘙痒等反应。适用于接触性皮炎、湿疹、职业性皮肤病、化妆品过敏等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 点刺试验及划破试验:将可疑过敏物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15分钟以后,观察是否出现风团,红斑以及瘙痒等症状。主要适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药疹等与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的过敏性疾病。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无论您对一种还是几种物质过敏,成功地避开哪怕只是其中的一种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假如您或家人确诊为尘螨过敏,您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去避开尘螨这个大过敏原。(搜狐健康)

美國癌症研究所:抗癌食物選這19種!

  食物中蕴含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也许能够抗氧化,也许能够减轻肥胖,从而减低肿瘤的风险等等。但是具体是哪些食物呢?   权威机构美国癌症研究所发布的证据证明,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可以降低很多癌症风险。   01. 苹果   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一个苹果能为人体提供至少10%的每日维生素C和纤维的推荐量。膳食纤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肿瘤风险,包括帮助控制体重(膳食纤维会增加饱腹感)。肠道细菌可以使用果胶(苹果膳食纤维的主要部分)来产生保护结肠细胞的化合物。   苹果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口腔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02. 蓝莓   蓝莓是维生素C、钾、锰等营养物质的良好来源,也有花青素,儿茶素,槲皮素,山奈酚和其他类黄酮,以及鞣花单宁、鞣花酸、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等植物化学物质,并且有许多物质已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蓝莓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肿瘤风险。   蓝莓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腔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03. 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   西兰花是最有名的十字花科蔬菜,其他有名的还有球芽甘蓝、油菜花、卷心菜、花椰菜、白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完全不含淀粉。几乎每种十字花科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锰,一些深绿色的蔬菜还含有维生素K。   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04. 胡萝卜   胡萝卜是饭桌上常见的配菜。胡萝卜的抗癌能力来自于它是一种非淀粉类蔬菜,也是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和其他植物化学物质的来源。   胡萝卜的“抗癌”能力:   降低结患直肠癌风险。对预防口腔癌、喉癌、肺癌、乳腺癌症有一定帮助。   05. 樱桃   无论是酸樱桃还是甜樱桃都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还有矿物质钾。酸樱桃中还含有维生素A。花青素使它们拥有抗氧化能力和鲜艳的颜色。   樱桃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口腔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06. 咖啡   目前,咖啡目前已经被移除“2B类致癌物”名单,关于咖啡的抗癌机制目前仍不是特别明确。但总体来说,其中含有维生素B和植物素,有抗氧化作用。   咖啡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子宫内膜癌、肝癌有一定帮助。   07.蔓越莓   蔓越莓天然的抗坏血酸作用长期以来受到水手、航海者的青睐。因为蔓越莓汁可以预防尿路感染。同样是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花青素、熊果酸、苯甲酸等,使它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咖啡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08.深绿色蔬菜   菠菜,羽衣甘蓝,生菜,芥菜,菊苣和瑞士甜菜都含有一些纤维素,叶酸和各种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以及皂角苷和类黄酮。   深绿色蔬菜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09. 豆类(豌豆、扁豆)   豆类富含纤维素、植物素、蛋白质,还能提供优质叶酸和维生素B。能从多个方面表现抗癌作用。   豆类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有一定帮助。   10.亚麻籽   亚麻籽含有优质镁、锰、维生素B1、膳食纤维,富含矿物质硒,还能提供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铜。亚麻籽富含植物类雌激素如木脂素,因此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其能预防乳腺癌上,近年来还有研究亚麻籽在前列腺癌和结肠癌中的作用。   亚麻籽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有一定帮助。   11.大蒜   大蒜属于葱属植物,其中还包括洋葱,葱,韭菜。根据AICR的第二版专家报告及其更新,大蒜可能可以预防结肠直肠癌。   大蒜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有一定帮助。   12.葡萄柚   葡萄柚满满都是维生素和植物素,一只柚子就能提高成年人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低卡路里和酸酸甜甜的味道也足以使它风靡全球。   葡萄柚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13.葡萄和葡萄汁   葡萄和葡萄汁都是白藜芦醇的丰富来源,这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葡萄的表皮含有最多的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的“抗癌”能力:   部分实验室研究指出,白藜芦醇能够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并抑制淋巴、肝脏、胃和乳腺细胞中肿瘤的形成。   14.大豆   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膳食纤维、钾、镁、铜、锰、铁等。大豆还是多不饱和脂肪酸ω-6和ω-3的优质来源。   大豆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有一定帮助。   15.冬南瓜   产于美国本土的冬南瓜有着不同于夏南瓜(俗称西葫芦)的硬皮,皮有多种不同的纹理,风味各异。冬南瓜含有优质维生素A,丰富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钾和膳食纤维。   冬南瓜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帮助。   16.茶   此处推荐的茶是传统意义上的来源于植物树叶的白茶、绿茶、黑茶、乌龙茶。茶中的营养素也取决于茶的种类。总体上说,茶中含有咖啡因、儿茶酚、茶红素和茶黄素等。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绿茶与癌症上面,因为绿茶中有丰富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茶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前列腺癌和结肠直肠癌有一定帮助。   17.西红柿   西红柿历来引起前列腺癌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因为番茄红素及其相关化合物往往集中在前列腺组织中。番茄红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西红柿对肿瘤的预防作用,来源于它是非淀粉类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   西红柿的“抗癌”能力:   在多个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抗癌潜力,可阻止几种癌细胞的增殖,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子宫内膜癌。   18.核桃   在所有的坚果类食物中,富含ω-3的核桃抗癌的作用被研究的最多。核桃中的亚麻酸、鞣花酸、类黄酮都是实验室里受欢迎的抗癌成分。   核桃的“抗癌”能力:   动物实验显示其能减慢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进展速度。   19.全谷物   包括糙米、燕麦片、玉米、全麦面包、大麦、荞麦、干小麦、小米、高粱等。全麦食物中含完整的营养素,包括膳食纤维的麸类、淀粉胚乳等。   全谷物的“抗癌”能力:   对预防结直肠癌有一定帮助。   这些天然的防癌食物以后要多吃!(科普中国)

水中營養未得重視 喝水能使你更健康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饮水营养与健康国际论坛上,各方专家围绕国内外饮水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一些新进展、新理念进行了交流探讨。   水中营养未得到应有重视   北京大学博士张娜:我国对饮用水安全的关注远远大于对饮用水营养的关注,水中的营养没有得到本该有的重视。钙、钠、钾、氯、镁、铁、锌、铜、铬、碘、钴、钼和硒等是对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而饮用水对其摄入的贡献率为1%~20%。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显示,水中的矿物质可以部分补充人体膳食矿物元素的摄入,尤其是钙和镁,并且可能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保护作用,而去除水中矿物质可能起到一定健康风险。建议今后制定饮用水相关标准、政策和宣传时,应充分考虑水中营养素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俊南:长期饮用不含矿物元素的纯净水可能导致健康风险。长时间饮用纯净水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经常饮用硬度较高的水源有利于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饮用水中摄入的镁与钙,在冠心病和骨代谢中具有重要正面作用。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应注意饮用水中钙、镁的摄入。   锂元素与神经系统健康相关   浙江大学教授华金中: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研究表明,在老年痴呆症状出现的前15年,就会有认知障碍的征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锂元素与神经系统健康息息相关。   锂是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元素,尤其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锂元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关联。有研究发现,连续15个月服用低剂量(0.3毫克/天)的锂有助于阻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衰退。国外也有针对锂元素与认知能力关系的研究。丹麦对全国范围内的痴呆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对比了1970年~2013年丹麦50岁~90岁中老年人的数据之后发现,更低的痴呆发病率可能与长期饮用含有较高浓度锂的饮用水有关。饮用水和蔬菜都是人体锂的重要来源与蔬菜相比,饮用水来源更加长期和稳定。(健康中国)

最完美夜宵!睡前吃不會胖 還有利於健康

你是否一直在寻找最完美的夜宵?现在有答案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说,睡前吃一点松软的干酪有助于增强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肌肉恢复,不仅不会增加脂肪,还有利于健康。 这项研究的作者说:如果茅屋奶酪不是你的首选,那么晚上睡觉前半小时任何一份30克的蛋白质都可以,也会对健康有上述益处。研究中,研究对象是一组二十出头的年轻女性,平时状态比较活跃。实验过程中,他们在睡觉前30-60分钟吃茅屋奶酪。研究人员们特别想知道,睡前食用茅屋奶酪究竟对参与者的新陈代谢和肌肉恢复过程有什么影响。 这项研究之所以特别,因为它是第一个让受试者在睡前食用一份天然食物的实验,而不是像蛋白质奶昔这样的膳食补充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营养与食品运动科学副教授迈克尔在一份新闻稿中评论道:“之前,我们推测天然食品的作用与蛋白质补剂是类似,但我们没有真正的证据。所以现在的实验很有必要的,因为它表明天然食品和蛋白质补充剂一样有效。它给人们提供了预睡前的营养,人们的选择再也不局限于蛋白粉了。” 美国空军的营养学家萨曼莎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据她介绍,这些发现将为之后研究天然食物对代谢反应的影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她说:“虽然蛋白质补充剂绝对有它的地位,但重要的是食物的来源,并理解它们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发挥的作用。就好比吃水果蔬菜这些天然食物时,维他命和矿物质会产生协同效应一样。 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推广到所有的天然食品,毕竟实验只用了茅屋奶酪,但这项研究有希望为未来的研究打开大门。” 未来,该研究小组计划对其他潜在的优秀夜宵进行更多的研究,努力确定“最完美的夜宵”,以促进肌肉再生和全面改善健康。(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studyfinds.org/study-proclaims-cottage-cheese-ideal-late-night-snack/)

這個小技巧會讓你跑得更快更節省體力

新研究发现,在双脚之间伸缩自如的弹力索可以把多出的力道转移给“登地”动作,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省一些能量。 由斯坦福大学的机械工程师埃利奥特·霍克斯(Elliot Hawkes)进行设计和测试时,这一古怪道具可以将跑步所需的能量节省约6.4%。 霍克斯说:“这令人惊讶;它使您感到轻快而敏捷。”他当然在自己身上进行了测试。你的身体对此的反应堪称是立竿见影。” 其它19名测试者也赞同他的看法。事先,他们被告知,如果假装弹簧不在,和平时一样自然地跑步,那么弹簧索将提高他们的跑步效率。 在开始一系列试验之前,跑步者有时间磨合鞋子与外接的弹性附件。 在跑步过程中,不仅没有人被绊倒,研究人员还发现他们所需的运动能量大幅下降,这是由复杂的腿摆动机制造成的。 “自然速度为2.7m /s,用4小时20分完成马拉松的跑步者,如果使用我们的设备可以节省6%的体力,从理论上讲,用时可以减少到4小时左右”。 通常,对于人类来说,跑步是效率最低的移动方式。在燃烧掉的卡路里中,只有不到8%的热量用于摆动腿部并保持恒定的前进速度。剩下的能量都用来支撑和平衡体重。 因此,大多数辅助装置都将重点放在能量消耗的大头上——改变重心并支撑我们的体重。新装备是专门针对腿部摆动的少数器材之一。 被动式弹力索不仅减少了摆动双腿所需的机械功,而且还帮助身体重新确定重心位置,从而使总体效率超出了预期。 “我们证明,弹力索能提升最佳步幅频率,时间一久,跑步者会自动进入该频率。采用新的步幅频率,在姿态过程中重定向质心的所做的机械功减少了——步幅越短,施加于生物关节的力矩和力量就越小。” 这表明跑步者节省下来的能量不仅来自于摆动的双腿,而且还因为抵消了用于平衡身体的支出,使您的脚跟与地面接触时可以获得“反弹力”。 “人们以每分钟90步的速度运行,”霍克斯解释说,“如果您采用更短,更快的步伐,则可以减少登出时所需的能量,但是快速摆动双腿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您正常不会这样做。但是,弹力索替您付出这笔能量,也就意味着您可以轻松地跑出每分钟100步的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仅测试了慢跑时的效果,因此尚不清楚是否在其它情况下也有所帮助。但普通的跑步爱好者肯定可以用到该器材来提升运动效果。 更棒的是,它毫无技术含量,我们在家就能自行制作。在研究中,他们利用天然乳胶外科手术管当做弹力材料,又在鞋子的前端固定了一个用于“打结”的环。 作者解释说,考虑臀部到脚踝的长度,弹力索的长度应约为跑步者腿部长度的四分之一。 该研究发表在《实验生物学》上。(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sciencealert.com/a-simple-jogging-hack-could-allow-you-to-run-longer-and-faster-than-ever-before)

小心視力越來越差 如何正確保護眼睛?

开学之后,青少年课上阅读及课后使用电子产品辅助学习的时间有所增加,电子书有一定的辐射,而且屏幕的亮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对此专家提醒,进入日常学习状态后青少年需注意适度用眼,多在阳光下进行户外运动,发现近视应及时诊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错误的习惯也会导致视力下降。   1.盲目配戴隐形眼镜。很多人选择隐形眼镜时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挑选,导致近视问题加剧或引发其他眼科疾病。   2.恶劣的阅读环境。太暗或者太亮的环境都不适合阅读,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眼睛刺痛或者视网膜损伤,严重时会影响整个眼睛的视力。   3.近视不戴眼镜。在青少年时期,一旦已患上近视,无论佩戴眼镜与否,近视程度都只会不断加深。专家提示,近视防控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除了佩戴度数精准的眼镜,还应采取医学手段来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增长。   4.不正确的姿势。特别是侧躺玩手机,容易使眼睛睫状肌长时间被压迫,造成眼睛供血不足。长时间如此会导致视力下降。   5.错误使用眼药水。某些网红眼药水中主要含有盐酸四氢唑啉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收缩结膜的毛细血管,所以使用后眼睛的血丝会很快消退。但是如果频繁使用,不仅可能加重病情,还容易产生依赖性,导致轻度扩瞳,甚至诱发急性青光眼。   如何正确保护眼睛?   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是近视眼防控的一个很好的措施。专家表示,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尽量保证每天户外活动两个小时,最低也不要低于一个小时。如果已经近视,则要注意科学地用眼、科学地学习、多参加户外活动、均衡营养膳食、坚持高质量地做眼保健操。(科普中国,作者: 魏承瑶)  

牙線會使牙縫變大嗎?教你如何正確使用牙線

为了保护口腔健康,一些人会使用牙线来清洁牙齿,然而有些人却认为牙线会使牙缝变大。那么,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真的会使牙缝变大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牙线呢? 其实,健康的牙齿有一定的活动度,牙缝中“挤”进一根牙线绰绰有余。而且牙线通常是将一些细纤维压制成扁平状,这样更有利于牙线通过邻间隙。所以,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并不会使牙缝变大。 很多人觉得每天认真地刷两次牙已经够了,根本没必要使用牙线。事实上,不管我们再怎么认真地刷牙,菌斑的清除率也不会超过70%,因为口腔中大量的牙间隙是藏匿牙菌斑的最佳场所,而牙刷很难刷到这些地方。所以,使用牙线清洁牙齿是有必要的。 目前,市面上的牙线种类繁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牙齿情况,在牙医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牙线。 选好适合自己的牙线之后,什么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呢?首先应拉出长度合适的牙线(20~40厘米),用包装盒上的金属刀片切断。双手抓住牙线两端,固定后以拉锯式运动滑进牙缝中;这一操作要小心,因为用力过头会伤害到下面的牙龈。然后拉紧牙线两头后上下滑动(从牙龈下面到牙齿上端),重复2~3次。最后将牙线滑出牙缝,再换一个干净的牙线,对下一个牙缝进行操作,直到所有的牙缝都清洁完毕。 为了方便普通大众使用,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更方便普通人群使用的洁牙工具——牙线棒。与牙线相比,牙线棒具有方便、高效、安全、卫生等优点,不用再将牙线缠在手上,从而避免手上细菌的交叉感染,方便初学者的使用。(科学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來做40個俯卧撐 證明你的心血管沒毛病

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预测你心脏的健康状况: 趴下来,做四十个俯卧撑。为什么这么说?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次能做至少40个俯卧撑的男性在未来10年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报告首次揭示了俯卧撑能力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与那些一次只能完成10个以下俯卧撑的人相比,一次能完成40个以上俯卧撑的中年男性患上潜在致命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了96%。 在他们的研究中,作者研究了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1104名男性消防员的身体数据。在研究开始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约为40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8.7。实验过程中,这些消防员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做俯卧撑,当然他们也在跑步机上做了体能测试。到研究结束时,37名参与者患有与心脏病相关的疾病,而其中36人在最初的测试记录中,能做的俯卧撑数不超过40个。除此之外,跑步机上的测试数据的好坏与心脏病患病概率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俯卧撑能力可以是一种简单有效、无成本的方法,在几乎任何一种环境下,该方法都可以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医师贾斯汀·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令人惊讶的是,俯卧撑能力与心脏病患病的相干性比跑步机能力的大多了,哪怕是在跑步机测试中表现最好,也不能说明什么。 作者指出,由于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是由活跃职业的中年男性完成的,因此对于活跃程度较低或年龄不同的女性和男性,研究结果有可能存在差别。(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你抑鬱了?你可能需要被電一下!

研究人员对进行深部脑刺激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监测,患者们都接受了大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科学家们认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人可从中受益。 美国的监管机构已批准深部脑刺激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癫痫,原发性震颤和强迫症。治疗包括将电极植入大脑以及在胸部或腹部安装刺激器。刺激器沿着皮肤下的导线向电极发送小的电脉冲。有时,医生将刺激器称为起搏器。外科医生将电极植入大脑特定区域。例如,对帕金森氏病的患者,电极被植入到控制运动的大脑区域。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外科医生将电线植入了胼肢体扣带回(SCC)中。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是海伦·梅伯格博士(Helen S. Mayberg),他是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的教授,也是“纳什家庭中心”的创始人。梅伯格教授及其团队一直在研究SCC,并将其作为严重抑郁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他们证明了电刺激深部SCC能使重度抑郁症(其他疗法均无效)患者受益。 需要“坚持到底”才能看到进步 梅伯格教授说:“尽管早期结果并不支持我们的设想,大型试验也被提前终止,但我和我的同事坚持继续追踪最初试验的患者,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好。” 她补充说:“因此,我们坚持了下去。经过8年的观察,我们的大多数研究参与者都因强烈而持久的深部脑刺激产生了抗抑郁反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抑郁症影响了全球3亿多人。重度抑郁症的症状往往很严重,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2017年,在美国估计有7.1%的成年人有一次或多次严重的抑郁发作的经历。 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症和抑郁症交替发作,有一些症状与抑郁症重叠。这种重叠使诊断变得复杂,特别是如果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在抑郁发作时看医生,医生往往将他诊断为抑郁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之一的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估计显示,美国4.4%的成年人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症状。 “稳健而持久”的疗效 对于这项新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他们在4到8年内收集的数据,共28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参加了对SCC的深部脑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试验。 在参与者中,有20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有7名患有II型双相情感障碍,此型的躁狂发作较少或者说发作时没有那么“high”,双相中以抑郁相为主。第28位参与者最初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但随后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I型。 结果显示,在随访2-8年中,治疗有效率保持在50%或以上,而缓解率保持在30%或以上。在28名参与者中,有14名完成了至少8年的随访,另外11名完成了至少4年。 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长期深部脑刺激对SCC的顽固性抑郁治疗是安全的。他们补充说,在至少8年的观察中,“大多数参与者都出现了显著的抗抑郁反应。”(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為何在家量血壓和醫院差別大?做錯4點永遠量不準

很多人对自己的血压十分重视,高血压患者也会购买家用血压计,自己在家测血压。但如果量不准,血压计便失去了它的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增武主任医师表示,血压会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愁的情绪变化和运动情况发生变化。 实际上,不同的运动状况、不同的思想压力状况,都会影响到血压值。因此,要如何测量才能获得准确的血压值? 测血压需要“四定” 首先,测量血压需要定体位(坐着或躺着)、定时间(每天相同的时间)、定部位(左手上臂或右手上臂)、定血压计。只有这样,历次血压测量值才有可比性。 测血压前需要“安静” 指南推荐在测量血压前,至少要停止运动半小时。被测者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安静休息3—5分钟。测血压前注意排空膀胱,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像茶、咖啡等。同时,还要注意情绪的控制,保持心平气和。 测血压时需要“精准” 开始量血压时,需要我们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我们要保证血压计、上臂袖带和心脏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样有利于保证血压值测量的准确。两腿放松落地,不要翘二郎腿。使用通过临床验证的上臂式血压计。测完血压后,应该把数值记录下来。 如果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还要注意掌握放气过程中的节奏,一般建议是每秒钟下降一个格(相当于两毫米汞柱)。在读数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持目光和水银柱在同一水平线,避免发生误差。 测血压频率需要“个性化” 在不同时间测血压值,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这个波动,在合理范围之内是容许的。也就是说,如果测量的收缩压在120毫米汞柱—130毫米汞柱,是正常的波动范围。 如果到达了130毫米汞柱—140毫米汞柱,我们就认为血压轻度升高,要加强对血压测量的监测,每周至少应当测量一次。如果达到140以上,就要找医生就诊了。 对于刚刚发现有高血压的人,或者经过治疗,但是血压尚未达到要求的人,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天—7天,然后拿着测量值就诊,可以给医生的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紓緩治療:如何讓末期病人平安度過最後的日子?

两年前,86岁的何伯入住赛马会善宁之家,为生命最后一程作准备。 不幸患病,一些人在适当治疗后能控制病情甚至痊愈;然而有些长期疾病发展至最后,病人会离世。在生命终结前,病人可以选择拒绝一切无法逆转病情的医疗程序,只接受纾缓治疗以维持生活质素,平安度过最后日子。什么是纾缓治疗?今期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为大家解构这医疗概念。 撰文:陈旭英 50余岁的何先生,是一名末期肠癌病人,在接受化疗疗程、标靶治疗都失效后,知道生命快要走到尽头。 这段日子,不断进出医院接受治疗令他身心都十分疲累,加上末期癌症令他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极度虚弱。与家人详细讨论后,希望最后的日子能在家居安静度过。 然而在家度过最后日子,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养和医院临床肿瘤科专科廖敬贤医生说,纾缓治疗(Palliative Care)是近年医疗界提倡的一个治疗新既念,以病人裨益为大前提,让末期病人得到符合个人意愿的合适照顾。 癌症及器官衰竭 “纾缓治疗是为一些带着致命性疾病的病人提供服务,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素及提供援助予家属。”廖医生说。 上述所指的“带着致命性疾病的病人”,常见的都是癌症病人,又或由癌症开始,之后再出现各种长期疾病的病人。 廖医生说,由于医学进步,癌症病人即使已经出现转移,如果身体储备仍然充足,患者可以如常生活,仍然可以上街,可以工作,有正常社交。但当病情发展至最后,身体机能的储备最终都会下降,当病人的储备下降就会出现种种症状,最早期香港医疗界提倡的纾缓治疗就是针对这批病人。 “癌症病人的前景是可以估计的,当病症发展至一定程度或某阶段的话,用药已无法帮助,病人剩余的机能储备令他或她未来要走的路非常困难,这段时间病人的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又瘦又虚弱又没有胃口,疲倦乏力,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这期间需要特别照顾。 纾缓治疗服务渐渐发展下去,发现其他病人也有需要,包括所有末期器官衰竭病人,例如肾衰竭、肺衰竭、脑退化及某些神经病变或退化疾病,例如运动神经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 ”廖医生解释。 纾缓治疗的重点是保持病人生活质素,同时照顾病人家属需要,服务内容包括照顾病人生理需要例如控制疼痛,及照顾病人的情绪心理健康。 纾缓治疗主要为末期病人提供控制征状及便利日常照顾的服务,以维持其生活质素。 团队成员上门探访 纾缓治疗到底如何帮助末期病人? 廖医生说,纾缓治疗主要是控制病征,例如止痛、帮助呼吸、照顾日常基本需要等,在医院内有医生、护士、社工、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及临床心理学家共同治疗这些病人,期间跟进病人的需要,直至善终为止。 廖医生认为单靠纾缓治疗团队并不足够,希望透过训练令更多医生共同投入此服务中。 “让他们更了解纾缓治疗概念,以病人利益为先,留意病人治疗期间的不适情况,如有痛楚,需要记录,有需要时转介病人加入纾缓治疗组跟进。” 这是一个“分享关怀”的服务模式。廖医生认为当大部分医生都了解服务的意义,即使不是纾缓治疗团队成员,都可以提供同类服务,例如当病人有疼痛,有不适时给予适当治疗,与家人商量并作出适当的建议。 纾缓治疗中除了在医院接受治疗外,亦包括家居照顾。廖医生说,当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随着病情发展而下降,到医院复诊有困难时,纾缓组医疗人员,主要是护士(部分联网有医生上门家访,但数量极少)会进行家访,为病人调校药物,与家人商量如何照顾等问题,例如如何帮病人从病床无障碍地到达洗手间,家居环境是否需要安置扶手柄,让病人扶着步行。 纾缓治疗团队包括不同专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等。 各种设施供家居照顾 如果病人有需要,部分联网的纾缓治疗队亦可安排物理治疗师或职业治疗师上门协助。 病人回家后,如需要继续用药,如何安排?廖医生说,可以预先为病人安装注射泵(syringes driver)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 PICC),过程需要局部麻醉及超声波引导。有了这些装置,方便护士上门经导管注入药物。另有一种port-a-cath盒子亦是同类装置,病人需事前进入手术室安装。好处是装置植入皮肤下,病人洗澡时毋需特别保护。为了保持管道畅通,这装置每四个星期需要清洗一次:前述注射泵及PICC则需要每星期以生理盐水清洗。 在家疗养的末期病人,如需用药控制疼痛,可用皮下注射形式的止痛药。目前亦有不少外用止痛药物供选择,例如部分止痛贴长效达36时,及一些喷鼻式止痛药。 有些末期病人有吞咽问题,为免食物跌入气道引发肺炎,需要用喂食喉在家进行喂食。这些日常照顾由家人负责,事前获医护人员指导。另有一种全静脉营养装置(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由护士每天一次上门为病人更换营养液包。如病人有呼吸困难,需要用氧气机,亦可以向医疗用品公司购置或租用。 在家疗养的病人依赖家人照顾,故纾缓治疗团队成员会事先教导家人如何操作,护士亦要定期上门探访检查,确保一切进行妥当。所以家人在家居纾缓治疗上扮演重要角色。当家属在照顾上有疑问时,亦可以致电纾缓治疗组的热线求助。 当病人情况再差,要长时间卧床,可以选择入院,或继续留在家接受治疗,到最后才入医院急症室,在医院去世,然后由纾缓组医生直接到急症室证实其死亡。

最近吃肉要小心 又有40多種產品列入召回名單

最近购买肉类产品要多留意了,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扩大回收了肉类产品,又有40多种产品列入回收名单,包括熟食鸡肉因含有李斯特菌,生牛肉和牛仔肉有大肠杆菌等问题均遭回收。 上星期位于多伦多的Ryding-Regency Meat Packers肉类包装公司,因屠宰及加工厂房可能受大肠杆菌污染,必须回收102种生牛肉及牛仔肉产品。 食品检验局这两天又公布一批回收产品,主要是牛肉小馅饼和汉堡,被贴上“Prepared by Centennial Foods”的标签,产品仅售予商业和机构。而Beef Boutique公司的3种产品也被回收。 但还有一些零售产品也列入回收名单上,包括在安省Metro超市出售的一批新鲜瘦牛肉汉堡和在亚省以“Top Grass Cattle Company”品牌出售的一批冷冻瘦牛肉碎。 详细的回收产品资讯请查询:食品检验局网站。 零售超商内还有鸡肉产品也被回收。 安省Longo超市内销售的“Kitchen”品牌之凯撒通心粉鸡肉沙拉,以及在纽宾士域省出售的“Deli-icious Fresh Goods”品牌鸡肉沙拉三明治和鸡肉包装都遭回收。 食品检验局称这批最新列入回收名单的鸡肉产品可能已被李斯特菌污染。当局建议消费者将购买的产品退回至原购买商店内。 尚未发生和牛肉回收品有关的疾病案例,不过加拿大公共卫生局10月2日表示,已知有7宗疾病被认为与受污染的鸡肉有关。 图:食品检验局 &  网路

小伙吃藥吃成乳腺增生 怒告強生判賠80億!

本周二(10月8日),美国费城一个陪审团裁决,制药巨头强生必须向一名男子支付80亿美元的惩罚性损害赔偿金。 这位名叫尼古拉斯·默里(Nicholas Murray)的男子,因使用强生旗下杨森制药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dal)导致乳腺增生,此前已获68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 在宾夕法尼亚州审理的数千起利培酮相关案件中,这是判决给付惩罚性赔偿的第一起案件。陪审团在裁决中指出,强生未能警告使用利培酮可能引发男性乳腺增生的风险。 判决结果公布后,强生表示不服,称这“与最初的补偿性赔偿金严重不符,公司相信这一裁决将被推翻。”该公司补充称,此案中的陪审团未被允许听取有关利培酮的好处的证据。 强生公司药物致男性乳腺发育 现年26岁的原告默里在法庭上称,2003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并服用了医生开的处方药利培酮,之后乳腺发育出现异常。他表示,强生公司未曾作出药物可能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的风险提示。 利培酮是强生公司推出的一种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1993年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该药物,并表示可用于治疗成人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症。 陪审团8日在庭上对强生公司表示,“其行为是蓄意的、恶劣的”。据了解,这是强生公司接到的13000多起诉讼中,惩罚金额最高的一项裁决。 而这一裁决的罚款金额也是美国今年最大的一笔,接近第二位罚款金额的4倍。今年5月,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陪审团判给一对夫妇20.55亿美元的补偿性和惩罚性赔偿,他们声称自己因接触拜耳公司的Roundup除草剂而罹患癌症。该罚金后来被削减为8670万美元。 里士满大学法学院的卡尔·托拜厄斯教授预计,默里的这一案件在上诉时,惩罚性赔偿可能也会被大幅削减。(环球网,  

神葯阿司匹林又開發出新功能 你肯定不知道!

阿司匹林已经被用于减轻各种疼痛和炎症,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另一个好处:非甾体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可能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对肺功能的有害影响。这项研究由哥伦比亚大学进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报告这样的证据。 为了得出结论,研究小组分析了从波士顿地区收集的2280名平均年龄为73岁的男性退伍军人的数据。每个人都接受了多项测试,以测量他们的肺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每个参与者的肺测试结果,自我报告的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以及颗粒物水平都在测试前一个月由研究人员进行了评估。同时,该研究还考虑了其他因素,例如每个人的个人病史以及他是否经常吸烟。 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的使用都减轻了将近一半的颗粒物对肺功能的负面影响。 研究的大多数参与者都在服用阿司匹林,因此研究作者说他们的发现主要适用于阿司匹林。也就是说,虽然他们还认为非阿司匹林的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肺功能有同样的积极作用,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至于阿司匹林如何有益于肺功能,研究人员推测它有助于减轻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炎症。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哥伦比亚梅尔曼学院环境卫生科学系的徐高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污染短期激增的影响。当然,尽量减少空气污染仍然很重要,因为空气污染会导致从癌症到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不利的健康影响。” 该研究的另一名作者,哥伦比亚梅尔曼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主任安德里亚·巴卡雷利博士评论道:“尽管环境政策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即使在空气污染水平较低的地方,短期的污染峰值仍然是司空见惯的。因此,确定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这些伤害的方法非常重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卡雷利博士早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 B也可能有助于减轻空气污染对健康的负面影响。(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趕緊收藏!13條防癌細節,花兩分鐘看完受益終身

睡觉不开夜灯、清洁时戴上橡胶手套…… 生活中这些不经意的细节,其实都能帮你预防癌症。 在癌症发病率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下面是13个研究证实有益防癌的生活细节~ 《镜报》官网截图 1、清洁时戴上橡胶手套 一些清洁剂产品含有毒物质,清洁时戴上橡胶手套有助于防止皮肤接触邻苯二甲酸盐、石油溶剂和甲醛等致癌物质。 另外,应尽量选择小苏打、醋等天然产品。 2、不开夜灯睡觉 睡觉不开夜灯,保持房间黑暗,可促进褪黑素分泌,有助预防癌症,特别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12、少吃红肉 红肉吃太多会增加癌症风险。每周牛肉和羊肉摄入量应控制在500克以内(大约每周吃两次)。同时,最好避免吃加工肉食。 13、少点香味蜡烛 香味蜡烛中含有香精柠檬烯,燃烧时会与臭氧发生反应,产生甲醛,进而增加癌症风险。偶尔点燃时,应开窗通风。(搜狐健康)

年紀輕輕為什麼會掉頭髮?可能是這些東西沒吃對 !

不管是男性, 还是女性都希望自己有一头靓丽的头发,头发不仅可以给一个人增加美感,还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可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会掉头发了呢? 其实无论是对于哪个年龄阶段的人,掉头发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只不过它有一个范围。正常掉头发的范围是50根到100根,也就是说你一天内掉头发的次数在这个范围内,就不用担心了。但如果经常掉很多根,就要注意以下这2种营养物质的补充了。 需要补充的第一种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机体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而头发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特别是对于经常吃素的人群, 蛋白质含量就容易摄入不足,从而让头发出现发黄、脆弱等不良的现象。 那我们应该如何补充蛋白质呢?其实办法非常简单,首先要根据自身需要蛋白质来补充。对于女性来说,按照标准的蛋白质补充量,每天要补充55g的蛋白质;对于男性来说,每天需要补充的蛋白质含量是60g。 如果你天天吃肉就不用担心,对于不吃肉或者是因为减肥不吃主食、肉类的人群,还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除了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成分以外,在蛋制品、奶制品、豆制品中也是蛋白质的膳食来源。 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不光可以让我们的头发变得有光泽,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整个身体健康都有好处。 需要补充的第二种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很多减肥的人,为了可以让自己瘦身,就采取不吃主食的做法。同时,也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大大减少。而这样做的后果,非但起不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在机体没有碳水化合物供给的前提下,机体为了供能,还会牺牲掉体内的蛋白质。 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让我们的头发出现掉发、脱发。相反,对于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都足够多人,也不要过于的高兴。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反而会刺激皮肤,让我们的头发看起来很油腻。 并且,对于身体健康来说,还容易升高餐后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会十分不利。那我们应该吃多少的碳水化合物呢?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大家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热量的50%~60%就可以了。

左側睡?右側睡?什麼才是最佳睡姿?

真正睡过去并不是睡个好觉所需的唯一要素。如果你睡错了姿势,可能会在醒来时比爬上床前更昏昏沉沉、脾气暴躁、疼痛无力。据Mic网站报道,最佳的睡眠姿势不一定是你在夜间开睡时最舒适的姿势:无论你是孕妇、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还是正在遭受背部和颈部疼痛,专家们都同意侧睡对你的身体有最积极的影响。 相比于躺着睡和趴着睡,侧睡是一个舒缓而健康之夜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当你侧睡时,把头靠在枕头上后,可以使你的脊椎自然对齐。而当你的背部伸直时,便可以减轻肌肉的压力,否则这些肌肉会因在整个晚上支撑你的身体而疲惫不堪。除此之外,颈部疼痛、下背部疼痛以及坐骨神经痛等更严重的症状通常是由于睡眠时头抬得过高或脊椎扭曲所导致。 值得一提的是,伸直脊椎并不是侧睡的唯一好处。如果你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一种以夜间呼吸中断为特征的疾病),那么侧睡可以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来缓解该症状。如果你是孕妇,这也是睡觉的最佳姿势。侧睡可以减轻腹部的压力,而左侧睡可以促进氧气流入胎盘。 无论你是否怀孕,左侧睡仍然是睡觉的最佳姿势。该姿势对你的器官更友好,可促进淋巴系统引流,并减少胃酸回流症状。然而,如果你无法抗拒右侧睡的诱惑,仍然可以获得其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好处:例如帕金森氏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延迟发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睡眠的作用,你还得需要正确的工具。一个可以使头部与脊柱的其他部分保持齐平的枕头(也就是说,枕头不要过低或过高)可谓必不可少,而坚硬的床垫也可以支撑起你的身体。为了在整个晚上保持侧睡姿势并减轻关节压力,请在躯干处以及膝盖之间放上其他枕头(或购买一个专供侧睡者依偎的大抱枕)。(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網傳致癌食物靠譜嗎?這份致癌食物正規黑名單,才值得收藏!

所谓的隔夜茶、白米饭、剩菜剩饭、烤鸡腿都是致癌食物吗? 真正盖棺定论的致癌食物到底有哪些呢? 致癌食物的正规“黑名单” 1级 致癌物包括烟草、酒精、黄曲霉素、槟榔、亚硝胺、苯并芘等明确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这些食物日积月累就可能成为癌症的“元凶”。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之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食用。苯并芘主要产生于熏烤食品高温油炸时,尤其是出现焦煳现象时,其含量增加10~20 倍。 2级 致癌物包括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较高的致癌物质。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生活中如果经常采用高温油炸、高温油烟烹制食物,接触到丙烯酰胺的机会就比较大,应尽量避免。 3级 致癌物包括苏丹红色素、胆固醇、三聚氰胺等尚不能明确分类的致癌物。这类物质的致癌证据不够充分,但可以带来其他健康风险,需要警惕。 4级 致癌物是指相关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隔夜菜和隔夜茶致癌? 可以看到,令很多人担心的隔夜菜和隔夜茶并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很多人的担忧究其根本,还是担心长久放置食物中的亚硝酸盐水平增多会引起食物中毒。 然而研究显示,隔夜食物中亚硝酸盐水平的增长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怕: 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相当低的。 以容易生成亚硝酸盐的绿叶菜为例,烹饪后直接放入4摄氏度冰箱冷藏,24小时后菜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从最初的3毫克/千克增加到7毫克/千克; 对于亚硝酸盐来说,中毒剂量是一次性吃0.2~0.5 克亚硝酸盐。 食用中毒剂量0.2克亚硝酸盐≈28.6千克隔夜蔬菜,相当于大部分人两个月的摄入量。 其实,隔夜食物最令哈大夫担心的问题是由于放置过久导致微生物繁殖,进而引起食物变质;并且隔夜食物也会引起营养流失。 为了摄取更高的营养,并且避免食物变质导致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还是建议大家食用新鲜事物哦~ 来自大夫的建议 研究表明,30%的癌症与饮食不当有关。为了更加健康的饮食,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均衡饮食 摄入足量的、新鲜的蔬菜及水果,适量摄入谷类和豆类; 2.注意食品安全 在正规的食品市场购买新鲜、保质期内的食品,注意食物贮存安全,注意通风,防止霉菌的生长和产毒; 3.少吃加工肉类 少吃培根、火腿、腌制肉类。优先食用新鲜肉类; 4.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坚持运动,控制体脂水平,定期体检。 总之,希望我们可以从这个清单中慢慢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食用1级和2级致癌物,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形成更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這4根血管堵住會短時間內致命!日常做好3步化險為夷 

人体的血管呈网状分布,遍布全身,负责将营养素、氧气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内脏器官,并将一些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送出体外。 它就像城市中的交通要道,为整座城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 但随着道路的老化,“车祸”也时有发生——斑块、血栓、动脉瘤等都是危险分子。一旦造成了“堵塞”,随时可能成为“致命”一击! 尤其是以下4根血管,一旦堵住,极其危险! 生命的“拐杖”——主动脉 人体的主动脉担任着大脑、上肢、内脏、下肢的血液供应工作,是人体最重要的动脉血管,被喻为生命的“拐杖”。一旦发生病变,杀伤力极强。 如病变发生率最高的主动脉夹层,不仅症状易与冠心病混淆,而且在发病期间,每耽搁1小时,死亡率增加1%,到48小时,近一半患者会因主动脉破裂、脏器供血不足等死亡! 两步检测主动脉风险 ①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 血液受重力影响,下肢血压会比上肢高,正常情况下高20mmHg以内。如果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可能预示主动脉狭窄。 下肢血压的测量方法:将血压仪的绑带绑在脚踝上方4cm处,气囊位于腘动脉正上方,平卧5分钟完全放松后,即可开始测量。 提示:在家自测上下肢血压,应衣着宽松,测量同侧上肢与下肢血压;时间最好在早晨4~8点、下午4~8点。 ②动作协调性 【方法】同侧手脚,同时分别写0和6。 如果反应慢、动作不协调,可能预示主动脉狭窄。 全身血管的监测“窗口”——颈动脉 伸手摸一下脖子两侧,你能摸到搏动的那根血管,就是颈动脉。 它是连接大脑和心脏的重要通道,负责将心脏供给的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大脑的主干动脉。 颈动脉不仅较浅,而且有个“Y”字形分叉,二者都导致其比较容易遭受斑块的“袭击”。在血流的冲击下,一旦斑块堵塞或者破裂,大脑严重缺血,8分钟左右就会损伤,导致脑中风,出现失明、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状。 据多项调查数据表明,约50%-75%的缺血性中风都是由颈动脉病变造成的! 颈动脉病变的前兆 若出现以下症状,则需警惕颈动脉病变: ①语言障碍、手脚不灵活 ②一过性视野黑蒙,有时候十几分钟可缓解,若半小时还未恢复,可能是颈动脉斑块脱落。 有些人会有症状,但很大部分患者都无异样,这时候颈动脉超声检查则能帮助我们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测算脑梗风险。 颈动脉检查 颈动脉还是检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心脏病、三高等因素的高危人群,需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再根据斑块的大小,是否造成狭窄,狭窄的程度,区别应对: ①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可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②但如果斑块增大,血管狭窄达到70%时,一定会出现血流障碍,预示斑块有可能破裂,即便没有症状,也要积极地进行医学治疗,甚至要考虑手术治疗。 脑中血的“窃贼”——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主要供应上肢血流,当起始段有重度狭窄或闭塞,由于虹吸作用,会引起同侧椎动脉或颈动脉血流逆行,从小脑中“窃血”,为同侧的上肢供血,临床上又称之为“盗血综合征” 此种情况容易造成双侧上肢脉压差过大;同时会间歇性的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脑梗死! 如何防范锁骨下动脉堵塞? ①留心预警信号 锁骨下动脉堵塞会出现眩晕、肢体瘫痪、肢体麻木、视物重影、言语不清、动作不协调等。 ②指鼻试验 用食指由慢到快指向鼻尖,如果能够准确触碰到鼻头,说明我们比较灵活、协调、稳准;而如果不能指到鼻尖,总是指向别处,就说明可能出现了共济失调,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隐形“杀手”——下肢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路,如今“能坐不站、出门有车、吃饭有肉”等习惯越来越多,下肢深静脉堵塞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一旦血栓脱落,可直达心脏,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 案例 29岁的女记者小吴,在一次寻常的崴脚后,一直没有痊愈,12天后竟不幸离世!背后的原因则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了急性肺梗塞! 不仅会造成肺栓塞,70%的人还会合并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30%的人会出现颅内动脉的粥样硬化,足见其危害性之大。 自测下肢动脉血栓 ①量腿围 双腿适当分开,与肩同宽,在膝盖骨下10cm左右,皮尺平行绕一圈看精确数值,若两腿围度相差值高达3cm,可能预示深静脉血栓。 ②一按一坑 持续按压胫骨前侧5-10s,松开后若2s内无法恢复正常,说明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可能预示深静脉血栓。 翘脚尖 双腿抬起、绷直,脚尖最大限度地向上翘起,坚持10s后,缓慢放平。 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锻炼到小腿肌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防“堵”三步曲 要想预防血管堵塞,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减少脂质在血管的沉积、避免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加血管的弹性。 1 天然“他汀”调血脂 他汀是常见降脂药的主要成分,它虽然无法完全消除斑块,但可以抑制斑块的发展,起到延缓病情的作用。 而红曲米是唯一一种富含他汀的天然食物,日常生活中不妨用它搭配大米熬煮成粥,或是做菜时当佐料,可以辅助调节血脂,缓解症状。 2 天然“阿司匹林”助抗凝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于抗凝的药物,通过与血小板外膜上的受体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作用。 而有研究发现,三七和阿司匹林的作用相近,能有效预防各种心血管事件,而且其还属于“药食同源”,长期服用也没有副作用。 生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可以每天用40℃的水温,冲泡3-6克的三七粉,早上空腹或晚上饭前服用。 另外,常见的营养素叶酸也有抗凝作用,比如:菠菜、西红柿等。 3 改善血管弹性 维生素P能增加细胞之间的粘附力,提高毛细血管弹性。橙子、柠檬、茄子、紫甘蓝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 精氨酸能平衡血压,对增加血管弹性有很大帮助。泥鳅、海参、芝麻、山药等都富含精氨酸。

多吃蔬菜能改善男性記憶衰退

我们都知道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有助于保证心脏健康,其实它们对于一个健康的大脑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吃六份蔬菜和三份水果的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丧失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研究人员对27842名男性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这些男性都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平均年龄为51岁,他们被要求填写关于日常饮食的调查问卷,尤其是水果和蔬菜的消费量。 每隔四年,他们就需要完成一次相同的调查问卷。 该研究的作者,哈佛大学陈子熙公共卫生学院的袁长征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我们能够在20年的时间里研究和跟踪这么多的男性,得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结果。” 每天的蔬菜消费量从最高的6份到最低的2份,每一份包括一杯生蔬菜或两杯绿叶蔬菜。 每天的水果摄入量从最高的3份到最低的半份,一份水果差不多就是一杯水果那么多。 在研究接近尾声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73岁,他们接受了一个关于其思考和记忆能力的主观测试。研究发现,每天吃6份蔬菜的男性比只吃2份蔬菜的男性的思维能力要好,吃更多蔬菜的男性的认知功能也保持得更好。另外,经常喝橙汁似乎也是保持思考能力的一个简单方法,尤其是对于老年男性来说。那些每天喝一杯橙汁的老年男性比那些一个月都不喝一杯橙汁的人更少地汇报认识能力下降,幅度大概在47%左右。 作者警告道,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多喝橙汁可以防止记忆丧失,这项研究仅仅表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当你下次购物的时候,把更多的蓝莓、胡萝卜和橙汁放到你的购物车里,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袁总结说道:“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饮食选择对保持大脑健康很重要。”(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studyfinds.org/study-3-servings-of-fruit-6-servings-of-vegetables-daily-may-slow-memory-loss-in-men/)

過量運動不僅導致肌肉疲勞 還會影響大腦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运动不仅会导致肌肉疲劳,还会影响大脑。作者得出结论,过度锻炼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决策能力。 过度训练综合症是耐力型运动员疲劳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于剧烈、超负荷的体育锻炼而发生的。作者认为,这种疲劳形式可能与密集脑力劳动后的疲劳有着相同的神经回路。 引起过载 过量的体育锻炼产生的疲劳感会导致身体机能的显着下降。研究人员想知道过度训练综合症是否是由于大脑神经疲劳以及肌肉疲劳共同引起的。 他们还研究了过度训练与过度的脑力劳动对大脑的影响有何异同。 该小组招募了37位耐力型男运动员,平均年龄35岁。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常规锻炼方案,另一组在3周内增加40%的训练量。在休息日,运动员们被安排进行自行车运动,以便科学家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运动员们还填写了关于疲劳的主观感受问卷。最后,研究人员用行为测试和MRI扫描来评估运动员的认知能力。 评估效果 这项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研究表明,3周的超负荷体育锻炼使运动员感到更加疲劳,并且行为方式也有所改变。在经济抉择的评估测试中,疲倦的运动员显得更加冲动。 MRI扫描显示,运动员的超负荷状态导致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减少。这个区域负责高阶的认知控制 ; 它会影响决策,计划,行为的动机和抑制等。 其中最有趣的是行为动机,因为它决定了大脑如何处理奖励信息。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经历身体超负荷的运动员表现出更多的冲动行为。具体来说,他们选择立即获得奖励,而不是延迟获得更大的奖励。 论文中,作者解释了为什么耐力型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可能性更高。他指出,使用兴奋剂“有助于立即获得好成绩,但会损害长期利益”。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体育锻炼也可以诱发认知疲劳。尽管耐力训练通常对健康有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对大脑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養狗好處多 心腦病與中風人士死亡風險低24%

根据两项研究指出,患有心脏病或中风的人士,若有饲养狗,其寿命会比没有饲养狗的人士长,生活亦会更好。 《循环》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狗主比没有饲养狗的人士,面对死亡的风险会低24%,若与独居人士相比,更会低33%。 波士顿VA医疗保健系统心力衰竭计划主任兼哈佛医学院讲师Haider Warraich医生表示,这项研究“十分有趣且具有启发性”。 Warraich医生表示,相信研究结果不是很多人要领养狗的想法,领养是他们为了动物,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他表示,仅建议患者饲养狗以降低死亡风险是不足够,应该要进行更多研究。 根据一项瑞典国家病人登记册的数据作出研究,范围包括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患有心脏病或中风的40岁至85岁瑞典人的身体状况。 研究人员共收集181,696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资料,其中5.7%人有饲养一只狗;至于收集的154,617名患有中风的人士,其中4.8%有饲养一只狗。 在考虑如年龄、健康问题、婚姻状况、是否有小孩及收入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患有心脏病的独居人士,如果有饲养狗,比没有饲养狗的独居人士相比,在病发后的1年内面对的死亡风险会低33%,而患中风人士面对的死亡风险亦低15%。 瑞典Uppsala大学流行病学教授Tove Fall表示,孤独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是过早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狗是狗主到户外散步的主要动力,而且可让狗主有机会与别人交谈。 另一项研究则收集了3,837,005人的讯息,以10年为一个研究时期;研究人员发现,有饲养狗的人士,比没有养狗的人士,面对的死亡风险低24%,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狗主,再患病的风险亦会低65%。 牵头研究的多伦多大学西乃山医院内分泌学家兼临床科学家Caroline Kramer医生表示,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她表示,有犬科动物作同伴,可令狗主降低血压、改善胆固醇及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 Johns Hopkins医学院课程教授兼主任Neda Gould表示,研究发现,有狗的陪伴,可以降低人体激素皮质醇(hormone cortisol)的水平,从而令人降低压力,避免身体过于磨损。 (图片:路透社)